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二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09-0002
现在跟诸位介绍本经现前所用的经题,这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的,「佛说阿弥陀经」。罗什大师为什么要翻成这个题目?实在讲他的用意很深,因为这部经典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所以他老人家干脆就把名号当作经题,使修行的方法明白的显示在题目上,所以他的用心非常之深远。
我们就这个题目做个简单的解释:
【佛—即本师释迦牟尼佛,广则指一切诸佛。】
『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如果广义的说,这个「佛」是『一切诸佛』,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以这部经、这个法门为主科,为必修科。其他的经论,其他的法门,可以说是选修科,这个法门才真正是主修科,所以「一切诸佛」没有不讲这部经的,所以此地「佛说」的「佛」字可以指一切诸佛。
【说—畅悦所怀也;众生成佛机熟,为说此法,令一切众生一生究竟成就故。】
『说』是给我们讲解,为我们介绍宣扬,在经典里面,这个字简单的解释是『畅悦所怀』。佛心念念不忘的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的觉悟。众生必须机缘成熟,什么叫成熟?就是他能够信得过诸佛,能够理解佛所讲的,能够接受,依教奉行,这就是师资道合。我们讲成熟的众生,佛才能够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否则的话,佛虽然愿意说,我们不想听,或者听了也不相信,那佛说了也没用处,所以一定是要为根熟众生来说。
这个法门,经上一再跟我们讲「难信之法」,比起其他一切法门都要难信,道理在哪里?就是这个法门是「成佛之法」。我们看看这么多人,几个人这一生能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样根性的人确实是少。可是我们也曾经看见有些都没有念过书,都不认识字的这些老太太们,她们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也有不少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也没有病苦,甚至於还有坐著走的,站著走的,实在是令人羡慕。这又是一回什么事情?诸位要晓得,任何一个人绝对不是只有这一生,如果只有这一生,佛法对我们就不重要了,我们也不必去修学了。事实上我们有过去生,既有过去,当然就有未来,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是有生有灭;我们的精神,在佛法里面讲「神识」,世间法讲「灵魂」,这个东西是不生不灭,因此六道里面来受身舍身,我们讲的轮回转世,这是事实。
我们看这些没念过书的老太太们,她们虔诚念佛而有不可思议的成就,她这一生是没有去读经,没有去研究,而是多生多劫她在这个法门用了不少的功夫,而是在这一生成熟而已。我们只看到她成熟,没有看到她从前的修学,这是我们对她产生了怀疑。其实这样深妙的法门,成就决不是偶然的,尤其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每个往生成就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都有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换句话说,无始劫来生生世世修积的善根、福德,这一生成熟了。同时,她接受这个法门,这是因缘,必定得到十方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我们俗话说「保佑」,所以她才能够死心塌地一心一意的称念。所以这个法门是一生成就,圆满证得不退转,真的是难信难解。唯有这一类是根熟的众生,也就是成佛机缘到了,佛必然为他说这个法门,为他说这部经典,他听了之后,欢喜接受,依教奉行,一生究竟成就,这是「说」的意思。
【阿弥陀—此云无量,彼土导师德号,表此法实无量觉也。】
其次讲『阿弥陀』,「阿弥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无论在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度生、功德福德,统统都是无量的。佛在经中举出两桩事情做一个例子,翻作「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无量的时间,无量光明就是无量的空间,以无量的时空就包含一切无量,这一句也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名号。佛有愿,说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能够执持名号,念到心地清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临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带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个环境里面去修学,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名号。执持名号,执是执著,我们凡夫没有办法不执著,因为你有执著,就择善固执,一切善法里面没有比这句名号更善的,这句名号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所以才被一切诸佛称赞、护念,这是「阿弥陀」的意思。
【经—契经,又具「贯摄常法」诸多妙义,如华严疏说。】
末后有个『经』,「经」是经典,这个字是中国字,在佛法里面翻作『契经』,就是契合於真理,也适合大家的修行程度。通常用『贯摄常法』这四个字来解释「经」的意思,「贯」是贯穿,「摄」是摄受,「常」是永恒不变,「法」是方法、法则,它的含义很多,像《华严经》的注解,清凉大师讲得很详细,都可以作为参考。
现在跟诸位介绍这部经的内容,先讲本经的性质,也就是佛说这部经理论的依据,这很重要。如果他没有理论依据,我们对他就不容易产生信心,他到底根据什么理论为我们说出这部经典?简单的讲,他是依据「圆融三谛、法性实相」而说的。我刚才讲的这句话都是佛教的专门术语,初学的同修大概不太容易理解,这个关系不大,慢慢的来,如果听不懂,你就听,多听听以后慢慢就能够体会了。
「三谛三观」是天台家所建立的,就是佛教十个宗派里面的天台宗,它把宇宙一切万法分为「体、相、作用」这三大类。「体」是本体,像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相」是现相,「用」是作用,用「体、相、用」就可以说把一切万法都涵盖了。「体」在佛法里面讲是空,空不是说无,既然不说无,为什么说它是空?因为我们眼睛见不到,耳朵也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甚至於我们心思都想不到,那只好说个「空」。它确实存在,它是一切万法的理体,也就是一切万法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真的存在,真的有,它不是无,这样我们才叫它做「空」。像《心经》上大家常念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就是讲的本体,「色」是讲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这个本体里头变现出来的。
所以「三观」,「空观」就是观「真谛」,「假观」是观「俗谛」,俗谛就是现相,所有一切现相不是真的是假的。为什么说它是假的?因为它并不能永恒的存在,它刹那刹那在那里变迁、变化,所以这是要认识一切现相,现相的真相如是。「中观」是观「第一义谛」,这是讲作用,所以用要用中,不要偏,儒家也用中,讲「中庸之道」,佛法讲中道。由此可知,真正觉悟的人不会偏执,他会用中,懂得用中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圆融的三谛就是讲的法性,一切诸法的本性,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可知,佛跟我们说一切法门是有真实理论的依据,因此经典句句话都可以相信。
【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如来现量所出)。实相者,平等一相也。】
『大乘经』一般都是『以实相为体』,就是为我们说出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平等一相』,这是彻底觉悟的人所见到的。我们见一切法不平等,他见的一切法是平等的,这要我们有耐心、有长远心,慢慢的去体会、去认识。像:
【《大方广佛华严经》—以一真法界为体。《妙法莲华经》—以实相为体。《大佛顶首楞严经》—以如来藏为体。】
这是讲它的性体,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总而言之,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总得略为介绍,可是不太好懂,因为它不是我们的常识能够想像的,也不是我们头脑可以思惟得到的,像佛经上所说的「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你想找,找不到,但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虚空世界、宇宙万物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你不能说它真有,这就像梦幻泡影一样。
我们一般人都会作梦,梦里境界有没有?确实有,凡是作梦的人都有这个经验,那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醒来之后觉得那是一场梦,原来统统是假的。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这个人生就跟梦境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作梦的时间好像很短,你容易觉察,我们的人生也就像梦,不过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其实跟诸位说真话,时间没有长短,人生百年就像梦境里头一刹那,无二无别,所以经上常常跟我们说「梦幻泡影,镜花水月」,这确实是一切万法的真相。真相了解了,我们不执著空,也不执著有,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就得到中道了。我们晓得所有一切烦恼、所有一切忧虑、所有一切苦难,乃至於生死轮回,都是从妄想、执著生的,都是从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上而来的,佛跟我们说「空有不二,性相一如」,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讲到事实真相,有理有事,佛在经论上把这个事情给我们分析得非常清楚。理、事都离不开心理,「理」是讲「唯心所显」,「事」是「唯识所变」,「识」是分别,一切分别、执著就把这个现相起了变化。《法华经》跟我们讲的「十如是」,「如是相」,「相」是现相;「如是性」,「性」是体性;「如是体,如是力」,「力」是能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从「相、性、体」到「本末究竟」,佛给我们说了十大类,这是把宇宙一切万法归纳成十大类,这十大类上面冠上个「如是」,这冠得就非常之妙。说十类其实是一桩事情,就是讲我们的心行,这就是「百界千如」,佛法讲的百界千如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宇宙人生,《心经》用四句就把它说尽了。「色不异空」,「色」是物质,「空」是体性,「不异」就是没有两样,「空不异色」,就如同「金不异器,器不异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它是一不是二,所以后面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的确是把一切万法的中心掌握到了,这是佛法理论的依据。
我们接著来谈谈佛说法理论的依据,前面将「实相」概略介绍了,我们今天还要接著再深入一点的来探讨。实相无相,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我们眼见不到,耳也听不到,身体觉察不到,心思也达不到,这是讲的心性,但是它确实存在,它能显能变,能显就是真心的本体。真心本体是什么样子?刚才讲了,说不出来,也想不出,可是佛实在是用种种不得已的方法来显示,为我们来描绘,当然这种描绘说穿了是隔靴搔痒,可是它也有作用,希望我们从这个描绘细心去体会,你才能够证得。
经上跟我们讲的「湛寂灵照」,「湛」是清净,像水一样,这里面一点尘沙都没有,干干净净,这是「湛」。「寂」是不动,水不动,清净,从上面一看就看到水底,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一面玻璃镜一样,我们的心就是这样的干净,我们的心从来没有动过。它的作用是「照」,「照」就是智慧,对於整个宇宙人生没有一样不知道,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一面镜子把外面境界相统统照得清清楚楚。虽然照得清清楚楚,诸位想想,镜子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要清净,要不动,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真心的体用,这是性德,是本来具足的。
它起作用,这就起了变化,如果是彻底觉悟,它起的作用是一真法界,就是真性的灵照,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它迷了,带了有一念妄想、执著,它所照的境界就发生变化,随著妄想、执著的浅深,变化大小也就有了差异,这就是佛在经论上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就现出这个相了。所以所显所变是缘,这是修德,这个修是广义的修,佛是修成的,菩萨是修成的,罗汉是修成的,六道乃至地狱也是修成的,修恶就现三恶道,修善则现三善道,修清净心才有罗汉、菩萨、佛。
修德有功,性德就全显了,所以修功圆满,「功」是指「觉正净」,对於一切万法,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达到究竟圆满,那么你所看的世界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你看到究竟圆满的真相,这就是一真法界,觉了不二。所谓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这一切的一切,整个宇宙人生,无非实相,古人有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是真正看到了真相。由此可知,一切诸佛在哪里?在我们心中,上帝也在心中,天堂在心中,地狱也在心中,我、人、一切诸法也在心中。《华严经》上说得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是真心,真心本来具足万法,真心能造万法,正如同六祖大师开悟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由此可知,无论是理上本来具足的,或者是事上所造的,确实同一念心,众生现前一念心性就是诸佛如来之身土。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他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是故举体』,「体」就是真心,这个真心就是依报、就是正报、就是法身、就是报身、就是自己、就是别人,乃至於『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这个结论结得太好了,结得非常圆满。禅家也有很好的说法,所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到此地步处处悉成华藏世界」。这个境界,这个见解,与我们一般人对於宇宙人生,生活环境的看法、观感,大大的不相同,这个不相同,总而言之,就是觉迷之不同。
【《无生论》云: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即法界,达此者,由持名念佛,而悟入实相也。】
《无生论》上有几句话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即法界』,重要的就是后面这两句话。我们现在一心一意执持名号,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果称念佛号的时候一个妄想都不生,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单单执持这句名号,这句名号所现的就是全体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诸佛所证。可惜我们现在念佛的功夫不深,虽然隐隐约约与这个境界相似,自己确实还体会不到,但是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只要认真去念,不断的去念,所谓「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功夫成熟了,就能够悟入实相,所以『由持名念佛,而悟入实相』,这是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是诸佛之所赞叹。
现在跟诸位说明本经的宗旨,宗旨就是佛在这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全性起修」,所以要把宗旨说出来;「全修即性」,所以说经典理论的依据。性德被妄想、无明盖覆住了,也就是被染污了,如果不修,这些染污就除不掉,我们的性德透不出来,因此必须要说明修学的方法,也就是除去心性上一切的染著。本经是以「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为修学的方法,「信」就是要相信,下面会跟诸位解释。这三条在一念当中圆满具足,并没有先后,不是说先相信再发愿,再念佛,一句佛号当中念念都具足「信愿行」,修学净业往生西方,这三个条件是枢纽、是纲领。
什么样才叫「信」?第一个要相信自己,所以佛门讲「信」跟其他宗教讲「信」不一样。过去我在美国,有一位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们的牧师来跟我交谈,他说我们佛门讲信佛,他们讲信主,这是一样的。我告诉他,你误会了,佛门讲信跟你们讲信主不一样,为什么?你们第一个信是要信他,要信主,我们佛门讲信,第一个信是要信自己,要信自己有佛性,要信自己决定可以作佛,这样才能成就,所以佛法讲「信」,重要的是在此地。其次才讲「信他」,信他是信老师,信老师的成就,信老师的理论与方法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所以自信是列在第一位。自己没有自信,再好的老师都帮不上忙。第三个「信因」,第四个「信果」,修因决定会得到果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非常之深。所以《观无量寿佛经》上的「三福」,「深信因果」,这句话就是指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而不是指普通的「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其次是「信事、信理」。
所以本经所讲的信愿行,蕅益大师为我们指出来,最低限度要具足这六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样才叫具足信心。当然信心的建立一定是要把「理事因果」都搞清楚,我们才真正相信,真正不疑惑。这些事情要真的搞清楚,必须对於净宗的经论要深入、要研究、要体会,然后信心才能真正建立。
信心建立之后,一定是发愿,因为修学必定是一个遥远的路程,就像我们读书一样,小学六年,中学也要六年,大学要四年,再加上研究所,总共总得二十年的时间,这是相当的一个历程。佛法里面超凡入圣,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断得干干净净,圆成佛道的时间比世间求学历程更是遥远,如果没有好的修学环境是不容易达到的。这样长远的历程,实在说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寿命短促,太有限了,我们还达不到这个目标,寿命就尽了。虽然前面跟诸位说过身命是有限的,我们的精神长存,来世再投胎又来做人,可以继续的来修学,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一投胎一转世至少又要耽误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当中把前世所修的统统忘干净了,一切又要从头做起,生生世世每次都要从头做起,哪一年才能毕业?所以佛在经上讲凡夫修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道理就在此地,这就是生死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如何能够得到不生不死的长寿,那我们的修学就快速了,必然一生成就。
十方世界众生的业报不相同,唯独西方世界殊胜,第一殊胜就是无量寿。阿弥陀佛无量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跟佛的寿命相同,以无量寿的寿命,这三个阿僧只劫就算不了什么一回事情。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要劝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决定不会再有生死轮回,你得到永恒的寿命,这是往生西方世界第一德,有了长寿就不怕了,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正理由。再其次,西方世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到那里去我们永远不会离开佛,佛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这个世间亲近一位善知识,善知识的智慧毕竟没有圆满,他的烦恼没有断尽,这样的老师虽然是好,不是究竟圆满的老师,究竟圆满的老师一定要成佛,那么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当中无比的殊胜,所以一定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有了愿就要认真修行,修行就是「执持名号」,修行的目标是要达到「一心不乱」,换句话说,用这句「阿弥陀佛」恢复我们的清净心,有了清净心,「心净则土净」,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要的条件,所以本经修行的方法是以「信愿行」为三大纲领。
现在跟诸位介绍本经现前所用的经题,这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的,「佛说阿弥陀经」。罗什大师为什么要翻成这个题目?实在讲他的用意很深,因为这部经典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所以他老人家干脆就把名号当作经题,使修行的方法明白的显示在题目上,所以他的用心非常之深远。
我们就这个题目做个简单的解释:
【佛—即本师释迦牟尼佛,广则指一切诸佛。】
『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如果广义的说,这个「佛」是『一切诸佛』,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以这部经、这个法门为主科,为必修科。其他的经论,其他的法门,可以说是选修科,这个法门才真正是主修科,所以「一切诸佛」没有不讲这部经的,所以此地「佛说」的「佛」字可以指一切诸佛。
【说—畅悦所怀也;众生成佛机熟,为说此法,令一切众生一生究竟成就故。】
『说』是给我们讲解,为我们介绍宣扬,在经典里面,这个字简单的解释是『畅悦所怀』。佛心念念不忘的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的觉悟。众生必须机缘成熟,什么叫成熟?就是他能够信得过诸佛,能够理解佛所讲的,能够接受,依教奉行,这就是师资道合。我们讲成熟的众生,佛才能够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否则的话,佛虽然愿意说,我们不想听,或者听了也不相信,那佛说了也没用处,所以一定是要为根熟众生来说。
这个法门,经上一再跟我们讲「难信之法」,比起其他一切法门都要难信,道理在哪里?就是这个法门是「成佛之法」。我们看看这么多人,几个人这一生能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样根性的人确实是少。可是我们也曾经看见有些都没有念过书,都不认识字的这些老太太们,她们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也有不少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也没有病苦,甚至於还有坐著走的,站著走的,实在是令人羡慕。这又是一回什么事情?诸位要晓得,任何一个人绝对不是只有这一生,如果只有这一生,佛法对我们就不重要了,我们也不必去修学了。事实上我们有过去生,既有过去,当然就有未来,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是有生有灭;我们的精神,在佛法里面讲「神识」,世间法讲「灵魂」,这个东西是不生不灭,因此六道里面来受身舍身,我们讲的轮回转世,这是事实。
我们看这些没念过书的老太太们,她们虔诚念佛而有不可思议的成就,她这一生是没有去读经,没有去研究,而是多生多劫她在这个法门用了不少的功夫,而是在这一生成熟而已。我们只看到她成熟,没有看到她从前的修学,这是我们对她产生了怀疑。其实这样深妙的法门,成就决不是偶然的,尤其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每个往生成就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都有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换句话说,无始劫来生生世世修积的善根、福德,这一生成熟了。同时,她接受这个法门,这是因缘,必定得到十方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我们俗话说「保佑」,所以她才能够死心塌地一心一意的称念。所以这个法门是一生成就,圆满证得不退转,真的是难信难解。唯有这一类是根熟的众生,也就是成佛机缘到了,佛必然为他说这个法门,为他说这部经典,他听了之后,欢喜接受,依教奉行,一生究竟成就,这是「说」的意思。
【阿弥陀—此云无量,彼土导师德号,表此法实无量觉也。】
其次讲『阿弥陀』,「阿弥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无论在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度生、功德福德,统统都是无量的。佛在经中举出两桩事情做一个例子,翻作「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无量的时间,无量光明就是无量的空间,以无量的时空就包含一切无量,这一句也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名号。佛有愿,说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能够执持名号,念到心地清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临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带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个环境里面去修学,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名号。执持名号,执是执著,我们凡夫没有办法不执著,因为你有执著,就择善固执,一切善法里面没有比这句名号更善的,这句名号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所以才被一切诸佛称赞、护念,这是「阿弥陀」的意思。
【经—契经,又具「贯摄常法」诸多妙义,如华严疏说。】
末后有个『经』,「经」是经典,这个字是中国字,在佛法里面翻作『契经』,就是契合於真理,也适合大家的修行程度。通常用『贯摄常法』这四个字来解释「经」的意思,「贯」是贯穿,「摄」是摄受,「常」是永恒不变,「法」是方法、法则,它的含义很多,像《华严经》的注解,清凉大师讲得很详细,都可以作为参考。
现在跟诸位介绍这部经的内容,先讲本经的性质,也就是佛说这部经理论的依据,这很重要。如果他没有理论依据,我们对他就不容易产生信心,他到底根据什么理论为我们说出这部经典?简单的讲,他是依据「圆融三谛、法性实相」而说的。我刚才讲的这句话都是佛教的专门术语,初学的同修大概不太容易理解,这个关系不大,慢慢的来,如果听不懂,你就听,多听听以后慢慢就能够体会了。
「三谛三观」是天台家所建立的,就是佛教十个宗派里面的天台宗,它把宇宙一切万法分为「体、相、作用」这三大类。「体」是本体,像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相」是现相,「用」是作用,用「体、相、用」就可以说把一切万法都涵盖了。「体」在佛法里面讲是空,空不是说无,既然不说无,为什么说它是空?因为我们眼睛见不到,耳朵也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甚至於我们心思都想不到,那只好说个「空」。它确实存在,它是一切万法的理体,也就是一切万法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真的存在,真的有,它不是无,这样我们才叫它做「空」。像《心经》上大家常念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就是讲的本体,「色」是讲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这个本体里头变现出来的。
所以「三观」,「空观」就是观「真谛」,「假观」是观「俗谛」,俗谛就是现相,所有一切现相不是真的是假的。为什么说它是假的?因为它并不能永恒的存在,它刹那刹那在那里变迁、变化,所以这是要认识一切现相,现相的真相如是。「中观」是观「第一义谛」,这是讲作用,所以用要用中,不要偏,儒家也用中,讲「中庸之道」,佛法讲中道。由此可知,真正觉悟的人不会偏执,他会用中,懂得用中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圆融的三谛就是讲的法性,一切诸法的本性,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可知,佛跟我们说一切法门是有真实理论的依据,因此经典句句话都可以相信。
【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如来现量所出)。实相者,平等一相也。】
『大乘经』一般都是『以实相为体』,就是为我们说出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平等一相』,这是彻底觉悟的人所见到的。我们见一切法不平等,他见的一切法是平等的,这要我们有耐心、有长远心,慢慢的去体会、去认识。像:
【《大方广佛华严经》—以一真法界为体。《妙法莲华经》—以实相为体。《大佛顶首楞严经》—以如来藏为体。】
这是讲它的性体,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总而言之,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总得略为介绍,可是不太好懂,因为它不是我们的常识能够想像的,也不是我们头脑可以思惟得到的,像佛经上所说的「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你想找,找不到,但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虚空世界、宇宙万物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你不能说它真有,这就像梦幻泡影一样。
我们一般人都会作梦,梦里境界有没有?确实有,凡是作梦的人都有这个经验,那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醒来之后觉得那是一场梦,原来统统是假的。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这个人生就跟梦境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作梦的时间好像很短,你容易觉察,我们的人生也就像梦,不过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其实跟诸位说真话,时间没有长短,人生百年就像梦境里头一刹那,无二无别,所以经上常常跟我们说「梦幻泡影,镜花水月」,这确实是一切万法的真相。真相了解了,我们不执著空,也不执著有,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就得到中道了。我们晓得所有一切烦恼、所有一切忧虑、所有一切苦难,乃至於生死轮回,都是从妄想、执著生的,都是从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上而来的,佛跟我们说「空有不二,性相一如」,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讲到事实真相,有理有事,佛在经论上把这个事情给我们分析得非常清楚。理、事都离不开心理,「理」是讲「唯心所显」,「事」是「唯识所变」,「识」是分别,一切分别、执著就把这个现相起了变化。《法华经》跟我们讲的「十如是」,「如是相」,「相」是现相;「如是性」,「性」是体性;「如是体,如是力」,「力」是能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从「相、性、体」到「本末究竟」,佛给我们说了十大类,这是把宇宙一切万法归纳成十大类,这十大类上面冠上个「如是」,这冠得就非常之妙。说十类其实是一桩事情,就是讲我们的心行,这就是「百界千如」,佛法讲的百界千如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宇宙人生,《心经》用四句就把它说尽了。「色不异空」,「色」是物质,「空」是体性,「不异」就是没有两样,「空不异色」,就如同「金不异器,器不异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它是一不是二,所以后面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的确是把一切万法的中心掌握到了,这是佛法理论的依据。
我们接著来谈谈佛说法理论的依据,前面将「实相」概略介绍了,我们今天还要接著再深入一点的来探讨。实相无相,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我们眼见不到,耳也听不到,身体觉察不到,心思也达不到,这是讲的心性,但是它确实存在,它能显能变,能显就是真心的本体。真心本体是什么样子?刚才讲了,说不出来,也想不出,可是佛实在是用种种不得已的方法来显示,为我们来描绘,当然这种描绘说穿了是隔靴搔痒,可是它也有作用,希望我们从这个描绘细心去体会,你才能够证得。
经上跟我们讲的「湛寂灵照」,「湛」是清净,像水一样,这里面一点尘沙都没有,干干净净,这是「湛」。「寂」是不动,水不动,清净,从上面一看就看到水底,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一面玻璃镜一样,我们的心就是这样的干净,我们的心从来没有动过。它的作用是「照」,「照」就是智慧,对於整个宇宙人生没有一样不知道,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一面镜子把外面境界相统统照得清清楚楚。虽然照得清清楚楚,诸位想想,镜子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要清净,要不动,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真心的体用,这是性德,是本来具足的。
它起作用,这就起了变化,如果是彻底觉悟,它起的作用是一真法界,就是真性的灵照,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它迷了,带了有一念妄想、执著,它所照的境界就发生变化,随著妄想、执著的浅深,变化大小也就有了差异,这就是佛在经论上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就现出这个相了。所以所显所变是缘,这是修德,这个修是广义的修,佛是修成的,菩萨是修成的,罗汉是修成的,六道乃至地狱也是修成的,修恶就现三恶道,修善则现三善道,修清净心才有罗汉、菩萨、佛。
修德有功,性德就全显了,所以修功圆满,「功」是指「觉正净」,对於一切万法,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达到究竟圆满,那么你所看的世界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你看到究竟圆满的真相,这就是一真法界,觉了不二。所谓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这一切的一切,整个宇宙人生,无非实相,古人有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是真正看到了真相。由此可知,一切诸佛在哪里?在我们心中,上帝也在心中,天堂在心中,地狱也在心中,我、人、一切诸法也在心中。《华严经》上说得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是真心,真心本来具足万法,真心能造万法,正如同六祖大师开悟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由此可知,无论是理上本来具足的,或者是事上所造的,确实同一念心,众生现前一念心性就是诸佛如来之身土。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他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是故举体』,「体」就是真心,这个真心就是依报、就是正报、就是法身、就是报身、就是自己、就是别人,乃至於『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这个结论结得太好了,结得非常圆满。禅家也有很好的说法,所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到此地步处处悉成华藏世界」。这个境界,这个见解,与我们一般人对於宇宙人生,生活环境的看法、观感,大大的不相同,这个不相同,总而言之,就是觉迷之不同。
【《无生论》云: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即法界,达此者,由持名念佛,而悟入实相也。】
《无生论》上有几句话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即法界』,重要的就是后面这两句话。我们现在一心一意执持名号,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果称念佛号的时候一个妄想都不生,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单单执持这句名号,这句名号所现的就是全体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诸佛所证。可惜我们现在念佛的功夫不深,虽然隐隐约约与这个境界相似,自己确实还体会不到,但是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只要认真去念,不断的去念,所谓「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功夫成熟了,就能够悟入实相,所以『由持名念佛,而悟入实相』,这是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是诸佛之所赞叹。
现在跟诸位说明本经的宗旨,宗旨就是佛在这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全性起修」,所以要把宗旨说出来;「全修即性」,所以说经典理论的依据。性德被妄想、无明盖覆住了,也就是被染污了,如果不修,这些染污就除不掉,我们的性德透不出来,因此必须要说明修学的方法,也就是除去心性上一切的染著。本经是以「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为修学的方法,「信」就是要相信,下面会跟诸位解释。这三条在一念当中圆满具足,并没有先后,不是说先相信再发愿,再念佛,一句佛号当中念念都具足「信愿行」,修学净业往生西方,这三个条件是枢纽、是纲领。
什么样才叫「信」?第一个要相信自己,所以佛门讲「信」跟其他宗教讲「信」不一样。过去我在美国,有一位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们的牧师来跟我交谈,他说我们佛门讲信佛,他们讲信主,这是一样的。我告诉他,你误会了,佛门讲信跟你们讲信主不一样,为什么?你们第一个信是要信他,要信主,我们佛门讲信,第一个信是要信自己,要信自己有佛性,要信自己决定可以作佛,这样才能成就,所以佛法讲「信」,重要的是在此地。其次才讲「信他」,信他是信老师,信老师的成就,信老师的理论与方法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所以自信是列在第一位。自己没有自信,再好的老师都帮不上忙。第三个「信因」,第四个「信果」,修因决定会得到果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非常之深。所以《观无量寿佛经》上的「三福」,「深信因果」,这句话就是指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而不是指普通的「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其次是「信事、信理」。
所以本经所讲的信愿行,蕅益大师为我们指出来,最低限度要具足这六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样才叫具足信心。当然信心的建立一定是要把「理事因果」都搞清楚,我们才真正相信,真正不疑惑。这些事情要真的搞清楚,必须对於净宗的经论要深入、要研究、要体会,然后信心才能真正建立。
信心建立之后,一定是发愿,因为修学必定是一个遥远的路程,就像我们读书一样,小学六年,中学也要六年,大学要四年,再加上研究所,总共总得二十年的时间,这是相当的一个历程。佛法里面超凡入圣,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断得干干净净,圆成佛道的时间比世间求学历程更是遥远,如果没有好的修学环境是不容易达到的。这样长远的历程,实在说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寿命短促,太有限了,我们还达不到这个目标,寿命就尽了。虽然前面跟诸位说过身命是有限的,我们的精神长存,来世再投胎又来做人,可以继续的来修学,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一投胎一转世至少又要耽误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当中把前世所修的统统忘干净了,一切又要从头做起,生生世世每次都要从头做起,哪一年才能毕业?所以佛在经上讲凡夫修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道理就在此地,这就是生死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如何能够得到不生不死的长寿,那我们的修学就快速了,必然一生成就。
十方世界众生的业报不相同,唯独西方世界殊胜,第一殊胜就是无量寿。阿弥陀佛无量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跟佛的寿命相同,以无量寿的寿命,这三个阿僧只劫就算不了什么一回事情。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要劝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决定不会再有生死轮回,你得到永恒的寿命,这是往生西方世界第一德,有了长寿就不怕了,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正理由。再其次,西方世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到那里去我们永远不会离开佛,佛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这个世间亲近一位善知识,善知识的智慧毕竟没有圆满,他的烦恼没有断尽,这样的老师虽然是好,不是究竟圆满的老师,究竟圆满的老师一定要成佛,那么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当中无比的殊胜,所以一定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有了愿就要认真修行,修行就是「执持名号」,修行的目标是要达到「一心不乱」,换句话说,用这句「阿弥陀佛」恢复我们的清净心,有了清净心,「心净则土净」,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要的条件,所以本经修行的方法是以「信愿行」为三大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