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 (第一集)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一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09-0001

  诸位大德,今天我们利用空中的机会给诸位介绍《阿弥陀经》大意。早年我曾经在国外将《要解》编了一个简略的讲义,一共是七讲,今天还是用这份教材,把题目改成「弥陀要解大意」。

  首先我们要认识「佛法」,在现代的社会里,特别是在台湾,佛教可以说是相当的普及,但是严格的来说,对於佛法真正认识的人还是不算多数。佛法究竟是什么?先说「佛」这个字,这个字是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是音译的,它是「大智大觉」的意思。为什么当时翻译不直接翻作「智」,或者翻作「觉」?因为这个字汇含的意思很多,在中国文字里面找不到适当的字汇来翻译,因此就保留著音译。他的「智」是真实的智慧,决定没有错误的;他的「觉」是圆满的觉悟,所以这才用音译再加以解释。所谓「法」,这也是个代名词,它是宇宙人生一切物相、一切事理的总代名词,也就是「智、觉」的对象。佛,大智大觉是能觉,一切万法是所觉,虽然讲一个能、一个所,但是在佛法里面,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比较上难懂的地方,不容易体会。如果把能所分开,能则不是所,所则不是能,我们容易懂,但是实在讲,佛法确实是说人生宇宙能觉、所觉是一体,绝对不是分开的,这是佛法不同於世间的学术,也是与哲学不相同的根本所在。

  佛法所求的是什么?我们尤其要明了,经典上常常有一句术语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梵文音译过来的。「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菩提」翻作「觉」,这句话整个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法之所求,也是我们学佛的人终极想达到的目的。这句话要以现代的言语来解释,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只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才真正能够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佛法所求的是真实认识自己与生活环境,自己就是人生,环境就是宇宙,佛法的目的就在此,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学与修学确实没有一丝毫的迷信存在。

  「无上正等正觉」也显示佛法修学的三个层次,就如同一般教育里所说的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的目标。佛法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最近的一个目标,就是「正觉」。世间有些人确实很聪明,他对於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但是这个觉悟在佛法的标准下来衡量不能称为「正觉」。「正觉」的标准在什么地方?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明白,那就是用清净心。如果心里面还有妄想、执著,还有是非人我,还有情绪,所谓是贪瞋痴慢,有喜怒哀乐,这就不正了,心不正,所觉的当然也就不正。「正觉」,必须要把这些全部洗涤得干干净净,像六祖在《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到清净、一念不生,这叫「正」,这种心对於宇宙人生的觉了才称为「正觉」,达到这个目标,佛教有一个名词,也就相当於学位的称呼,我们世间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在佛法里面第一个阶段的学位称为「阿罗汉」。第二个阶段比这个层次更高,是「正等正觉」,「等」是等於佛,当然等於佛并不就是佛,比佛总还要差一等,得到这个阶位我们就称他作「菩萨」,彷佛是中学毕业了。再往上去那就是大学了,这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我们就称之为「佛」,在佛教里面学位最高的,相当於我们世间人所讲的博士。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并不是神仙,并不是迷信,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分辨清楚。

  「佛陀」是学位里面最高的,就是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学位是次一等的,好比是硕士,他是「正等正觉」;「阿罗汉」是学位里面最低的,称为「正觉」,这是佛法修学有成就的三个学位的名称。任何一个人得到「无上正等正觉」都称为「佛」,得到「正等正觉」都可以称为「菩萨」,得到「正觉」都可称为「阿罗汉」,这是学佛同修必须要知道的。

  我们今天敬佛,佛是我们的老师,菩萨、罗汉是我们的同学,我们所追求的是同样的一个目标,那就是真正要认识自己与生活的环境,也就是对於宇宙人生有彻底究竟的明了,这样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才不至於产生错误。所以我们学佛是接受佛陀的教育,对於佛法的定义,以及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仪式、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成果,我们首先必须要把它研究清楚。

  诸位大德,我们将佛教教育以及教学的目的了解之后,佛法所修的是什么,也就是它教学的原则,这是我们必须要认清楚的。在经典里面,特别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最后的一品,也就是「入法界品」,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修学的榜样。我们看到他去参访善知识,第一句话他总是说,「我已经发了菩提心,不知道怎样去修菩萨道?怎样去学菩萨行?」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佛教教育所修的就是菩萨道与菩萨行。「菩萨」是梵语,就是觉悟的意思,「道」是讲的存心,「行」是讲的行为,换句话说,「菩萨道」就是一个觉悟的心理,心在一切万法能够觉而不迷,「菩萨行」就是行为,也就是造作,起心动念、言语动作都叫行为,行为也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这是觉悟的行为。心觉悟、行觉悟,觉悟的人我们就称他作「菩萨」,这是我们修学的。

  因此,修学归纳起来有三大纲领,这三大纲领就是佛门通常称的「三皈依」,一入佛门首先要接受「三皈依」。「三皈依」的意义就是把佛教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传授给你,从今之后就依照这个原则来修正我们自己成无上正等正觉,这叫做「三皈依」。「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第一个是「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是觉而不迷,意思是教给我们从一切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所以「皈依佛」绝对不是依靠自心以外的佛,要依靠自心以外,那叫做心外求法,心外求法,佛家称之为「外道」,所以「外道」并不是骂人的话,不是责备人,是说你在心外去求法,这叫「外道」。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它都是教我们从自性里面去求,这是第一个「皈依佛」的意思。

  第二是「皈依法」,「法」是指正确的思想见解,思想见解决定没有错误,决定是事实的真相,这个叫「法」。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从许多错误的看法、想法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看法与想法,这叫做「皈依法」。第三叫「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僧」有和合的意思,必须要修「六和敬」,跟一切众生都能够和睦相处。这一条的意义是教我们从不清净、不和合回过头来,要依自性清净心,要依「六和敬」,这叫做「皈依僧」,所以「皈依僧」不是去皈依一个出家人。

  「佛、法、僧」称为「三宝」,「佛、法、僧」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正、净」,这是佛法修学最高的指导纲领。确确实实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我们不能不佩服,不能不五体投地,他并不是叫我们跟著他走,他叫我们要开发自性,自性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大觉、智正、清净都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性德。要紧的是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自性的宝藏开发出来,这是佛法教学的目的,是佛法教学的仪式,所以「三皈」是非常的重要。离开「觉、正、净」就不叫佛法,诸位要记住,佛法是大智大觉之法,所以「三皈依」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在佛法里面有显宗、有密宗,显宗里面有禅宗,禅宗之外称为「教下」,所以它的宗派很多,这么许许多多的宗派就像一座大学里面不同的科系一样,他们运用的方法不相同,依据的经典不相同,经典就好比是教科书,里面有些理论、有些原则、有些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它的总目标、总方向决定是相同的,所求的目标都是「无上正等正觉」,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一定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所以的确是殊途同归。所以佛法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所谓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修「觉正净」的方便,也就是修「觉正净」的手段,因此佛家常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我们要想得到「觉正净」,要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方向、目标是一致的,它的方法、门径有许许多多,因此「法门平等,无二无别」,这是每位学佛的同修都要牢牢的记住。决定不能因为我修净土就毁谤禅宗,我修显教就排斥密宗,这是错误的,因为不管是哪个宗派,我们晓得我们采取的方法不一样,我们的方向、目的是相同的。譬如我们到一个地方去,我是乘车去,他是坐船去,我们走的路线不相同,我们采取的交通工具不相同,但是我们的方向相同,我们的目的地相同,明了这桩事情才真正体会佛教给我们「法门平等」这个道理。我们和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方式都能够和睦欢喜的相处,因为我们的目标、方向是相同的,大家都是修的「觉正净」,这是佛法修学的最高指导纲领。

  前面跟诸位说过佛法的修学纲领,那是非常的重要,离开这三大纲领:觉、正、净,那就不是学佛了。佛法修学的利益在哪里我们也要知道,知道了我们才会热衷的去接受它,知道这个教育对我们有真正的利益,有切身的好处,这就讲到佛法的德用。学佛,我们希望得到的就是真实的智慧,智慧的作用就是对於宇宙人生彻底的明了。宇宙人生是佛法教学的范围,它确实比现代教育的范围要大得多,因为它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讲无尽的空间;说到时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竖穷横遍是它教学的范围,这是我们必须要觉悟、要认识的,这就是智慧大觉的范围。

  起用,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佛门常讲的「大慈」,第二是「大悲」,「慈」是「与乐」的意思,「悲」是「拔苦」的意思,所以佛法的教学是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因此在修学过程当中,我们如果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快乐,这修学佛法就得到利益好处了;如果学佛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佛法里头常说「法喜充满」,要得不到这个结果,可能我们的修学有了偏差、错误。如果正当的修学,必定是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轻安,这是最低限度的收获。他为什么会快乐?他心地清净,烦恼少了、忧虑少了,对於眼前,对於往后,一切事物,他的观察敏锐,因为他有智慧,他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做的就很少有错误。所以他是以「大慈」来帮助一切众生得到真正的法喜,以「大悲心」来教化一切众生,来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迷是苦之因,我们为什么有痛苦?因为我们对於自己以及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为什么会得乐?乐是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搞清楚了,真的明白了。这种清楚明了,佛是教我们自己去证实,而不是听他说的,我们就全盘接受过来,这是佛法不许可的,是佛法不赞成的。所以佛法给我们讲的每桩事情都必须要自己亲证,拿现代的话来说,它是非常符合科学的标准与精神,这是一门非常圆满的教育。因此我们晓得佛法是:「方便多门,不拘形式,经权互用,利物济生」,叫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一切妄情迷执」,迷惑、执著,这都不是佛法,这是我们学佛首先要明了的。

  其次要跟诸位介绍的,要认识这部经。经典实在就是佛教育的教科书,它的教科书非常丰富,中国翻译的称之为「大藏经」。「大藏经」在台湾流通得非常普遍,这么多年我们不断的印了很多次,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台湾可以很容易的见到,价钱也不高,换句话说,现在台湾同修几乎每个人都有能力买一部「大藏经」。佛教教科书这样的丰富,这必须在当中要有所选择,就好像一所大学,我们要想读书,先要考虑去选某个科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自己能力能够接受的,这在佛法讲「根性」,适合於自己的根性,适合於自己的生活环境,这样修学起来就容易了,愈是自己修学便利,我们的成就就愈快速、愈圆满,这是所谓选择法门。

  但是佛法的修学在基本的方式上跟世间教育不相同,它的基本教育就是恢复我们的清净心。实在讲我们今天的心理被染污,精神被染污,思想见解被染污,这种染污非常的严重,俗话所说的「先入为主」,这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个事情总是很麻烦的,这就是佛门里面讲的染污。必须把这些染污统统洗刷干净,恢复到心地清净,清净心就生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烦恼,所以我们今天烦恼很多,烦恼从哪来的?你的心不清净,所以才有烦恼。

  佛首先教我们修「戒定慧」,「戒定慧」叫「三学」,一开头就在这上下功夫,用这三种方法把我们的所有一切染污统统洗刷干净,恢复到自性的觉正净,然后才能够接受佛法的教学,这在佛教无论哪个宗派,几乎都要遵守这个教学的方式。从前如此,现在的佛教我们很少看到,所以这一代的高僧大德很少见,学佛的成就不及过去,这就是把佛教教学基本的观念与方法舍弃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许多学佛的,无论是出家、在家的同修,他们的成就可以说只是佛教的常识、皮毛,真正对於佛教的内容实在讲是很少涉及,那么这是必须要从洗涤身心上下手,恢复自己的清净心。

  今天要跟诸位介绍认识这部经,佛教的经典很多,对於经典的选择尤其是重要,选择得非常恰当,我们修学的进度就会快速,会得到相当圆满的成绩。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要解》是精要的解释,是明朝末年蕅益大师的著作,这部注解可以说被佛教公认是《弥陀经》最好的一部注解。

  本经的经题,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它的全文是: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是释迦牟尼佛给这部经所定的题目,这个题目长,意思很清楚、很明白。翻到中国来之后,这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的,他把这个题目改了,改成「佛说阿弥陀经」,为什么要改成这个题目?我们留著下次再说。先解释本题的含义:

  【称赞。】

  能称赞的是「一切诸佛」,可见得不是普通的人。一切诸佛,换句话说,在佛法修学已经证得了最高的学位,这不是普通人的称赞,是佛法修学圆满果位的人他们共同称赞。称赞的什么?是「不可思议功德」,就是指这部经,这部经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在这里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功德」,不可以误会,现在许多的世人把「功德」两个字看为「好事」,我多做点好事就是功德了,甚至於在寺庙里捐点钱也叫功德。寺庙里通常摆一个油箱,大家放一点钱进去,叫「功德箱」,这都是很大的错误。「功」是讲修行的功夫,「德」就是果报,所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是功,收获是德。为什么一切诸佛赞叹这部经是不可思议功德?因为这部经修行的方法非常特殊,它的方法简单、直捷、广大、圆满、快速、容易,这就是「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就用这句名号念到「一心不乱」,这是真正的觉悟。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谁不会念?人人都能念,人人都会念,念这句佛号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一切诸佛都赞叹。

  可是诸位听了前面所说的修学的纲领、目标,这句佛号怎样达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人可以说是无始劫以来,这不是一生,多生多世我们都是迷惑颠倒、妄念纷飞。佛法修行的方法是如何把妄念断掉,能把妄念断掉,这叫真正的功夫。参禅是一种方法,持咒也是一种方法,止观是一种方法,持戒也是一种方法,所以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无量的方法,念佛也是许多方法里面的一种。念佛的要领,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是妄念、都是妄想、都是习气,我们用这句佛号把所有一切妄念取而代之,换句话说,用一个念头来断一切的妄念,所以这个方法就很巧妙了。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妄念一起来,第一个念头起来了,这是习气,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这叫做念佛,把我们的习气统统换过来,古人所谓「生处成熟,熟处成生」,我们现在念这句阿弥陀佛很生疏,常常会忘掉,这妄念很熟,妄念常常起来,现在把它换一换,希望一动念头都是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舍掉,这叫功夫。

  为什么这个方法会被一切诸佛称赞?如果这样说法,只是把妄念断掉,我们念「一、二、三、四」也可以,何必念这句「阿弥陀佛」?殊不知念「阿弥陀佛」还有一种特别的果报,那就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位老师,这个名号是他的德号,这是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确实存在。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得很详细,只要念他的名号,将来一定可以生到他的国土。我们今天常说移民,我们可以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非常理想的修学环境,所以到那个地方不是去享受的,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在所有一切环境里面是最理想的一个环境,因为在那个环境里头没有任何的障碍,六根接触的境界,眼所见的,耳所听的,都是能够帮助成就你的道业,也就是帮助你成熟,帮助你早一天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它是一个理想的修学环境,而且很容易能够到那边去,这就是诸佛赞叹的原因,这是经上常讲的「带业往生,顿超圆证」。所以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起心念佛这是觉悟,与觉正净完全相应,将来的结果必定可以证得「无上菩提」,那就是「究竟觉」。

  所以这部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诸佛护持,「护」就是讲弘护,弘扬护持,这是讲教化众生。佛教化众生第一本教科书,最重要的教科书,就是这部经。所谓「念」是讲他自念,一切诸佛都依照这部经典的方法自己修学,所以他「圆证无上菩提」。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这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所以佛告诉我们这个题目叫做「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