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八集) 1986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01-006-0008
请掀开《讲义》第十七页,前面说过五逆罪,这里接著看「十恶」,十恶业是「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口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迷惑众生,或者是欺骗众生。意三,「贪悭、瞋恚、愚痴」。十恶翻过来就是十善业道。一般佛法里面讲生天的条件要修十善业道,这十种过失全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才能生天。十恶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十恶,就是非常严重,如果这些过失统统都有,不但他统统都有,而且很重,这种果报也是地狱,也是地狱的业因。如果虽然统统都有,还不致於很严重,这个果报多半是在饿鬼、畜生。所以佛常常劝告我们要持五戒、要修十善,十善就是十恶的翻过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里面是「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业道。
【《十六观经》下品往生章云:『五逆十恶,如此愚人,临终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虽居下下品,皆与补处菩萨俱,即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
当中点几点是有些经文省掉了,最重要的就是这几句,这是《观无量寿佛经》一段非常重要的经文。往往我们看到这一段经文也会觉得心里不平,这个人一生造这么样的重罪,在临命终时有人劝他念佛,他就真念,也能往生,也能成佛,这太便宜他了;就是先头说了,这个人明明要堕地狱的,从地狱里一下就成佛了,这个超得太多了。其实这个事情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前面祖师一再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不仅是圆顿,而且是超绝。这部经,念佛法门的功德、力量确实是不可思议。但是诸位有没有想到一桩事情,临命终时,他清清楚楚,他不迷惑、不颠倒才行,假如临命终时神智不清、迷惑颠倒,什么人劝他也没用处,他也不能接受,所以这种人固然是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凡是这样的情形,大多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有念佛的善根,这一生他没有遇到佛法,胡作妄为,迷惑颠到,在临命终时,忽然有人提醒,过去世的善根现前,他才有办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像造十恶业的,在《往生传》里面可以说是以唐朝张善和为典型的人物,他一生杀牛,人非常粗野、野蛮,个性刚强,那真是恶人,他在临命终的时候看到许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就是地狱相现前,这个时候他就喊救命。他清楚,他不迷惑,他看到这个境界喊救命,所以这因缘就殊胜了,就碰巧有一位出家人从门口经过,听到了,听到进来就看他,问他什么事情,他说「好多牛头人围著他问他要命」,那位出家人就点几枝香给他,叫他拿在手上,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他就大声喊阿弥陀佛,念了几声之后,他就说「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他跟阿弥陀佛往生了。这是一生都没有遇到佛法,就临命终时十念,这讲『具足十念』,就念十声阿弥陀佛,他就往生了,与《观无量寿佛经》这段文完全相同。他往生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就这一类的。
我们读了这段经文千万不要存一个侥幸的心理,「现在作恶还没有关系,到临命终时还来得及」,如果万一你到临命终时神智不清,你怎么办?没有人提醒你,你怎么办?所以这个侥幸的心理不可以有。而且你要晓得张善和以前没有听到佛法,你们今天已经听到了,已经听到了要存侥幸心理决定没有指望。听到了,从今以后,好好的念佛。所以诸位,你不往生则已,要往生绝对不是下品下生,为什么?你没有造这么大的罪业,最起码也是下品中生、下品上生,不会下品下生的,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
经文里面有两个字是个关键的字样,就是『至心』,「至心」就是专一,念阿弥陀佛,不管念一声、念两声,是真正至诚心,一点杂念妄想都没有,所以他有这样大的感应。如果念佛还打妄想,这个心就不专,那个力量就很薄弱,不会有感应,一定要专心念佛。虽然居下下品,他也是与这些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就是与这些补处菩萨俱会一处,也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连这样的人都是一生成就,何况其余!可见得这个问题就在乎能不能往生,能往生,一生决定成佛。
底下这一段要说明往生这一些人究竟是一种什么身分,不明了我们总免不了疑惑,有了疑惑对我们念佛来说多少都有障碍,所以有疑惑一定要把疑惑破除。第五就是:
【然据教道。】
就是根据,我们要是根据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理论:
【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
你的身分要是『凡夫』,你就决定不是小乘『初果』,不是圆教初信,不是别教初住,你决定不是,那是菩萨、是圣人。这一条是讲位不退。你到那里去是凡夫,而且这里讲下品下生的,你的确是凡夫,绝对不是小乘「初果」,不是圆教的初信。
【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
这是讲行不退。你是阿罗汉、是辟支佛,那决定不是『菩萨』。下面讲菩萨:
【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
菩萨有两种,一种叫「异生性」,一种叫『同生性』。什么叫异生性?异是不一样,没有见性叫异生性,是没见性的菩萨。「同生性」是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就是明心见性,那是同生性。在圆教里面讲同生性的菩萨,四十一个阶级都是属於同生性。从圆教初住以上,这是同生性,前面十信位的菩萨,从初信到十信,他是异生性的菩萨,他没有见性。这是讲念不退。
【躐等则大妄。】
如是『躐等』、超越,那是大妄语,决定讲不通。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品下生的凡夫,他圆证三不退,这不是「躐等」吗?躐等在理上讲不通。再看底下:
【念不退,非复异生。】
如果真正是『念不退』,『非复异生』,那就不是没见性的菩萨,到『念不退』决定是见性的法身大士。
【行不退,非仅见道。】
如果是『行不退』,那就不是见道位,最低限度他已经在修道位上,不是在见道位,他在修道。
【位不退,非是凡夫。】
如果是『位不退』,决定就不是『凡夫』,最低限度他是小乘初果,或者是大乘初住、初信,总是在这种地位上。
【进步则舍故称。】
菩萨提升一个阶级,底下称呼的名词决定是舍掉。譬如你们现在念到大学,你们从中学升到大学,中学生这个名字已经舍掉了,你们现在是大学生,所以进了一级,底下的名称一定是舍掉,现在不会再称你们是小学生、中学生,那已经过去了,已经舍掉。此地也是如此,假如到了初果这个位子,就决定不是凡夫,从前是凡夫,凡夫的名词舍掉。到行不退,你决定就不是初果,会把初果的位子舍掉,见道就是初果。到念不退,当然你不是权教菩萨,异生就是权教菩萨,你是真正明心见性的菩萨,这是从教理上来说。极乐世界,再看后头:
【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不可思议)。】
西方极乐世界是很特别的世界,你说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明明你的见思烦恼没断,你是不是凡夫?是的;能不能说你是阿罗汉?也是的,为什么?你行不退;能不能说你是大菩萨?也是的,因为你有念不退,所以说『一切俱是』。你是凡夫,也是圣人,也是菩萨,也是罗汉,什么都是,一切都是。也可说一切都不是,要说你是凡夫,你圆证三不退,你不是凡夫;说你是菩萨,你见思烦恼还没断,你是凡夫。「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很特别的世界。所以蕅益大师说,十方诸佛世界没有这种情形,它太特殊了,非常奇妙的世界,十方诸佛之所赞叹。底下说:
【十方佛土,无此名相。】
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没有西方世界这种情形,没有这些『名相』,像一往生到那里圆证三不退,任何佛国土里头没有。
【无此阶位。】
同时又是凡夫,又是罗汉,又是菩萨,在他方世界没有这种情形。
【无此法门。】
这些只有西方都有。
【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勋』是功勋,奇特的功勋。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特殊的缘由,第一个是『心性之极致』,真如本性发挥到极点;这个法门的功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不可思议奇特的功勋;再加上阿弥陀佛的大愿,他在因地当中发四十八愿,才有这么特别的情形,这种特别情形一切经论里佛没说过,十方诸佛世界里头看不到的。底下再讲:
【一生成佛。】
【一生补处,即是圆证三不退之别名,意谓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
『补』是后补佛,也就是等觉菩萨,『如弥勒、观音等』,像他们这种地位。在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在一生当中必定成就与观音、势至、弥勒、文殊、普贤同样同等的地位。所以:
【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
『普』是普遍,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人人都是『一生成佛』。
【人人必实证补处故。】
实实在在证得补处菩萨,就是证得等觉菩萨,这个等觉是圆教,圆教等觉菩萨的地位。等觉菩萨地位,前面我跟诸位说过,这个等觉实际上与一般圆教等觉又不一样,他是无上正等正觉,是这个地位。普通我们讲圆教等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他这个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实在不可思议。
【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
极乐世界像这样的菩萨,人数太多了,数不尽,不像其他的世界,这样的菩萨人数不多,西方极乐世界人数最多,为什么?人人一生当中都达到这个地位,所以数量就非常之多。
【经云:『弥陀涅盘,观音即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众宝普集庄严,其佛灭后,大势至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
这是前面也跟诸位说过,西方极乐世界化身的阿弥陀佛,就是应化身,应身如来,他是有『涅盘』的,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观音即补佛位』,观音菩萨立刻就成佛,所以西方世界没有正法、像法、末法,都是有佛住世,西方世界没有佛前、佛后。所以你现在要是专门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也能往生,大概往生之后,将来观音菩萨成佛,你是观音菩萨座下的大弟子。观音菩萨成佛之后就不叫阿弥陀佛,他的名号叫『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那个世界也不叫极乐世界,实际上还是同一个地方,名称换了,招牌换了,主人不一样,但是还是这么一家,不是第二家。『国名众宝普集庄严』,这世界的名称不一样。大势至菩萨就后补观音,『其佛灭后』,这是观音菩萨成佛,他入灭之后,大势至菩萨『即补佛位』,他们成佛都是连续的,当中没有空间。不像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底下一尊佛就是弥勒佛,弥勒佛要什么时候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成佛?《弥勒下生经》里面讲得清清楚楚,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到我们世间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世界没有佛法,一直要等弥勒佛出现才有佛法,当中没有佛法的时间太长了。有外道说现在就是弥勒佛掌天盘,他做主宰了,胡说八道,决定不能听信,胡造谣言。
驾乩扶鸾尤其是靠不住,常常在乩坛里面听从乩坛扶的那些话,最后是要吃亏的;他是有一点小神通没错。我念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人家扶鸾,很好奇,好玩,都去看,那个看了我都很相信,因为扶鸾的人不是专业的。我在台湾看的那是专业的,乩童都经过训练的。我在大陆上看的不是专业的,而是找什么人来扶?扶是两个人扶,多半都是找从前拉黄包车、挑水砍柴的,不认识字的,就是外面随便看到就把他找来,确实不认识字。两个人一个人扶一边在沙盘上写字,写的字也很规矩,他不会写草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我们在旁边,一个字一个字写好了,我们都念得出来,那个不是作假的,决定不作弊。不像此地,台湾扶鸾,我也去看过,我认为那个靠不住,为什么?专业的,而且动作太快,我们在旁边,我看了半个多钟点,一个字也看不出来,只看他乱动乱动,他嘴里就说,旁边就有人笔记,这个靠不住,这个很可能作弊,很可能是假的。
我也曾经就这个事情请教过章嘉大师,那时候章嘉大师在世,我就问他,他说「这个是真的」,但是绝对不是佛菩萨,多半是一些灵鬼冒充佛菩萨,他也想做好事、想行善,积一点功德,想修一点善,所以多半是劝人行善。你问他事情,他有一点小神通,小的事情,很近的事情,几天的事情,他会说得很准确,如果是大事情,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你去问他,他就胡造谣言,就骗人,反正他不负责任,你也找不到他,那个鬼走了之后,你到哪去找他?你找不到,所以往往他就不负责任就欺骗人,所以决定不要跟他们打交道。而且章嘉大师告诉我,满清亡国就亡在乩坛上。慈禧太后那个时候的皇帝、王公大臣虽然都是佛教徒,也是皈依三宝,说老实话,她不信佛,她相信扶鸾,相信这些东西。国家的大事没有人敢做主,请这个乩,乩坛里怎么扶的来决定,最后把国搞亡了。
实在这一桩事情,中国在春秋时候,《左传》里面就有记载。「国之将兴」,一个国家要兴旺,「听於民」,听老百姓的话。「国之将亡,听於神」,搞那些鬼神,由鬼神来做主宰的时候,国家就要亡了,所以满清亡国,我们想想《春秋》里面记载的这些话没错,所以千万不要搞这些东西。如果你自己一切要是听驾乩扶鸾,将来自己身败名裂;一家听於神,你家庭要衰;一国主持政治的人要听於神,会亡国。孔老夫子教给我们的态度就很好,「敬鬼神而远之」,「远」是不听他胡造谣言,我们对他恭敬,决定不能听他的话。所以诸位一定要有理智,不要相信鬼神这些东西,纵然讲得很准确,你要晓得他的准确度很有限,并不是样样都准确,十桩事情有个三、五桩准确,还有一大半不准确,所以不能完全相信。
大势至菩萨成佛的时候,佛号叫『善住功德宝王如来』,这都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西方极乐世界有佛佛相承的情形,与他方世界不一样,它当中没有像法、没有末法、没有灭法,这是西方世界殊胜之处,西方世界的好处。
【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思之!思之!】
这是叫我们多想想,你要多想想。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讲到一生成佛只有《华严经》。《华严经》末后用善财童子来作一个修行的示范,善财童子是一生成佛,肉身成佛,没有到第二生,而且成的是究竟圆满佛,怎么成的?这里给我们解释得清清楚楚,他『一生圆满之因』,就是普贤行愿品(就是《华严经》最后的一章)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华严经》说到最后就是劝你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我们这个讲堂特别选的就是《弥陀经》跟《华严经》,你要晓得咱们为什么要学《华严经》,单单讲《弥陀经》你不相信,难信之法,《华严经》是帮助你启信的,读了《华严》你就相信了,理也明白了,事也看透彻了。
你看到华藏海会那么多的菩萨,统统跟著普贤菩萨一道念佛求生净土,净土要不殊胜,华藏世界的那些菩萨为什么还要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应该要多想想的。华藏海会的那些菩萨们就是修各宗各派各个不同的法门所成就的,真正修成了,生到华藏世界,都是明心见性、证得法身,到了华藏世界,文殊、普贤两个带头,把他们统统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西方世界不是究竟圆满,华藏世界的这些菩萨们为什么要去?没有理由。
我们从《华严经》上的确得到一个结论,华藏会上那些菩萨是正等正觉,像文殊、普贤是圆教等觉菩萨,那个等觉是属於正等正觉,是正等正觉里面地位最高的。正等正觉一共有四十一个阶级,从初住,就是正等正觉,一直到等觉,还是正等正觉,这里面有四十一个位次,他是最高的,他为什么要往生?他往生只有一个目的,求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才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等觉菩萨(就是后补佛)都是无上正等正觉,要不是无上正等正觉,那这个《华严经》讲不通。所以真正念了《华严经》,把《华严经》念通了,搞明白了,你没有不相信净土,你会死心塌地的修这个法门,再没有话说。我自己相信这个法门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我从民国六十年讲《华严经》一直到现在还在讲,要不是《华严经》,我对净土没有信心,也不会去修学,过去什么样的老师劝我,我也难信,不容易相信,从《华严经》上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底下是蕅益大师一番非常感叹的话:
【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
这是理上讲不通的,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明明是个凡夫,凡夫跟等觉菩萨相提并论,这是太奇怪了。『不可测度』也就是不可思议。
【《华严》所禀,却在此经。】
《华严》到最后结归就是归在《弥陀经》。我们可以说《弥陀经》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经》的指归,《华严》是圆教一乘,这部经是一乘之一乘,没有话说的。
【诸佛所说第一经,菩萨所修第一法门。】
我们要是不深入《华严》,你不晓得《弥陀经》的分量,也不知道这个法门的价值,深入《华严》之后,你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部经还在《华严经》之上,这是真正认识它,真正识货,真正认识这个法门。华藏海会那么多菩萨都念佛求生净土,岂不是菩萨所修的第一法门!所以这部经的经题,难怪说「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不假。
【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
古今中外,这是讲学佛的人,不学佛的那当然不必说,学佛的人很可惜的,相信的人少,怀疑的人多,不肯相信,换句话说,这么好的一个一生成佛的机会,当面错过,多可惜!
【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这是蕅益大师写《要解》的时候劝告我们。『辞繁』,要说的话太多了,『义蚀』是意思反而不明,说得太多,怕的是愈说愈多,意思反而隐晦,不能够一下叫你明了,所以他写的《要解》简单扼要。《要解》文字少,意思非常的明显,所以《要解》有《要解》的好处,《疏钞》有《疏钞》的好处。《疏钞》是「辞繁」,也是「辞繁义蚀」,所以他写《要解》。但是《要解》与《疏钞》可说相辅相成,从《要解》里面,你认识这个法门,抓到纲领,然后从《疏钞》里头去深入,透彻的了解,使对这个法门的理论、方法、境界一点疑惑都没有。蕅益大师也是从《疏钞》里面开悟的,他师法莲池大师,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著作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弥陀经疏钞》,蕅益大师继承了。所以他的《要解》也是『剖心沥血』,苦口婆心的来劝导我们应当发愿。没有这些大德,《弥陀经》展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识货,还是当面错过。有这几位大师给我们介绍说明,我们再从这些大经,像《华严》、《法华》、《楞严》、《圆觉》,从这些大经里面看出门道,这个门道就是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经》不可思议,要不是看这些大经大论都不晓得。再看第五小段:
【《行愿品》云。】
这是《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是人欲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
『一切诸根』是讲我们的身体,人命终之后,神识离开身体,这个身体就会败坏腐烂。
【以致亲属。】
家亲眷属。
【威势。】
『威势』就是他在世间的官爵、地位,是指这些。
【象马。】
这是从前富贵人家的交通工具。
【珍宝等,悉皆散灭。】
意思就是说一样都带不去,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带得去的。
【惟有愿王,不相舍离。】
他在世的时候修十大愿王,修十大愿王的功德是他能够带得走的,不会离开他的神识。
【一切时中,引导其前。】
在临命终之后,十大愿王的力量来引导他。
【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十大愿王引导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观此则发愿求生,自属当务之急。】
我们读了这些经文,你就晓得求生净土是我们现前第一桩大事,也是最紧要的一桩事。
【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是《弥陀经》上所讲的。
【所谓观音、势至,把手共行,文殊、普贤亲为胜友。】
这些等觉菩萨在西方世界跟你都是朋友,跟你都是同学,老师是阿弥陀佛,他们在那边也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你虽然下品下生,但是你也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他们跟你在一起也只是学长的地位,会非常照顾你,时时刻刻跟他们在一起。
【则薰陶有自,成佛无难。】
跟这些诸上善人在一块,天天受他们的『薰陶』,『成佛』当然快,不会有障碍、困难。
【此生有幸,获见获闻。】
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一桩事情,这是大幸,我们想想这个世界上四十多亿人,有几个人听到这个法门?有几个人见到这一桩事情?往生的事有几个人见到?我们能见到、能听到,这个不容易。像我在前面讲的,倓虚老法师在佛七当中的开示,讲的几个故事都是真的,是他亲眼见到的。谛闲老法师那个念佛的徒弟往生,人家也只念了三年多,站著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预知时至,他不认识字,没有受过戒,也不会念经,佛门里什么仪规他都不懂,出家之后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有这么样的成就。倓虚老法师告诉我们,他一生当中看到预知时至,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一生看过二十多个人,他自己走的时候也是坐著走的,他是九十多岁的时候走的,在香港,这都不是假的。
尤其是修无法师,那个走的真是太潇洒了。这是他在长春极乐寺,那个时候寺庙刚刚建好没有多久,在那边传戒的时候,第一次传戒,他做住持,定西法师做当家,请他的老师(就是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有一位修无法师,看起来是个粗人,也是个苦行僧,看不出有什么学问、功夫,到寺庙里找老和尚,想在戒期当中帮忙,发心来帮忙的。住了没几天,他就跟倓老法师说他要走了,定西还责备他,说「你这个出家人没有长远心,你发心到这儿来服务,没住几天就想走,要走也等戒传完了之后才走」,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下把几个老和尚弄得没有法子。他真走了,这是他们亲眼看到的。没有害病,人很正常,说哪一天走,哪一天就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不是假的。在台湾,实在讲也不少念佛成功预知时至而走的。我们看到这个情形,听了这些事实,再要不发心求生净土,那实在是愚痴。你想想看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能了生死、出三界?能有更好的方法吗?更有把握的方法吗?实在是找不到。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把握、最靠得住的就是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的道理太深了,你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未必能把这个道理搞懂,你要是真正相信,这是大福报。这是讲的「一生成佛」。第三段要讨论:
【顿超绝待。】
【下凡众生,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初住至等觉),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位,与观音势至无别。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此皆教网所不能收,刹网所不能例。】
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情形的特殊,显示出实在不可思议,实在是难信之法。『下凡众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下品下生也圆证三不退,这个很奇怪。圆证三不退,底下讲他超越了四十一个因位,这在理论上怎么想都想不通,不但我们想不通,菩萨都想不通。菩萨要修这个位子,吃多少辛苦,经多么长的时间,他这里不费力气就超过这四十一个因位,从十住到等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位次,加上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连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他就一下超过了,『顿超绝待』。这样的人,你要说他是凡夫,他已经跟等觉菩萨把手同行,并肩而坐,你怎能说他是凡夫?他跟观音、势至简直是没有差别,但是你能不能说他是菩萨?不能,你不能说他是菩萨。『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为什么?见思烦恼还没断,见思烦恼没断不是凡夫是什么?
见思烦恼没有断,居然跟等觉菩萨在一起,所以这是『教网所不能收』,「教网」,就是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所讲的经论里头没有这桩事情,这个讲不通的。『刹网所不能例』,「刹网」是十方国土,十方诸佛国土也没这种事情,这样的事情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它特别。所以这个法门之难信,不仅我们一般人不相信,阿罗汉不相信,菩萨不相信,理上讲不通,事实上不可能,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居然是事实。所以这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你要问他,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十方诸佛知道,等觉以下的都不能完全明了,所以诸佛都说这是难信之法,你要不相信那是应该的,这是正常的现象,你要相信,那特别,那不正常,你要相信,那你的福报就太大了,这很不平常。你不相信是很正常的,你相信了是很不平常,相信了一生就得度。底下说:
【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
这是我们应当要警觉的。『大事因缘』是什么?了生死、出三界,世间大事没有比这个更大了。如何能够超越生死?你看所有的宗教都是求永生,他真能求得到吗?求不到。真正讲求永生,永生在佛门里面,宗教里头没有。生到天上,天人寿命长一点,福报大一点,寿命到了还是要轮回,这个没法子。
【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
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十方诸佛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完全不相同,它太特殊了,就是他那个同居土里面同时有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四土是同时的,一生一切生,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
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十方诸佛的愿力不一样,他的愿力太强、太大、太不可思议。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
我们对於这一句『名号功德』要能够生甚深的信心,你必须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这一点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在前面跟诸位特别强调,就是世间法,一个人对於某一桩事情,他的愿力特别坚强,他决定会成就,你就晓得愿力不可思议,没有坚强的愿力想做成一桩事业,不容易。阿弥陀佛的愿力特别强,他成就不可思议的事业,这样才能够信得过这句佛号的功德。
【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
这是由信、愿、行,再回归到自性,才晓得自性功德不可思议。换句话说,说到最后,结归到还是自己要有坚定的自信的力量。强大的自信与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两种坚定不移的信心,决定往生。
【具此深信,方能发於大愿。】
信不坚、不深,愿力就不强,必定要有坚定的信心,他才有一个强大的愿力。
【经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这句话特别重要。我们看《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每参访一位善知识,见面第一句话就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首先就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这是绝对正确的,为什么?别人好指导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说明他自己的期望。这个心要怎么发?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劝我们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发?怎样才是真正发菩提心?我们念得也很多,听得也很多,菩提心发不起来,甚至於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虽然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还是搞不清楚,还是发不出来。这个地方是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无上菩提心,这个妙绝了,从此以后,你就晓得你会发菩提心。对於净土法门,你能够相信,能够发愿往生,这就是发大菩提心,这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所以这一句话要紧、重要,多少年来对这个事情迷迷糊糊搞不清楚,这一下可搞清楚了。
【合此信愿,即为净土指南。】
所以蕅益大师讲,有信有愿就决定往生,能不能往生决定在深信发愿,就决定在这一点。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浅深,上面特别跟诸位提示过,他不说念佛念的佛号多少,他说念佛功夫浅深,就是你念佛的功夫能不能伏住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功夫。
【由此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这是修行净土最正确的方法,所以这些道理与方法我们要不懂,成就就很难。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
这些语句非常的肯定,所以这个法门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坚固的信心、永远不变的信心、永远不改的信心。要真正发愿,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列入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个愿望,除了这个愿望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鸡毛蒜皮,都是无所谓,可以得过且过就行了,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的大事情,我们要把它做圆满,能有这样坚固的信愿,临命终的时候,『十念一念』也决定往生。由此可知,信愿不坚固,里面有疑惑、有怀疑,对我们念佛是很大的障碍。有疑一定要断疑,断疑生信,千经万论的作用无非是帮助我们断疑,如果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给诸位说,的确可以把经论束诸高阁,从此以后不要去理会它,我们就用不著经论。如果有疑惑,那非用经论来帮助不可,没有这些大经大论,我们的疑根不能拔除,它会造成障碍,会误了我们这一生的大事。下面说: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这是给我们一个警告,你要不相信,不愿意往生,你念佛念得再勤,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纵然念得功夫很得力,念到妄想、烦恼不生,念到这样你也不能往生,你可以得定,可以开悟,可以生四禅天、四空天,你不能往生,这就说明『信愿』的重要。
【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我们修这个法门,尤其是修持名念佛法门,这些事不能不晓得。
【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心为要,正与此同。】
佛在《无量寿经》、在《观无量寿佛经》,都把『发菩提心』这一桩事情摆在第一位,为什么?因为这个法门是属於大乘法门,大乘法门是以「发菩提心」为基础,而我们往往就是迷惑了,不晓得怎么发菩提心。虽然经上有解释,像《观无量寿佛经》上就解释这个三菩提心,它的讲法,第一个是「至诚心」,诚到了极处,第二个是「深心」,第三个是「发愿回向心」,这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菩提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菩提心,第一个「直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大悲心」。我们把这两种说法合起来看,意思比较明显一点,直心原来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这样看比较容易明了。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待人接物要真诚,为什么要真诚?这是菩提心。我们待人接物不用菩提心,说我念阿弥陀佛是用菩提心,没有这个道理,决定不会一心二用。你能够用至诚心念佛,就会用至诚心待人接物;你待人接物还虚伪,你念佛的心也是虚妄的,不是真心;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这个要晓得。
我们在这个世间的光阴不多,纵然活上一百岁也是石火电光,一转眼就过去了。我到台湾来的时候二十三岁,这过年我都六十一岁了,想想当时到台湾的情形就跟昨天一样,还能有三、四十年吗?不可能,所以一定要觉悟,时光过得太快,你要不能把握住,那就是大错特错。把握著什么?在这短短的时光之内,我们修真心,以至诚心待人接物,不怕吃亏上当,决定不怕,要晓得吃亏上当是我们的增上缘,替我们消灾免难,消我们的罪业,好事情不是坏事情,何必一定要处处去占便宜?存这个心就不好。我们唯一追求的目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希望这个目的能达到,在这个世间什么样的苦头、什么样的亏、什么样的当,都甘心情愿受,只要我最后能往生,我这个大事、这个大目标就达到了,这就是常说的,为什么要用真诚心待人?就是希望这一生决定能往生。
至诚心是真心的本体,它起作用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对自己,对自己应该是如何,那就是深心。你不晓得怎么叫做「深」,我说得方便一点,容易懂一点,清净心,对自己,心要常常清净,不管在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总而言之,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就是自受用,自己的享受。世间荣华富贵不是真正的享受,身心清净是至高无上的享受。真诚心对待别人就是大慈大悲,这是自然的流露,一点都不勉强,这叫菩提心。这是一般经论里头的讲法,讲得这么多,咱们实际上还是不会用,还是很难用得上,现在蕅益大师给我们一点提醒,原来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恍然大悟,再回头看看《起信论》,看看《观无量寿佛经》,我们自己也明白个大概,晓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法。
一心一意只求往生西方,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得自己心地清净,这就是功夫,这就是自己受用。对待别人是尽量的劝人念阿弥陀佛,把这个无上第一法门推荐介绍给别人,就是大慈悲心,就是大慈大悲。别人不肯接受没有关系,他不能接受是他福报不够,善根福德不够,这个不能勉强。他能接受的,他这一生也成就了。不能接受的,给他种了善根,他阿赖耶识里头已经落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是好事情,这才叫大慈大悲。如果不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人,就不叫大慈大悲,你们诸位细细去想想,因为这个法门是一生笃定成就的,别的法门,一生不太可靠。决定成功的法门,你不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怎能算大慈大悲?所以这些大经大论都是把发菩提心摆在第一,念佛法门也是建立在大菩提心的基础上。信与愿这两大段到这里介绍完了。下面就讲修行了。
我们的时间还有七分钟,同学们这里有几个问题,我想利用这点时间解答问题。
问:於娑婆已证功夫成片,不欲往生,想藉娑婆环境提高品位,然如遇退缘,会退转否?
答:证到功夫成片还不想走,想藉娑婆环境提高品位,这是对的。可以往生而不往生,还继续在这个地方修行,把自己的品位提高,这个想法、做法都非常正确。然如遇退缘,会退转否?我告诉你,会退转。这是你要有相当的功夫,要真正有把握不退转,可以在这里多住几时好好的修行。假如你要是怕退转,不如就赶快去。像上次跟诸位提到的宋朝的莹珂法师,阿弥陀佛跟他讲他的寿命还有十年,他为什么不要了,他马上就跟阿弥陀佛走?因为他自己知道他根性很劣,是劣根性,禁不起外面诱惑,外面一诱惑,他的心就动了,他就要造业了,他说「我再要住十年,不晓得造多少罪业,算了,我寿命不要了,现在赶快就走」,他就走了。所以自己要衡量,如果自己在一切境界里面确实做得了主,确实可以不被外境所动,这里修行好,实在讲到那个时候那种功夫,可以随时要去就去、要住就住,那很自在的。
问: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故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西方净土为成就圆满佛果,阿弥陀佛未成佛前,众生往生何种佛刹成就圆满佛果?
答:这个可以从理论上来推想,阿弥陀佛之前必定也有像阿弥陀佛这样的世界,怎么晓得?释迦牟尼佛讲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将来有灭度的一天,他灭度了,观世音菩萨成佛,到那个时候,极乐世界没有了,那我们要成究竟圆满的佛到哪里去?只有到观世音成佛那个国土去,你晓得这个道理,你就不难明白这些事实。
问:娑婆一日得力修持,抵得西方一百年修行,时名差异,然二土感受,是否一日即一百年?
答:这个话的意思,这是佛说的,佛不妄语,这个意思是说娑婆世界修行碍障多,不容易成就,所以在不容易成就里面,你能够成就,比在容易成就的,的确是要殊胜。我们不要拿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来比,就拿我们现在跟古时候的人来比,你就晓得,现在人修行不成功则罢,如果修行成功,他的成就必定超过古人,为什么?古时候社会风气淳厚,诱惑你造罪业的机会少,不像现在社会五花八门,处处勾引你贪、瞋、痴,你在这种社会里头能做得了主宰,的确比古人高得太多。古人那种成就的人要把他拉到现在的大都会,恐怕也会乱掉,也会堕落,你就晓得今人不成就则已,一成就,他的德行、智慧、功力必定超过古人。娑婆世界跟西方世界也是这个例子,他那个世界没有逆缘。
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怕环境的折磨,不怕环境的考验,才能在短时间成大功,才有大成就。你要怕,这个地方不好,环境不好,我要躲开,换句话说,那就说明你禁不起考验,害怕考验,你的成就就缓慢。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怕,愈是大风大浪愈容易成就,愈快速成就,所以这些环境变成自己的增上缘,不会在这个环境里头堕落淘汰掉。大风大浪是淘汰那些禁不起考验的人,而是帮助一个成功的人,我们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够突破重重的障碍,使自己在短时间有殊胜的成就。
问:小乘无念不退,那么阿罗汉的心念状况如何?
答:我没证得阿罗汉,我不晓得。阿罗汉是住在定中,你看经上常讲,他是证得「偏真涅盘」,心地非常的宁静,他是成就第九定,他是在定中。
问:怎样处理破的或旧的佛像才不会出佛身血?
答:前面跟诸位说过,恶意的把它毁掉是出佛身血,善意的就不会。如果破旧的佛像能够把它修理整修再供养,很好,为什么?旧佛像有它的历史性,旧的比新的好,旧的是供了多少年,多少人拜过,都有纪念的价值,旧的决定比新的好。能够保存旧的,这也是一个教育水准,也是个知识水准,所以尽量能保存旧的。旧的书也是宝贝,有它历史的价值。譬如这本旧书已经有三百年、五百年的历史,虽然破烂不堪,你要不能保管,送到博物馆去,他会陈列起来,会供给别人来欣赏,这是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如果是现代的这些书,你不小心弄破了,搞烂了,或者脏了,没有历史价值,送到博物院,人家不要,看到是最近这几年出版的,也不要,那怎么办?可以焚化烧掉。我们不用,送别人,人家也不要,可以烧掉,甚至於前面有同修说了,可以送给制纸的工厂让他重新再作纸浆再造纸,都可以,这不是恶意,不是恶意就没有罪;恶意的,瞋恨心,那个才有罪。
问:关於出佛身血之事仍有一处未明,护法神救佛祖为何不倾力捧住该石?一方面既救了佛祖,另一方面更免於加害人的罪业,不是一举两得吗?
答:这个意思好,不要把石头打碎,捧住它。你这个心很好,大概是当时韦驮菩萨没想到,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可是诸位要晓得,要想免除提婆达多的罪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他的嫉妒心解不开,他嫉妒释迦牟尼佛,这个事情只有他自己解脱他自己的罪业,别人没有办法的。纵然是你说把石头抱住,他的嫉妒、瞋恨心还是在,甚至於更重,看到韦驮菩萨把石头接了,他连韦驮菩萨都恨透了,那岂不又是罪上加罪?这个事情很难论断的。你这个心很好,很难得,不容易。
问:弟子自忖,也许是该护法之法力不够,也许是佛祖尚有一点业报未结,故须出此身血,未明究竟者何?
答:那个究竟你都说出来了,你都明了了。这於事於理的确都相当之深,你念念《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会有更深入的体悟。提婆达多虽然处处处心积虑想陷害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对於提婆达多感激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佛说如果不是提婆达多这一种逆缘、逆善知识,他成佛成不了这么快,这是真的,所以往往一个恶缘来的时候对自己反而有利。所以提婆达多虽然堕到地狱,释迦牟尼佛还派目犍连尊者到地狱里去探望他,目犍连回来,释迦牟尼佛问,他在地狱里的情形怎么样?目犍连说,他比天宫里头住得都舒服、享受得都自在。在地狱里面享大福报,为什么?堕地狱是他发的毒心要害佛,为什么享大福报?促成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得道,这是他的功德。如果释迦牟尼佛被他这一害,一退心,那他堕在地狱就永不翻身,他要受无量无边的苦。释迦牟尼佛正好藉他这个因缘修成圆满忍辱波罗蜜,修成了大定大慧,由於这个功德,他虽然堕地狱,在地狱里面过的生活比天堂还舒服,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度提婆达多。
恶人、冤家对头,他来找你的麻烦,你正好藉这个修忍辱波罗蜜,成就你的定慧,成就一心不乱,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纵然堕地狱也不受苦,为什么?因为他帮助你成就你的定慧,所以这种人在佛法里也是大善知识,叫逆善知识,他不是诚心帮助你的,他是存心要毁掉你的,没有想到反而帮助你成功,这是他意想不到的。所以这个因因果果要有慧眼去观察,凡夫肉眼看不出来。
请掀开《讲义》第十七页,前面说过五逆罪,这里接著看「十恶」,十恶业是「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口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迷惑众生,或者是欺骗众生。意三,「贪悭、瞋恚、愚痴」。十恶翻过来就是十善业道。一般佛法里面讲生天的条件要修十善业道,这十种过失全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才能生天。十恶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十恶,就是非常严重,如果这些过失统统都有,不但他统统都有,而且很重,这种果报也是地狱,也是地狱的业因。如果虽然统统都有,还不致於很严重,这个果报多半是在饿鬼、畜生。所以佛常常劝告我们要持五戒、要修十善,十善就是十恶的翻过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里面是「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业道。
【《十六观经》下品往生章云:『五逆十恶,如此愚人,临终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虽居下下品,皆与补处菩萨俱,即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
当中点几点是有些经文省掉了,最重要的就是这几句,这是《观无量寿佛经》一段非常重要的经文。往往我们看到这一段经文也会觉得心里不平,这个人一生造这么样的重罪,在临命终时有人劝他念佛,他就真念,也能往生,也能成佛,这太便宜他了;就是先头说了,这个人明明要堕地狱的,从地狱里一下就成佛了,这个超得太多了。其实这个事情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前面祖师一再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不仅是圆顿,而且是超绝。这部经,念佛法门的功德、力量确实是不可思议。但是诸位有没有想到一桩事情,临命终时,他清清楚楚,他不迷惑、不颠倒才行,假如临命终时神智不清、迷惑颠倒,什么人劝他也没用处,他也不能接受,所以这种人固然是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凡是这样的情形,大多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有念佛的善根,这一生他没有遇到佛法,胡作妄为,迷惑颠到,在临命终时,忽然有人提醒,过去世的善根现前,他才有办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像造十恶业的,在《往生传》里面可以说是以唐朝张善和为典型的人物,他一生杀牛,人非常粗野、野蛮,个性刚强,那真是恶人,他在临命终的时候看到许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就是地狱相现前,这个时候他就喊救命。他清楚,他不迷惑,他看到这个境界喊救命,所以这因缘就殊胜了,就碰巧有一位出家人从门口经过,听到了,听到进来就看他,问他什么事情,他说「好多牛头人围著他问他要命」,那位出家人就点几枝香给他,叫他拿在手上,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他就大声喊阿弥陀佛,念了几声之后,他就说「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他跟阿弥陀佛往生了。这是一生都没有遇到佛法,就临命终时十念,这讲『具足十念』,就念十声阿弥陀佛,他就往生了,与《观无量寿佛经》这段文完全相同。他往生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就这一类的。
我们读了这段经文千万不要存一个侥幸的心理,「现在作恶还没有关系,到临命终时还来得及」,如果万一你到临命终时神智不清,你怎么办?没有人提醒你,你怎么办?所以这个侥幸的心理不可以有。而且你要晓得张善和以前没有听到佛法,你们今天已经听到了,已经听到了要存侥幸心理决定没有指望。听到了,从今以后,好好的念佛。所以诸位,你不往生则已,要往生绝对不是下品下生,为什么?你没有造这么大的罪业,最起码也是下品中生、下品上生,不会下品下生的,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
经文里面有两个字是个关键的字样,就是『至心』,「至心」就是专一,念阿弥陀佛,不管念一声、念两声,是真正至诚心,一点杂念妄想都没有,所以他有这样大的感应。如果念佛还打妄想,这个心就不专,那个力量就很薄弱,不会有感应,一定要专心念佛。虽然居下下品,他也是与这些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就是与这些补处菩萨俱会一处,也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连这样的人都是一生成就,何况其余!可见得这个问题就在乎能不能往生,能往生,一生决定成佛。
底下这一段要说明往生这一些人究竟是一种什么身分,不明了我们总免不了疑惑,有了疑惑对我们念佛来说多少都有障碍,所以有疑惑一定要把疑惑破除。第五就是:
【然据教道。】
就是根据,我们要是根据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理论:
【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
你的身分要是『凡夫』,你就决定不是小乘『初果』,不是圆教初信,不是别教初住,你决定不是,那是菩萨、是圣人。这一条是讲位不退。你到那里去是凡夫,而且这里讲下品下生的,你的确是凡夫,绝对不是小乘「初果」,不是圆教的初信。
【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
这是讲行不退。你是阿罗汉、是辟支佛,那决定不是『菩萨』。下面讲菩萨:
【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
菩萨有两种,一种叫「异生性」,一种叫『同生性』。什么叫异生性?异是不一样,没有见性叫异生性,是没见性的菩萨。「同生性」是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就是明心见性,那是同生性。在圆教里面讲同生性的菩萨,四十一个阶级都是属於同生性。从圆教初住以上,这是同生性,前面十信位的菩萨,从初信到十信,他是异生性的菩萨,他没有见性。这是讲念不退。
【躐等则大妄。】
如是『躐等』、超越,那是大妄语,决定讲不通。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品下生的凡夫,他圆证三不退,这不是「躐等」吗?躐等在理上讲不通。再看底下:
【念不退,非复异生。】
如果真正是『念不退』,『非复异生』,那就不是没见性的菩萨,到『念不退』决定是见性的法身大士。
【行不退,非仅见道。】
如果是『行不退』,那就不是见道位,最低限度他已经在修道位上,不是在见道位,他在修道。
【位不退,非是凡夫。】
如果是『位不退』,决定就不是『凡夫』,最低限度他是小乘初果,或者是大乘初住、初信,总是在这种地位上。
【进步则舍故称。】
菩萨提升一个阶级,底下称呼的名词决定是舍掉。譬如你们现在念到大学,你们从中学升到大学,中学生这个名字已经舍掉了,你们现在是大学生,所以进了一级,底下的名称一定是舍掉,现在不会再称你们是小学生、中学生,那已经过去了,已经舍掉。此地也是如此,假如到了初果这个位子,就决定不是凡夫,从前是凡夫,凡夫的名词舍掉。到行不退,你决定就不是初果,会把初果的位子舍掉,见道就是初果。到念不退,当然你不是权教菩萨,异生就是权教菩萨,你是真正明心见性的菩萨,这是从教理上来说。极乐世界,再看后头:
【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不可思议)。】
西方极乐世界是很特别的世界,你说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明明你的见思烦恼没断,你是不是凡夫?是的;能不能说你是阿罗汉?也是的,为什么?你行不退;能不能说你是大菩萨?也是的,因为你有念不退,所以说『一切俱是』。你是凡夫,也是圣人,也是菩萨,也是罗汉,什么都是,一切都是。也可说一切都不是,要说你是凡夫,你圆证三不退,你不是凡夫;说你是菩萨,你见思烦恼还没断,你是凡夫。「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很特别的世界。所以蕅益大师说,十方诸佛世界没有这种情形,它太特殊了,非常奇妙的世界,十方诸佛之所赞叹。底下说:
【十方佛土,无此名相。】
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没有西方世界这种情形,没有这些『名相』,像一往生到那里圆证三不退,任何佛国土里头没有。
【无此阶位。】
同时又是凡夫,又是罗汉,又是菩萨,在他方世界没有这种情形。
【无此法门。】
这些只有西方都有。
【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勋』是功勋,奇特的功勋。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特殊的缘由,第一个是『心性之极致』,真如本性发挥到极点;这个法门的功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不可思议奇特的功勋;再加上阿弥陀佛的大愿,他在因地当中发四十八愿,才有这么特别的情形,这种特别情形一切经论里佛没说过,十方诸佛世界里头看不到的。底下再讲:
【一生成佛。】
【一生补处,即是圆证三不退之别名,意谓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
『补』是后补佛,也就是等觉菩萨,『如弥勒、观音等』,像他们这种地位。在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在一生当中必定成就与观音、势至、弥勒、文殊、普贤同样同等的地位。所以:
【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
『普』是普遍,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人人都是『一生成佛』。
【人人必实证补处故。】
实实在在证得补处菩萨,就是证得等觉菩萨,这个等觉是圆教,圆教等觉菩萨的地位。等觉菩萨地位,前面我跟诸位说过,这个等觉实际上与一般圆教等觉又不一样,他是无上正等正觉,是这个地位。普通我们讲圆教等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他这个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实在不可思议。
【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
极乐世界像这样的菩萨,人数太多了,数不尽,不像其他的世界,这样的菩萨人数不多,西方极乐世界人数最多,为什么?人人一生当中都达到这个地位,所以数量就非常之多。
【经云:『弥陀涅盘,观音即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众宝普集庄严,其佛灭后,大势至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
这是前面也跟诸位说过,西方极乐世界化身的阿弥陀佛,就是应化身,应身如来,他是有『涅盘』的,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观音即补佛位』,观音菩萨立刻就成佛,所以西方世界没有正法、像法、末法,都是有佛住世,西方世界没有佛前、佛后。所以你现在要是专门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也能往生,大概往生之后,将来观音菩萨成佛,你是观音菩萨座下的大弟子。观音菩萨成佛之后就不叫阿弥陀佛,他的名号叫『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那个世界也不叫极乐世界,实际上还是同一个地方,名称换了,招牌换了,主人不一样,但是还是这么一家,不是第二家。『国名众宝普集庄严』,这世界的名称不一样。大势至菩萨就后补观音,『其佛灭后』,这是观音菩萨成佛,他入灭之后,大势至菩萨『即补佛位』,他们成佛都是连续的,当中没有空间。不像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底下一尊佛就是弥勒佛,弥勒佛要什么时候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成佛?《弥勒下生经》里面讲得清清楚楚,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到我们世间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世界没有佛法,一直要等弥勒佛出现才有佛法,当中没有佛法的时间太长了。有外道说现在就是弥勒佛掌天盘,他做主宰了,胡说八道,决定不能听信,胡造谣言。
驾乩扶鸾尤其是靠不住,常常在乩坛里面听从乩坛扶的那些话,最后是要吃亏的;他是有一点小神通没错。我念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人家扶鸾,很好奇,好玩,都去看,那个看了我都很相信,因为扶鸾的人不是专业的。我在台湾看的那是专业的,乩童都经过训练的。我在大陆上看的不是专业的,而是找什么人来扶?扶是两个人扶,多半都是找从前拉黄包车、挑水砍柴的,不认识字的,就是外面随便看到就把他找来,确实不认识字。两个人一个人扶一边在沙盘上写字,写的字也很规矩,他不会写草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我们在旁边,一个字一个字写好了,我们都念得出来,那个不是作假的,决定不作弊。不像此地,台湾扶鸾,我也去看过,我认为那个靠不住,为什么?专业的,而且动作太快,我们在旁边,我看了半个多钟点,一个字也看不出来,只看他乱动乱动,他嘴里就说,旁边就有人笔记,这个靠不住,这个很可能作弊,很可能是假的。
我也曾经就这个事情请教过章嘉大师,那时候章嘉大师在世,我就问他,他说「这个是真的」,但是绝对不是佛菩萨,多半是一些灵鬼冒充佛菩萨,他也想做好事、想行善,积一点功德,想修一点善,所以多半是劝人行善。你问他事情,他有一点小神通,小的事情,很近的事情,几天的事情,他会说得很准确,如果是大事情,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你去问他,他就胡造谣言,就骗人,反正他不负责任,你也找不到他,那个鬼走了之后,你到哪去找他?你找不到,所以往往他就不负责任就欺骗人,所以决定不要跟他们打交道。而且章嘉大师告诉我,满清亡国就亡在乩坛上。慈禧太后那个时候的皇帝、王公大臣虽然都是佛教徒,也是皈依三宝,说老实话,她不信佛,她相信扶鸾,相信这些东西。国家的大事没有人敢做主,请这个乩,乩坛里怎么扶的来决定,最后把国搞亡了。
实在这一桩事情,中国在春秋时候,《左传》里面就有记载。「国之将兴」,一个国家要兴旺,「听於民」,听老百姓的话。「国之将亡,听於神」,搞那些鬼神,由鬼神来做主宰的时候,国家就要亡了,所以满清亡国,我们想想《春秋》里面记载的这些话没错,所以千万不要搞这些东西。如果你自己一切要是听驾乩扶鸾,将来自己身败名裂;一家听於神,你家庭要衰;一国主持政治的人要听於神,会亡国。孔老夫子教给我们的态度就很好,「敬鬼神而远之」,「远」是不听他胡造谣言,我们对他恭敬,决定不能听他的话。所以诸位一定要有理智,不要相信鬼神这些东西,纵然讲得很准确,你要晓得他的准确度很有限,并不是样样都准确,十桩事情有个三、五桩准确,还有一大半不准确,所以不能完全相信。
大势至菩萨成佛的时候,佛号叫『善住功德宝王如来』,这都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西方极乐世界有佛佛相承的情形,与他方世界不一样,它当中没有像法、没有末法、没有灭法,这是西方世界殊胜之处,西方世界的好处。
【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思之!思之!】
这是叫我们多想想,你要多想想。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讲到一生成佛只有《华严经》。《华严经》末后用善财童子来作一个修行的示范,善财童子是一生成佛,肉身成佛,没有到第二生,而且成的是究竟圆满佛,怎么成的?这里给我们解释得清清楚楚,他『一生圆满之因』,就是普贤行愿品(就是《华严经》最后的一章)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华严经》说到最后就是劝你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我们这个讲堂特别选的就是《弥陀经》跟《华严经》,你要晓得咱们为什么要学《华严经》,单单讲《弥陀经》你不相信,难信之法,《华严经》是帮助你启信的,读了《华严》你就相信了,理也明白了,事也看透彻了。
你看到华藏海会那么多的菩萨,统统跟著普贤菩萨一道念佛求生净土,净土要不殊胜,华藏世界的那些菩萨为什么还要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应该要多想想的。华藏海会的那些菩萨们就是修各宗各派各个不同的法门所成就的,真正修成了,生到华藏世界,都是明心见性、证得法身,到了华藏世界,文殊、普贤两个带头,把他们统统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西方世界不是究竟圆满,华藏世界的这些菩萨们为什么要去?没有理由。
我们从《华严经》上的确得到一个结论,华藏会上那些菩萨是正等正觉,像文殊、普贤是圆教等觉菩萨,那个等觉是属於正等正觉,是正等正觉里面地位最高的。正等正觉一共有四十一个阶级,从初住,就是正等正觉,一直到等觉,还是正等正觉,这里面有四十一个位次,他是最高的,他为什么要往生?他往生只有一个目的,求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才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等觉菩萨(就是后补佛)都是无上正等正觉,要不是无上正等正觉,那这个《华严经》讲不通。所以真正念了《华严经》,把《华严经》念通了,搞明白了,你没有不相信净土,你会死心塌地的修这个法门,再没有话说。我自己相信这个法门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我从民国六十年讲《华严经》一直到现在还在讲,要不是《华严经》,我对净土没有信心,也不会去修学,过去什么样的老师劝我,我也难信,不容易相信,从《华严经》上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底下是蕅益大师一番非常感叹的话:
【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
这是理上讲不通的,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明明是个凡夫,凡夫跟等觉菩萨相提并论,这是太奇怪了。『不可测度』也就是不可思议。
【《华严》所禀,却在此经。】
《华严》到最后结归就是归在《弥陀经》。我们可以说《弥陀经》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经》的指归,《华严》是圆教一乘,这部经是一乘之一乘,没有话说的。
【诸佛所说第一经,菩萨所修第一法门。】
我们要是不深入《华严》,你不晓得《弥陀经》的分量,也不知道这个法门的价值,深入《华严》之后,你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部经还在《华严经》之上,这是真正认识它,真正识货,真正认识这个法门。华藏海会那么多菩萨都念佛求生净土,岂不是菩萨所修的第一法门!所以这部经的经题,难怪说「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不假。
【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
古今中外,这是讲学佛的人,不学佛的那当然不必说,学佛的人很可惜的,相信的人少,怀疑的人多,不肯相信,换句话说,这么好的一个一生成佛的机会,当面错过,多可惜!
【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这是蕅益大师写《要解》的时候劝告我们。『辞繁』,要说的话太多了,『义蚀』是意思反而不明,说得太多,怕的是愈说愈多,意思反而隐晦,不能够一下叫你明了,所以他写的《要解》简单扼要。《要解》文字少,意思非常的明显,所以《要解》有《要解》的好处,《疏钞》有《疏钞》的好处。《疏钞》是「辞繁」,也是「辞繁义蚀」,所以他写《要解》。但是《要解》与《疏钞》可说相辅相成,从《要解》里面,你认识这个法门,抓到纲领,然后从《疏钞》里头去深入,透彻的了解,使对这个法门的理论、方法、境界一点疑惑都没有。蕅益大师也是从《疏钞》里面开悟的,他师法莲池大师,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著作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弥陀经疏钞》,蕅益大师继承了。所以他的《要解》也是『剖心沥血』,苦口婆心的来劝导我们应当发愿。没有这些大德,《弥陀经》展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识货,还是当面错过。有这几位大师给我们介绍说明,我们再从这些大经,像《华严》、《法华》、《楞严》、《圆觉》,从这些大经里面看出门道,这个门道就是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经》不可思议,要不是看这些大经大论都不晓得。再看第五小段:
【《行愿品》云。】
这是《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是人欲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
『一切诸根』是讲我们的身体,人命终之后,神识离开身体,这个身体就会败坏腐烂。
【以致亲属。】
家亲眷属。
【威势。】
『威势』就是他在世间的官爵、地位,是指这些。
【象马。】
这是从前富贵人家的交通工具。
【珍宝等,悉皆散灭。】
意思就是说一样都带不去,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带得去的。
【惟有愿王,不相舍离。】
他在世的时候修十大愿王,修十大愿王的功德是他能够带得走的,不会离开他的神识。
【一切时中,引导其前。】
在临命终之后,十大愿王的力量来引导他。
【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十大愿王引导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观此则发愿求生,自属当务之急。】
我们读了这些经文,你就晓得求生净土是我们现前第一桩大事,也是最紧要的一桩事。
【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是《弥陀经》上所讲的。
【所谓观音、势至,把手共行,文殊、普贤亲为胜友。】
这些等觉菩萨在西方世界跟你都是朋友,跟你都是同学,老师是阿弥陀佛,他们在那边也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你虽然下品下生,但是你也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他们跟你在一起也只是学长的地位,会非常照顾你,时时刻刻跟他们在一起。
【则薰陶有自,成佛无难。】
跟这些诸上善人在一块,天天受他们的『薰陶』,『成佛』当然快,不会有障碍、困难。
【此生有幸,获见获闻。】
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一桩事情,这是大幸,我们想想这个世界上四十多亿人,有几个人听到这个法门?有几个人见到这一桩事情?往生的事有几个人见到?我们能见到、能听到,这个不容易。像我在前面讲的,倓虚老法师在佛七当中的开示,讲的几个故事都是真的,是他亲眼见到的。谛闲老法师那个念佛的徒弟往生,人家也只念了三年多,站著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预知时至,他不认识字,没有受过戒,也不会念经,佛门里什么仪规他都不懂,出家之后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有这么样的成就。倓虚老法师告诉我们,他一生当中看到预知时至,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一生看过二十多个人,他自己走的时候也是坐著走的,他是九十多岁的时候走的,在香港,这都不是假的。
尤其是修无法师,那个走的真是太潇洒了。这是他在长春极乐寺,那个时候寺庙刚刚建好没有多久,在那边传戒的时候,第一次传戒,他做住持,定西法师做当家,请他的老师(就是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有一位修无法师,看起来是个粗人,也是个苦行僧,看不出有什么学问、功夫,到寺庙里找老和尚,想在戒期当中帮忙,发心来帮忙的。住了没几天,他就跟倓老法师说他要走了,定西还责备他,说「你这个出家人没有长远心,你发心到这儿来服务,没住几天就想走,要走也等戒传完了之后才走」,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下把几个老和尚弄得没有法子。他真走了,这是他们亲眼看到的。没有害病,人很正常,说哪一天走,哪一天就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不是假的。在台湾,实在讲也不少念佛成功预知时至而走的。我们看到这个情形,听了这些事实,再要不发心求生净土,那实在是愚痴。你想想看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能了生死、出三界?能有更好的方法吗?更有把握的方法吗?实在是找不到。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把握、最靠得住的就是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的道理太深了,你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未必能把这个道理搞懂,你要是真正相信,这是大福报。这是讲的「一生成佛」。第三段要讨论:
【顿超绝待。】
【下凡众生,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初住至等觉),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位,与观音势至无别。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此皆教网所不能收,刹网所不能例。】
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情形的特殊,显示出实在不可思议,实在是难信之法。『下凡众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下品下生也圆证三不退,这个很奇怪。圆证三不退,底下讲他超越了四十一个因位,这在理论上怎么想都想不通,不但我们想不通,菩萨都想不通。菩萨要修这个位子,吃多少辛苦,经多么长的时间,他这里不费力气就超过这四十一个因位,从十住到等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位次,加上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连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他就一下超过了,『顿超绝待』。这样的人,你要说他是凡夫,他已经跟等觉菩萨把手同行,并肩而坐,你怎能说他是凡夫?他跟观音、势至简直是没有差别,但是你能不能说他是菩萨?不能,你不能说他是菩萨。『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为什么?见思烦恼还没断,见思烦恼没断不是凡夫是什么?
见思烦恼没有断,居然跟等觉菩萨在一起,所以这是『教网所不能收』,「教网」,就是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所讲的经论里头没有这桩事情,这个讲不通的。『刹网所不能例』,「刹网」是十方国土,十方诸佛国土也没这种事情,这样的事情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它特别。所以这个法门之难信,不仅我们一般人不相信,阿罗汉不相信,菩萨不相信,理上讲不通,事实上不可能,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居然是事实。所以这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你要问他,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十方诸佛知道,等觉以下的都不能完全明了,所以诸佛都说这是难信之法,你要不相信那是应该的,这是正常的现象,你要相信,那特别,那不正常,你要相信,那你的福报就太大了,这很不平常。你不相信是很正常的,你相信了是很不平常,相信了一生就得度。底下说:
【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
这是我们应当要警觉的。『大事因缘』是什么?了生死、出三界,世间大事没有比这个更大了。如何能够超越生死?你看所有的宗教都是求永生,他真能求得到吗?求不到。真正讲求永生,永生在佛门里面,宗教里头没有。生到天上,天人寿命长一点,福报大一点,寿命到了还是要轮回,这个没法子。
【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
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十方诸佛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完全不相同,它太特殊了,就是他那个同居土里面同时有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四土是同时的,一生一切生,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
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十方诸佛的愿力不一样,他的愿力太强、太大、太不可思议。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
我们对於这一句『名号功德』要能够生甚深的信心,你必须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这一点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在前面跟诸位特别强调,就是世间法,一个人对於某一桩事情,他的愿力特别坚强,他决定会成就,你就晓得愿力不可思议,没有坚强的愿力想做成一桩事业,不容易。阿弥陀佛的愿力特别强,他成就不可思议的事业,这样才能够信得过这句佛号的功德。
【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
这是由信、愿、行,再回归到自性,才晓得自性功德不可思议。换句话说,说到最后,结归到还是自己要有坚定的自信的力量。强大的自信与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两种坚定不移的信心,决定往生。
【具此深信,方能发於大愿。】
信不坚、不深,愿力就不强,必定要有坚定的信心,他才有一个强大的愿力。
【经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这句话特别重要。我们看《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每参访一位善知识,见面第一句话就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首先就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这是绝对正确的,为什么?别人好指导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说明他自己的期望。这个心要怎么发?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劝我们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发?怎样才是真正发菩提心?我们念得也很多,听得也很多,菩提心发不起来,甚至於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虽然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还是搞不清楚,还是发不出来。这个地方是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无上菩提心,这个妙绝了,从此以后,你就晓得你会发菩提心。对於净土法门,你能够相信,能够发愿往生,这就是发大菩提心,这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所以这一句话要紧、重要,多少年来对这个事情迷迷糊糊搞不清楚,这一下可搞清楚了。
【合此信愿,即为净土指南。】
所以蕅益大师讲,有信有愿就决定往生,能不能往生决定在深信发愿,就决定在这一点。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浅深,上面特别跟诸位提示过,他不说念佛念的佛号多少,他说念佛功夫浅深,就是你念佛的功夫能不能伏住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功夫。
【由此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这是修行净土最正确的方法,所以这些道理与方法我们要不懂,成就就很难。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
这些语句非常的肯定,所以这个法门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坚固的信心、永远不变的信心、永远不改的信心。要真正发愿,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列入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个愿望,除了这个愿望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鸡毛蒜皮,都是无所谓,可以得过且过就行了,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的大事情,我们要把它做圆满,能有这样坚固的信愿,临命终的时候,『十念一念』也决定往生。由此可知,信愿不坚固,里面有疑惑、有怀疑,对我们念佛是很大的障碍。有疑一定要断疑,断疑生信,千经万论的作用无非是帮助我们断疑,如果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给诸位说,的确可以把经论束诸高阁,从此以后不要去理会它,我们就用不著经论。如果有疑惑,那非用经论来帮助不可,没有这些大经大论,我们的疑根不能拔除,它会造成障碍,会误了我们这一生的大事。下面说: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这是给我们一个警告,你要不相信,不愿意往生,你念佛念得再勤,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纵然念得功夫很得力,念到妄想、烦恼不生,念到这样你也不能往生,你可以得定,可以开悟,可以生四禅天、四空天,你不能往生,这就说明『信愿』的重要。
【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我们修这个法门,尤其是修持名念佛法门,这些事不能不晓得。
【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心为要,正与此同。】
佛在《无量寿经》、在《观无量寿佛经》,都把『发菩提心』这一桩事情摆在第一位,为什么?因为这个法门是属於大乘法门,大乘法门是以「发菩提心」为基础,而我们往往就是迷惑了,不晓得怎么发菩提心。虽然经上有解释,像《观无量寿佛经》上就解释这个三菩提心,它的讲法,第一个是「至诚心」,诚到了极处,第二个是「深心」,第三个是「发愿回向心」,这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菩提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菩提心,第一个「直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大悲心」。我们把这两种说法合起来看,意思比较明显一点,直心原来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这样看比较容易明了。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待人接物要真诚,为什么要真诚?这是菩提心。我们待人接物不用菩提心,说我念阿弥陀佛是用菩提心,没有这个道理,决定不会一心二用。你能够用至诚心念佛,就会用至诚心待人接物;你待人接物还虚伪,你念佛的心也是虚妄的,不是真心;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这个要晓得。
我们在这个世间的光阴不多,纵然活上一百岁也是石火电光,一转眼就过去了。我到台湾来的时候二十三岁,这过年我都六十一岁了,想想当时到台湾的情形就跟昨天一样,还能有三、四十年吗?不可能,所以一定要觉悟,时光过得太快,你要不能把握住,那就是大错特错。把握著什么?在这短短的时光之内,我们修真心,以至诚心待人接物,不怕吃亏上当,决定不怕,要晓得吃亏上当是我们的增上缘,替我们消灾免难,消我们的罪业,好事情不是坏事情,何必一定要处处去占便宜?存这个心就不好。我们唯一追求的目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希望这个目的能达到,在这个世间什么样的苦头、什么样的亏、什么样的当,都甘心情愿受,只要我最后能往生,我这个大事、这个大目标就达到了,这就是常说的,为什么要用真诚心待人?就是希望这一生决定能往生。
至诚心是真心的本体,它起作用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对自己,对自己应该是如何,那就是深心。你不晓得怎么叫做「深」,我说得方便一点,容易懂一点,清净心,对自己,心要常常清净,不管在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总而言之,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就是自受用,自己的享受。世间荣华富贵不是真正的享受,身心清净是至高无上的享受。真诚心对待别人就是大慈大悲,这是自然的流露,一点都不勉强,这叫菩提心。这是一般经论里头的讲法,讲得这么多,咱们实际上还是不会用,还是很难用得上,现在蕅益大师给我们一点提醒,原来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恍然大悟,再回头看看《起信论》,看看《观无量寿佛经》,我们自己也明白个大概,晓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法。
一心一意只求往生西方,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得自己心地清净,这就是功夫,这就是自己受用。对待别人是尽量的劝人念阿弥陀佛,把这个无上第一法门推荐介绍给别人,就是大慈悲心,就是大慈大悲。别人不肯接受没有关系,他不能接受是他福报不够,善根福德不够,这个不能勉强。他能接受的,他这一生也成就了。不能接受的,给他种了善根,他阿赖耶识里头已经落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是好事情,这才叫大慈大悲。如果不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人,就不叫大慈大悲,你们诸位细细去想想,因为这个法门是一生笃定成就的,别的法门,一生不太可靠。决定成功的法门,你不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怎能算大慈大悲?所以这些大经大论都是把发菩提心摆在第一,念佛法门也是建立在大菩提心的基础上。信与愿这两大段到这里介绍完了。下面就讲修行了。
我们的时间还有七分钟,同学们这里有几个问题,我想利用这点时间解答问题。
问:於娑婆已证功夫成片,不欲往生,想藉娑婆环境提高品位,然如遇退缘,会退转否?
答:证到功夫成片还不想走,想藉娑婆环境提高品位,这是对的。可以往生而不往生,还继续在这个地方修行,把自己的品位提高,这个想法、做法都非常正确。然如遇退缘,会退转否?我告诉你,会退转。这是你要有相当的功夫,要真正有把握不退转,可以在这里多住几时好好的修行。假如你要是怕退转,不如就赶快去。像上次跟诸位提到的宋朝的莹珂法师,阿弥陀佛跟他讲他的寿命还有十年,他为什么不要了,他马上就跟阿弥陀佛走?因为他自己知道他根性很劣,是劣根性,禁不起外面诱惑,外面一诱惑,他的心就动了,他就要造业了,他说「我再要住十年,不晓得造多少罪业,算了,我寿命不要了,现在赶快就走」,他就走了。所以自己要衡量,如果自己在一切境界里面确实做得了主,确实可以不被外境所动,这里修行好,实在讲到那个时候那种功夫,可以随时要去就去、要住就住,那很自在的。
问: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故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西方净土为成就圆满佛果,阿弥陀佛未成佛前,众生往生何种佛刹成就圆满佛果?
答:这个可以从理论上来推想,阿弥陀佛之前必定也有像阿弥陀佛这样的世界,怎么晓得?释迦牟尼佛讲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将来有灭度的一天,他灭度了,观世音菩萨成佛,到那个时候,极乐世界没有了,那我们要成究竟圆满的佛到哪里去?只有到观世音成佛那个国土去,你晓得这个道理,你就不难明白这些事实。
问:娑婆一日得力修持,抵得西方一百年修行,时名差异,然二土感受,是否一日即一百年?
答:这个话的意思,这是佛说的,佛不妄语,这个意思是说娑婆世界修行碍障多,不容易成就,所以在不容易成就里面,你能够成就,比在容易成就的,的确是要殊胜。我们不要拿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来比,就拿我们现在跟古时候的人来比,你就晓得,现在人修行不成功则罢,如果修行成功,他的成就必定超过古人,为什么?古时候社会风气淳厚,诱惑你造罪业的机会少,不像现在社会五花八门,处处勾引你贪、瞋、痴,你在这种社会里头能做得了主宰,的确比古人高得太多。古人那种成就的人要把他拉到现在的大都会,恐怕也会乱掉,也会堕落,你就晓得今人不成就则已,一成就,他的德行、智慧、功力必定超过古人。娑婆世界跟西方世界也是这个例子,他那个世界没有逆缘。
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怕环境的折磨,不怕环境的考验,才能在短时间成大功,才有大成就。你要怕,这个地方不好,环境不好,我要躲开,换句话说,那就说明你禁不起考验,害怕考验,你的成就就缓慢。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怕,愈是大风大浪愈容易成就,愈快速成就,所以这些环境变成自己的增上缘,不会在这个环境里头堕落淘汰掉。大风大浪是淘汰那些禁不起考验的人,而是帮助一个成功的人,我们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够突破重重的障碍,使自己在短时间有殊胜的成就。
问:小乘无念不退,那么阿罗汉的心念状况如何?
答:我没证得阿罗汉,我不晓得。阿罗汉是住在定中,你看经上常讲,他是证得「偏真涅盘」,心地非常的宁静,他是成就第九定,他是在定中。
问:怎样处理破的或旧的佛像才不会出佛身血?
答:前面跟诸位说过,恶意的把它毁掉是出佛身血,善意的就不会。如果破旧的佛像能够把它修理整修再供养,很好,为什么?旧佛像有它的历史性,旧的比新的好,旧的是供了多少年,多少人拜过,都有纪念的价值,旧的决定比新的好。能够保存旧的,这也是一个教育水准,也是个知识水准,所以尽量能保存旧的。旧的书也是宝贝,有它历史的价值。譬如这本旧书已经有三百年、五百年的历史,虽然破烂不堪,你要不能保管,送到博物馆去,他会陈列起来,会供给别人来欣赏,这是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如果是现代的这些书,你不小心弄破了,搞烂了,或者脏了,没有历史价值,送到博物院,人家不要,看到是最近这几年出版的,也不要,那怎么办?可以焚化烧掉。我们不用,送别人,人家也不要,可以烧掉,甚至於前面有同修说了,可以送给制纸的工厂让他重新再作纸浆再造纸,都可以,这不是恶意,不是恶意就没有罪;恶意的,瞋恨心,那个才有罪。
问:关於出佛身血之事仍有一处未明,护法神救佛祖为何不倾力捧住该石?一方面既救了佛祖,另一方面更免於加害人的罪业,不是一举两得吗?
答:这个意思好,不要把石头打碎,捧住它。你这个心很好,大概是当时韦驮菩萨没想到,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可是诸位要晓得,要想免除提婆达多的罪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他的嫉妒心解不开,他嫉妒释迦牟尼佛,这个事情只有他自己解脱他自己的罪业,别人没有办法的。纵然是你说把石头抱住,他的嫉妒、瞋恨心还是在,甚至於更重,看到韦驮菩萨把石头接了,他连韦驮菩萨都恨透了,那岂不又是罪上加罪?这个事情很难论断的。你这个心很好,很难得,不容易。
问:弟子自忖,也许是该护法之法力不够,也许是佛祖尚有一点业报未结,故须出此身血,未明究竟者何?
答:那个究竟你都说出来了,你都明了了。这於事於理的确都相当之深,你念念《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会有更深入的体悟。提婆达多虽然处处处心积虑想陷害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对於提婆达多感激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佛说如果不是提婆达多这一种逆缘、逆善知识,他成佛成不了这么快,这是真的,所以往往一个恶缘来的时候对自己反而有利。所以提婆达多虽然堕到地狱,释迦牟尼佛还派目犍连尊者到地狱里去探望他,目犍连回来,释迦牟尼佛问,他在地狱里的情形怎么样?目犍连说,他比天宫里头住得都舒服、享受得都自在。在地狱里面享大福报,为什么?堕地狱是他发的毒心要害佛,为什么享大福报?促成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得道,这是他的功德。如果释迦牟尼佛被他这一害,一退心,那他堕在地狱就永不翻身,他要受无量无边的苦。释迦牟尼佛正好藉他这个因缘修成圆满忍辱波罗蜜,修成了大定大慧,由於这个功德,他虽然堕地狱,在地狱里面过的生活比天堂还舒服,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度提婆达多。
恶人、冤家对头,他来找你的麻烦,你正好藉这个修忍辱波罗蜜,成就你的定慧,成就一心不乱,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纵然堕地狱也不受苦,为什么?因为他帮助你成就你的定慧,所以这种人在佛法里也是大善知识,叫逆善知识,他不是诚心帮助你的,他是存心要毁掉你的,没有想到反而帮助你成功,这是他意想不到的。所以这个因因果果要有慧眼去观察,凡夫肉眼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