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二集) 1989 台湾永和国父纪念馆 档名:01-005-0002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请看讲义第二讲:
我们这一次盛会不是按照一般讲经方式,所以题目是「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也就是将读这部书的心得提供给诸位同修做参考。今天要提出来的是序文。每部经都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古人说这三分都是同等的重要,所谓「如人食蜜,中边皆甜」,所以序分不能轻易的看过。正宗分的经文(当然我们称这是最主要的),实际上就是序分的注解,如果对序分能清晰通达,正宗分的意思自己都会知道,不必再加以说明。
序分,经典里面有所谓通序、别序。「通序」就是证信序,所谓六种成就,一切经典上统统都有这个字样。像这部经上讲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这种文在佛经里面通常都见得到。「别序」是叙说这一次法会的缘起,跟通序的意思就不相同了,所以别序比通序重要。但是通序特别注重表法的意义,我们才能看到这一会的特色。
【经序的启示】
【经文:如是我闻…今现在说法。】
【一、释名义】
解释名义,「名」是名词,我们讲名相,「义」是意义,名相含的意义。在此地我们也不能细说,只能把最要紧的地方给诸位提示出来。
【如是,标信顺。】
『如是』,代表『信顺』。「信」里面含有敬,如果不敬,当然就不信,既然信,一定要顺从,所谓「必然有依教奉行的心行」,这个信才是真正的具足。
【我闻,标师承。】
『我闻』,代表『师承』。「我」,是结集经典的阿难尊者自称。阿难说,这部经是我亲听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传闻。
【一时,标机感。】
『一时』,代表『机感』。「机」是学生,学生有感,老师就有应,感应道交的时候叫做「一时」。用什么方法与佛菩萨感应道交?给诸位说,「真诚」就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以真诚,在佛法里面,特别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想求得感应,你离开了真诚,没有第二个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真诚,真诚就是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大乘佛法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西方世界三辈九品都不离菩提心,换句话说,都以菩提心做基础。上辈往生的人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中辈、下辈亦复如是,没有说是不发菩提心能往生西方世界的。可见得这个法门,发菩提心是非常的重要。
发菩提心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真诚之心;在本经里面讲,就是一心。一心就是真诚心,二心就是假的,就是虚伪的,妄心。我们常讲三心二意,这是佛法讲的妄心,妄心得不到真正的结果,古人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是什么?就是你的发心。发心要是真实,果报当然就不虚,这非常重要,我们讲的感应道交。
【佛,标教主。】
『佛』是教主,也就是说法主,此地指本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标处所。】
是当年讲经的处所,在这个地方讲的。
【舍利弗…等,标大众。】
这是讲听经的大众。当时与会听经的大众很多,经典上只记录世尊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舍利弗、目犍连这些都是常随弟子里面的首座,好比现在的班长一样,他们是同学当中几个代表特殊成就的学生。这是把「六种成就」简单介绍出来。
下面一段讲得比较深入,蕅益大师说得既精简又微妙:
【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
『如』,就是讲的真心、本性,真如本性永远不变的,这是「如」。换句话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典说什么?就说「如是」两个字。一切经就是这两个字的注解,这两个字的含义无量无边,就说明这两个字而已。不仅释迦牟尼佛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例外的,全是讲的这个,你就晓得序分开端这四个字的重要性。
【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依实相理』,这就是依真如本性,『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决定无非就是决定不错,这叫「是」。他这一句讲得太好,这么深,这样难懂,大师一句话就说出来了,这要不是再来人是决定说不出来的。所以印光大师讲,就是诸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真的。他句句话简要详明,不罗嗦,没有废话,真正是文题相合,《要解》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要解。后面又有一个说法,这是就本经教义来讲:
【万法俱寂,一心不乱为如。】
实在讲这一句就是「实相妙理」的注解。实相妙理你要是不懂,如果你懂这一句,这就是实相妙理。诸位一定要知道,修行人修什么?觉正净,学佛的人二六时中是以这个为目标。如果还生烦恼,那就不是学佛的人。不但在顺境里不生烦恼,逆境也不生烦恼。顺逆是境界,我们的一心、我们的清净心到哪里学?就在境界上修。离开境界,换句话说,你没有办法成就觉正净。
我要把我的瞋恚心断掉,我到哪里去断?天天找那些冤家对头跟他见面,这个心平了,没有瞋恚心了,这才能断得掉。我要不跟这些人见面,瞋恚心生生世世都断不掉。我要断我的贪心,那就天天接近我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在这里面断贪心。顺境里头断贪心,逆境里头断瞋恚心,所以菩萨修行是在红尘里头修,一切人与事就是我们的善知识。你要不相信,你读《华严》,你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哪里修行?人家是怎么成功的?我们今天看了顺心的起贪爱,稍微不如意的起瞋恚,这是修什么?这叫修三恶道、修贪瞋痴。天天增长贪瞋痴,将来果报在地狱、饿鬼、畜生,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佛法里面讲修行,就是要把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反过来,在顺境里面不贪,逆境里面不瞋,永远保持心地的平静,这叫修行,把我们的观念、思想、行为修正过来。修正的最高标准就是「实相妙理」,也就是此地讲的一心不乱。『万法俱寂,一心不乱』是最高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成佛的标准,是菩萨所修学的。真正的佛弟子,四众是一体,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晓得这个道理,要晓得在一生短短数十年寒暑当中,如何把我们从凡夫变成菩萨、变成佛,这是修行,这叫学佛。如果这个观念、行持改不过来,换句话说,你依旧是凡夫,六道生死轮回决定没有办法出离,佛念得再多,没用,我们在这几天都要跟大家讨论到。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是。】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出在《观无量寿佛经》上。
【际遇良时,师资道合,曰一时。】
佛法是师道,这是诸位要记住的。佛不是神,不是神仙,我们称佛,称他作本师,本师的意思就是根本的老师。佛教最初是他创教的,他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称他作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自己称弟子,弟子是学生,你就晓得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这要搞清楚。他做老师不成问题,我们配做学生吗?我们今天说,「我是佛弟子」,这是你自己说的,佛还未必承认。佛有没有说「你是我的弟子」?佛没说,我没听说过。我们自己配不配做一个佛弟子?如果自己不是佛弟子,而冒充佛弟子,这个罪过就很大,凭这个罪过就要堕落。现在是民主时代,不一样了,从前在帝王时代,你不是太子,自己在外面冒充「我是太子」,抓去要杀头,这个罪就重了。如果我们不是佛弟子,冒充做佛弟子,这个罪很重,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怎样才是个佛弟子?一定要依照佛的教训去奉行,这才是佛弟子,要做到。『师资道合』,做学生一定要像个学生,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这才是个佛弟子。实在讲,我今天在此地与诸位聚会的因缘非常不容易,短暂的聚会,我要告诉大家真实话,决定不欺骗诸位。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弟子,佛菩萨护念,龙天拥护。你要是个伪装的假佛弟子,佛菩萨不会护念你,护法神也不会保护你,谁来跟你在一起?妖魔鬼怪跟你在一起,你跟他是一类。这一类人是扰乱正法,罪过无边,我们要警惕,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师资道合,这叫「一时」。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
这是『佛』这个字的简单解释。佛是『自觉,觉他』,这是拣别小乘人虽然自觉,但是不觉他。小乘人是自己觉悟之后,也并不是说他就不教学生了,他不主动的教学,他要学生去找他。找他,他还要看看,他喜欢你,他就教你;他不喜欢你,他不教你。实在讲,我们讲喜欢不喜欢是随顺人情说法。阿罗汉会观机,阿罗汉的宿命通能知道一个人五百世。你去拜他作老师,他一看你,五百世之内都没有善根,他不教你,他没有法子教你;五百世之内你有善根,他会教你,所以他不主动教人。不像菩萨是主动教化众生,「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无量寿经》上讲的。庶类就是一般民众,一般民众不找他,菩萨找到你来教你,这是自行化他。但是菩萨并没有圆满,圆满是成佛了。阿罗汉是正觉,自觉是正觉;正等正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对佛的称呼。
佛门里面的习惯,大家要记住,唯独对佛称「大师」,这个称呼不能随便称的。称菩萨称「大士」,观音大士,没有称观音大师的。现在往往尊称出家人为大师,这个过分了,这不许可的。好像这是我们对他很恭敬,但是恭敬过了分就变成挖苦他,就不是恭敬。他没有成佛,我们见到他称他成佛了,这个不像话。所以在修学过程当中,最尊重的称呼是称大士、称开士,这个可以的,这是我们必须晓得的一点常识。因为现在我们看到许多人不懂,佛学常识都不懂,称呼里面有很多太过分。你看历代的高僧、翻译经典的法师,他们称「三藏法师」,都没有称大师,他没有称大士,这很谦虚,像这些地方不能不注意。底下是简单说明处所:
【舍卫,此云闻物。只陀、须达多,施供佛僧,建立道场,普利众生。】
舍卫、只陀、须达多,这都是梵语。『舍卫』,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闻物』,「闻」是闻名,是说这个地方有很多人才,文化水准很高;「物」是物产丰富。这个地方的确是不错,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大城,是一个政治、文化的中心,这个名称有这样美好。「只陀」是舍卫国的太子,只陀施树。「须达多」,此云给孤独;须达多长者是很富有、有很崇高地位的一个人,布金买太子园建精舍供佛及僧。这两个人合作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讲经弘法。佛在这个地方住的时间相当长,讲过许多重要的经典,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佛教的圣地。现在有很多人到印度朝圣,大概一定会到这个地方去看看。
【二、大众同闻:为后学示范,善自取师。】
同闻里面有三类大众,先说声闻,就是阿罗汉,佛的常随弟子,第二类是菩萨,第三类是一般大众,排列的顺序是把阿罗汉排在第一位。
【声闻居首,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
小乘人当然不如菩萨,为什么把小乘排在第一?它有个道理,就是住持佛法是比丘的责任,比丘要护持道场,所以他摆在第一。菩萨德学虽然高,不尽然住持道场。要拿现代的话来说,比丘就好像一个学校的校长,教务、训导、总务都是比丘。菩萨干什么?菩萨是教授、教员,所以一定要把校长、纲领执事摆在前面。你们现在学校念毕业了,毕业同学录打开看,是不是第一个是校长,第二个教务主任、训导主任、总务主任,教员都列在后面,一样的道理。教员的道德学问往往超过校长,这是真的,校长可以不教书,请他们来教,所以主持教化是校长的责任,校长只要排定课程,选好的教员,他的教育就成功了。所以教育的成败,校长要负责任,教员不负责任。佛法既然是佛陀的教育,主持这个教育、延续这个教育是比丘的责任,所以比丘众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菩萨。
【菩萨居中,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故。】
『不定』,菩萨有出家的菩萨、有在家的菩萨,在家的菩萨比出家的菩萨多。『不常随故』,这些人并不常常跟在佛身边。菩萨『表中道』。
现在是末法时期,诸位如果冷静的观察一下,能够觉察到末法是整个颠倒,佛法也颠倒了,这个要注意到。在过去,正法、像法时期,乃至於末法初期,讲到修行,在家人不如出家人,为什么?出家人修行的环境好,一切都有良好的制度。现在佛法整个毁坏了,现在修行是在家人比出家人好,在家人修行的环境比出家的环境好,这是诸位要知道的。还有,从前修行,男众比女众方便;现在修行,女众胜过男众。如果不相信,你仔细去调查,台湾最近四十年来,念佛往生的是男众多还是女众多?是在家多还是出家多?一比马上就晓得了。这里面占数量最多的,第一位的,在家女众。在家女众修行好的,我知道的,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女众多,男众少。
出家人预知时至而走的,我好像一个都没听到,走的时候都有病痛,都是迷惑颠倒,不省人事。这不省就不行了,还要美其名说是代众生受业障,他还代众生,话说得真漂亮,说得真好听,不说自己不如在家人,还说是代在家人的罪业。咱们昨天讲过,佛法所要求的是觉正净,不要被这些假相迷了。他要真正有功夫,为什么不也示现一下,三、四个月之前就给我们说明,到时候站著走、坐著走,我们的信心岂不是更增长!能增长我们的信心,教我们在这一生真正在佛法有成就,那才是代我们消业障。走的时候糊里糊涂,我们一看,「这个大法师修行这么多年还是不成功,我们没指望了」,我们的信心马上就丧失了,不但没消我们的业障,我们的业障反而愈来愈重。所以要晓得,我跟诸位讲真话,出家人不如在家人,男众不如女众,这是真的。所以学佛就是要头脑清楚,不迷惑,不颠倒。为什么会有这种怪现象?就是出家人没有做到自己本分的责任,忘了为什么要出家。出家是住持佛法、弘法利生的,出家决不是搞名闻利养,决不是钩心斗角,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末后列天人大众:
【天人列后,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在家同修有护法的责任,有护持道场的责任。出家的同修不是说你没有护法的责任,出家是内护,护持道场的内部,在家的护法是四事供养。供养也不能太多,现在我知道很多出家人初出家都很好,所谓「初发心,成佛有余」,为什么以后出家人变坏?被你们在家信徒害了,你们供养太多,使他迷在钱眼里头。你们滥慈悲,法师没有地方住,赶快买个房子供养他,让他好修行。房子一送给他,你认为你有功德,其实你没有功德,你将来会堕落到地狱,为什么?你说「我供养法师房子,为什么还堕落地狱?」人家出家了,你又送个家给他,使他又还俗,又回去了,这个罪过还得了!凭什么?他有所有权状。将来阎王一看,你有房屋所有权状,你还冒充出家的身分,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说:那是某人送给我的。再把那个人抓过来,「你为什么要送给他?你为什么要害他?」这个麻烦就大了。
所以供养不能过分,四事供养,他没得吃,我们送一点吃的给他;少衣服,我们做一件衣服给他;生病,供养他医药。四事就是饮食、医药、衣服、卧具。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你要供养房屋、精舍,没有这一条,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出家人没有钱,生活很困苦,他就会用功,为什么?不用功他活不下去,只有用功。供养一丰富,我可以不要用功了,我舒舒服服的,再请几个人来侍候我、照顾我。尤其是这门行业还不错,又不要纳税,所以变成开庙店,中国开庙店,外国还可以开分店,这不得了,真正是不得了。所以出家人之所以堕落、变坏,在家同修要负很大的责任,不能完全怪出家人,出家人也是凡夫,凡夫禁不起诱惑,你们这一搞,他就变质了,所以这些地方一定要晓得。我们的想法、做法都要考虑有因果的责任,决定不能昧因果。
刚才有个同修递一个纸条给我,要我跟大家解释一下,大概看到我站在这个地方,你们坐在那里,心不安。我站著讲经比较自在一点。我记得我头几次到美国,一下飞机,他们把讲堂就给我准备好了,一讲九个小时,我也是站在那里,坐著听的人坐累了,我在那里愈讲愈有精神,所以你们尽管放心,真正东西听明白了要紧。底下讲:
【僧伽】
『僧伽』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和合众」,可见得它不是一个人,是个团体,僧伽是团体的名称。多少人以上?佛经里面佛告诉我们,四个人以上在一块同住,遵守底下这些条件才称为「僧伽」,中国人讲僧团。如果有一个真正的僧团出现,这个地方的人就很有福报,为什么?一切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僧团出现是无比的殊胜。僧团的条件是理、事两种和合。
【理,同证一心不乱无上菩提。】
这个解释是就净土宗的说法。我们大家共住在这个道场,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求一心不乱,往生不退成佛,这个目标在一起共住。
事上的和合有六个条件,就是六个基本的戒条,非常重要。
【一、见和同解。】
『见』是讲思想、见解要相同,思想、见解不相同,在一起住必然有争执,决定不能达到和合,和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这一条。修净土的人的见解一定要依靠《净土五经》。我们最近半年来在海内外成立净宗学会,我们所提倡的修行依据有两部经典,一部是《净土五经》,另外一部是《净土十要》,我们就依这两部,用这两部经典做为我们思想、见解修正的标准,依照这个标准来修学。在行持上我们提出五个科目,是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的,这都是属於「见和同解」。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观无量寿佛经》所讲的「三福」,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非常重要,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此地讲的「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是「三学」,戒学、定学、慧学,第四个科目是「六度」,第五个科目是「十大愿王」。我们行门就遵守这五科,这是专修净土,专弘净土。此地讲六和,第一个就是见解要相同,我们一定发心遵守。
【二、戒和同修。】
『戒』是生活的规范,因为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定要有秩序、规矩,你的团体才不至於紊乱。戒律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佛的戒律尤其是值得我们尊敬,佛戒律是戒自己不戒别人,这是它最特殊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我自己要想成就,成就的关键在定,我们这个法门讲一心。我到此地来修行就是要得一心,如果我常常拿戒律衡量别人,我这个「一心」这一生当中决定得不到。我的戒律学得很好,看到他今天又破戒了,他又犯戒了,我还能得一心吗?不能得一心。所以佛戒律真正是伟大了不起,他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别人,不管别人,别人犯戒也好、破戒也好、持戒也好,与我统统不相干,我对於一切人决定不起心、不动念,我自己才能得一心。所以佛教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守戒律,不要管别人,这真正是了不起。
这种构想非常符合现代人讲的科学精神,纯粹是叫我们自律而不律他。每一个人都能自律,这个团体当然和合,每一个人都能容忍,自己守规矩,不管别人。别人不守规矩的,有,僧团里头有不守规矩的,佛教我们一个方法:默摈,默摈就是不理他。不要管他,不要理他,我们的心还是清净,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才能达到一心不乱,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都容易懂。后面一个:
【同羯磨。】
佛法是民主的,不是专制的。『羯磨』是印度话,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会议议决,无论大小事情,僧团里面没有秘密,僧团里头一切公开,要徵求大众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这就是「同羯磨」。所以佛法是最早讲民主的,三千年前佛门里面就提倡民主。
下面经上给我们提出十六位尊者,这都是阿罗汉。
【十六尊者名德大意】
我们把它列成一个表。这些人:
【皆群伦首领,社会贤达。】
就是我们所讲各行各业的首领,是社会的贤人、通达之士。这些人来参加这个法会会起很大的作用,让一般人看到这些人都来参加,增长他们的信心,知道这个会之殊胜,这一会之重要,所以有这么多高人、这么多学者专家都来参与。他们的特长,这个表解上都列了,也不必一一的细说。表解当中这一行,讲智慧第一、神通第一,这是从前经里面注解是这么注的,后面这一行是拿现代这些名词注在旁边。像舍利弗,从前说智慧第一,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哲学家;目犍连神通第一,就像现在讲的科学家,其余的就不必一样一样介绍了。
【此等大众,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不思议法。从佛转轮广利人天,今闻净土摄受功德,信受奉行,实乃以身作则,劝吾人深信莫疑也。】
这十六位尊者摆在此地干什么的?劝我们相信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的纲领有三条:信、愿、行。序分里就有信、愿、行的意思在。这些人都来听《阿弥陀经》,都来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我们应当要学习,所以是劝信的。实实在在跟诸位说,释迦牟尼佛本人,所有的这些弟子们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乃至於一些菩萨众,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从西方极乐世界再来的。这桩事实,诸位可以从《华严》、《无量寿经》里面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来的,到此地来唱戏表演给我们看的,诱导我们发心求生净土,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所以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法门,你要不深入经藏就不能发现这个秘密,你才晓得佛恩之伟大。
经里面,菩萨众只列四位,这四位菩萨也有特别的意义。前面十六尊者代表信,菩萨代表愿行。
【文殊:表无上正等正觉。】
文殊代表智慧。
【弥勒:表一生补处。】
这两桩事都是我们念念所希求的,我们希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希望证得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到别的世界去修证,给诸位说,要三个阿僧只劫才能得到。三个阿僧只劫,我今天可以跟诸位在座的同修说,你们生生世世修行已经超过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绝不止三个阿僧只劫。生生世世已经修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为什么还没有证一生补处?给诸位说,咱们从前修的那些统统不算,我们这一生修的算不算?还是不算。人家这个三大阿僧只劫从什么地方算起?从你证得须陀洹果那一天算起。须陀洹果是小乘初果,就是你的修行功夫能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证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就是初信位的菩萨,从这一天开始算起,要修三个阿僧只劫才能证得一生补处。我们无量劫来修行,从来没有一次达到这个标准,换句话说,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所以没有法子,所以这不算。我们这一生修行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恐怕相当不容易,这是实在话。虽然生生世世不及格,可以说每一位同修都有相当深厚的善根,这是真的,为什么?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你今天不可能听到这个法门,能听到这个法门,证明你善根深厚。
要想在一生当中成就一生补处,给诸位说,唯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需要断惑,这就容易了,需要断惑,我们一生办不到。不需要断惑,这就讲带业往生。所以这个法门人人有分,只要你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行,你这一生决定成功。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你们细读净土五经就会了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我们是凡夫去的,一品惑也没有断,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世界,到那边跟佛菩萨天天在一起共同生活,这个不得了!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所以这个法门叫圆证三不退,著重那个「圆」。什么人才到圆证三不退?就是补处菩萨。换句话说,我们一到那里,虽然自己没有到达这个地位,但是我们的待遇、享受、修学环境跟等觉菩萨没有两样。你要是问为什么,这里面当然有道理,以后我们会谈到。
文殊跟弥勒两位菩萨都是劝我们发愿的。中国人造弥勒菩萨像是造布袋和尚的像,因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布袋和尚出生在中国南宋宋高宗的时候,跟岳飞同一个时代。布袋和尚有他特别表法的意义,肚皮很大,笑咪咪的,所以我们取他这个形象代表学佛人的入门。佛门广大,什么条件能入得进来?第一个要「生平等心」,平等心就是肚皮大,什么都可以包容;「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人,欢欢喜喜,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入佛门。
在台湾的寺庙建筑,多半都是不合佛法的格局。大陆的佛教寺庙,一进寺庙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当中供养的就是弥勒菩萨,所以老远你就会看到他。你到寺庙去,第一个见到什么人?弥勒菩萨,因为他坐在大门口,面对著门,这就代表什么?像他这样才可以入佛门,所以这个意义非常深。佛法里面的塑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你如果真正懂得表法的义趣,寺庙就是佛教博物馆,你到里面去转一圈,佛法的精义你统统都得到了。它是用建筑、雕塑、美术、音乐来表达佛法,这些可以说是最高的艺术品。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就显示出极乐的意思,特别用在我们这部经上,这部经我们求的是极乐世界,哪有愁眉苦脸的人会往生极乐?不可能的事情,一定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他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极乐相应。
【干陀诃提,此云不休息。常精进,永不退也。】
干陀诃提跟常精进两位菩萨表行。『干陀诃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休息』。『精进』,就是『不退转』。因此修学这个法门应当是不休息、不退转。念佛秘诀就是九个字,第一是「不怀疑」,决定不怀疑,为什么不怀疑?你看前面十六位尊者,文殊、弥勒都发愿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还有什么话说!这真的可以叫我们断疑生信,那么多人在那里代表就是叫我们深信莫疑。第二是「不间断」,不间断就是干陀诃提菩萨代表的。第三是「不夹杂」,不能夹杂,要专。能守住这三句九个字,你这一生决定成功。所以今天我们只取《净土五经》、《净土十要》,不取别的,取别的就夹杂了。真正念佛的人,《金刚经》也不要念,《心经》也不要念,都可以不必念,求什么?专,杂修不如专修。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善导大师是唐朝人,历史上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他老人家教给我们,劝我们专修,三业专精,身专礼阿弥陀佛,礼是礼拜,我们身体每天拜阿弥陀佛,就拜一尊佛;口专称阿弥陀佛,称念;心专想阿弥陀佛。他说,你这样修法,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会漏掉,万修万人去。如果是杂修,就是又念佛,又修观想,或者又持咒,又要参禅,又要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杂修。他老人家讲,杂修的人,一万个人当中难得有三、五个往生,那就不可靠了。这是极力劝勉我们要专修,不要杂修。
譬如有很多同修过去早晚功课念很多经,拜很多佛菩萨,现在听说了,我要专修阿弥陀佛,那些佛菩萨会不会怪我?从前拜地藏王菩萨,现在不拜他了,以前拜药师佛,现在也不理他了,药师佛、地藏王菩萨会不会找麻烦?给诸位说,决定不会。你从前乱拜,自己以为很恭敬,佛菩萨看到都皱眉头,为什么?人是很好,不能成就。你今天专修,这些诸佛菩萨都高兴,没有一个不庆祝你,你的路走对了,你这一生决定成佛,那些佛菩萨高兴都来不及,哪里会怪你!可见得我们完全是用凡夫的观念去测度佛菩萨,统统错了。佛菩萨只有一个愿望,希望我们快快成佛,你今天找到成佛的道路,他怎么不欢喜!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不要受感情的迷惑,那是自己坏了自己的前途,那很可惜了。
【「释提桓因,无量诸天」,表一切宗教之士应修。「大众」,表一切众生欲离苦得究竟乐者应当修。】
这是凡夫众,就是六道的凡众。『释提桓因』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外国宗教所讲的上帝大概也是说他,这是忉利天主。『无量诸天』就代表二十八层天的大众,这是表一切宗教之士应当要修学。『大众』是表一切众生,你要是想离苦得乐,你也应当要修学这个法门。这一类众是「弘护此经畅佛本怀」。还有一点值得一提:
【无问自说:慈悯深切,急度众故,义理玄秘难信,无人启请。】
这部经特殊,是「无问自说」,没有人启请,佛自己说出来,这是特别悲心。佛观察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有一类众生确实能信、能解、能行、能成就,所以佛非常的欢喜,不必等大家问,赶快把这个法门说出来,供养大众,帮助大众在这一生成佛。所以这个因缘殊胜无比、希有无比,我们能够遇到,这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成熟,如果不成熟,决定闻不到。尤其听到之后,你能相信,能依教奉行,你这一生决定成就。通序就跟诸位报告到此地。下面是别序:
【别序三纲】
「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别序就是这三句经文,三个意思,我们列了一个表在此地。第一:
【依报庄严:有世界名曰极乐。】
这个世界叫极乐世界,顾名思义,这个世界里面没有苦,那个乐乐到什么程度?随心所欲,这个才乐;不能随心所欲,那总是有苦的。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不称心,没有一桩事情不如意,事事称心如意。第二:
【正报庄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正报只说佛,我们去了也没成佛,他庄严,我不庄严,那还不是真正的极乐!殊不知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庄严,为什么?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你的相貌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很奇怪,佛佛才道同。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体质完全一样。怎么晓得一样?阿弥陀佛曾经发了四十八愿,说十方众生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相貌要不完全相同,他就誓不成佛;他现在成佛了,所以所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跟阿弥陀佛一样。
诸位要记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佛在经上讲过,四十八愿也说过,没有人能算得清楚,唯有佛才知道,菩萨都算不清楚。经上讲得很清楚,即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证辟支佛果,神通都像舍利弗、目犍连,共同计算西方极乐世界人数,计算累劫也不知道,也算不出来。西方极乐世界人太多,地方也太大。这些人,每一个人,不但身体相好跟阿弥陀佛一样,神通作用跟阿弥陀佛也相彷佛。「天眼洞视」,十方一切世界,不管在哪里的众生,你的什么动作他看得清清楚楚。「天耳彻听」,你讲悄悄话,他也听得清清楚楚。更厉害的,我们心里才动一个念头他都知道。所以这个法门你如果真正体会,不但你不敢做坏事情,你心里不敢动一个坏念头,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大众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还动坏念头,这怎能去得了!去不了。所以不要认为把房门关起来没人知道,不行,人家天眼看穿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脑子里想什么,甚至於自己都不晓得,人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要知道的。
每一个人的神通能力都像阿弥陀佛一样,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一切诸佛赞叹,为什么?一切诸佛的世界都是不平等的,尽虚空遍法界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要警惕的。这个地方只用一个阿弥陀佛做代表就行了,到那个地方,人人的色相、智慧、德能都跟佛差不多。第三:
【说法(事业)庄严:今现在说法。】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天干什么事?每天都是讲经说法,除了讲经说法之外,他没别的事情干,为什么?生活自然的,生活的受用超过他化自在天。你想吃的东西,吃的东西马上在面前,我想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干干净净,也不要洗碗、洗碟子。要想衣服,衣服在身上了,不必裁缝。除了每天听经说法、研究讨论之外,还有什么?就去游览。到哪里游览?尽虚空遍法界,十方诸佛刹土,到那里去观光游览,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他们去干这个,这真是极乐。我们现在感觉生活痛苦,尤其是中年以上,体力也衰了,这个世间真是苦不堪言,听说有这么好的一个世界,而且这个世界人人可以去,很容易去,比移民到外国签证还容易,你不去不是冤枉!大家一定要记住,要发心。
这三句文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字,我们列在这个表的下半段:
【「有、今现在」,劝信。「世界、极乐」,劝愿。「阿弥陀佛」,劝持名妙行。】
「有」,有世界、有佛,有呀!「今现在」,这个字样都是「劝信」,劝我们要相信。「世界、极乐」,这是「劝愿」,劝我们发愿。「阿弥陀佛」,就是劝我们念这个名号。这个法门修行就是执持名号,就是你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就行了,这就能成功。刚才给诸位说了,你的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念头,这是功夫成片。
大家一定要警觉到,我们这一生不能把握这个,换句话说,来生还是生死轮回,生死轮回是苦不堪言,尤其是地狱。证到阿罗汉有神通,他知道过去五百世,阿罗汉一提到地狱,身上都流冷汗,汗里面都有血,心有余悸,为什么?他过去从地狱出来,一想到地狱的可怕,身上都流冷的血,你想这多可怕!所以要想不堕地狱、不入三途,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求生净土,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的重要,知道这个法门的难遇。我们今天遇到了,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多少人遇到,当面错过,遇到,他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没有理解。《弥陀经》虽然天天念,不懂意思,不知道重要性,虽然念佛,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这不能成功,这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我们要把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统统放下,把它换过来,牵挂什么?牵挂阿弥陀佛、牵挂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成功了。
我三十八年到台湾来,离开大陆四十年了,我家里的情形都不知道,都没有消息。几年前,我有一个同乡,在台湾认识的,他们跟家乡有联络,他就写了封信到家乡,问问我家里还有没有人,结果回信说我家里还不错,都很平安,现在住在上海,这样才联络到。联络到之后,四年前我在香港佛教图书馆讲经,我的母亲到香港来看我,三十六年没见面,见面表演得很不错,我很满意,为什么?没有流眼泪,又哭又闹,没有这个事情;就跟信徒见面一样,就跟天天见面一样,这个非常难得。
因为正好那天她是晚上到的,吃过晚饭才到讲堂来见我,我先叫她拜佛,拜完佛之后坐在座位上听讲经,听完讲经之后,我才跟她谈话。她就跟我讲,这么多年来,天天在那里想我、念我。我就告诉她,千万不要想我、念我,想我、念我将来都搞六道轮回。我说:你从今天起换一下,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也去,我们才能天天在一起。所以我告诉她:我要你到香港来主要就是把这个秘诀传授给你,我们将来才能永远在一起,否则没有法子,一轮回之后是永远不再相遇。所以这是很好的一个修学方法,就是把念亲情的念头转移念阿弥陀佛。我把这个方法传给她之后,我就没有事情,报亲恩就报答了。钱财我没有给她,为什么?会造罪业。大家供养我的,每一个人红包拿来都顶礼过的,这种钱她能用吗?不能用。所以我叫她念佛。这个钱我也不能用,我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所以我给大家印经,给你们修福,让这些经典流通到全世界。
这些年,特别是净土经典印得非常多,像《无量寿经》我们印了十万本,今年准备再印十万本。这么好的法门送给人家,人家不知道这个法门好,所以我还得要去。譬如送到美国,我要到美国现场表演作秀,去介绍,否则他不知道,不晓得好处。我二十四号要到新加坡,去干什么?介绍《无量寿经》,要给他们讲这部经讲一个月,使他知道这个法门的好处,他才肯认真的修学,否则的话,书送给他也没用处。送给他,还要把好处当面讲解,介绍给他,他才识货。这是佛门第一经、第一法宝,你拿到这个法宝,决定得救,决定能了生死、出轮回,这一生才不至於空过,所以这是比什么都重要。
序分里面是信愿行,通序里头是信愿行,别序里头还是信愿行,正宗、流通统统是信愿行。所以蕅益大师说,本经的宗旨是「信愿行」,一点都不错。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不可思议,是佛累劫功德的成就,也是我们当人自性。所以我们发心念佛,能念的心是始觉,就是开始觉悟。我发心念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是你开始觉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是真正开始觉悟。所念的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觉。所以念佛是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这就是究竟觉,所以执持名号的功德无量无边。
大家千万要记住,从今而后,决定不要再我生病、身体不好,我就拜药师佛,好像药师佛专管病的;我有灾难的时候,赶紧拜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你要这样搞法,叫杂修,阿弥陀佛不能治病?阿弥陀佛不能帮你消灾免难?你全搞错了。你要想治病、要想消灾免难,阿弥陀第一,观音还第二,你不找第一的人来帮助你,去找第二、第三的,错了,所以不要再搞这些。
我去年到大陆去看黄念祖老居士,老居士非常了不起,在今天真正有修有学的,在我学佛三十七年来,我所看到的第一个人。我很尊敬他,我到大陆上去看他,我也不朝山,也不观光,我就去拜访这位善知识。他告诉我,他有一些学生,学生生病,他们不找医生,也不吃药,在家里干什么?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一直念到病好为止,他用这个方法。不过他们是全家人念,大家帮助他念,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非常有效,而且那一天在座的学生都给我做见证,他们都是这个做法。感应道交,不可思议,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你真相信,这部经、这句佛号真灵,所以希望大家要专修。底下是介绍这句佛号的好处: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这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
【唯心为宗,唯佛为宗,绝待圆融为宗,超情离见为宗。】
『宗』是宗旨。诸位想想,还有哪一个法门能够具足这四条重要的宗旨?我们找不到。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经上给我们提的一心不乱,一心就是佛。『绝待圆融』只有《华严》才有这个教义,『超情离见』是《楞严》上所讲的,圆极、顿极大法,是念佛人的宗旨。所以这一句佛号:
【具足三学三慧一切法门】
古人说,「八万门中,念佛第一」,这个话绝对不是随便说出来的,所以这一句佛号包括了无量无边的法门。念佛决定不迷信,念佛决定不是小乘,念佛决定不是自私,这一句佛号确实无所不包。
再看第三讲,第三讲的题目:
【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
从这一讲开始是本经的正宗分,前面是讲序分。正宗分也分三个大段:信、愿、行。这是第一个大段:
【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一段经文我们分三个小段落来介绍,第一小段:
【一、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福行。】
因为有很多人对於净土宗发生误会,说念佛人福也许有,大概没有般若智慧,这个看法错了。不但念佛的人最有福报,念佛的人第一有智慧。你们想想看,一生成佛的法门,你选择这个法门,你不是第一智慧,你会选这个法门吗?不可能。这个法门叫你这一生稳稳当当决定成就,这种智慧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智慧。在华藏会上,《华严经》里面的华藏世界,选择这个法门是文殊、普贤,你今天也选这个法门,你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如果说没有智慧,文殊、普贤没有智慧吗?千经万论当中,你怎么一下就选到第一经?没有第一智慧怎么会选第一经?所以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选择这个法门是第一智慧、第一福报。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能选择,这是因缘具足,所以你的善根、福德、智慧、因缘没有一样不是第一的,统统是第一,这才能成就。底下是蕅益大师给我们开导的,这个开导实在讲是无比的殊胜。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在『信愿』,你有没有信愿?真正相信,真正想去,你就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决定在持名功夫的『深浅』。诸位要看清楚,没有说多少,与念佛念多少没有关系,但与功夫浅深关系就大了。功夫浅深怎么讲法?就是你的功夫能不能伏住烦恼,这叫功夫。如果你这一句佛号伏不住烦恼,你念佛没有功夫,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一定要能伏住烦恼。我们把功夫分做三等,「伏住烦恼」是最下面的一等,这是下等功夫,生凡圣同居土。所以早晚念佛叫二课,早晚课,这是培养习惯,每天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不要把念佛忘掉,早晚功课的目的在此地。
念佛功夫得力在什么时候?在我们心里有念头、有妄想、有烦恼,喜怒哀乐的时候。烦恼并不是只有悲伤、痛苦是烦恼,诸位要晓得,欢喜也是烦恼,为什么?心不清净。只要动心就是烦恼,要二六时中保持心地平静,喜怒哀乐起来的时候能立刻觉察,我这个念头一起,错了,马上换成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这叫功夫。换句话说,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决定要叫我的心境清净、平等,在一切境界里面训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第一个念头才起,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这叫伏烦恼,这样的功夫才能往生,这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叫做「功夫成片」就是这个意思,功夫确实成一片。烦恼没断,但是烦恼不起现行,这一句佛号决定管用,能把烦恼伏住,能保持心地清净。
再往上提升一等功夫就叫「事一心不乱」,这是中等功夫,这种功夫是把见思烦恼断掉,永远不会起现行,这是真正断见思烦恼,但是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断,所以这个功夫属於中等功夫。上等功夫是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这个境界。可见得这个法门殊胜,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不要改变方法,就用一个方法:阿弥陀佛。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可以从初发心到成佛道不要更换,这是真正方便,方便中之方便,没有任何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方便、更简单、更稳当的,找不出来,所以说直捷、稳当、方便,这是第一法门,这是大家要记住。念佛就是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这是功夫。
【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
『信愿』是引导我们的,所以念佛的功夫完全在佛号上。通常我们大家在一起念佛,念佛之前先念一卷《弥陀经》,念三遍往生咒,然后再念佛号。为什么要念这一遍经?给诸位说,功德不在经上,功德在佛号上,念这一遍经是收心的,我们心本来有杂念,一遍经念了之后,心清净没有杂念。所以要用清净心执持名号,这个名号才会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用乱心念佛不行,没有力量。如果心很清净,不杂乱,换句话说,经、咒都可以不要念。古大德有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他不念经、不念咒,一天十万声佛号,少的有一天五万、六万、三万的,大概最少是三万声佛号,他什么都不念,他就是念佛号,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持名时,心如佛,愿如佛,解如佛,行如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持名的时候,这就是讲我们念佛的时候,『心如佛』,这是讲相应,怎样念这个佛号才相应?你的心像阿弥陀佛。『愿如佛』,愿也像阿弥陀佛。『解如佛,行如佛』,这很重要。如何把这四条做到?诸位要不熟读《无量寿经》,你做不到,不读《无量寿经》也行,读《要解》,读《弥陀经》不行,《弥陀经》太简单,《要解》可以,《要解》讲得详细,最好是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第一经,也就是本经的大本。《无量寿经》我给同修介绍,最好念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因为《无量寿经》一共有九种不同的本子,九种不同本子,我念哪一种本子好?九种本子以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最好,如果诸位把九种本子统统看过,你就知道好处在哪里。要熟读,能把这部经念上三千遍,这四句话才能做到,「心如佛,愿如佛,解如佛,行如佛」,这时候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句句佛号跟阿弥陀佛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今天念这一句佛号,心愿解行都不像佛,只有这一句音声有点像,所以不起作用。
【故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三句话很重要,是佛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的。『忆佛』,「忆」是心里想,『念』是口念出来,心想佛,口念佛。『现前』,是我们在生的时候可以见到阿弥陀佛,像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世的时候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现前见到。将来,那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见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看这个语气多么的肯定,你决定能见佛,见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决定成佛。所以这句经文非常的重要。第二小段:
【二、依报妙。】
『依』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西方世界的生活环境非常美妙,无法形容,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不可思议」。不仅小本,大本经上佛说得稍微详细一些,也只是给我们略说而已,如果要细说,说一劫也说不完,可见得它的微妙实在不可思议。经上说: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第一小节是「总说」,无众苦,受诸乐。无苦是无哪些苦?受乐是受哪些乐?我们在这里列了一个表,这个表前面讲的是三苦、八苦,这些名词我们可以省略,因为讲经的时候常常介绍。
【受诸乐:无罪报之苦,无享受而造恶业之集,无求寂灭之退转,无修道之障碍。】
『罪报』就是三途六道,我们有三途六道之苦。
『无享受而造恶业之集』,西方极乐世界人享受是真的享受,享受不造业。我们这个世界人享受就是造业,这个事情麻烦。人家享受不造业,所以他就没有苦报。『无求寂灭之退转』,他们那个地方,每个人都是圆证三不退。我们在这个世界修行会退转,退得多,进得少,所以没有法子成就,原因在这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有进无退。『无修道之障碍』,这是我们更向往的。这个世界修道的障碍太多,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修道的障碍,所以菩提道上一帆风顺。不看别的,单单看这四点,西方极乐世界就非去不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请看讲义第二讲:
我们这一次盛会不是按照一般讲经方式,所以题目是「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也就是将读这部书的心得提供给诸位同修做参考。今天要提出来的是序文。每部经都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古人说这三分都是同等的重要,所谓「如人食蜜,中边皆甜」,所以序分不能轻易的看过。正宗分的经文(当然我们称这是最主要的),实际上就是序分的注解,如果对序分能清晰通达,正宗分的意思自己都会知道,不必再加以说明。
序分,经典里面有所谓通序、别序。「通序」就是证信序,所谓六种成就,一切经典上统统都有这个字样。像这部经上讲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这种文在佛经里面通常都见得到。「别序」是叙说这一次法会的缘起,跟通序的意思就不相同了,所以别序比通序重要。但是通序特别注重表法的意义,我们才能看到这一会的特色。
【经序的启示】
【经文:如是我闻…今现在说法。】
【一、释名义】
解释名义,「名」是名词,我们讲名相,「义」是意义,名相含的意义。在此地我们也不能细说,只能把最要紧的地方给诸位提示出来。
【如是,标信顺。】
『如是』,代表『信顺』。「信」里面含有敬,如果不敬,当然就不信,既然信,一定要顺从,所谓「必然有依教奉行的心行」,这个信才是真正的具足。
【我闻,标师承。】
『我闻』,代表『师承』。「我」,是结集经典的阿难尊者自称。阿难说,这部经是我亲听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传闻。
【一时,标机感。】
『一时』,代表『机感』。「机」是学生,学生有感,老师就有应,感应道交的时候叫做「一时」。用什么方法与佛菩萨感应道交?给诸位说,「真诚」就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以真诚,在佛法里面,特别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想求得感应,你离开了真诚,没有第二个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真诚,真诚就是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大乘佛法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西方世界三辈九品都不离菩提心,换句话说,都以菩提心做基础。上辈往生的人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中辈、下辈亦复如是,没有说是不发菩提心能往生西方世界的。可见得这个法门,发菩提心是非常的重要。
发菩提心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真诚之心;在本经里面讲,就是一心。一心就是真诚心,二心就是假的,就是虚伪的,妄心。我们常讲三心二意,这是佛法讲的妄心,妄心得不到真正的结果,古人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是什么?就是你的发心。发心要是真实,果报当然就不虚,这非常重要,我们讲的感应道交。
【佛,标教主。】
『佛』是教主,也就是说法主,此地指本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标处所。】
是当年讲经的处所,在这个地方讲的。
【舍利弗…等,标大众。】
这是讲听经的大众。当时与会听经的大众很多,经典上只记录世尊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舍利弗、目犍连这些都是常随弟子里面的首座,好比现在的班长一样,他们是同学当中几个代表特殊成就的学生。这是把「六种成就」简单介绍出来。
下面一段讲得比较深入,蕅益大师说得既精简又微妙:
【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
『如』,就是讲的真心、本性,真如本性永远不变的,这是「如」。换句话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典说什么?就说「如是」两个字。一切经就是这两个字的注解,这两个字的含义无量无边,就说明这两个字而已。不仅释迦牟尼佛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例外的,全是讲的这个,你就晓得序分开端这四个字的重要性。
【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依实相理』,这就是依真如本性,『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决定无非就是决定不错,这叫「是」。他这一句讲得太好,这么深,这样难懂,大师一句话就说出来了,这要不是再来人是决定说不出来的。所以印光大师讲,就是诸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真的。他句句话简要详明,不罗嗦,没有废话,真正是文题相合,《要解》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要解。后面又有一个说法,这是就本经教义来讲:
【万法俱寂,一心不乱为如。】
实在讲这一句就是「实相妙理」的注解。实相妙理你要是不懂,如果你懂这一句,这就是实相妙理。诸位一定要知道,修行人修什么?觉正净,学佛的人二六时中是以这个为目标。如果还生烦恼,那就不是学佛的人。不但在顺境里不生烦恼,逆境也不生烦恼。顺逆是境界,我们的一心、我们的清净心到哪里学?就在境界上修。离开境界,换句话说,你没有办法成就觉正净。
我要把我的瞋恚心断掉,我到哪里去断?天天找那些冤家对头跟他见面,这个心平了,没有瞋恚心了,这才能断得掉。我要不跟这些人见面,瞋恚心生生世世都断不掉。我要断我的贪心,那就天天接近我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在这里面断贪心。顺境里头断贪心,逆境里头断瞋恚心,所以菩萨修行是在红尘里头修,一切人与事就是我们的善知识。你要不相信,你读《华严》,你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哪里修行?人家是怎么成功的?我们今天看了顺心的起贪爱,稍微不如意的起瞋恚,这是修什么?这叫修三恶道、修贪瞋痴。天天增长贪瞋痴,将来果报在地狱、饿鬼、畜生,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佛法里面讲修行,就是要把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反过来,在顺境里面不贪,逆境里面不瞋,永远保持心地的平静,这叫修行,把我们的观念、思想、行为修正过来。修正的最高标准就是「实相妙理」,也就是此地讲的一心不乱。『万法俱寂,一心不乱』是最高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成佛的标准,是菩萨所修学的。真正的佛弟子,四众是一体,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晓得这个道理,要晓得在一生短短数十年寒暑当中,如何把我们从凡夫变成菩萨、变成佛,这是修行,这叫学佛。如果这个观念、行持改不过来,换句话说,你依旧是凡夫,六道生死轮回决定没有办法出离,佛念得再多,没用,我们在这几天都要跟大家讨论到。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是。】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出在《观无量寿佛经》上。
【际遇良时,师资道合,曰一时。】
佛法是师道,这是诸位要记住的。佛不是神,不是神仙,我们称佛,称他作本师,本师的意思就是根本的老师。佛教最初是他创教的,他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称他作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自己称弟子,弟子是学生,你就晓得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这要搞清楚。他做老师不成问题,我们配做学生吗?我们今天说,「我是佛弟子」,这是你自己说的,佛还未必承认。佛有没有说「你是我的弟子」?佛没说,我没听说过。我们自己配不配做一个佛弟子?如果自己不是佛弟子,而冒充佛弟子,这个罪过就很大,凭这个罪过就要堕落。现在是民主时代,不一样了,从前在帝王时代,你不是太子,自己在外面冒充「我是太子」,抓去要杀头,这个罪就重了。如果我们不是佛弟子,冒充做佛弟子,这个罪很重,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怎样才是个佛弟子?一定要依照佛的教训去奉行,这才是佛弟子,要做到。『师资道合』,做学生一定要像个学生,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这才是个佛弟子。实在讲,我今天在此地与诸位聚会的因缘非常不容易,短暂的聚会,我要告诉大家真实话,决定不欺骗诸位。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弟子,佛菩萨护念,龙天拥护。你要是个伪装的假佛弟子,佛菩萨不会护念你,护法神也不会保护你,谁来跟你在一起?妖魔鬼怪跟你在一起,你跟他是一类。这一类人是扰乱正法,罪过无边,我们要警惕,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师资道合,这叫「一时」。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
这是『佛』这个字的简单解释。佛是『自觉,觉他』,这是拣别小乘人虽然自觉,但是不觉他。小乘人是自己觉悟之后,也并不是说他就不教学生了,他不主动的教学,他要学生去找他。找他,他还要看看,他喜欢你,他就教你;他不喜欢你,他不教你。实在讲,我们讲喜欢不喜欢是随顺人情说法。阿罗汉会观机,阿罗汉的宿命通能知道一个人五百世。你去拜他作老师,他一看你,五百世之内都没有善根,他不教你,他没有法子教你;五百世之内你有善根,他会教你,所以他不主动教人。不像菩萨是主动教化众生,「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无量寿经》上讲的。庶类就是一般民众,一般民众不找他,菩萨找到你来教你,这是自行化他。但是菩萨并没有圆满,圆满是成佛了。阿罗汉是正觉,自觉是正觉;正等正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对佛的称呼。
佛门里面的习惯,大家要记住,唯独对佛称「大师」,这个称呼不能随便称的。称菩萨称「大士」,观音大士,没有称观音大师的。现在往往尊称出家人为大师,这个过分了,这不许可的。好像这是我们对他很恭敬,但是恭敬过了分就变成挖苦他,就不是恭敬。他没有成佛,我们见到他称他成佛了,这个不像话。所以在修学过程当中,最尊重的称呼是称大士、称开士,这个可以的,这是我们必须晓得的一点常识。因为现在我们看到许多人不懂,佛学常识都不懂,称呼里面有很多太过分。你看历代的高僧、翻译经典的法师,他们称「三藏法师」,都没有称大师,他没有称大士,这很谦虚,像这些地方不能不注意。底下是简单说明处所:
【舍卫,此云闻物。只陀、须达多,施供佛僧,建立道场,普利众生。】
舍卫、只陀、须达多,这都是梵语。『舍卫』,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闻物』,「闻」是闻名,是说这个地方有很多人才,文化水准很高;「物」是物产丰富。这个地方的确是不错,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大城,是一个政治、文化的中心,这个名称有这样美好。「只陀」是舍卫国的太子,只陀施树。「须达多」,此云给孤独;须达多长者是很富有、有很崇高地位的一个人,布金买太子园建精舍供佛及僧。这两个人合作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讲经弘法。佛在这个地方住的时间相当长,讲过许多重要的经典,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佛教的圣地。现在有很多人到印度朝圣,大概一定会到这个地方去看看。
【二、大众同闻:为后学示范,善自取师。】
同闻里面有三类大众,先说声闻,就是阿罗汉,佛的常随弟子,第二类是菩萨,第三类是一般大众,排列的顺序是把阿罗汉排在第一位。
【声闻居首,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
小乘人当然不如菩萨,为什么把小乘排在第一?它有个道理,就是住持佛法是比丘的责任,比丘要护持道场,所以他摆在第一。菩萨德学虽然高,不尽然住持道场。要拿现代的话来说,比丘就好像一个学校的校长,教务、训导、总务都是比丘。菩萨干什么?菩萨是教授、教员,所以一定要把校长、纲领执事摆在前面。你们现在学校念毕业了,毕业同学录打开看,是不是第一个是校长,第二个教务主任、训导主任、总务主任,教员都列在后面,一样的道理。教员的道德学问往往超过校长,这是真的,校长可以不教书,请他们来教,所以主持教化是校长的责任,校长只要排定课程,选好的教员,他的教育就成功了。所以教育的成败,校长要负责任,教员不负责任。佛法既然是佛陀的教育,主持这个教育、延续这个教育是比丘的责任,所以比丘众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菩萨。
【菩萨居中,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故。】
『不定』,菩萨有出家的菩萨、有在家的菩萨,在家的菩萨比出家的菩萨多。『不常随故』,这些人并不常常跟在佛身边。菩萨『表中道』。
现在是末法时期,诸位如果冷静的观察一下,能够觉察到末法是整个颠倒,佛法也颠倒了,这个要注意到。在过去,正法、像法时期,乃至於末法初期,讲到修行,在家人不如出家人,为什么?出家人修行的环境好,一切都有良好的制度。现在佛法整个毁坏了,现在修行是在家人比出家人好,在家人修行的环境比出家的环境好,这是诸位要知道的。还有,从前修行,男众比女众方便;现在修行,女众胜过男众。如果不相信,你仔细去调查,台湾最近四十年来,念佛往生的是男众多还是女众多?是在家多还是出家多?一比马上就晓得了。这里面占数量最多的,第一位的,在家女众。在家女众修行好的,我知道的,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女众多,男众少。
出家人预知时至而走的,我好像一个都没听到,走的时候都有病痛,都是迷惑颠倒,不省人事。这不省就不行了,还要美其名说是代众生受业障,他还代众生,话说得真漂亮,说得真好听,不说自己不如在家人,还说是代在家人的罪业。咱们昨天讲过,佛法所要求的是觉正净,不要被这些假相迷了。他要真正有功夫,为什么不也示现一下,三、四个月之前就给我们说明,到时候站著走、坐著走,我们的信心岂不是更增长!能增长我们的信心,教我们在这一生真正在佛法有成就,那才是代我们消业障。走的时候糊里糊涂,我们一看,「这个大法师修行这么多年还是不成功,我们没指望了」,我们的信心马上就丧失了,不但没消我们的业障,我们的业障反而愈来愈重。所以要晓得,我跟诸位讲真话,出家人不如在家人,男众不如女众,这是真的。所以学佛就是要头脑清楚,不迷惑,不颠倒。为什么会有这种怪现象?就是出家人没有做到自己本分的责任,忘了为什么要出家。出家是住持佛法、弘法利生的,出家决不是搞名闻利养,决不是钩心斗角,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末后列天人大众:
【天人列后,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在家同修有护法的责任,有护持道场的责任。出家的同修不是说你没有护法的责任,出家是内护,护持道场的内部,在家的护法是四事供养。供养也不能太多,现在我知道很多出家人初出家都很好,所谓「初发心,成佛有余」,为什么以后出家人变坏?被你们在家信徒害了,你们供养太多,使他迷在钱眼里头。你们滥慈悲,法师没有地方住,赶快买个房子供养他,让他好修行。房子一送给他,你认为你有功德,其实你没有功德,你将来会堕落到地狱,为什么?你说「我供养法师房子,为什么还堕落地狱?」人家出家了,你又送个家给他,使他又还俗,又回去了,这个罪过还得了!凭什么?他有所有权状。将来阎王一看,你有房屋所有权状,你还冒充出家的身分,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说:那是某人送给我的。再把那个人抓过来,「你为什么要送给他?你为什么要害他?」这个麻烦就大了。
所以供养不能过分,四事供养,他没得吃,我们送一点吃的给他;少衣服,我们做一件衣服给他;生病,供养他医药。四事就是饮食、医药、衣服、卧具。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你要供养房屋、精舍,没有这一条,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出家人没有钱,生活很困苦,他就会用功,为什么?不用功他活不下去,只有用功。供养一丰富,我可以不要用功了,我舒舒服服的,再请几个人来侍候我、照顾我。尤其是这门行业还不错,又不要纳税,所以变成开庙店,中国开庙店,外国还可以开分店,这不得了,真正是不得了。所以出家人之所以堕落、变坏,在家同修要负很大的责任,不能完全怪出家人,出家人也是凡夫,凡夫禁不起诱惑,你们这一搞,他就变质了,所以这些地方一定要晓得。我们的想法、做法都要考虑有因果的责任,决定不能昧因果。
刚才有个同修递一个纸条给我,要我跟大家解释一下,大概看到我站在这个地方,你们坐在那里,心不安。我站著讲经比较自在一点。我记得我头几次到美国,一下飞机,他们把讲堂就给我准备好了,一讲九个小时,我也是站在那里,坐著听的人坐累了,我在那里愈讲愈有精神,所以你们尽管放心,真正东西听明白了要紧。底下讲:
【僧伽】
『僧伽』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和合众」,可见得它不是一个人,是个团体,僧伽是团体的名称。多少人以上?佛经里面佛告诉我们,四个人以上在一块同住,遵守底下这些条件才称为「僧伽」,中国人讲僧团。如果有一个真正的僧团出现,这个地方的人就很有福报,为什么?一切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僧团出现是无比的殊胜。僧团的条件是理、事两种和合。
【理,同证一心不乱无上菩提。】
这个解释是就净土宗的说法。我们大家共住在这个道场,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求一心不乱,往生不退成佛,这个目标在一起共住。
事上的和合有六个条件,就是六个基本的戒条,非常重要。
【一、见和同解。】
『见』是讲思想、见解要相同,思想、见解不相同,在一起住必然有争执,决定不能达到和合,和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这一条。修净土的人的见解一定要依靠《净土五经》。我们最近半年来在海内外成立净宗学会,我们所提倡的修行依据有两部经典,一部是《净土五经》,另外一部是《净土十要》,我们就依这两部,用这两部经典做为我们思想、见解修正的标准,依照这个标准来修学。在行持上我们提出五个科目,是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的,这都是属於「见和同解」。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观无量寿佛经》所讲的「三福」,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非常重要,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此地讲的「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是「三学」,戒学、定学、慧学,第四个科目是「六度」,第五个科目是「十大愿王」。我们行门就遵守这五科,这是专修净土,专弘净土。此地讲六和,第一个就是见解要相同,我们一定发心遵守。
【二、戒和同修。】
『戒』是生活的规范,因为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定要有秩序、规矩,你的团体才不至於紊乱。戒律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佛的戒律尤其是值得我们尊敬,佛戒律是戒自己不戒别人,这是它最特殊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我自己要想成就,成就的关键在定,我们这个法门讲一心。我到此地来修行就是要得一心,如果我常常拿戒律衡量别人,我这个「一心」这一生当中决定得不到。我的戒律学得很好,看到他今天又破戒了,他又犯戒了,我还能得一心吗?不能得一心。所以佛戒律真正是伟大了不起,他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别人,不管别人,别人犯戒也好、破戒也好、持戒也好,与我统统不相干,我对於一切人决定不起心、不动念,我自己才能得一心。所以佛教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守戒律,不要管别人,这真正是了不起。
这种构想非常符合现代人讲的科学精神,纯粹是叫我们自律而不律他。每一个人都能自律,这个团体当然和合,每一个人都能容忍,自己守规矩,不管别人。别人不守规矩的,有,僧团里头有不守规矩的,佛教我们一个方法:默摈,默摈就是不理他。不要管他,不要理他,我们的心还是清净,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才能达到一心不乱,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都容易懂。后面一个:
【同羯磨。】
佛法是民主的,不是专制的。『羯磨』是印度话,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会议议决,无论大小事情,僧团里面没有秘密,僧团里头一切公开,要徵求大众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这就是「同羯磨」。所以佛法是最早讲民主的,三千年前佛门里面就提倡民主。
下面经上给我们提出十六位尊者,这都是阿罗汉。
【十六尊者名德大意】
我们把它列成一个表。这些人:
【皆群伦首领,社会贤达。】
就是我们所讲各行各业的首领,是社会的贤人、通达之士。这些人来参加这个法会会起很大的作用,让一般人看到这些人都来参加,增长他们的信心,知道这个会之殊胜,这一会之重要,所以有这么多高人、这么多学者专家都来参与。他们的特长,这个表解上都列了,也不必一一的细说。表解当中这一行,讲智慧第一、神通第一,这是从前经里面注解是这么注的,后面这一行是拿现代这些名词注在旁边。像舍利弗,从前说智慧第一,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哲学家;目犍连神通第一,就像现在讲的科学家,其余的就不必一样一样介绍了。
【此等大众,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不思议法。从佛转轮广利人天,今闻净土摄受功德,信受奉行,实乃以身作则,劝吾人深信莫疑也。】
这十六位尊者摆在此地干什么的?劝我们相信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的纲领有三条:信、愿、行。序分里就有信、愿、行的意思在。这些人都来听《阿弥陀经》,都来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我们应当要学习,所以是劝信的。实实在在跟诸位说,释迦牟尼佛本人,所有的这些弟子们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乃至於一些菩萨众,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从西方极乐世界再来的。这桩事实,诸位可以从《华严》、《无量寿经》里面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来的,到此地来唱戏表演给我们看的,诱导我们发心求生净土,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所以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法门,你要不深入经藏就不能发现这个秘密,你才晓得佛恩之伟大。
经里面,菩萨众只列四位,这四位菩萨也有特别的意义。前面十六尊者代表信,菩萨代表愿行。
【文殊:表无上正等正觉。】
文殊代表智慧。
【弥勒:表一生补处。】
这两桩事都是我们念念所希求的,我们希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希望证得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到别的世界去修证,给诸位说,要三个阿僧只劫才能得到。三个阿僧只劫,我今天可以跟诸位在座的同修说,你们生生世世修行已经超过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绝不止三个阿僧只劫。生生世世已经修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为什么还没有证一生补处?给诸位说,咱们从前修的那些统统不算,我们这一生修的算不算?还是不算。人家这个三大阿僧只劫从什么地方算起?从你证得须陀洹果那一天算起。须陀洹果是小乘初果,就是你的修行功夫能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证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就是初信位的菩萨,从这一天开始算起,要修三个阿僧只劫才能证得一生补处。我们无量劫来修行,从来没有一次达到这个标准,换句话说,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所以没有法子,所以这不算。我们这一生修行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恐怕相当不容易,这是实在话。虽然生生世世不及格,可以说每一位同修都有相当深厚的善根,这是真的,为什么?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你今天不可能听到这个法门,能听到这个法门,证明你善根深厚。
要想在一生当中成就一生补处,给诸位说,唯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需要断惑,这就容易了,需要断惑,我们一生办不到。不需要断惑,这就讲带业往生。所以这个法门人人有分,只要你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行,你这一生决定成功。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你们细读净土五经就会了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我们是凡夫去的,一品惑也没有断,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世界,到那边跟佛菩萨天天在一起共同生活,这个不得了!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所以这个法门叫圆证三不退,著重那个「圆」。什么人才到圆证三不退?就是补处菩萨。换句话说,我们一到那里,虽然自己没有到达这个地位,但是我们的待遇、享受、修学环境跟等觉菩萨没有两样。你要是问为什么,这里面当然有道理,以后我们会谈到。
文殊跟弥勒两位菩萨都是劝我们发愿的。中国人造弥勒菩萨像是造布袋和尚的像,因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布袋和尚出生在中国南宋宋高宗的时候,跟岳飞同一个时代。布袋和尚有他特别表法的意义,肚皮很大,笑咪咪的,所以我们取他这个形象代表学佛人的入门。佛门广大,什么条件能入得进来?第一个要「生平等心」,平等心就是肚皮大,什么都可以包容;「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人,欢欢喜喜,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入佛门。
在台湾的寺庙建筑,多半都是不合佛法的格局。大陆的佛教寺庙,一进寺庙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当中供养的就是弥勒菩萨,所以老远你就会看到他。你到寺庙去,第一个见到什么人?弥勒菩萨,因为他坐在大门口,面对著门,这就代表什么?像他这样才可以入佛门,所以这个意义非常深。佛法里面的塑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你如果真正懂得表法的义趣,寺庙就是佛教博物馆,你到里面去转一圈,佛法的精义你统统都得到了。它是用建筑、雕塑、美术、音乐来表达佛法,这些可以说是最高的艺术品。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就显示出极乐的意思,特别用在我们这部经上,这部经我们求的是极乐世界,哪有愁眉苦脸的人会往生极乐?不可能的事情,一定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他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极乐相应。
【干陀诃提,此云不休息。常精进,永不退也。】
干陀诃提跟常精进两位菩萨表行。『干陀诃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休息』。『精进』,就是『不退转』。因此修学这个法门应当是不休息、不退转。念佛秘诀就是九个字,第一是「不怀疑」,决定不怀疑,为什么不怀疑?你看前面十六位尊者,文殊、弥勒都发愿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还有什么话说!这真的可以叫我们断疑生信,那么多人在那里代表就是叫我们深信莫疑。第二是「不间断」,不间断就是干陀诃提菩萨代表的。第三是「不夹杂」,不能夹杂,要专。能守住这三句九个字,你这一生决定成功。所以今天我们只取《净土五经》、《净土十要》,不取别的,取别的就夹杂了。真正念佛的人,《金刚经》也不要念,《心经》也不要念,都可以不必念,求什么?专,杂修不如专修。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善导大师是唐朝人,历史上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他老人家教给我们,劝我们专修,三业专精,身专礼阿弥陀佛,礼是礼拜,我们身体每天拜阿弥陀佛,就拜一尊佛;口专称阿弥陀佛,称念;心专想阿弥陀佛。他说,你这样修法,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会漏掉,万修万人去。如果是杂修,就是又念佛,又修观想,或者又持咒,又要参禅,又要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杂修。他老人家讲,杂修的人,一万个人当中难得有三、五个往生,那就不可靠了。这是极力劝勉我们要专修,不要杂修。
譬如有很多同修过去早晚功课念很多经,拜很多佛菩萨,现在听说了,我要专修阿弥陀佛,那些佛菩萨会不会怪我?从前拜地藏王菩萨,现在不拜他了,以前拜药师佛,现在也不理他了,药师佛、地藏王菩萨会不会找麻烦?给诸位说,决定不会。你从前乱拜,自己以为很恭敬,佛菩萨看到都皱眉头,为什么?人是很好,不能成就。你今天专修,这些诸佛菩萨都高兴,没有一个不庆祝你,你的路走对了,你这一生决定成佛,那些佛菩萨高兴都来不及,哪里会怪你!可见得我们完全是用凡夫的观念去测度佛菩萨,统统错了。佛菩萨只有一个愿望,希望我们快快成佛,你今天找到成佛的道路,他怎么不欢喜!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不要受感情的迷惑,那是自己坏了自己的前途,那很可惜了。
【「释提桓因,无量诸天」,表一切宗教之士应修。「大众」,表一切众生欲离苦得究竟乐者应当修。】
这是凡夫众,就是六道的凡众。『释提桓因』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外国宗教所讲的上帝大概也是说他,这是忉利天主。『无量诸天』就代表二十八层天的大众,这是表一切宗教之士应当要修学。『大众』是表一切众生,你要是想离苦得乐,你也应当要修学这个法门。这一类众是「弘护此经畅佛本怀」。还有一点值得一提:
【无问自说:慈悯深切,急度众故,义理玄秘难信,无人启请。】
这部经特殊,是「无问自说」,没有人启请,佛自己说出来,这是特别悲心。佛观察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有一类众生确实能信、能解、能行、能成就,所以佛非常的欢喜,不必等大家问,赶快把这个法门说出来,供养大众,帮助大众在这一生成佛。所以这个因缘殊胜无比、希有无比,我们能够遇到,这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成熟,如果不成熟,决定闻不到。尤其听到之后,你能相信,能依教奉行,你这一生决定成就。通序就跟诸位报告到此地。下面是别序:
【别序三纲】
「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别序就是这三句经文,三个意思,我们列了一个表在此地。第一:
【依报庄严:有世界名曰极乐。】
这个世界叫极乐世界,顾名思义,这个世界里面没有苦,那个乐乐到什么程度?随心所欲,这个才乐;不能随心所欲,那总是有苦的。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不称心,没有一桩事情不如意,事事称心如意。第二:
【正报庄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正报只说佛,我们去了也没成佛,他庄严,我不庄严,那还不是真正的极乐!殊不知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庄严,为什么?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你的相貌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很奇怪,佛佛才道同。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体质完全一样。怎么晓得一样?阿弥陀佛曾经发了四十八愿,说十方众生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相貌要不完全相同,他就誓不成佛;他现在成佛了,所以所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跟阿弥陀佛一样。
诸位要记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佛在经上讲过,四十八愿也说过,没有人能算得清楚,唯有佛才知道,菩萨都算不清楚。经上讲得很清楚,即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证辟支佛果,神通都像舍利弗、目犍连,共同计算西方极乐世界人数,计算累劫也不知道,也算不出来。西方极乐世界人太多,地方也太大。这些人,每一个人,不但身体相好跟阿弥陀佛一样,神通作用跟阿弥陀佛也相彷佛。「天眼洞视」,十方一切世界,不管在哪里的众生,你的什么动作他看得清清楚楚。「天耳彻听」,你讲悄悄话,他也听得清清楚楚。更厉害的,我们心里才动一个念头他都知道。所以这个法门你如果真正体会,不但你不敢做坏事情,你心里不敢动一个坏念头,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大众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还动坏念头,这怎能去得了!去不了。所以不要认为把房门关起来没人知道,不行,人家天眼看穿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脑子里想什么,甚至於自己都不晓得,人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要知道的。
每一个人的神通能力都像阿弥陀佛一样,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一切诸佛赞叹,为什么?一切诸佛的世界都是不平等的,尽虚空遍法界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要警惕的。这个地方只用一个阿弥陀佛做代表就行了,到那个地方,人人的色相、智慧、德能都跟佛差不多。第三:
【说法(事业)庄严:今现在说法。】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天干什么事?每天都是讲经说法,除了讲经说法之外,他没别的事情干,为什么?生活自然的,生活的受用超过他化自在天。你想吃的东西,吃的东西马上在面前,我想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干干净净,也不要洗碗、洗碟子。要想衣服,衣服在身上了,不必裁缝。除了每天听经说法、研究讨论之外,还有什么?就去游览。到哪里游览?尽虚空遍法界,十方诸佛刹土,到那里去观光游览,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他们去干这个,这真是极乐。我们现在感觉生活痛苦,尤其是中年以上,体力也衰了,这个世间真是苦不堪言,听说有这么好的一个世界,而且这个世界人人可以去,很容易去,比移民到外国签证还容易,你不去不是冤枉!大家一定要记住,要发心。
这三句文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字,我们列在这个表的下半段:
【「有、今现在」,劝信。「世界、极乐」,劝愿。「阿弥陀佛」,劝持名妙行。】
「有」,有世界、有佛,有呀!「今现在」,这个字样都是「劝信」,劝我们要相信。「世界、极乐」,这是「劝愿」,劝我们发愿。「阿弥陀佛」,就是劝我们念这个名号。这个法门修行就是执持名号,就是你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就行了,这就能成功。刚才给诸位说了,你的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念头,这是功夫成片。
大家一定要警觉到,我们这一生不能把握这个,换句话说,来生还是生死轮回,生死轮回是苦不堪言,尤其是地狱。证到阿罗汉有神通,他知道过去五百世,阿罗汉一提到地狱,身上都流冷汗,汗里面都有血,心有余悸,为什么?他过去从地狱出来,一想到地狱的可怕,身上都流冷的血,你想这多可怕!所以要想不堕地狱、不入三途,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求生净土,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的重要,知道这个法门的难遇。我们今天遇到了,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多少人遇到,当面错过,遇到,他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没有理解。《弥陀经》虽然天天念,不懂意思,不知道重要性,虽然念佛,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这不能成功,这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我们要把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统统放下,把它换过来,牵挂什么?牵挂阿弥陀佛、牵挂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成功了。
我三十八年到台湾来,离开大陆四十年了,我家里的情形都不知道,都没有消息。几年前,我有一个同乡,在台湾认识的,他们跟家乡有联络,他就写了封信到家乡,问问我家里还有没有人,结果回信说我家里还不错,都很平安,现在住在上海,这样才联络到。联络到之后,四年前我在香港佛教图书馆讲经,我的母亲到香港来看我,三十六年没见面,见面表演得很不错,我很满意,为什么?没有流眼泪,又哭又闹,没有这个事情;就跟信徒见面一样,就跟天天见面一样,这个非常难得。
因为正好那天她是晚上到的,吃过晚饭才到讲堂来见我,我先叫她拜佛,拜完佛之后坐在座位上听讲经,听完讲经之后,我才跟她谈话。她就跟我讲,这么多年来,天天在那里想我、念我。我就告诉她,千万不要想我、念我,想我、念我将来都搞六道轮回。我说:你从今天起换一下,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也去,我们才能天天在一起。所以我告诉她:我要你到香港来主要就是把这个秘诀传授给你,我们将来才能永远在一起,否则没有法子,一轮回之后是永远不再相遇。所以这是很好的一个修学方法,就是把念亲情的念头转移念阿弥陀佛。我把这个方法传给她之后,我就没有事情,报亲恩就报答了。钱财我没有给她,为什么?会造罪业。大家供养我的,每一个人红包拿来都顶礼过的,这种钱她能用吗?不能用。所以我叫她念佛。这个钱我也不能用,我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所以我给大家印经,给你们修福,让这些经典流通到全世界。
这些年,特别是净土经典印得非常多,像《无量寿经》我们印了十万本,今年准备再印十万本。这么好的法门送给人家,人家不知道这个法门好,所以我还得要去。譬如送到美国,我要到美国现场表演作秀,去介绍,否则他不知道,不晓得好处。我二十四号要到新加坡,去干什么?介绍《无量寿经》,要给他们讲这部经讲一个月,使他知道这个法门的好处,他才肯认真的修学,否则的话,书送给他也没用处。送给他,还要把好处当面讲解,介绍给他,他才识货。这是佛门第一经、第一法宝,你拿到这个法宝,决定得救,决定能了生死、出轮回,这一生才不至於空过,所以这是比什么都重要。
序分里面是信愿行,通序里头是信愿行,别序里头还是信愿行,正宗、流通统统是信愿行。所以蕅益大师说,本经的宗旨是「信愿行」,一点都不错。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不可思议,是佛累劫功德的成就,也是我们当人自性。所以我们发心念佛,能念的心是始觉,就是开始觉悟。我发心念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是你开始觉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是真正开始觉悟。所念的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觉。所以念佛是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这就是究竟觉,所以执持名号的功德无量无边。
大家千万要记住,从今而后,决定不要再我生病、身体不好,我就拜药师佛,好像药师佛专管病的;我有灾难的时候,赶紧拜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你要这样搞法,叫杂修,阿弥陀佛不能治病?阿弥陀佛不能帮你消灾免难?你全搞错了。你要想治病、要想消灾免难,阿弥陀第一,观音还第二,你不找第一的人来帮助你,去找第二、第三的,错了,所以不要再搞这些。
我去年到大陆去看黄念祖老居士,老居士非常了不起,在今天真正有修有学的,在我学佛三十七年来,我所看到的第一个人。我很尊敬他,我到大陆上去看他,我也不朝山,也不观光,我就去拜访这位善知识。他告诉我,他有一些学生,学生生病,他们不找医生,也不吃药,在家里干什么?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一直念到病好为止,他用这个方法。不过他们是全家人念,大家帮助他念,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非常有效,而且那一天在座的学生都给我做见证,他们都是这个做法。感应道交,不可思议,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你真相信,这部经、这句佛号真灵,所以希望大家要专修。底下是介绍这句佛号的好处: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这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
【唯心为宗,唯佛为宗,绝待圆融为宗,超情离见为宗。】
『宗』是宗旨。诸位想想,还有哪一个法门能够具足这四条重要的宗旨?我们找不到。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经上给我们提的一心不乱,一心就是佛。『绝待圆融』只有《华严》才有这个教义,『超情离见』是《楞严》上所讲的,圆极、顿极大法,是念佛人的宗旨。所以这一句佛号:
【具足三学三慧一切法门】
古人说,「八万门中,念佛第一」,这个话绝对不是随便说出来的,所以这一句佛号包括了无量无边的法门。念佛决定不迷信,念佛决定不是小乘,念佛决定不是自私,这一句佛号确实无所不包。
再看第三讲,第三讲的题目:
【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
从这一讲开始是本经的正宗分,前面是讲序分。正宗分也分三个大段:信、愿、行。这是第一个大段:
【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一段经文我们分三个小段落来介绍,第一小段:
【一、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福行。】
因为有很多人对於净土宗发生误会,说念佛人福也许有,大概没有般若智慧,这个看法错了。不但念佛的人最有福报,念佛的人第一有智慧。你们想想看,一生成佛的法门,你选择这个法门,你不是第一智慧,你会选这个法门吗?不可能。这个法门叫你这一生稳稳当当决定成就,这种智慧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智慧。在华藏会上,《华严经》里面的华藏世界,选择这个法门是文殊、普贤,你今天也选这个法门,你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如果说没有智慧,文殊、普贤没有智慧吗?千经万论当中,你怎么一下就选到第一经?没有第一智慧怎么会选第一经?所以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选择这个法门是第一智慧、第一福报。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能选择,这是因缘具足,所以你的善根、福德、智慧、因缘没有一样不是第一的,统统是第一,这才能成就。底下是蕅益大师给我们开导的,这个开导实在讲是无比的殊胜。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在『信愿』,你有没有信愿?真正相信,真正想去,你就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决定在持名功夫的『深浅』。诸位要看清楚,没有说多少,与念佛念多少没有关系,但与功夫浅深关系就大了。功夫浅深怎么讲法?就是你的功夫能不能伏住烦恼,这叫功夫。如果你这一句佛号伏不住烦恼,你念佛没有功夫,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一定要能伏住烦恼。我们把功夫分做三等,「伏住烦恼」是最下面的一等,这是下等功夫,生凡圣同居土。所以早晚念佛叫二课,早晚课,这是培养习惯,每天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不要把念佛忘掉,早晚功课的目的在此地。
念佛功夫得力在什么时候?在我们心里有念头、有妄想、有烦恼,喜怒哀乐的时候。烦恼并不是只有悲伤、痛苦是烦恼,诸位要晓得,欢喜也是烦恼,为什么?心不清净。只要动心就是烦恼,要二六时中保持心地平静,喜怒哀乐起来的时候能立刻觉察,我这个念头一起,错了,马上换成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这叫功夫。换句话说,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决定要叫我的心境清净、平等,在一切境界里面训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第一个念头才起,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这叫伏烦恼,这样的功夫才能往生,这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叫做「功夫成片」就是这个意思,功夫确实成一片。烦恼没断,但是烦恼不起现行,这一句佛号决定管用,能把烦恼伏住,能保持心地清净。
再往上提升一等功夫就叫「事一心不乱」,这是中等功夫,这种功夫是把见思烦恼断掉,永远不会起现行,这是真正断见思烦恼,但是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断,所以这个功夫属於中等功夫。上等功夫是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这个境界。可见得这个法门殊胜,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不要改变方法,就用一个方法:阿弥陀佛。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可以从初发心到成佛道不要更换,这是真正方便,方便中之方便,没有任何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方便、更简单、更稳当的,找不出来,所以说直捷、稳当、方便,这是第一法门,这是大家要记住。念佛就是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这是功夫。
【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
『信愿』是引导我们的,所以念佛的功夫完全在佛号上。通常我们大家在一起念佛,念佛之前先念一卷《弥陀经》,念三遍往生咒,然后再念佛号。为什么要念这一遍经?给诸位说,功德不在经上,功德在佛号上,念这一遍经是收心的,我们心本来有杂念,一遍经念了之后,心清净没有杂念。所以要用清净心执持名号,这个名号才会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用乱心念佛不行,没有力量。如果心很清净,不杂乱,换句话说,经、咒都可以不要念。古大德有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他不念经、不念咒,一天十万声佛号,少的有一天五万、六万、三万的,大概最少是三万声佛号,他什么都不念,他就是念佛号,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持名时,心如佛,愿如佛,解如佛,行如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持名的时候,这就是讲我们念佛的时候,『心如佛』,这是讲相应,怎样念这个佛号才相应?你的心像阿弥陀佛。『愿如佛』,愿也像阿弥陀佛。『解如佛,行如佛』,这很重要。如何把这四条做到?诸位要不熟读《无量寿经》,你做不到,不读《无量寿经》也行,读《要解》,读《弥陀经》不行,《弥陀经》太简单,《要解》可以,《要解》讲得详细,最好是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第一经,也就是本经的大本。《无量寿经》我给同修介绍,最好念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因为《无量寿经》一共有九种不同的本子,九种不同本子,我念哪一种本子好?九种本子以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最好,如果诸位把九种本子统统看过,你就知道好处在哪里。要熟读,能把这部经念上三千遍,这四句话才能做到,「心如佛,愿如佛,解如佛,行如佛」,这时候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句句佛号跟阿弥陀佛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今天念这一句佛号,心愿解行都不像佛,只有这一句音声有点像,所以不起作用。
【故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三句话很重要,是佛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的。『忆佛』,「忆」是心里想,『念』是口念出来,心想佛,口念佛。『现前』,是我们在生的时候可以见到阿弥陀佛,像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世的时候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现前见到。将来,那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见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看这个语气多么的肯定,你决定能见佛,见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决定成佛。所以这句经文非常的重要。第二小段:
【二、依报妙。】
『依』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西方世界的生活环境非常美妙,无法形容,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不可思议」。不仅小本,大本经上佛说得稍微详细一些,也只是给我们略说而已,如果要细说,说一劫也说不完,可见得它的微妙实在不可思议。经上说: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第一小节是「总说」,无众苦,受诸乐。无苦是无哪些苦?受乐是受哪些乐?我们在这里列了一个表,这个表前面讲的是三苦、八苦,这些名词我们可以省略,因为讲经的时候常常介绍。
【受诸乐:无罪报之苦,无享受而造恶业之集,无求寂灭之退转,无修道之障碍。】
『罪报』就是三途六道,我们有三途六道之苦。
『无享受而造恶业之集』,西方极乐世界人享受是真的享受,享受不造业。我们这个世界人享受就是造业,这个事情麻烦。人家享受不造业,所以他就没有苦报。『无求寂灭之退转』,他们那个地方,每个人都是圆证三不退。我们在这个世界修行会退转,退得多,进得少,所以没有法子成就,原因在这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有进无退。『无修道之障碍』,这是我们更向往的。这个世界修道的障碍太多,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修道的障碍,所以菩提道上一帆风顺。不看别的,单单看这四点,西方极乐世界就非去不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