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十九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4-0059
请掀开经本第三百页。请看经文:
解【前劝信流通。是诸佛付嘱。此本师付嘱。嘱语略别从通。但云一切世间。犹前诸佛所云。汝等众生。当知文殊迦叶等。皆在所嘱也。】
经【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这一段经文是到了付嘱流通。前面蕅益大师在本经的流通分,他分为三个段落,劝信、劝愿、劝行,与正宗分里面的三科完全相应。此地,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整部经讲完之后,做一个总结。总结里面的意思非常之深,也能看出佛陀对於后世众生,多么的殷切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所以叫著舍利弗,给他说。『舍利弗』是这一会的当机者,诸位要晓得,当机不仅是舍利弗一个人,舍利弗是我们所有当机者的代表。他在四众法会里面,所表的是智慧第一;换句话说,本经既然是难信之法,当然智慧第一的人才能接受,智慧第一的人才能相信。所以舍利弗尊者,我们不能把他看作那个人,看作十大弟子之一,这个意义就非常狭小,他是代表一个有智慧的人。智慧的条件就是肯相信、肯接受,这个人就跟舍利弗没有两样!
难信之法他能信,这是实实在在不容易!至於怎么个难法,前面都说过,一层一层给我们去比较来说明。凡夫眼光短浅,所思所做的都是求眼前的利益。所以我们今天为大众大家谋福利,这个福利就在眼前,大家都举双手赞成,眼前就有利益可以得到、可以受用。可是宗教们讲到来生到天堂去享福去,你看有很多人就不相信。为什么?太遥远,来生,现在得不到利益,来生还没到,现在还不著急,还不需要,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这就难了。人天法、二乘法、菩萨法、一乘法,这比一乘法还难。所以诸位要晓得,淘汰尽了,能信受这个法门,凤毛麟角,实在希有!不要看到现在念佛人那么多,那个真会念的人,往生!往生的人不多,实在希有,这就是难信之法。
佛为我们说这个经,真是『行此难事』,难事范围包括二乘、菩萨、一乘法,都是难事。佛得道难,在五浊恶世里面他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尤其是蕅益大师在前面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真是千古所未闻。我们想一想,他老人家说的话非常有道理。又能『为一切世间』,一切世间是指近的,指我们六道,为六道一切有情众生宣说这个法门。佛说出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他的成就不容易,他的宣扬不容易,我们实在是有幸能够遇到。
虽然在末世遇到这个法门,读到莲池、蕅益大师的注解,我们对於这个法门确确切切的相信了、接受了,等於在释迦牟尼佛当年这个会里头没有两样。诸位能将这个法门信受奉行,你在末法时期就是正法的时候。所谓正法是怎么个说法?当生成就,这就是正法。我们今天听了能相信,信了能发愿,愿又能行,决定一生成就,这不叫正法叫什么?所以难!末法里头有正法,不简单!我们再看下面这个注解:
解【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这是蕅益大师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的难遭遇,像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法门的好,就是一句名号。可是这句名号一定要记住,必定要具足信愿行。信、愿、持名就是行,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这句名号,『不涉施为』,涉是涉及,换句话说,用不著其他的方法来帮助,就是一句佛号就行了。前面说过,不需要观想,不需要参究,就跟《楞严》上所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哪一个法门都找不到的。它的功效是『圆转五浊』,转五浊恶世为五清世界,这是真正不容易。但是能不能转?确实能转。
我们在前面都曾经读过,这样殊胜的法门『唯信乃入』。《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难,太难太难了!这一个字往往我们疏忽,把这个字看轻了,像我们现在信佛了,口头里信,心里头不信。你看看第一个字就疏忽了,后面有没有效果?统统没有效果。这个像什么?好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马马虎虎随便打一下,你那个高楼大厦能够盖得成?这是基础!记得我出家之后,我是出家两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看老师,老师一见面给我说了一句话:「你要信佛」。一般听起来奇怪了,学佛那么多年,出了家受了戒,老师第一次见面,第一句话是你要信佛。然后老师给我解释,「信」不容易,往往一般人疏忽了这个字,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菩萨法里头十信位没有,哪有十住、十行、十回向,那不可能的事情!
什么叫信?我们今天讲信了,跟诸位说,这是勉强的信,这么多人都相信,那我不信不行。再一个什么?迷信,佛是什么?没搞清楚,没搞清楚你相信了,那不迷信叫什么信!所以信心的建立,也是由浅而深,由杂而纯。开头信了,杂乱心信,信了这个还信那个。信念佛,还信参禅、信学密,甚至於还信外道、信鬼神,信的可多了,这叫杂信、乱信。信不纯,信心不清净、不坚固,都叫做迷信。把这个理论都明白了,有了理论依据的信心,现在佛法讲正信,正信是有理论依据,不是盲目的。
你看我们一般讲正信佛教徒,他是真的正还是假的正?正信是要理解,是要能真正懂得教理,不至於把它曲解,不至於把它讲错,这个信才叫正信。正信也不过就是有个理论依据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换句话讲,虽然信,它是有理论依据,事实上呢?事实上还不晓得,还不太可靠,里头还是有怀疑。因此正信之后,要依教修行,要入这个境界,入了境界的时候,这个信叫真信,这是真的了。为什么?事上也得到了,理没错,事也见到了,确确实实是事实,不是虚妄的,这是真信。可是诸位要晓得,信心要提高到这个层次,里面一定要有愿、要有行,单有信没有愿与行,这个信心是提不上来的;换句话说,这个信心就不坚固,不坚固他就会变质、就会退转,他就不能够契入。「唯信乃入」,尤其是这个法门。
『非思议所行境界』,这句话就说明,这个境界是「唯佛与佛方能究尽」,我们的思惟想像达不到,我们研究讨论也达不到,正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就是所谓不思议解脱境界,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二无别。《华严经》最后所讲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入的西方实报土,因为他们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普贤菩萨领导他们,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分证寂光土,不思议境界。可是它更妙的,真正不可思议的,四土是一而四,四而一,这真正不可思议!所以,那些大菩萨也难以相信,何况我们?
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读过,凡圣同居土,这是凡夫,见思烦恼没断。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经上讲得很清楚,没三恶道。没有三恶道,当然有三善道,这个三善道里头,修罗也不算是纯善;换句话说,人天两道它是有的。人天两道是凡夫,居然就有实报土、寂光土的待遇与享受,这个不可思议,这是没法子想像的,完全是佛的境界。这种事情,唯佛与佛方能究尽,连等觉菩萨看到这个情形都感觉到莫名其妙,都搞不懂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但是它是事实。所以这个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此地。无量无边法门,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第一法门。
底下说难。《华严》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你遇到不足以为奇。这个法门你真正是遇到,你识货!到处都有,你不识货,金钢钻把它看作玻璃球,没看在眼里面,不识货!你几时认识它,这东西名贵了,这希有。那是怎么样?你有智慧了,你就是舍利弗了,你有慧眼,舍利弗有慧眼,有慧眼的人就叫舍利弗。他识货,他能够在无量法门里头拣择这个法门,这个人与舍利弗无二无别;换句话说,智慧第一。可是还得有个增上缘,释迦牟尼佛不给我们说出来,那还是枉然,亏得他老人家给我们说出来了。『设非本师』,假如要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来入恶世』。佛出现在我们地球那个时候,就已经是五浊恶世,人寿百岁。现在可以说浊恶不堪,眼看著就要遭大劫难,我们要不发心,怎么得了!真正发心,真正依教修行,那你就是菩萨,菩萨住世。菩萨住在这个地区十方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护持,这个地方就有福,在大劫难里面这个地方可以免除灾难。
世间人讲救人、救世、救度一切众生,那是口号而已。凭什么救,拿什么力量来救?诸位想想是不是。你要真正发道心,肩负起续佛慧命这个重担,你就救了这个地方的众生。因为你发的是菩萨心,你修的是菩萨道,你行的是菩萨行。在这个五浊恶世,在今天这个世间,菩萨出现在此地,希有!比释迦牟尼佛当年生在这个世间,还要觉得可贵。所以菩萨所在之处,就是十方诸佛护念的一个焦点,也是十方护法善神守护的一个地区。这些佛菩萨、善神守护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众生就托你的福、沾你的光,不遭难。菩萨在哪里?就看诸位发不发心!你要是天天念著:我在那里祈祷,希望能有个菩萨出现在世。到哪里找去?一个也找不到。应当多多拜拜自己,自己发心,你自己一发心就是菩萨住世。自救又救度一切众生,这是佛菩萨教给我们的,不要求人,求人一定会失望,一定会落空,要求自己。
本师来到这个世间,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做出这个样子来给我们看,虽然他是早就成佛了。《梵网经》说,他成佛之后到我们这个世间来,这一次是第八千次,早就成佛了,还得要示现一下,装一下,装个样子给我们看看。何必要装个样子?诸位要晓得,那叫身教,给我们做一个示范、做一个榜样,修学要像他那样修法。怎么个修法?你看释迦牟尼八相成道,第一个要把那些功名富贵、五欲六尘种种享受放下,这就是示现的出家了。他是样样都得到,我们世间人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在人间他是富贵到了极处,他是国王的身分,太子的身分,国王过世他就继承王位的。
第一个叫你舍,舍人间的富贵。去干什么?修苦行去。苦行还要比别人加倍。在当时印度可以说是宗教之国,经上讲,那个时候著名的有九十六种外道。许多的人出家修行,而印度修苦行的风气很盛,如果这一个宗教徒没有修过苦行,一般人都瞧不起,所以一定都要去修一下苦行。一般苦行是多久?三年,要修三年苦行。释迦牟尼佛在雪山修六年,加一倍,你们修三年,我修六年。所以佛示现,大家没话说,苦行,你没吃过他的苦头,人家吃三年,他吃六年,叫你修苦行,坚定你的意志,这个很重要。坚定自己意志,取信於大众。
这个六年甘於淡泊,用意很深。心地清净,他都放下了,能够随缘、能够知足,这个心真正定下来了。定到极处就开智慧,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你坐在菩提树下看到满天星,你为什么不开悟?六年的功夫,心到极净的境界,《楞严经》里面讲的「净极光通达」,智慧现前了。净到了极处,智慧现前,光明通达。何以他能够到极净的境界?就是他舍得干净。我们为什么到不了这个境界?心里有牵挂。看好像是舍掉了,没舍得干净,还有牵挂的。纵然把世间法都舍掉了,对佛法还牵挂,那也不行。世出世间法统统要舍干净,你才能得定。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佛法也没有。
佛法跟世间法是相对建立的,没有世间法,哪有佛法?世间法要是舍弃,还会有佛法存在吗?那又迷了,离开这一边又倒向那一边,始终落在两边,不是在中道,所以佛法也没有。《坛经》里头,人家问六祖:你会不会佛法?六祖说:我不会佛法。这就是给我们启示,两边不执著,心才是真正的清净,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八相成道是身教,讲经说法是言教,我们看了之后要觉悟,他是怎么成就的,我们怎么不成就!这种成就是『大智大悲』,大智能证,大悲肯教众生。佛法自始至终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如果没有大悲心做为动力,没有办法推展这个教育。世间人在社会上勤奋努力的去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名利。如果没有名利,大家都懒惰了,谁也不肯干。
大陆这几年开放,很多人进去看,看了之后出来,给了一个评语,说是大陆上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懒惰的民族,我们听了很不服气,可是事实如此。他为什么那么懒惰?因为他没有名利,他的待遇是终身的。譬如你一个月一百块钱,你的一生永远都是一百块钱,你懒惰也是一百块钱,勤奋也是一百块钱。好了,人宁愿懒惰,他不勤奋了。你这个工作地位也是永远这个地位,不会升的。所以每一个职位都是终身职,於是他懒惰了,他对於名、对於利都没有指望,中国这个民族原来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最勤俭的民族,现在变成全世界最懒惰的民族。所以社会的动力就是名利,有名利可图,大家拼命去干。
佛法的教学没有名利,没有名利怎么办?什么力量推动?大悲心推动。没有大慈悲心,谁干!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不辞辛劳,一天到晚给大家上课,经上讲的,二时讲经,一天讲八个钟点经,还要领众去修行。哪一个教员肯这样拼命去干?什么地方请他,他什么地方就去,又不要薪水、又不要供养、又不要待遇。招待他太简单了,就日中一食,三衣一钵,什么都不要,大悲心在推动!所以学佛,四众同修,无论在家出家要有大智慧、要有大悲心,这才是菩萨道。尤其是要修学这个法门,弘扬这个法门不容易,实实在在不容易。
你自己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求生净土。给诸位说,这两部注解可以说够用了,帮助你求生净土足足有余。如果你再发大心,我要在这个世间弘扬这个法门,这两部注解不够。为什么?你没有办法应付那些广大、难信的人。你要把那个人说服,说得叫他相信、叫他点头,这两部注解不够。最低限度,你要通达《华严》、《楞严》、《法华》、《起信论》,这些大经大论。换句话说,通宗通教,宗门教下都能通达,那行了,你学这个法门人家不能不信。否则的话,你只会这两种注解,人家讲,你知道太少了。教下宗门的东西你都不知道,你只晓得那么一点点,别人不能相信。别人懂的,你都懂,别人会的,你都会,你会的,别人还不会,他没有法子,只好来向你请教了。所以现代要弘扬这个法门,那就要下功夫。弘扬这个法门,给诸位说,这叫真正的报佛恩。因为唯有这个法门能够成熟一切众生,所谓成熟就是一生成就,能够度脱一切众生。我们回向偈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怎么个报法?依这个法门,弘扬这个法门,那就是真实的报恩,真实的度一切众生。
如来见到,他也行到,『见此,行此』。「行此」这两个字,与前面蕅益大师说本师在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的这个净土法门,就是得的信愿持名一行,你看它前后互为照应,这是自行。『说此』是化他,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因为这是佛法最究竟、最圆满的意思。「见此,行此,说此」,不仅仅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无不如是,行此,说此,他怎么会不赞叹释迦牟尼佛,帮助释迦牟尼佛来弘扬这个法门?
我们对於本师的恩德,对於十方诸佛的恩德,要能够体会得到,所以『众生何由禀此也哉』,这句话是感叹之至。我们能够禀受,显示出这个法门是真真实实难遭遇,「百千万劫难遭遇」。一旦遇到了,诸位晓得这是多么的荣幸!遇到了当面错过,那是多么可惜!为什么当面错过?不识货,当面错过,太可惜了。所以我常劝同修们什么经都可以不听,这部经不能不听,那真正可惜。舍《华严》、舍《法华》都可以,这部经要是舍掉太可惜了,我们应当要珍惜。再看下面注解:
解【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
这个要觉悟。下面这个五句,说明我们在目前的环境里面,即使是发心学佛,要想真实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超生死、出三界,不容易。『劫浊』是指的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不断的在进步,可是它给我们带来的逼迫,带来的苦也是相对的增加。这桩事情,诸位如果是粗心大意,你决定体会不出来。如果你要是很冷静去观察,你就发觉现代人的苦相对的增加。从前的人做小孩,我是生长在乡下,十一、二岁都不懂事,天真!问什么都不晓得,只晓得玩耍,不懂事,这是享受。一懂事,懂事就苦,懂事它有苦乐的感受。现在的小孩才一、二岁就察言观色,他就懂事了;换句话说,他感觉到苦就提前了。我们十一、二岁才会感觉到有一点苦的感受,现在一、二岁他就有感受,提前了,真可怜!
上学念书,现在这个念书多苦,从前人念书,乐!一生当中黄金时代,最快乐的时代是读书乐。现在读书苦,逼迫著你不能不读,你要不读,将来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用什么心情去求学?逼迫著你,生活的压力叫你不得不去读书。每天背大书包,从幼稚园到研究所,苦不堪言!离开学校到社会上,还要去跟人争,斗争的社会,佛说得没错,「斗争坚固」,没有一个角落不斗争。整个社会普遍的都是在斗争,真的苦!如何能避免?出了家,出了家在佛门里还是斗争。佛门总好一点?一样,没两样。因为释迦牟尼佛当年讲这个话,没有说出家就除外,没有说这个,没有说五百年之后,斗争坚固,下个注解出家例外,没有说这个;换句话说,出家还是斗争坚固。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你没办法超越,你要想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那好大的福报,不简单!
解【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
这一句我们要把它多念几遍,最好把它背熟。《楞严》上说得很清楚,「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怎么能认得哪个是正?哪个是邪?你没有能力辨别。现前这个时代一般众生,他是信邪不信正,所以这叫『见浊』。如果他信正不信邪,那个见解就清,就不浊了。这就是愚痴、迷惑颠倒,不认识正法,排斥正法、毁谤正法,他怎么不遭难?正法的标准,就是世尊给我们讲的四依法,这是他老人家彻底悲心,晓得佛法的流传将来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末世的众生,如何来拣别?特地教给我们一个方法,拣别的标准。
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们依经典,注解都舍,这个要知道。我们依经不能依注,要依注是什么?依注是依人。这个注是菩萨注的,菩萨注的也不行。菩萨所注的,这个意思与经讲的相不相应,讲的不相应,那我就不依他,我就不采取他,这才叫依法不依人。他所讲的与经义相应,想想是很有道理,我们就依他。他讲的不相应,不依他。教给我们以经典为依据。
第二「依义不依语」,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在从前这句话不甚重要,好像没有发生过这一类的事情,现在发生了。现在发生什么?有很多人对於翻译的经典认为不可靠,要去找原始的经典,佛这一句话就有道理了。翻译不一定要把那个原来的字一个一个字翻过来,用不著,意思对就行了。我们汉文经典里面,同样一部梵文,有几位法师所翻的,每一个人翻的不一样。像《阿弥陀经》就有四种译本,四个人翻的,原本的经本是一样的,四个人翻的,文字不一样。文字不一样,没关系,意思一样就好了,依义不依语。这个就免得什么?不要去考证,用不著去操这个心。那个考证是什么?是妄想。只要意思对了就可以,依义不依语。
言语,长说也行,短说也行,深说也行,浅说也行,自在了,只要意思对就行了。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个相应。使我们对於这个译本不怀疑了,我们也用不著去找梵文来校正,来搞这个考据,愈考心愈乱、愈考问题愈多、愈考愈怀疑。好了,自己这一生空过了。譬如翻译过来的经典,连我们中国自己的著作,有一年我在中山堂讲演,那个时候正好报纸、杂志里头都在那里讨论《六祖坛经》,搞了好几个月,好热闹,都在那里争论。有的说《六祖坛经》是六祖大师说的,学生给他笔记的。有人说不是他作的,是神会和尚伪造的,假托他的名义流通的,彼此在争论不休。这个官司,给诸位说,不会有结论的,打不清的。
我那时候讲演完之后,有一个老居士提出这个问题问我,问我的看法如何?我反过来问他,我说现在我们读的《坛经》,你看过没有?我看过,这个意思好不好?很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有没有利益?有利益。管它是哪一个的,操这个心干什么?你们打你们的官司,我依教奉行。等到我证了果,你们那个官司还没打完。那是谁吃亏?不要卷入那个漩涡里去。这个官司要打清楚,必须要把六祖找来,神会找来,当面对质才能搞清楚,否则的话,这个官司不会打清楚的。所以我们依义不依语就好,管他是哪个人作的。
第三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说一切经,有了义的,有不了义的。什么是不了义的?讲人天善法,讲人天果报的,这是不了义。讲二乘的,不了义。讲权教的,不了义。了义经典是教我们一生能够证得明心见性,这是了义经典。换句话说,是大乘圆教初住以上,这才是了义。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一生能够证得法身,成为法身大士,这部经是了义经。可是诸位要晓得,到究竟了义,那就是这部经,彻底究竟了义,为什么?它决定可以帮助你成就,万修万人去。一般大乘,一乘经典讲的了义,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如果我们把标准提到这个地方来谈,换句话说,拿一切经跟《阿弥陀经》两个来比较一下,《阿弥陀经》是了义,一切经都不是了义的,这是选择到了最后。
末后佛告诉我们,「依智不依识」,这是绝对的理智,不依感情。这是玄奘大师就做了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这一次流通窥基大师的《阿弥陀经通赞疏》,我就是本著这个意思把它流通。师徒两个人,依智不依识。如果今天,今天的人依识不依智,感情用事。我老师翻的《阿弥陀经》,我老师不比鸠摩罗什差,我要注解《阿弥陀经》,当然用我老师的本子,为什么用别人的本子?今日之下人必然如此,老师跟他亲。窥基大师注解《阿弥陀经》,不用老师的,老师也不怪他。他老师没说,这个徒弟不把我的东西流通,流通别人的,老师没有怪他。他不用老师的,他用鸠摩罗什大师的本子。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依智不依识?
老师翻译的本子跟鸠摩罗什翻译的本子一样好,真的一样好。罗什大师已经流通了,他就不流通了,真正不得了!我们今天人做不到!某人是我老师,老师的东西一定要把它赶紧流通,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老师?还有这个心,这是凡夫心。为什么?《金刚经》上说,「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凡夫心。不能跟窥基、玄奘相比!这是菩萨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是依法不依人,了不起,真正了不起!所以我劝大家看《通赞疏》,希望能体会到这一点意思,正知正见。
我们今天在末法,一个人不被邪知见所困惑,不被那些邪师所诱惑,难,真正是难,不容易。现在这个时代,邪知邪见充满了世间,这么样的时代,正是古人所讲的「邪见稠林」。要想弘扬佛法,难!太难太难!在从前有一个好处,从前那是因为专制时代,你这个知见,你的言论或者你的著作,如果违反了国家的传统,它禁止你的,要判你死刑的。现在是民主一切自由,什么样邪知谬论,国家都没有法子禁止,这怎么得了,这就是自由民主的流弊。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听听也觉得满有道理,不知不觉就中了它的毒,就被它染污,这是我们要特别提高警觉的。
解【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
现在人烦恼比从前多,从前的社会物质的诱惑力量没有今天这么大,今天诱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你在这个世间,能够不被这些诱惑,你能做得到?不被这些物质诱惑,你就是圣人,你就是菩萨再来,普通人做不到。以前这个五欲少,现在这个五欲多。以前人见闻不广,现在这个电视、电影、广播,每天所接触的等於说是全世界的。知事多时烦恼就多,认识人多了就是非多,这一定道理。所以大师这两个字用的多么肯定,『决定为贪欲所陷』,你怎么能救得了。『恶业所螫』,螫是拿毒蛇来形容,你被恶毒所螫,你怎么不堕落。你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跳出五欲六尘?
何况在这个末世,连一个同参道友都没有!真有几个同参道友,彼此可以互相警惕、互相警策,所以从前的时候,丛林是依众靠众。现在有个道场大家不来,为什么不来?因为他被贪欲所陷,被恶业所螫,他已经中了毒,他不愿意来。来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苦,受苦,这个地方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好多约束,他不来。大家在一块共住,我们定的早晨四点钟起来,我早上睡到八点、九点,一个人谁也不管我,我多自在!一天一定要四点钟爬起来,太苦了,不干了。外面有的是名闻利养,到那里什么都没有了,不干,中了名闻利养的毒。
所以现在有些人发心,要建大道场,我从来没发这个心,因为我看得很清楚,建了道场怎么样?没有人来,谁愿意来,每一个人他自己舒舒服服、自自在在,受你的约束,他才不来。有了道场,没有人,找不到人!所以志同道合难,真正是难!有志同道合,佛法就兴。这个我在讲席里头,也常常给诸位同学提醒。你们看看历史,看看我们中国《二十五史》,外国也是一样。每一个朝代建立的时候,开国,你去看看几个人?没有超过十个人。古人所说的「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就是几个真正志同道合,他就能够建立大事业,佛法也是如此。
你看看佛教史,大陆上的丛林,大道场,四大名山、十大道场,你去看看,当初也就是几个出家人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不要多人,三、五个人就能建立非常的事业,就了不起。可是怎么样?你想求一,一个都求不到,不是一个心,为什么一个都求不到?都中毒、都中邪,中了邪就是邪知邪见,中了毒就是贪瞋痴慢,见思烦恼太重太重,他舍不掉。这些话句句话都是真实的,想想我们有什么能力自度?
解【处众生浊中。决定安於臭秽。而不能洞觉。甘於劣弱。而不能奋飞。】
前面一句就是比喻六道生死轮回,在六道里面它是三恶道,所思所念、所作所为,统统与三恶道相应。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好,贪心重的人,特别重的,与饿鬼道相应。瞋恚重的人,与地狱道相应。愚痴重的人,与畜生道相应。什么叫愚痴?邪正不能辨别,把正法当作邪法,把邪法当作正法,是非善恶他都颠倒了,这个叫愚痴、畜生愚痴。我们想想自己的心,起心动念,想想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多分与贪瞋痴相应?如果多分贪瞋痴;换句话说,就是与三恶道相应,『决定安於臭秽』。不要看到,我现在还人身,转眼就是恶道,快得很!三善道都不容易得到。
『甘於劣弱。而不能奋飞』,奋飞是讲超越,劣弱是指六道,包括三善道。三善道都弱,没有能力出三界,四禅八定不容易修成,纵然修成还是在三界之内,有什么样的能力能超越?现在这个世间迷信的东西多,众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贪便宜。听说哪个地方,有不要费力气的,就可以将来了生死成佛作祖,他马上就学这个法门。有些邪师就跟商人一样,看到你很容易骗,就用一个方法来欺骗你,用假佛法来骗你,告诉你:不要那么认真修行,用我这个方法决定可以往生。
昨天有一个同修拿了一个咒语,不知道是哪一个地方印的,我也没仔细看,他告诉我这个咒语太邪,人临命终的时候把这个咒放在身上,他就可以往生。他问我:这个可不可以相信?我说:如果有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没有传授给我们,他不慈悲。为什么?不要念佛了、也不要修行了,这个咒多多的印,一个人发一张,到临命终的时候往身上一放都往生了,大自在,连佛都不要念了。你们能相信?这比我们这个法门还要难信,没道理。要觉悟,不能上他的当!这个比基督教还容易,基督教是信了上帝得救,这个都不要信的,信都不要信,只要拿一张咒放在口袋里,什么时候死了,这个咒不要离开身,就往生了,你看看,这个不是比基督教还要容易吗?现在这个人没法子,教他念佛念到一心,不容易,这个太难了。这个好,这个容易,恐怕他还要出钱出力替他盖大庙,来给他弘扬这个法门。要记住,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净土往生也是有道理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带业往生要伏烦恼,这是基本条件。见思烦恼伏不住,不行,那是古人所讲的,你一天到晚念佛,一天念十万声,喊破喉咙也枉然。古人说的话没错,这一句佛号一定要具足三资粮,才能够达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具足三学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具足三慧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它有条件的,有道理在的。不是说这个佛号,它一念就能往生,没这个道理。祖师给我们解释得很详细,所以诸位一定要觉悟,佛门的修行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没有便宜可占的。存了这个侥幸的心理,投机的心理,这个心就错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有投机取巧的这种人在,这种人也能称为诸上善人?那西方极乐世界不去也罢!诸位晓得,那个上善,上善之人哪会有投机取巧的心?所以这样的言论,决定不能相信。
咒,咒语也有意义,所谓是三密相应。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传我一个咒子教给我念,把这个咒的意思讲给我听,为什么?三密才能相应。如果你不懂这个意思,三密怎么相应法?意里头观想,你怎么观法?他教给我这个咒子,六字大明咒,你们诸位也会念,可是你们念的时候,跟我念的会不一样,你不晓得意思,你不知道观想,你得不到受用。你念那个六字大明咒,就跟小孩唱歌一样。三岁小孩会唱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什么叫三民主义,他不懂,他不知道。他会唱,字正腔圆,意思是一点也不晓得,那有什么用?好老师教人就不一样,他把这个咒给我解释。
「唵」是身,「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这是印度外国文法,要是以中国文法来说,保持身心(意就是心)像莲花一样,你看这个意思多好。念这个咒语就要想到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污泥代表六凡,污泥上面还有清水,水代表四圣,四圣六凡都不染。花在这个水上面代表什么?一真法界。你看看这个意思多美,这个咒语就是念念提醒你,你要住一真法界,不要掉到十法界里去。一真法界那是奋飞,一真法界是西方净土的实报庄严土,这个境界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你要不晓得这个意思,你念的时候不会作观,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咒,我念这个咒,观世音菩萨会保佑我,那坏了、错了。你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的时候,就是你自己保佑你自己,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诸佛菩萨当然也保佑你,你自己都不保佑你自己,诸佛菩萨想保佑你也保不住,所以你自爱,别人才能爱护你,你自度,佛菩萨才能度你,才能帮助你。自己不肯干,光指望著别人,靠不住,别人对你纵然是慈悲,也是无能为力,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
这向下不长了,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下一会就圆满了。再下一会就是《弥陀经疏钞演义》,我们三会,而这一会非常非常殊胜。因为这一次我们把《要解》讲过,这个时间短,大家对於全经有一个概念,已经建立了信心,再详细深入的来讨论《疏钞演义》,就能在这里面开悟,就能在这里面证入。所以这个机缘非常的难得,希望同学们不要错过,而且要介绍你的亲戚朋友,自己不要吝法。我百千万劫难遭遇,好不容易遇到,他,我可不要管他,可不要让他也遇到这个机会,你要有这样的心,将来你往生就会有障碍。为什么?你太小气,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量都很大,没这小心量的。所以要把这个机会介绍给别人,他来很好,他不来,我们尽到责任了,我们对得起他。他不来,他自己不愿意要,那我们也不能勉强他。
请掀开经本第三百页。请看经文:
解【前劝信流通。是诸佛付嘱。此本师付嘱。嘱语略别从通。但云一切世间。犹前诸佛所云。汝等众生。当知文殊迦叶等。皆在所嘱也。】
经【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这一段经文是到了付嘱流通。前面蕅益大师在本经的流通分,他分为三个段落,劝信、劝愿、劝行,与正宗分里面的三科完全相应。此地,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整部经讲完之后,做一个总结。总结里面的意思非常之深,也能看出佛陀对於后世众生,多么的殷切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所以叫著舍利弗,给他说。『舍利弗』是这一会的当机者,诸位要晓得,当机不仅是舍利弗一个人,舍利弗是我们所有当机者的代表。他在四众法会里面,所表的是智慧第一;换句话说,本经既然是难信之法,当然智慧第一的人才能接受,智慧第一的人才能相信。所以舍利弗尊者,我们不能把他看作那个人,看作十大弟子之一,这个意义就非常狭小,他是代表一个有智慧的人。智慧的条件就是肯相信、肯接受,这个人就跟舍利弗没有两样!
难信之法他能信,这是实实在在不容易!至於怎么个难法,前面都说过,一层一层给我们去比较来说明。凡夫眼光短浅,所思所做的都是求眼前的利益。所以我们今天为大众大家谋福利,这个福利就在眼前,大家都举双手赞成,眼前就有利益可以得到、可以受用。可是宗教们讲到来生到天堂去享福去,你看有很多人就不相信。为什么?太遥远,来生,现在得不到利益,来生还没到,现在还不著急,还不需要,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这就难了。人天法、二乘法、菩萨法、一乘法,这比一乘法还难。所以诸位要晓得,淘汰尽了,能信受这个法门,凤毛麟角,实在希有!不要看到现在念佛人那么多,那个真会念的人,往生!往生的人不多,实在希有,这就是难信之法。
佛为我们说这个经,真是『行此难事』,难事范围包括二乘、菩萨、一乘法,都是难事。佛得道难,在五浊恶世里面他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尤其是蕅益大师在前面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真是千古所未闻。我们想一想,他老人家说的话非常有道理。又能『为一切世间』,一切世间是指近的,指我们六道,为六道一切有情众生宣说这个法门。佛说出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他的成就不容易,他的宣扬不容易,我们实在是有幸能够遇到。
虽然在末世遇到这个法门,读到莲池、蕅益大师的注解,我们对於这个法门确确切切的相信了、接受了,等於在释迦牟尼佛当年这个会里头没有两样。诸位能将这个法门信受奉行,你在末法时期就是正法的时候。所谓正法是怎么个说法?当生成就,这就是正法。我们今天听了能相信,信了能发愿,愿又能行,决定一生成就,这不叫正法叫什么?所以难!末法里头有正法,不简单!我们再看下面这个注解:
解【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这是蕅益大师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的难遭遇,像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法门的好,就是一句名号。可是这句名号一定要记住,必定要具足信愿行。信、愿、持名就是行,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这句名号,『不涉施为』,涉是涉及,换句话说,用不著其他的方法来帮助,就是一句佛号就行了。前面说过,不需要观想,不需要参究,就跟《楞严》上所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哪一个法门都找不到的。它的功效是『圆转五浊』,转五浊恶世为五清世界,这是真正不容易。但是能不能转?确实能转。
我们在前面都曾经读过,这样殊胜的法门『唯信乃入』。《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难,太难太难了!这一个字往往我们疏忽,把这个字看轻了,像我们现在信佛了,口头里信,心里头不信。你看看第一个字就疏忽了,后面有没有效果?统统没有效果。这个像什么?好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马马虎虎随便打一下,你那个高楼大厦能够盖得成?这是基础!记得我出家之后,我是出家两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看老师,老师一见面给我说了一句话:「你要信佛」。一般听起来奇怪了,学佛那么多年,出了家受了戒,老师第一次见面,第一句话是你要信佛。然后老师给我解释,「信」不容易,往往一般人疏忽了这个字,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菩萨法里头十信位没有,哪有十住、十行、十回向,那不可能的事情!
什么叫信?我们今天讲信了,跟诸位说,这是勉强的信,这么多人都相信,那我不信不行。再一个什么?迷信,佛是什么?没搞清楚,没搞清楚你相信了,那不迷信叫什么信!所以信心的建立,也是由浅而深,由杂而纯。开头信了,杂乱心信,信了这个还信那个。信念佛,还信参禅、信学密,甚至於还信外道、信鬼神,信的可多了,这叫杂信、乱信。信不纯,信心不清净、不坚固,都叫做迷信。把这个理论都明白了,有了理论依据的信心,现在佛法讲正信,正信是有理论依据,不是盲目的。
你看我们一般讲正信佛教徒,他是真的正还是假的正?正信是要理解,是要能真正懂得教理,不至於把它曲解,不至於把它讲错,这个信才叫正信。正信也不过就是有个理论依据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换句话讲,虽然信,它是有理论依据,事实上呢?事实上还不晓得,还不太可靠,里头还是有怀疑。因此正信之后,要依教修行,要入这个境界,入了境界的时候,这个信叫真信,这是真的了。为什么?事上也得到了,理没错,事也见到了,确确实实是事实,不是虚妄的,这是真信。可是诸位要晓得,信心要提高到这个层次,里面一定要有愿、要有行,单有信没有愿与行,这个信心是提不上来的;换句话说,这个信心就不坚固,不坚固他就会变质、就会退转,他就不能够契入。「唯信乃入」,尤其是这个法门。
『非思议所行境界』,这句话就说明,这个境界是「唯佛与佛方能究尽」,我们的思惟想像达不到,我们研究讨论也达不到,正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就是所谓不思议解脱境界,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二无别。《华严经》最后所讲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入的西方实报土,因为他们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普贤菩萨领导他们,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分证寂光土,不思议境界。可是它更妙的,真正不可思议的,四土是一而四,四而一,这真正不可思议!所以,那些大菩萨也难以相信,何况我们?
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读过,凡圣同居土,这是凡夫,见思烦恼没断。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经上讲得很清楚,没三恶道。没有三恶道,当然有三善道,这个三善道里头,修罗也不算是纯善;换句话说,人天两道它是有的。人天两道是凡夫,居然就有实报土、寂光土的待遇与享受,这个不可思议,这是没法子想像的,完全是佛的境界。这种事情,唯佛与佛方能究尽,连等觉菩萨看到这个情形都感觉到莫名其妙,都搞不懂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但是它是事实。所以这个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此地。无量无边法门,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第一法门。
底下说难。《华严》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你遇到不足以为奇。这个法门你真正是遇到,你识货!到处都有,你不识货,金钢钻把它看作玻璃球,没看在眼里面,不识货!你几时认识它,这东西名贵了,这希有。那是怎么样?你有智慧了,你就是舍利弗了,你有慧眼,舍利弗有慧眼,有慧眼的人就叫舍利弗。他识货,他能够在无量法门里头拣择这个法门,这个人与舍利弗无二无别;换句话说,智慧第一。可是还得有个增上缘,释迦牟尼佛不给我们说出来,那还是枉然,亏得他老人家给我们说出来了。『设非本师』,假如要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来入恶世』。佛出现在我们地球那个时候,就已经是五浊恶世,人寿百岁。现在可以说浊恶不堪,眼看著就要遭大劫难,我们要不发心,怎么得了!真正发心,真正依教修行,那你就是菩萨,菩萨住世。菩萨住在这个地区十方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护持,这个地方就有福,在大劫难里面这个地方可以免除灾难。
世间人讲救人、救世、救度一切众生,那是口号而已。凭什么救,拿什么力量来救?诸位想想是不是。你要真正发道心,肩负起续佛慧命这个重担,你就救了这个地方的众生。因为你发的是菩萨心,你修的是菩萨道,你行的是菩萨行。在这个五浊恶世,在今天这个世间,菩萨出现在此地,希有!比释迦牟尼佛当年生在这个世间,还要觉得可贵。所以菩萨所在之处,就是十方诸佛护念的一个焦点,也是十方护法善神守护的一个地区。这些佛菩萨、善神守护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众生就托你的福、沾你的光,不遭难。菩萨在哪里?就看诸位发不发心!你要是天天念著:我在那里祈祷,希望能有个菩萨出现在世。到哪里找去?一个也找不到。应当多多拜拜自己,自己发心,你自己一发心就是菩萨住世。自救又救度一切众生,这是佛菩萨教给我们的,不要求人,求人一定会失望,一定会落空,要求自己。
本师来到这个世间,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做出这个样子来给我们看,虽然他是早就成佛了。《梵网经》说,他成佛之后到我们这个世间来,这一次是第八千次,早就成佛了,还得要示现一下,装一下,装个样子给我们看看。何必要装个样子?诸位要晓得,那叫身教,给我们做一个示范、做一个榜样,修学要像他那样修法。怎么个修法?你看释迦牟尼八相成道,第一个要把那些功名富贵、五欲六尘种种享受放下,这就是示现的出家了。他是样样都得到,我们世间人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在人间他是富贵到了极处,他是国王的身分,太子的身分,国王过世他就继承王位的。
第一个叫你舍,舍人间的富贵。去干什么?修苦行去。苦行还要比别人加倍。在当时印度可以说是宗教之国,经上讲,那个时候著名的有九十六种外道。许多的人出家修行,而印度修苦行的风气很盛,如果这一个宗教徒没有修过苦行,一般人都瞧不起,所以一定都要去修一下苦行。一般苦行是多久?三年,要修三年苦行。释迦牟尼佛在雪山修六年,加一倍,你们修三年,我修六年。所以佛示现,大家没话说,苦行,你没吃过他的苦头,人家吃三年,他吃六年,叫你修苦行,坚定你的意志,这个很重要。坚定自己意志,取信於大众。
这个六年甘於淡泊,用意很深。心地清净,他都放下了,能够随缘、能够知足,这个心真正定下来了。定到极处就开智慧,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你坐在菩提树下看到满天星,你为什么不开悟?六年的功夫,心到极净的境界,《楞严经》里面讲的「净极光通达」,智慧现前了。净到了极处,智慧现前,光明通达。何以他能够到极净的境界?就是他舍得干净。我们为什么到不了这个境界?心里有牵挂。看好像是舍掉了,没舍得干净,还有牵挂的。纵然把世间法都舍掉了,对佛法还牵挂,那也不行。世出世间法统统要舍干净,你才能得定。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佛法也没有。
佛法跟世间法是相对建立的,没有世间法,哪有佛法?世间法要是舍弃,还会有佛法存在吗?那又迷了,离开这一边又倒向那一边,始终落在两边,不是在中道,所以佛法也没有。《坛经》里头,人家问六祖:你会不会佛法?六祖说:我不会佛法。这就是给我们启示,两边不执著,心才是真正的清净,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八相成道是身教,讲经说法是言教,我们看了之后要觉悟,他是怎么成就的,我们怎么不成就!这种成就是『大智大悲』,大智能证,大悲肯教众生。佛法自始至终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如果没有大悲心做为动力,没有办法推展这个教育。世间人在社会上勤奋努力的去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名利。如果没有名利,大家都懒惰了,谁也不肯干。
大陆这几年开放,很多人进去看,看了之后出来,给了一个评语,说是大陆上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懒惰的民族,我们听了很不服气,可是事实如此。他为什么那么懒惰?因为他没有名利,他的待遇是终身的。譬如你一个月一百块钱,你的一生永远都是一百块钱,你懒惰也是一百块钱,勤奋也是一百块钱。好了,人宁愿懒惰,他不勤奋了。你这个工作地位也是永远这个地位,不会升的。所以每一个职位都是终身职,於是他懒惰了,他对於名、对於利都没有指望,中国这个民族原来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最勤俭的民族,现在变成全世界最懒惰的民族。所以社会的动力就是名利,有名利可图,大家拼命去干。
佛法的教学没有名利,没有名利怎么办?什么力量推动?大悲心推动。没有大慈悲心,谁干!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不辞辛劳,一天到晚给大家上课,经上讲的,二时讲经,一天讲八个钟点经,还要领众去修行。哪一个教员肯这样拼命去干?什么地方请他,他什么地方就去,又不要薪水、又不要供养、又不要待遇。招待他太简单了,就日中一食,三衣一钵,什么都不要,大悲心在推动!所以学佛,四众同修,无论在家出家要有大智慧、要有大悲心,这才是菩萨道。尤其是要修学这个法门,弘扬这个法门不容易,实实在在不容易。
你自己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求生净土。给诸位说,这两部注解可以说够用了,帮助你求生净土足足有余。如果你再发大心,我要在这个世间弘扬这个法门,这两部注解不够。为什么?你没有办法应付那些广大、难信的人。你要把那个人说服,说得叫他相信、叫他点头,这两部注解不够。最低限度,你要通达《华严》、《楞严》、《法华》、《起信论》,这些大经大论。换句话说,通宗通教,宗门教下都能通达,那行了,你学这个法门人家不能不信。否则的话,你只会这两种注解,人家讲,你知道太少了。教下宗门的东西你都不知道,你只晓得那么一点点,别人不能相信。别人懂的,你都懂,别人会的,你都会,你会的,别人还不会,他没有法子,只好来向你请教了。所以现代要弘扬这个法门,那就要下功夫。弘扬这个法门,给诸位说,这叫真正的报佛恩。因为唯有这个法门能够成熟一切众生,所谓成熟就是一生成就,能够度脱一切众生。我们回向偈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怎么个报法?依这个法门,弘扬这个法门,那就是真实的报恩,真实的度一切众生。
如来见到,他也行到,『见此,行此』。「行此」这两个字,与前面蕅益大师说本师在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的这个净土法门,就是得的信愿持名一行,你看它前后互为照应,这是自行。『说此』是化他,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因为这是佛法最究竟、最圆满的意思。「见此,行此,说此」,不仅仅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无不如是,行此,说此,他怎么会不赞叹释迦牟尼佛,帮助释迦牟尼佛来弘扬这个法门?
我们对於本师的恩德,对於十方诸佛的恩德,要能够体会得到,所以『众生何由禀此也哉』,这句话是感叹之至。我们能够禀受,显示出这个法门是真真实实难遭遇,「百千万劫难遭遇」。一旦遇到了,诸位晓得这是多么的荣幸!遇到了当面错过,那是多么可惜!为什么当面错过?不识货,当面错过,太可惜了。所以我常劝同修们什么经都可以不听,这部经不能不听,那真正可惜。舍《华严》、舍《法华》都可以,这部经要是舍掉太可惜了,我们应当要珍惜。再看下面注解:
解【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
这个要觉悟。下面这个五句,说明我们在目前的环境里面,即使是发心学佛,要想真实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超生死、出三界,不容易。『劫浊』是指的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不断的在进步,可是它给我们带来的逼迫,带来的苦也是相对的增加。这桩事情,诸位如果是粗心大意,你决定体会不出来。如果你要是很冷静去观察,你就发觉现代人的苦相对的增加。从前的人做小孩,我是生长在乡下,十一、二岁都不懂事,天真!问什么都不晓得,只晓得玩耍,不懂事,这是享受。一懂事,懂事就苦,懂事它有苦乐的感受。现在的小孩才一、二岁就察言观色,他就懂事了;换句话说,他感觉到苦就提前了。我们十一、二岁才会感觉到有一点苦的感受,现在一、二岁他就有感受,提前了,真可怜!
上学念书,现在这个念书多苦,从前人念书,乐!一生当中黄金时代,最快乐的时代是读书乐。现在读书苦,逼迫著你不能不读,你要不读,将来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用什么心情去求学?逼迫著你,生活的压力叫你不得不去读书。每天背大书包,从幼稚园到研究所,苦不堪言!离开学校到社会上,还要去跟人争,斗争的社会,佛说得没错,「斗争坚固」,没有一个角落不斗争。整个社会普遍的都是在斗争,真的苦!如何能避免?出了家,出了家在佛门里还是斗争。佛门总好一点?一样,没两样。因为释迦牟尼佛当年讲这个话,没有说出家就除外,没有说这个,没有说五百年之后,斗争坚固,下个注解出家例外,没有说这个;换句话说,出家还是斗争坚固。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你没办法超越,你要想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那好大的福报,不简单!
解【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
这一句我们要把它多念几遍,最好把它背熟。《楞严》上说得很清楚,「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怎么能认得哪个是正?哪个是邪?你没有能力辨别。现前这个时代一般众生,他是信邪不信正,所以这叫『见浊』。如果他信正不信邪,那个见解就清,就不浊了。这就是愚痴、迷惑颠倒,不认识正法,排斥正法、毁谤正法,他怎么不遭难?正法的标准,就是世尊给我们讲的四依法,这是他老人家彻底悲心,晓得佛法的流传将来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末世的众生,如何来拣别?特地教给我们一个方法,拣别的标准。
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们依经典,注解都舍,这个要知道。我们依经不能依注,要依注是什么?依注是依人。这个注是菩萨注的,菩萨注的也不行。菩萨所注的,这个意思与经讲的相不相应,讲的不相应,那我就不依他,我就不采取他,这才叫依法不依人。他所讲的与经义相应,想想是很有道理,我们就依他。他讲的不相应,不依他。教给我们以经典为依据。
第二「依义不依语」,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在从前这句话不甚重要,好像没有发生过这一类的事情,现在发生了。现在发生什么?有很多人对於翻译的经典认为不可靠,要去找原始的经典,佛这一句话就有道理了。翻译不一定要把那个原来的字一个一个字翻过来,用不著,意思对就行了。我们汉文经典里面,同样一部梵文,有几位法师所翻的,每一个人翻的不一样。像《阿弥陀经》就有四种译本,四个人翻的,原本的经本是一样的,四个人翻的,文字不一样。文字不一样,没关系,意思一样就好了,依义不依语。这个就免得什么?不要去考证,用不著去操这个心。那个考证是什么?是妄想。只要意思对了就可以,依义不依语。
言语,长说也行,短说也行,深说也行,浅说也行,自在了,只要意思对就行了。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个相应。使我们对於这个译本不怀疑了,我们也用不著去找梵文来校正,来搞这个考据,愈考心愈乱、愈考问题愈多、愈考愈怀疑。好了,自己这一生空过了。譬如翻译过来的经典,连我们中国自己的著作,有一年我在中山堂讲演,那个时候正好报纸、杂志里头都在那里讨论《六祖坛经》,搞了好几个月,好热闹,都在那里争论。有的说《六祖坛经》是六祖大师说的,学生给他笔记的。有人说不是他作的,是神会和尚伪造的,假托他的名义流通的,彼此在争论不休。这个官司,给诸位说,不会有结论的,打不清的。
我那时候讲演完之后,有一个老居士提出这个问题问我,问我的看法如何?我反过来问他,我说现在我们读的《坛经》,你看过没有?我看过,这个意思好不好?很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有没有利益?有利益。管它是哪一个的,操这个心干什么?你们打你们的官司,我依教奉行。等到我证了果,你们那个官司还没打完。那是谁吃亏?不要卷入那个漩涡里去。这个官司要打清楚,必须要把六祖找来,神会找来,当面对质才能搞清楚,否则的话,这个官司不会打清楚的。所以我们依义不依语就好,管他是哪个人作的。
第三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说一切经,有了义的,有不了义的。什么是不了义的?讲人天善法,讲人天果报的,这是不了义。讲二乘的,不了义。讲权教的,不了义。了义经典是教我们一生能够证得明心见性,这是了义经典。换句话说,是大乘圆教初住以上,这才是了义。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一生能够证得法身,成为法身大士,这部经是了义经。可是诸位要晓得,到究竟了义,那就是这部经,彻底究竟了义,为什么?它决定可以帮助你成就,万修万人去。一般大乘,一乘经典讲的了义,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如果我们把标准提到这个地方来谈,换句话说,拿一切经跟《阿弥陀经》两个来比较一下,《阿弥陀经》是了义,一切经都不是了义的,这是选择到了最后。
末后佛告诉我们,「依智不依识」,这是绝对的理智,不依感情。这是玄奘大师就做了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这一次流通窥基大师的《阿弥陀经通赞疏》,我就是本著这个意思把它流通。师徒两个人,依智不依识。如果今天,今天的人依识不依智,感情用事。我老师翻的《阿弥陀经》,我老师不比鸠摩罗什差,我要注解《阿弥陀经》,当然用我老师的本子,为什么用别人的本子?今日之下人必然如此,老师跟他亲。窥基大师注解《阿弥陀经》,不用老师的,老师也不怪他。他老师没说,这个徒弟不把我的东西流通,流通别人的,老师没有怪他。他不用老师的,他用鸠摩罗什大师的本子。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依智不依识?
老师翻译的本子跟鸠摩罗什翻译的本子一样好,真的一样好。罗什大师已经流通了,他就不流通了,真正不得了!我们今天人做不到!某人是我老师,老师的东西一定要把它赶紧流通,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老师?还有这个心,这是凡夫心。为什么?《金刚经》上说,「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凡夫心。不能跟窥基、玄奘相比!这是菩萨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是依法不依人,了不起,真正了不起!所以我劝大家看《通赞疏》,希望能体会到这一点意思,正知正见。
我们今天在末法,一个人不被邪知见所困惑,不被那些邪师所诱惑,难,真正是难,不容易。现在这个时代,邪知邪见充满了世间,这么样的时代,正是古人所讲的「邪见稠林」。要想弘扬佛法,难!太难太难!在从前有一个好处,从前那是因为专制时代,你这个知见,你的言论或者你的著作,如果违反了国家的传统,它禁止你的,要判你死刑的。现在是民主一切自由,什么样邪知谬论,国家都没有法子禁止,这怎么得了,这就是自由民主的流弊。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听听也觉得满有道理,不知不觉就中了它的毒,就被它染污,这是我们要特别提高警觉的。
解【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
现在人烦恼比从前多,从前的社会物质的诱惑力量没有今天这么大,今天诱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你在这个世间,能够不被这些诱惑,你能做得到?不被这些物质诱惑,你就是圣人,你就是菩萨再来,普通人做不到。以前这个五欲少,现在这个五欲多。以前人见闻不广,现在这个电视、电影、广播,每天所接触的等於说是全世界的。知事多时烦恼就多,认识人多了就是非多,这一定道理。所以大师这两个字用的多么肯定,『决定为贪欲所陷』,你怎么能救得了。『恶业所螫』,螫是拿毒蛇来形容,你被恶毒所螫,你怎么不堕落。你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跳出五欲六尘?
何况在这个末世,连一个同参道友都没有!真有几个同参道友,彼此可以互相警惕、互相警策,所以从前的时候,丛林是依众靠众。现在有个道场大家不来,为什么不来?因为他被贪欲所陷,被恶业所螫,他已经中了毒,他不愿意来。来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苦,受苦,这个地方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好多约束,他不来。大家在一块共住,我们定的早晨四点钟起来,我早上睡到八点、九点,一个人谁也不管我,我多自在!一天一定要四点钟爬起来,太苦了,不干了。外面有的是名闻利养,到那里什么都没有了,不干,中了名闻利养的毒。
所以现在有些人发心,要建大道场,我从来没发这个心,因为我看得很清楚,建了道场怎么样?没有人来,谁愿意来,每一个人他自己舒舒服服、自自在在,受你的约束,他才不来。有了道场,没有人,找不到人!所以志同道合难,真正是难!有志同道合,佛法就兴。这个我在讲席里头,也常常给诸位同学提醒。你们看看历史,看看我们中国《二十五史》,外国也是一样。每一个朝代建立的时候,开国,你去看看几个人?没有超过十个人。古人所说的「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就是几个真正志同道合,他就能够建立大事业,佛法也是如此。
你看看佛教史,大陆上的丛林,大道场,四大名山、十大道场,你去看看,当初也就是几个出家人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不要多人,三、五个人就能建立非常的事业,就了不起。可是怎么样?你想求一,一个都求不到,不是一个心,为什么一个都求不到?都中毒、都中邪,中了邪就是邪知邪见,中了毒就是贪瞋痴慢,见思烦恼太重太重,他舍不掉。这些话句句话都是真实的,想想我们有什么能力自度?
解【处众生浊中。决定安於臭秽。而不能洞觉。甘於劣弱。而不能奋飞。】
前面一句就是比喻六道生死轮回,在六道里面它是三恶道,所思所念、所作所为,统统与三恶道相应。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好,贪心重的人,特别重的,与饿鬼道相应。瞋恚重的人,与地狱道相应。愚痴重的人,与畜生道相应。什么叫愚痴?邪正不能辨别,把正法当作邪法,把邪法当作正法,是非善恶他都颠倒了,这个叫愚痴、畜生愚痴。我们想想自己的心,起心动念,想想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多分与贪瞋痴相应?如果多分贪瞋痴;换句话说,就是与三恶道相应,『决定安於臭秽』。不要看到,我现在还人身,转眼就是恶道,快得很!三善道都不容易得到。
『甘於劣弱。而不能奋飞』,奋飞是讲超越,劣弱是指六道,包括三善道。三善道都弱,没有能力出三界,四禅八定不容易修成,纵然修成还是在三界之内,有什么样的能力能超越?现在这个世间迷信的东西多,众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贪便宜。听说哪个地方,有不要费力气的,就可以将来了生死成佛作祖,他马上就学这个法门。有些邪师就跟商人一样,看到你很容易骗,就用一个方法来欺骗你,用假佛法来骗你,告诉你:不要那么认真修行,用我这个方法决定可以往生。
昨天有一个同修拿了一个咒语,不知道是哪一个地方印的,我也没仔细看,他告诉我这个咒语太邪,人临命终的时候把这个咒放在身上,他就可以往生。他问我:这个可不可以相信?我说:如果有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没有传授给我们,他不慈悲。为什么?不要念佛了、也不要修行了,这个咒多多的印,一个人发一张,到临命终的时候往身上一放都往生了,大自在,连佛都不要念了。你们能相信?这比我们这个法门还要难信,没道理。要觉悟,不能上他的当!这个比基督教还容易,基督教是信了上帝得救,这个都不要信的,信都不要信,只要拿一张咒放在口袋里,什么时候死了,这个咒不要离开身,就往生了,你看看,这个不是比基督教还要容易吗?现在这个人没法子,教他念佛念到一心,不容易,这个太难了。这个好,这个容易,恐怕他还要出钱出力替他盖大庙,来给他弘扬这个法门。要记住,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净土往生也是有道理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带业往生要伏烦恼,这是基本条件。见思烦恼伏不住,不行,那是古人所讲的,你一天到晚念佛,一天念十万声,喊破喉咙也枉然。古人说的话没错,这一句佛号一定要具足三资粮,才能够达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具足三学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具足三慧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它有条件的,有道理在的。不是说这个佛号,它一念就能往生,没这个道理。祖师给我们解释得很详细,所以诸位一定要觉悟,佛门的修行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没有便宜可占的。存了这个侥幸的心理,投机的心理,这个心就错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有投机取巧的这种人在,这种人也能称为诸上善人?那西方极乐世界不去也罢!诸位晓得,那个上善,上善之人哪会有投机取巧的心?所以这样的言论,决定不能相信。
咒,咒语也有意义,所谓是三密相应。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传我一个咒子教给我念,把这个咒的意思讲给我听,为什么?三密才能相应。如果你不懂这个意思,三密怎么相应法?意里头观想,你怎么观法?他教给我这个咒子,六字大明咒,你们诸位也会念,可是你们念的时候,跟我念的会不一样,你不晓得意思,你不知道观想,你得不到受用。你念那个六字大明咒,就跟小孩唱歌一样。三岁小孩会唱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什么叫三民主义,他不懂,他不知道。他会唱,字正腔圆,意思是一点也不晓得,那有什么用?好老师教人就不一样,他把这个咒给我解释。
「唵」是身,「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这是印度外国文法,要是以中国文法来说,保持身心(意就是心)像莲花一样,你看这个意思多好。念这个咒语就要想到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污泥代表六凡,污泥上面还有清水,水代表四圣,四圣六凡都不染。花在这个水上面代表什么?一真法界。你看看这个意思多美,这个咒语就是念念提醒你,你要住一真法界,不要掉到十法界里去。一真法界那是奋飞,一真法界是西方净土的实报庄严土,这个境界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你要不晓得这个意思,你念的时候不会作观,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咒,我念这个咒,观世音菩萨会保佑我,那坏了、错了。你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的时候,就是你自己保佑你自己,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诸佛菩萨当然也保佑你,你自己都不保佑你自己,诸佛菩萨想保佑你也保不住,所以你自爱,别人才能爱护你,你自度,佛菩萨才能度你,才能帮助你。自己不肯干,光指望著别人,靠不住,别人对你纵然是慈悲,也是无能为力,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
这向下不长了,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下一会就圆满了。再下一会就是《弥陀经疏钞演义》,我们三会,而这一会非常非常殊胜。因为这一次我们把《要解》讲过,这个时间短,大家对於全经有一个概念,已经建立了信心,再详细深入的来讨论《疏钞演义》,就能在这里面开悟,就能在这里面证入。所以这个机缘非常的难得,希望同学们不要错过,而且要介绍你的亲戚朋友,自己不要吝法。我百千万劫难遭遇,好不容易遇到,他,我可不要管他,可不要让他也遇到这个机会,你要有这样的心,将来你往生就会有障碍。为什么?你太小气,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量都很大,没这小心量的。所以要把这个机会介绍给别人,他来很好,他不来,我们尽到责任了,我们对得起他。他不来,他自己不愿意要,那我们也不能勉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