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十二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4-0052
请掀开经本二百六十二面,第七行,看注解。
解【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然即是导师亦可。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
这是讲到西方,世尊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举出七尊佛,经文的格局与前面相同。按照前面的例子,只需要将佛的名号介绍出来就可以了。可是第一尊讲到『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的名号里面就有无量寿佛,这一尊无量寿佛是西方教主,还是另外一位无量寿佛?因此蕅益大师在此地要特别为我们说明,所以才有这一段的小注。
十方诸佛无量无边,但同名同号的佛菩萨可以说是无量无边。因为诸佛菩萨本来没有名字,我们在大经里面看到很多,佛菩萨名号是随众生机感而建立的,因此如果众生机感相同,佛会建立相同的名号。譬如我们世间的学校,学生们需要学国文,哪一个人去教国文,这个老师我们就称为国文老师。诸位想想,国文老师每个学校都有,是不是一个人?不一定是一个人,也不一定是两个人。因为有国文老师,这个学校兼课,那个学校也兼课,所以可能是一个人,可能也不是一个人,这种情形就跟佛菩萨的名号是一样的。
大师给我们解释,也写得很详细,『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这名字相同。『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这是说明不一定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可是如果我们把这个名号当作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也未尝不可,因为阿弥陀佛确实是在我们世界西方,如果就指他来说,也行,也讲得通。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赞叹?赞叹他宣扬这个法门,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里头,实实在在是第一法门。
大家都知道佛经典里面,《华严经》是根本法轮,这是无可否认的。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佛说法讲到一个人在一生修行证果,成就无上菩提的,这样的经也只有一部,就是《华严经》。换句话说,在理论、方法、境界、因果上,讲得最完整的就是这部经。所以我们读《华严经》要注意一个问题,它里面这个门道你有没有看出来。《华严经》它是一生成就无上菩提,它怎么成就的?一定要追究这个问题。它之所以能成就无上菩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此可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度化众生,如果要教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非得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可,不到那边就不能成就无上菩提。
由此可知,这一部《阿弥陀经》,是《华严经》的结果、是《华严经》的归宿。我们今天修学这个法门,是直截了当来修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能够看出这么一个道理,《华严经》就没有白读了。所以净土上建立的信心,从哪里建立?从《华严经》上建立的,从《华严经》上起信的,这个决定是有理论的依据,不是盲目的选择,不是人云亦云,是有大经的理论、事实做为依据的。所以佛宣扬这个法门,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当然也赞叹,实实在在太难得了,蕅益大师这个注解,里面就是这一点意思。
我们再介绍第二尊佛,「无量相佛」,这一尊佛的名号是从相好上来建立的。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像《华严》所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相,这是果报,果必有因,所以见了果,我们生起羡慕之心,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得到像诸佛所得的果报,我们每一位学佛的同修都应当如是存心。为什么?因为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期望就是如此,希望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跟他一样,一样的智慧德相,无二无别,这是诸佛的本愿。所以我们能够这样想,与诸佛的本愿就相应了。可是徒生羡慕之心那还不够,一定要知道他的修因,见到果了,我们晓得这个果报是什么样因缘修得的,所以一定要发心修因,修因才能够证果。藏教的佛所现的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小注里头有。通教的佛,有八万四千相;圆教的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个相好光明,自然有它不可思议的德用。
第三尊「无量幢佛」,幢是表法的,它是属於旗帜一类。在从前佛门当中是教学,这个诸位一定要搞清楚。佛门里面称宗教,与现代我们所讲宗教的定义不相同,佛门里面称「宗」,是指宗门,就是禅宗,是讲它的派别、宗派。除禅宗之外,其余的八大宗,我们讲大乘佛法,八大宗除禅宗之外,其余七个宗派都叫做「教下」,所以称之为宗门教下,我们宗教两个字是这个意思。
佛教的寺院就等於我们现在的学校一样,寺院里面每天讲经授课,学生里面有固定的,佛门里面叫常随众,是固定的,他是住在寺院的。譬如他来听一部经,这部经没有听完他不离开,他是常住在里面的。这个常住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以前的人不像现在这么忙碌,不像现在工作这么多,从前人都很享福、很悠闲,一般他家庭生活能够过得去,家里有几亩田,收成好能过得去,他就不愿意工作,到哪里去?到寺院去听经,一住可以住上半年,可以住上一年,逍遥自在,那都是常随众。常随众当然不必说了,上课一定会来的。
偶尔来参加的,佛教并没有宣传,怎么办?佛寺院的前面有旗杆,那个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旗杆就是悬挂幡幢的。幡,它的形状是扁的、扁形的,在我们本省很多寺院可以能看到,我们讲堂没有,用两面旗帜代表了。幢是圆形的,旗杆上要是悬幢,就是告诉大家今天这个寺院讲经。所以从前没有宣传,也没有海报、没有通知,大家看看寺院旗杆上悬著幡,就有法会,悬著幢就是讲经说法,所以它是一种通告、是一种标帜,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了。喜欢听经的,看到今天这个寺庙旗杆上悬著幢,今天有法师讲经,他就来听经,这是对外面的,不是对常随众的。佛门里常有「法幢高竖」,就是这个意思,那就是赞扬他弘法利生、摧邪显正,有这个意思在。
法门无量无边,大概是一部经标榜一种法门。也有一部经里头,有许许多多的法门,譬如《华严经》里面,那法门就多了。像我们这部经,《阿弥陀经》是一个法门,标榜一个法门。法门既然多,就是科目多,这个幢的数量也就多了,所以称之为「无量幢佛」。四弘誓愿里面所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话又说回来,四弘誓愿里这么说,我们现在是不是要学很多很多的法门?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的修学就像种树一样,你看树木的长成,先长一个干,我们叫「本」,根本。有了根本,那个根本上再发枝条,枝条上再长许多叶子,再开花结果。佛法的修学就很像这树木的长成一样。我们现在要修的什么?修的是根本,根本是一门深入,搞多就坏了,就不行了。因此这个根本,一定要非常慎重的去选择,选择这个法门一定能适合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现前的生活环境,没有什么大障碍的,修学起来很方便,又能有效果,这叫方便门。建立自己的根本,这是历代诸菩萨、祖师大德他们修学当中,给我们很好的榜样。
在一切经里面自己喜欢爱好的选个几部,多的也能选个几十部,而后逐渐淘汰,到最后剩一部、两部,一门深入。开头多选就好像是根,你看那个树根它在地底下有好多条,不是一条,最后选成一门那就是本,长出来了,它有一个主干。到这一门成就之后,什么样才算成就?一定要修到见性才算是成就,在教下讲是大开圆解,在宗门说就是明心见性,在我们净土这个法门讲,就是证得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枝条,那长得是愈茂盛愈好。没有得理一心,没有大开圆解,切忌的是贪多,那对自己造成重大的障碍。
念佛人如果涉猎太多,就障碍你一心不乱。所以我们涉猎一切法门,是要得一心不乱之后再去涉猎,那就不妨碍。已经得一心了,一心得到之后绝不退转。无论涉猎多少法门,还都是一心不乱,这个叫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没有到这个功夫,涉猎多了就有障碍。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自己在这一生要真正有成就,一定是一门深入。
我们这个《要解》快讲完了,有同修建议我们底下讲《通赞疏》。这个《通赞疏》我昨天、今天费了一点时间,仔细的看了一下。看了一下之后,当然这个里面意思非常好,对於研教的人来讲,它有一点帮助,它涉猎的教相不少。如果真正想念佛得一心不乱,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净土,那还是莲池大师的《疏钞》好。所以这桩事情我们要再作商量,究竟我们讲完之后,是讲第三遍的《疏钞》,还是选《通赞疏》?
我想《疏钞演义》很多人都没有听完,这个很遗憾。如果从头再讲,这一遍比前面一遍又要殊胜,因为我们的境界不一样,又要殊胜了。如果同修们乐意的话,我们将《疏钞》做第三遍的讨论,希望对於我们修学有真实的帮助。这是等我们真正得到,这个标准不能降低的,一定要得理一心,事一心都不行,事一心的时候,得到这个,你涉猎到法门无量誓愿学,你理一心就得不到,为什么?法执增长了,不能破除。所以佛号一定要念到我、法二执都把它念掉,才有能力博学多闻,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才没有障碍。
第四尊佛「大光佛」,「大光」跟底下一位「大明」,这两尊佛号都是从智慧上建立的。佛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智照世间,摄受一切有缘的众生。其实佛光是无所不照,佛光对一切众生来说,决定是平等的,佛没有偏心,没有偏爱。何谓有缘?他相信了就是有缘,他动了心想学,这就是有缘,他就能够接受了。什么叫根熟的众生?他感觉到生死轮回很可怕,一心一意想出离生死轮回,这种人就是根熟了。有缘的人他乐意接受佛法,根熟的人他这一生一定成就,因为他的生死心切,他来生不愿意再作人,不愿意再投胎、再轮回,他只要有这种意念,这个人就叫根熟的众生。这个人一生要是遇到这个法门,他一定往生,他这一往生,一定成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这个成就是成佛,我们这一生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不要经过第二生。所以佛光普照就是这个意思。
「明」与「光」的意思相通,如果特别的说,也能讲得通。佛有三明,菩萨有六通。实际上三明就是六通,六种神通,能力达到极处,就是达到究竟圆满,就叫三明。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三种明了,其余的三种明不明?当然明了,是一样的意思。
第六尊是「宝相佛」,这也是从德相上建立的。前面有一尊佛的名号叫「无量相佛」,此地我们看到是宝相佛。佛相他有尊贵的意思,宝是世间人所珍爱的,佛相之好就如同珍宝一样,一切众生见了,无不喜爱、无不尊重,所谓是「百福庄严」。这个百福庄严都是有道理的,百福庄严都是讲藏教的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是以一百劫的时间来修这个相好光明,专门修福报。这个相好能接引摄受一切众生,所以称之为宝相。相好人人喜爱,相好人人都想得到,我想没有一个人自己愿意得一个丑陋的相貌,没有。所以这个爱美的心,人之天性,哪一个凡夫不爱美?佛相是最美的,菩萨相美,都是修得的。
罗汉的相就比不上菩萨,罗汉相奇奇怪怪的,那个谈不上相好,这就是说明罗汉不大重视修福,不像菩萨。他为什么不重视修福?因为他不度众生。由此可知,佛的相好、菩萨的相好,是特意修来,为谁修?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接引众生。因为众生都喜欢相好,看到佛的相那么好,不听经也要来看一看,多看看。如果佛相长得像鬼脸一样、丑八怪一样,一看到就讨厌,经讲得再好,他也不去听。所以百福庄严是为众生而修的,不是佛自己贪图相好。
末后一尊「净光佛」,名号里面末后一尊总是特别含著勉励我们修学的意思在。净是清净,光是光明;净是禅定,光是般若。禅定是福,般若是慧,福慧双修,不能够偏在一边。所以我们修慧,也要懂得修福,而且在初学的人说,这是讲的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的初学偏重在慧上,往往他疏忽了修福,大乘佛法一开端,他修福,所以大乘福报总是很大。我们世间人也常说「福至心灵」,福报来了,心思就敏捷,就是显得聪明、智慧现前了,本来他笨头笨脑的,福报一来,他忽然聪明了。由此可知,修福跟修慧它有连带关系,相辅相成。福,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得来的,那是真正的福报。这一尊佛的德号里面,就是劝我们一定要福慧双修,这是生净土的正因。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这些佛,每一尊佛在他自己的教化区,「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劝勉我们,「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劝我们要相信这部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怎样才叫信?一定要理解、要发愿,要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求生净土,这才叫真信。再看下面北方世界:
经【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北方』也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诸佛对於净土法门同样的赞叹。『焰肩佛』,「焰」是火焰,代表智慧,「肩」代表承担的意思、荷负的意思。就好比我们把担子挑起来,人有两个肩膀,双肩要肩负起如来度众生的事业,所以是荷担如来家业,取这个意思。要以智慧的肩膀,才能够担得起这个重担。这两个肩膀就代表权实两种智慧,实智是根本智,权智是后得智;实智是自受用,权智是他受用。教化众生,为众生分别一切名相,这是权智。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为诸位介绍的,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意思,要把这个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受用,变成自己的享受,那是真正有所得了。
根本智就是经上常讲的「无知」,「般若无知」。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本经所讲「一心不乱」。一心,如果这个里头有知,那就不是一心。一心清净,什么都没有,这是自己享受,这是真心,也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经上常讲的「第一义谛」,这是真正的自己、真实的受用,如果你在这上再建立一个「知」,那就坏了,那就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了。像佛在《楞严经》上说的,富楼那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无明是怎么来的?无明是几时生起来的?佛说得很清楚,「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无知。根本智像一面镜子一样,清净光明,它能够照见外面一切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一样也不漏。镜子染不染污?不染污。镜子有没有东西?没有东西。正在照的时候它就没有,不是说它不照的时候没有,照的时候有,不照的时候没有,那你搞错了,正在照的时候也没有。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
你要是能懂得这个道理,在生活里头会用心如镜,给诸位说,你不久就证理一心不乱,你不久就证正等正觉,那个无上是比较难,正等正觉不久就可以证到。就是在平常生活当中,用心如镜,真正做到一尘不染,清净心现前,这个心是理一心不乱,这个里面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妄想,这是真心。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教给我们,「舍识用根」,用根就是用这个真心。这个真心就是唯识家所讲的「大圆镜智」,心就像一个大圆镜一样,把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他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妄想,不落印象,像镜子一样不落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是错用了心,我们用什么心?用分别心、用执著心、用妄想心,所以才变现出生死轮回的苦报,这种境界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做的叫我们受,自作自受!
所以自受用是一天到晚保持你的心境光明、清净。如果别人有事情请教你,你从你的大圆镜里头,再变现八识五十一心所,就变什么?变出分别执著妄想,变这个妄心为他受用,千万不能颠倒了。为什么?自己这个真心的受用,别人享不到的,别人没有办法得到的,你要教导别人,一定要用妄心,虚妄的分别执著,用这个假的法来教他觉悟。这就是所谓「以假修真」,假什么?假佛法,佛法是假的。藉这个假的佛法修什么?修你自己的真如本性,修你自己的大圆镜智,这叫度众生,度众生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自受用、他受用,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能把他受用的当作自受用,那就变成凡夫了。他受用的是他受用,自受用的是自受用,这就是菩萨,正等正觉。纵然变现心心所为他受用,自己心里头还是一味清净,还是一尘不染,这才叫真俗二智,才能够荷担如来事业,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这是这一尊佛号里面所含的意思。
第二佛『最胜音佛』,这一尊佛号的含义,与我们娑婆世界因缘特别的深厚。为什么?因为娑婆世界众生,六根比较起来是耳根最利。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他就说过「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我们看经,有的时候看不懂,一听就懂,为什么?耳根利,耳根比眼根利,看不能开悟,听会开悟。「最胜音」,胜是殊胜,最殊胜之音,什么音?说法的音声。说法的音声它最殊胜在哪里?对自己来讲,不著相,「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一天说到晚,没说一个字,这个音声殊胜。众生,有缘的众生听了之后,他大彻大悟,他心开意解。虽然大彻大悟、心开意解,与说法的人没关系,扯不上关系,这个妙不可言!这是最殊胜。何以说扯不上关系?假如这个关系真扯上,他能说法了,我是能听,他说我一听就开悟了。你们诸位想想,有一个他人、有一个自己,二法了,有个能说的、有个能听的,二法了,二法不是佛法。
六祖大师在《坛经》说得很清楚,佛法是不二法。所以在了义经典里面,佛常常说,「佛不度众生」。这个话讲的是真的,众生如何得度?自悟、自修、自度的。哪里是别人度?这个道理在大乘了义经,在唯识经论里面,都说得非常的详细。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始终以为有个能说之人,有个能听的自己,你能所这一关不能突破,障碍你的悟门,你这个听的不开悟,原因就在此地。几时能把这个障碍拔除,你能所了不可得,这就是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这一句法里头,它有什么意思?如果它有一定的意义,那么大家所理解的应该是一样的,不能说每个人理解的不相同,这是真理。
诸佛说法如是,乃至我们世间一般人谈话也如是。随便在聊天,几个人聊天,各人所体会的不一样。你的话并没有两样说,一样说,可是有的人听,他体会的意思就别有意味,就不相同。特别像中国的诗词,虽然很简单的四句话,每一个人看到,领略的境界不相同。这不也是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程度深的人,他领略得深,浅的人领略得浅。随著他的根性、随著他的程度,乃至於随著他的生活背景不一样,他体会的境界就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要觉得,「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真不可思议,我们现前也一样,并没有两样,有什么好希奇的?这叫最胜音。
第三尊叫『难沮佛』,「沮」是沮坏,这个名号是从法身理体上建立,我们一般人常讲「金刚不坏身」,就是这个意思,难沮就是难破坏,无法能坏,真正是个不坏身。不坏身是什么?是我们的本身,是我们的真身。诸位晓得,这个身是假身,这个身不是真身,这个身是个生灭身,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我、真正的身是不生不灭的,是常住不坏的!常住不坏身也不是佛菩萨才有,我们就没有,你要这样想法,就统统都想错了。佛菩萨有,他知道。我们有是什么?不晓得。真有,不知道,以为没有,这就叫迷惑颠倒。
凡夫之所以称之为可怜悯者,就是他迷失了自己,不认识自己,迷失了环境,不认识环境。学术上,自己称之为人生观,环境称之为宇宙观。换句话说,对自己、对宇宙都不明了,这叫凡夫。如果都能够明白、认识了,那就叫佛菩萨。人生跟宇宙没改变,所改变的就是名词而已。譬如你现在不晓得,叫你做迷人;一旦明白了,你是个明白人,你这个人又没有换两个,还是一个。不明了的时候,做个糊涂人;现在明白了,做个明白人,名词换一换,人并没有换两个,所以跟你说「生佛不二,生佛一如」。你现在迷惑了,叫你做凡夫,你几时明白了,叫你做佛,凡夫是你,佛还是你。并不是说凡夫是一个人,佛又是一个人,你要是这么个解释法,你永远就不能入门了。真正晓得生佛不二,不但法身不可以破坏,报身、应化身同样是不生不灭。几时你要是真正证得这个境界,对这个事实真相完全明了通达,你就叫做证得无生法忍。诸位要晓得,无生法忍最低的程度,是圆教初住菩萨,也就是理一心不乱。
下面第四尊『日生佛』,经论里面凡是遇到「日、月、灯」这些字样,都是代表智慧。佛的德号就是从比喻上建立的。众生迷惑颠倒,如果没有人帮助他、启发他,他这种愚痴颠倒可以说是与日加深,很难回头。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以种种的智慧、善巧方便,来诱导众生、启发众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大彻大悟,所以佛的名号叫做「日生佛」。好比太阳出现,众生的愚痴、无明、黑暗被太阳照破,取这个意思。
末后一尊叫『网明佛』,网好比是打鱼的鱼网一样,这是从比喻上建立,比喻佛说法教化众生,好比这些众生掉到水里面去,快要淹死了,佛拿个网一下把我们捞起来,把我们救起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佛说一切经教就比作「教网」,因为教太多了,法门无量无边,所以就把这个法门比作网。网明,明是智慧。网是比喻教法、教学法、教学的仪式,我们今天讲方式、方法,教仪就是方式,教法就是教学法、方法。教仪跟教法都无量无边,好比说「网」。这些教仪、教法都是从智慧上建立的,所以称之为「网明佛」。
这也是略举北方上首五尊佛,像这五尊佛一样的,『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也像前面诸佛一样,对於这部经、这样法门无不赞叹,无有一尊佛不劝我们修学,当然也劝一切众生来修学。再看下方世界:
经【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从这个经文上来看,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依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他出生在周朝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这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历史所记载的。如果以这个记载来说,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十二年,那个时候东西方的科学文明都还很幼稚。佛经里面给我们显示的,既然有下方世界,有上方世界,诸位想想,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空中?四方有世界,四维有世界,上下还有世界,虽然佛没有明白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在虚空当中。你一看,明白人马上就体会到了,我们这个地是悬空在空中,下方有世界。底下蕅益大师有一段注解,我们把这个注解看一看,特别介绍下方。
解【此界水轮。金轮。风轮之下。复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无尽也。达磨此云法。】
这是解释下方世界。经里面,这都是根据经上说的,说我们这个大地、这个陆地,是建立在水的上面。我们看看地球,水比陆地多,几个洲四面都是海洋,是依水而建立的,『水轮』。水轮底下是『金轮』,金轮是代表物质,金属,代表一种坚固的固体,这是一直到地心。『风轮』是什么?风是动的,地球在太空当中的时候,它是运行、是动的,风是动的,不动就不叫风。这个意思是说明,地球是个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环绕著太阳公转。除公转之外,它还有自转,这是我们大家都晓得的。
现在在天文、地质或物理学上所说地的动,有一百多种的动法,有许许多多我们都不能够觉察的。太阳又围著恒星系的集团,围著这个转,恒星系又绕著银河系来转,银河系它这个动也不是完全规则的。所以星球在太虚空当中运动,它都有周期性,是一个不规则的。我们从经里面这些言语当中,可以能够体会得到,如来的智慧是五眼圆明,真正不可思议。
这里给我们介绍了这几尊佛的德号,第一尊『师子佛』,这是从比喻当中建立的,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叫,那些野兽腿都发软,都跑不动,等著狮子来吃它,可见得它威猛。拿这个来形容、比喻佛的说法,佛一说法,佛说的是正法,使这些天魔外道、邪知邪见都降伏,都转变过来了,就好比狮子吼一样,所以将佛比作人中师子。
第二尊『名闻佛』,这是说佛的名称普闻十方,拿现在的话来说,佛的知名度非常高,十方世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他的名气很大,处处都闻到,取这个意思。
第三尊叫『名光佛』,名是名称,光是智慧光明,意思就是说,佛的智慧光明,随著他的大名远播於十方。佛的名号前面说过,是应众生机感而建立的。换句话说,名号就是度化众生的手段,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顾名思义。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念「南无释迦牟尼佛」,你要是晓得它的意思,就对自己有利益了。「南无」是皈依的意思,「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念这个名号就是唤醒我们自己,我们对人要慈悲,对自己要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名号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南无阿弥陀佛是皈依无量觉。换句话说,事事都要觉、时时都要觉、处处都要觉,觉而不迷。念这一声佛号,提醒自己,所以这个名号里头充满了无量的智慧,普度众生。诸佛菩萨都是以名号来度众生,来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改邪归正,帮助众生断恶生善,这是「名光佛」的意思。
第四尊『达磨佛』,「达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法」,法是一切法的总名称,就是说整个宇宙人生这一切的道理、一切的现象、一切的程序,全部用一个总代名词来称呼它,这个代名词就叫做「法」。所以法这个字,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法」它本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轨则的意思,它是一个法则,无论一事一物,事一定有个理,没有理哪来的事?理一定有事,而且它的发展一定有一个是有条不紊的程序。所以往往一般人,认为宇宙人生的发展过程,是这么样的有顺序、有次序,好像有一个人在那里安排,在那里指挥,於是就想像那个安排指挥的一定是无上至高的神,这种是幻想出来的,神是人幻想出来的。其实这个程序是必然的,唯识里面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讲宇宙人生发展的过程,它是非常非常有秩序的,它一点都不乱。经上讲「法尔如是」,原原本本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这是法则的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有传授的意思。就是我们学习的人,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我们可以理解,可以理解的意思。所以它有轨范的意思,是我们的一个模范。我们依照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我们能够明白这些事理的真相,我们也能够彻底证得这个真相,如同诸佛菩萨之所证,无二无别。
第五位是『法幢佛』,这个意思很好懂,懂得法的意思,懂得幢的意思,佛的德号含义就明了了。是说诸佛所说一切法门,非常之高明、非常的显著,超越世间一切法,超越一切菩萨声闻法,称之为「法幢」。
第六位『持法佛』,法的意思跟前面的意思没有两样,「持」是能够受持。自己能受持,又能够教化一切众生。受持在佛菩萨来说,是完全的契入,我们一般讲证得,完完全全的证得这个境界。教化众生,是使众生能够信、能解、能行、也能够证入,这才叫「持法佛」。
下方无量无边的诸佛,跟前面一样,对於西方净土弥陀的功德,无一不赞叹,无不是劝勉我们依教修行,求生净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二百六十二面,第七行,看注解。
解【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然即是导师亦可。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
这是讲到西方,世尊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举出七尊佛,经文的格局与前面相同。按照前面的例子,只需要将佛的名号介绍出来就可以了。可是第一尊讲到『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的名号里面就有无量寿佛,这一尊无量寿佛是西方教主,还是另外一位无量寿佛?因此蕅益大师在此地要特别为我们说明,所以才有这一段的小注。
十方诸佛无量无边,但同名同号的佛菩萨可以说是无量无边。因为诸佛菩萨本来没有名字,我们在大经里面看到很多,佛菩萨名号是随众生机感而建立的,因此如果众生机感相同,佛会建立相同的名号。譬如我们世间的学校,学生们需要学国文,哪一个人去教国文,这个老师我们就称为国文老师。诸位想想,国文老师每个学校都有,是不是一个人?不一定是一个人,也不一定是两个人。因为有国文老师,这个学校兼课,那个学校也兼课,所以可能是一个人,可能也不是一个人,这种情形就跟佛菩萨的名号是一样的。
大师给我们解释,也写得很详细,『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这名字相同。『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这是说明不一定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可是如果我们把这个名号当作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也未尝不可,因为阿弥陀佛确实是在我们世界西方,如果就指他来说,也行,也讲得通。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赞叹?赞叹他宣扬这个法门,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里头,实实在在是第一法门。
大家都知道佛经典里面,《华严经》是根本法轮,这是无可否认的。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佛说法讲到一个人在一生修行证果,成就无上菩提的,这样的经也只有一部,就是《华严经》。换句话说,在理论、方法、境界、因果上,讲得最完整的就是这部经。所以我们读《华严经》要注意一个问题,它里面这个门道你有没有看出来。《华严经》它是一生成就无上菩提,它怎么成就的?一定要追究这个问题。它之所以能成就无上菩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此可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度化众生,如果要教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非得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可,不到那边就不能成就无上菩提。
由此可知,这一部《阿弥陀经》,是《华严经》的结果、是《华严经》的归宿。我们今天修学这个法门,是直截了当来修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能够看出这么一个道理,《华严经》就没有白读了。所以净土上建立的信心,从哪里建立?从《华严经》上建立的,从《华严经》上起信的,这个决定是有理论的依据,不是盲目的选择,不是人云亦云,是有大经的理论、事实做为依据的。所以佛宣扬这个法门,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当然也赞叹,实实在在太难得了,蕅益大师这个注解,里面就是这一点意思。
我们再介绍第二尊佛,「无量相佛」,这一尊佛的名号是从相好上来建立的。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像《华严》所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相,这是果报,果必有因,所以见了果,我们生起羡慕之心,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得到像诸佛所得的果报,我们每一位学佛的同修都应当如是存心。为什么?因为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期望就是如此,希望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跟他一样,一样的智慧德相,无二无别,这是诸佛的本愿。所以我们能够这样想,与诸佛的本愿就相应了。可是徒生羡慕之心那还不够,一定要知道他的修因,见到果了,我们晓得这个果报是什么样因缘修得的,所以一定要发心修因,修因才能够证果。藏教的佛所现的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小注里头有。通教的佛,有八万四千相;圆教的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个相好光明,自然有它不可思议的德用。
第三尊「无量幢佛」,幢是表法的,它是属於旗帜一类。在从前佛门当中是教学,这个诸位一定要搞清楚。佛门里面称宗教,与现代我们所讲宗教的定义不相同,佛门里面称「宗」,是指宗门,就是禅宗,是讲它的派别、宗派。除禅宗之外,其余的八大宗,我们讲大乘佛法,八大宗除禅宗之外,其余七个宗派都叫做「教下」,所以称之为宗门教下,我们宗教两个字是这个意思。
佛教的寺院就等於我们现在的学校一样,寺院里面每天讲经授课,学生里面有固定的,佛门里面叫常随众,是固定的,他是住在寺院的。譬如他来听一部经,这部经没有听完他不离开,他是常住在里面的。这个常住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以前的人不像现在这么忙碌,不像现在工作这么多,从前人都很享福、很悠闲,一般他家庭生活能够过得去,家里有几亩田,收成好能过得去,他就不愿意工作,到哪里去?到寺院去听经,一住可以住上半年,可以住上一年,逍遥自在,那都是常随众。常随众当然不必说了,上课一定会来的。
偶尔来参加的,佛教并没有宣传,怎么办?佛寺院的前面有旗杆,那个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旗杆就是悬挂幡幢的。幡,它的形状是扁的、扁形的,在我们本省很多寺院可以能看到,我们讲堂没有,用两面旗帜代表了。幢是圆形的,旗杆上要是悬幢,就是告诉大家今天这个寺院讲经。所以从前没有宣传,也没有海报、没有通知,大家看看寺院旗杆上悬著幡,就有法会,悬著幢就是讲经说法,所以它是一种通告、是一种标帜,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了。喜欢听经的,看到今天这个寺庙旗杆上悬著幢,今天有法师讲经,他就来听经,这是对外面的,不是对常随众的。佛门里常有「法幢高竖」,就是这个意思,那就是赞扬他弘法利生、摧邪显正,有这个意思在。
法门无量无边,大概是一部经标榜一种法门。也有一部经里头,有许许多多的法门,譬如《华严经》里面,那法门就多了。像我们这部经,《阿弥陀经》是一个法门,标榜一个法门。法门既然多,就是科目多,这个幢的数量也就多了,所以称之为「无量幢佛」。四弘誓愿里面所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话又说回来,四弘誓愿里这么说,我们现在是不是要学很多很多的法门?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的修学就像种树一样,你看树木的长成,先长一个干,我们叫「本」,根本。有了根本,那个根本上再发枝条,枝条上再长许多叶子,再开花结果。佛法的修学就很像这树木的长成一样。我们现在要修的什么?修的是根本,根本是一门深入,搞多就坏了,就不行了。因此这个根本,一定要非常慎重的去选择,选择这个法门一定能适合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现前的生活环境,没有什么大障碍的,修学起来很方便,又能有效果,这叫方便门。建立自己的根本,这是历代诸菩萨、祖师大德他们修学当中,给我们很好的榜样。
在一切经里面自己喜欢爱好的选个几部,多的也能选个几十部,而后逐渐淘汰,到最后剩一部、两部,一门深入。开头多选就好像是根,你看那个树根它在地底下有好多条,不是一条,最后选成一门那就是本,长出来了,它有一个主干。到这一门成就之后,什么样才算成就?一定要修到见性才算是成就,在教下讲是大开圆解,在宗门说就是明心见性,在我们净土这个法门讲,就是证得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枝条,那长得是愈茂盛愈好。没有得理一心,没有大开圆解,切忌的是贪多,那对自己造成重大的障碍。
念佛人如果涉猎太多,就障碍你一心不乱。所以我们涉猎一切法门,是要得一心不乱之后再去涉猎,那就不妨碍。已经得一心了,一心得到之后绝不退转。无论涉猎多少法门,还都是一心不乱,这个叫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没有到这个功夫,涉猎多了就有障碍。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自己在这一生要真正有成就,一定是一门深入。
我们这个《要解》快讲完了,有同修建议我们底下讲《通赞疏》。这个《通赞疏》我昨天、今天费了一点时间,仔细的看了一下。看了一下之后,当然这个里面意思非常好,对於研教的人来讲,它有一点帮助,它涉猎的教相不少。如果真正想念佛得一心不乱,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净土,那还是莲池大师的《疏钞》好。所以这桩事情我们要再作商量,究竟我们讲完之后,是讲第三遍的《疏钞》,还是选《通赞疏》?
我想《疏钞演义》很多人都没有听完,这个很遗憾。如果从头再讲,这一遍比前面一遍又要殊胜,因为我们的境界不一样,又要殊胜了。如果同修们乐意的话,我们将《疏钞》做第三遍的讨论,希望对於我们修学有真实的帮助。这是等我们真正得到,这个标准不能降低的,一定要得理一心,事一心都不行,事一心的时候,得到这个,你涉猎到法门无量誓愿学,你理一心就得不到,为什么?法执增长了,不能破除。所以佛号一定要念到我、法二执都把它念掉,才有能力博学多闻,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才没有障碍。
第四尊佛「大光佛」,「大光」跟底下一位「大明」,这两尊佛号都是从智慧上建立的。佛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智照世间,摄受一切有缘的众生。其实佛光是无所不照,佛光对一切众生来说,决定是平等的,佛没有偏心,没有偏爱。何谓有缘?他相信了就是有缘,他动了心想学,这就是有缘,他就能够接受了。什么叫根熟的众生?他感觉到生死轮回很可怕,一心一意想出离生死轮回,这种人就是根熟了。有缘的人他乐意接受佛法,根熟的人他这一生一定成就,因为他的生死心切,他来生不愿意再作人,不愿意再投胎、再轮回,他只要有这种意念,这个人就叫根熟的众生。这个人一生要是遇到这个法门,他一定往生,他这一往生,一定成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这个成就是成佛,我们这一生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不要经过第二生。所以佛光普照就是这个意思。
「明」与「光」的意思相通,如果特别的说,也能讲得通。佛有三明,菩萨有六通。实际上三明就是六通,六种神通,能力达到极处,就是达到究竟圆满,就叫三明。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三种明了,其余的三种明不明?当然明了,是一样的意思。
第六尊是「宝相佛」,这也是从德相上建立的。前面有一尊佛的名号叫「无量相佛」,此地我们看到是宝相佛。佛相他有尊贵的意思,宝是世间人所珍爱的,佛相之好就如同珍宝一样,一切众生见了,无不喜爱、无不尊重,所谓是「百福庄严」。这个百福庄严都是有道理的,百福庄严都是讲藏教的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是以一百劫的时间来修这个相好光明,专门修福报。这个相好能接引摄受一切众生,所以称之为宝相。相好人人喜爱,相好人人都想得到,我想没有一个人自己愿意得一个丑陋的相貌,没有。所以这个爱美的心,人之天性,哪一个凡夫不爱美?佛相是最美的,菩萨相美,都是修得的。
罗汉的相就比不上菩萨,罗汉相奇奇怪怪的,那个谈不上相好,这就是说明罗汉不大重视修福,不像菩萨。他为什么不重视修福?因为他不度众生。由此可知,佛的相好、菩萨的相好,是特意修来,为谁修?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接引众生。因为众生都喜欢相好,看到佛的相那么好,不听经也要来看一看,多看看。如果佛相长得像鬼脸一样、丑八怪一样,一看到就讨厌,经讲得再好,他也不去听。所以百福庄严是为众生而修的,不是佛自己贪图相好。
末后一尊「净光佛」,名号里面末后一尊总是特别含著勉励我们修学的意思在。净是清净,光是光明;净是禅定,光是般若。禅定是福,般若是慧,福慧双修,不能够偏在一边。所以我们修慧,也要懂得修福,而且在初学的人说,这是讲的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的初学偏重在慧上,往往他疏忽了修福,大乘佛法一开端,他修福,所以大乘福报总是很大。我们世间人也常说「福至心灵」,福报来了,心思就敏捷,就是显得聪明、智慧现前了,本来他笨头笨脑的,福报一来,他忽然聪明了。由此可知,修福跟修慧它有连带关系,相辅相成。福,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得来的,那是真正的福报。这一尊佛的德号里面,就是劝我们一定要福慧双修,这是生净土的正因。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这些佛,每一尊佛在他自己的教化区,「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劝勉我们,「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劝我们要相信这部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怎样才叫信?一定要理解、要发愿,要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求生净土,这才叫真信。再看下面北方世界:
经【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北方』也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诸佛对於净土法门同样的赞叹。『焰肩佛』,「焰」是火焰,代表智慧,「肩」代表承担的意思、荷负的意思。就好比我们把担子挑起来,人有两个肩膀,双肩要肩负起如来度众生的事业,所以是荷担如来家业,取这个意思。要以智慧的肩膀,才能够担得起这个重担。这两个肩膀就代表权实两种智慧,实智是根本智,权智是后得智;实智是自受用,权智是他受用。教化众生,为众生分别一切名相,这是权智。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为诸位介绍的,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意思,要把这个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受用,变成自己的享受,那是真正有所得了。
根本智就是经上常讲的「无知」,「般若无知」。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本经所讲「一心不乱」。一心,如果这个里头有知,那就不是一心。一心清净,什么都没有,这是自己享受,这是真心,也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经上常讲的「第一义谛」,这是真正的自己、真实的受用,如果你在这上再建立一个「知」,那就坏了,那就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了。像佛在《楞严经》上说的,富楼那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无明是怎么来的?无明是几时生起来的?佛说得很清楚,「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无知。根本智像一面镜子一样,清净光明,它能够照见外面一切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一样也不漏。镜子染不染污?不染污。镜子有没有东西?没有东西。正在照的时候它就没有,不是说它不照的时候没有,照的时候有,不照的时候没有,那你搞错了,正在照的时候也没有。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
你要是能懂得这个道理,在生活里头会用心如镜,给诸位说,你不久就证理一心不乱,你不久就证正等正觉,那个无上是比较难,正等正觉不久就可以证到。就是在平常生活当中,用心如镜,真正做到一尘不染,清净心现前,这个心是理一心不乱,这个里面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妄想,这是真心。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教给我们,「舍识用根」,用根就是用这个真心。这个真心就是唯识家所讲的「大圆镜智」,心就像一个大圆镜一样,把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他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妄想,不落印象,像镜子一样不落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是错用了心,我们用什么心?用分别心、用执著心、用妄想心,所以才变现出生死轮回的苦报,这种境界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做的叫我们受,自作自受!
所以自受用是一天到晚保持你的心境光明、清净。如果别人有事情请教你,你从你的大圆镜里头,再变现八识五十一心所,就变什么?变出分别执著妄想,变这个妄心为他受用,千万不能颠倒了。为什么?自己这个真心的受用,别人享不到的,别人没有办法得到的,你要教导别人,一定要用妄心,虚妄的分别执著,用这个假的法来教他觉悟。这就是所谓「以假修真」,假什么?假佛法,佛法是假的。藉这个假的佛法修什么?修你自己的真如本性,修你自己的大圆镜智,这叫度众生,度众生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自受用、他受用,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能把他受用的当作自受用,那就变成凡夫了。他受用的是他受用,自受用的是自受用,这就是菩萨,正等正觉。纵然变现心心所为他受用,自己心里头还是一味清净,还是一尘不染,这才叫真俗二智,才能够荷担如来事业,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这是这一尊佛号里面所含的意思。
第二佛『最胜音佛』,这一尊佛号的含义,与我们娑婆世界因缘特别的深厚。为什么?因为娑婆世界众生,六根比较起来是耳根最利。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他就说过「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我们看经,有的时候看不懂,一听就懂,为什么?耳根利,耳根比眼根利,看不能开悟,听会开悟。「最胜音」,胜是殊胜,最殊胜之音,什么音?说法的音声。说法的音声它最殊胜在哪里?对自己来讲,不著相,「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一天说到晚,没说一个字,这个音声殊胜。众生,有缘的众生听了之后,他大彻大悟,他心开意解。虽然大彻大悟、心开意解,与说法的人没关系,扯不上关系,这个妙不可言!这是最殊胜。何以说扯不上关系?假如这个关系真扯上,他能说法了,我是能听,他说我一听就开悟了。你们诸位想想,有一个他人、有一个自己,二法了,有个能说的、有个能听的,二法了,二法不是佛法。
六祖大师在《坛经》说得很清楚,佛法是不二法。所以在了义经典里面,佛常常说,「佛不度众生」。这个话讲的是真的,众生如何得度?自悟、自修、自度的。哪里是别人度?这个道理在大乘了义经,在唯识经论里面,都说得非常的详细。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始终以为有个能说之人,有个能听的自己,你能所这一关不能突破,障碍你的悟门,你这个听的不开悟,原因就在此地。几时能把这个障碍拔除,你能所了不可得,这就是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这一句法里头,它有什么意思?如果它有一定的意义,那么大家所理解的应该是一样的,不能说每个人理解的不相同,这是真理。
诸佛说法如是,乃至我们世间一般人谈话也如是。随便在聊天,几个人聊天,各人所体会的不一样。你的话并没有两样说,一样说,可是有的人听,他体会的意思就别有意味,就不相同。特别像中国的诗词,虽然很简单的四句话,每一个人看到,领略的境界不相同。这不也是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程度深的人,他领略得深,浅的人领略得浅。随著他的根性、随著他的程度,乃至於随著他的生活背景不一样,他体会的境界就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要觉得,「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真不可思议,我们现前也一样,并没有两样,有什么好希奇的?这叫最胜音。
第三尊叫『难沮佛』,「沮」是沮坏,这个名号是从法身理体上建立,我们一般人常讲「金刚不坏身」,就是这个意思,难沮就是难破坏,无法能坏,真正是个不坏身。不坏身是什么?是我们的本身,是我们的真身。诸位晓得,这个身是假身,这个身不是真身,这个身是个生灭身,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我、真正的身是不生不灭的,是常住不坏的!常住不坏身也不是佛菩萨才有,我们就没有,你要这样想法,就统统都想错了。佛菩萨有,他知道。我们有是什么?不晓得。真有,不知道,以为没有,这就叫迷惑颠倒。
凡夫之所以称之为可怜悯者,就是他迷失了自己,不认识自己,迷失了环境,不认识环境。学术上,自己称之为人生观,环境称之为宇宙观。换句话说,对自己、对宇宙都不明了,这叫凡夫。如果都能够明白、认识了,那就叫佛菩萨。人生跟宇宙没改变,所改变的就是名词而已。譬如你现在不晓得,叫你做迷人;一旦明白了,你是个明白人,你这个人又没有换两个,还是一个。不明了的时候,做个糊涂人;现在明白了,做个明白人,名词换一换,人并没有换两个,所以跟你说「生佛不二,生佛一如」。你现在迷惑了,叫你做凡夫,你几时明白了,叫你做佛,凡夫是你,佛还是你。并不是说凡夫是一个人,佛又是一个人,你要是这么个解释法,你永远就不能入门了。真正晓得生佛不二,不但法身不可以破坏,报身、应化身同样是不生不灭。几时你要是真正证得这个境界,对这个事实真相完全明了通达,你就叫做证得无生法忍。诸位要晓得,无生法忍最低的程度,是圆教初住菩萨,也就是理一心不乱。
下面第四尊『日生佛』,经论里面凡是遇到「日、月、灯」这些字样,都是代表智慧。佛的德号就是从比喻上建立的。众生迷惑颠倒,如果没有人帮助他、启发他,他这种愚痴颠倒可以说是与日加深,很难回头。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以种种的智慧、善巧方便,来诱导众生、启发众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大彻大悟,所以佛的名号叫做「日生佛」。好比太阳出现,众生的愚痴、无明、黑暗被太阳照破,取这个意思。
末后一尊叫『网明佛』,网好比是打鱼的鱼网一样,这是从比喻上建立,比喻佛说法教化众生,好比这些众生掉到水里面去,快要淹死了,佛拿个网一下把我们捞起来,把我们救起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佛说一切经教就比作「教网」,因为教太多了,法门无量无边,所以就把这个法门比作网。网明,明是智慧。网是比喻教法、教学法、教学的仪式,我们今天讲方式、方法,教仪就是方式,教法就是教学法、方法。教仪跟教法都无量无边,好比说「网」。这些教仪、教法都是从智慧上建立的,所以称之为「网明佛」。
这也是略举北方上首五尊佛,像这五尊佛一样的,『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也像前面诸佛一样,对於这部经、这样法门无不赞叹,无有一尊佛不劝我们修学,当然也劝一切众生来修学。再看下方世界:
经【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从这个经文上来看,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依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他出生在周朝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这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历史所记载的。如果以这个记载来说,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十二年,那个时候东西方的科学文明都还很幼稚。佛经里面给我们显示的,既然有下方世界,有上方世界,诸位想想,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空中?四方有世界,四维有世界,上下还有世界,虽然佛没有明白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在虚空当中。你一看,明白人马上就体会到了,我们这个地是悬空在空中,下方有世界。底下蕅益大师有一段注解,我们把这个注解看一看,特别介绍下方。
解【此界水轮。金轮。风轮之下。复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无尽也。达磨此云法。】
这是解释下方世界。经里面,这都是根据经上说的,说我们这个大地、这个陆地,是建立在水的上面。我们看看地球,水比陆地多,几个洲四面都是海洋,是依水而建立的,『水轮』。水轮底下是『金轮』,金轮是代表物质,金属,代表一种坚固的固体,这是一直到地心。『风轮』是什么?风是动的,地球在太空当中的时候,它是运行、是动的,风是动的,不动就不叫风。这个意思是说明,地球是个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环绕著太阳公转。除公转之外,它还有自转,这是我们大家都晓得的。
现在在天文、地质或物理学上所说地的动,有一百多种的动法,有许许多多我们都不能够觉察的。太阳又围著恒星系的集团,围著这个转,恒星系又绕著银河系来转,银河系它这个动也不是完全规则的。所以星球在太虚空当中运动,它都有周期性,是一个不规则的。我们从经里面这些言语当中,可以能够体会得到,如来的智慧是五眼圆明,真正不可思议。
这里给我们介绍了这几尊佛的德号,第一尊『师子佛』,这是从比喻当中建立的,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叫,那些野兽腿都发软,都跑不动,等著狮子来吃它,可见得它威猛。拿这个来形容、比喻佛的说法,佛一说法,佛说的是正法,使这些天魔外道、邪知邪见都降伏,都转变过来了,就好比狮子吼一样,所以将佛比作人中师子。
第二尊『名闻佛』,这是说佛的名称普闻十方,拿现在的话来说,佛的知名度非常高,十方世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他的名气很大,处处都闻到,取这个意思。
第三尊叫『名光佛』,名是名称,光是智慧光明,意思就是说,佛的智慧光明,随著他的大名远播於十方。佛的名号前面说过,是应众生机感而建立的。换句话说,名号就是度化众生的手段,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顾名思义。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念「南无释迦牟尼佛」,你要是晓得它的意思,就对自己有利益了。「南无」是皈依的意思,「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念这个名号就是唤醒我们自己,我们对人要慈悲,对自己要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名号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南无阿弥陀佛是皈依无量觉。换句话说,事事都要觉、时时都要觉、处处都要觉,觉而不迷。念这一声佛号,提醒自己,所以这个名号里头充满了无量的智慧,普度众生。诸佛菩萨都是以名号来度众生,来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改邪归正,帮助众生断恶生善,这是「名光佛」的意思。
第四尊『达磨佛』,「达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法」,法是一切法的总名称,就是说整个宇宙人生这一切的道理、一切的现象、一切的程序,全部用一个总代名词来称呼它,这个代名词就叫做「法」。所以法这个字,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法」它本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轨则的意思,它是一个法则,无论一事一物,事一定有个理,没有理哪来的事?理一定有事,而且它的发展一定有一个是有条不紊的程序。所以往往一般人,认为宇宙人生的发展过程,是这么样的有顺序、有次序,好像有一个人在那里安排,在那里指挥,於是就想像那个安排指挥的一定是无上至高的神,这种是幻想出来的,神是人幻想出来的。其实这个程序是必然的,唯识里面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讲宇宙人生发展的过程,它是非常非常有秩序的,它一点都不乱。经上讲「法尔如是」,原原本本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这是法则的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有传授的意思。就是我们学习的人,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我们可以理解,可以理解的意思。所以它有轨范的意思,是我们的一个模范。我们依照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我们能够明白这些事理的真相,我们也能够彻底证得这个真相,如同诸佛菩萨之所证,无二无别。
第五位是『法幢佛』,这个意思很好懂,懂得法的意思,懂得幢的意思,佛的德号含义就明了了。是说诸佛所说一切法门,非常之高明、非常的显著,超越世间一切法,超越一切菩萨声闻法,称之为「法幢」。
第六位『持法佛』,法的意思跟前面的意思没有两样,「持」是能够受持。自己能受持,又能够教化一切众生。受持在佛菩萨来说,是完全的契入,我们一般讲证得,完完全全的证得这个境界。教化众生,是使众生能够信、能解、能行、也能够证入,这才叫「持法佛」。
下方无量无边的诸佛,跟前面一样,对於西方净土弥陀的功德,无一不赞叹,无不是劝勉我们依教修行,求生净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