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七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4-0037
请掀开经本,一百八十二面经文:
经【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前面这是世尊就光明跟我们解释西方教主的德号。这一段再就寿命做第二段的解释,「寿命无量」。前面曾经说到过,这个『无量』的意思太广泛了,当然在无量的含义里,说出一个光明,说出一个寿命,有它特别的用意,那就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你看哪一个心目当中不是求福求慧?光明是智慧,寿命是福报。各个人都喜欢长寿,这就是世俗来看。
如果就佛法上来看,这个意义也非常之深。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所以难以成就,实在话说,就是寿命不长,功夫没成熟,寿命到了,这是无可奈何!更苦的是,这个世间有佛出世、有佛法住在世间,这个机会不多,所以八难里面有佛前佛后之苦。佛没出世之前,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佛灭度之后,这个世间也没有佛法。我们今天算是非常的幸运,虽然释迦牟尼佛灭度了,不在世间,可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教还存在这个世间。虽然说末法时期,末法比没有佛法那要好得太多太多。何况我们现在生在这个世间,是恰恰好佛的末法初期,末法初期跟末法的后期相差很大。这就说明西方世界人寿命长,没有佛前佛后之难。
我们说皈依三宝,现前我们皈依是凡夫僧,代表僧团,比不上世尊当年在世「以佛为师」,那个功德不能相提并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是现在佛,不是过去佛,也不是未来佛,他是现在佛。一到西方世界皈依佛陀,亲自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那个成就自然不可思议,这还用得著说?所以这里面含著这么多的意思,世尊在无量义里面,提出这两个意思,来给我们介绍西方教主。
请看蕅益大师底下的解释:
解【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
这是就一般通途来说,『法身』是以法性为身。法性是本体,法相是现相,有体当然就有相,相也是功用,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这是说不上始终。换句话说,『寿命』二个字,在性相里面来讲,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是无始无终。报身就不一样,报身有始无终,『报身』是指什么?是指觉悟。报身是以智慧为身。觉了以后,他就不再迷了,所以它有始觉,一直到究竟觉,这是有始无终,不会再迷了。这个问题佛在《楞严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详细,你看《楞严》里面,富楼那尊者就曾经提出这个问题,成佛之后还会不会起无明,再堕到凡夫位?佛以种种开示,跟他讲得很清楚。
而始觉,诸位要晓得,天天始觉,念念始觉。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经上说「始成正觉」,这话说得没错!今天我所觉悟的,跟昨天就不一样。今天不叫始觉叫什么?明天又有新的觉悟,跟今天又不一样,所以始觉,是念念始觉。换句话说,天天有进步、天天在觉悟,一天不觉就退转了。所以这个觉悟是天天觉、时时觉、处处觉、事事觉、念念觉,觉而不迷。不是说一觉就统统圆满了。
我们就禅家讲的大彻大悟,那个大彻大悟也是始觉,它不是普通的始觉,它是大彻大悟的始觉。在我们净土里面讲,就是你刚刚证得理一心不乱,那个时候、那一刹那,就叫大彻大悟。可是悟了以后,还有没有觉悟?有!悟了以后,像刚才讲的,天天觉悟,时时、处处、事事都觉悟,我们在《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就是示现这个相?那个大彻大悟是圆教初住位,从初住到如来果地,还有四十一个位次,那要不天天觉、念念觉,他怎么能圆满菩提?这就是像禅家所谓悟后起修。圆初住就证得报身,这是圆教的初住,别教就是初地,证得报身。这种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所见到的阿弥陀佛是报身如来。理一心不乱,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见报身佛。我们最好在这一生当中,把功夫提升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相当高的境界。
我告诉诸位同修,这个境界是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确实可以做得到的。假如做不到,佛绝对不会跟我们说出来。佛四十九年给我们说的法很有限,还有许许多多东西没说。为什么没说?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统统不说,能做得到的,全都跟我们说出来。所以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都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要怎样才能做到,那你就要依这部经上的理论方法了,尤其是《疏钞演义》跟这部《要解》,讲得太透彻了,值得我们全心全力来研究、来探讨、来修学。
明天我们这里佛七开始,每天有五支香的共修,欢迎诸位同修随时来参加,有时间多参加几支香,没有时间少参加几支香,都可以,这是提供一个念佛修行的方法。当然在这七天当中,也是考验我们自己的功夫。我们今天晚上利用这一点时间先洒净,所以我们今天晚上讲经讲到八点半,讲到八点半我们休息五分钟,我们洒净,明天早晨一早我们就起香,就开始念佛了。念佛期间当中,晚上的讲经不中断,就是一、三、五,此地还是讲经,还是讲《阿弥陀经疏钞》。有同修他没有空来念佛,他喜欢来听经,我们也满他的愿,讲堂那边讲经二、四、六,也不中断。
这就是说从法身跟报身,是每一尊佛都可以成为无量寿。应身就不一样了,
解【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
这个『应身』是他受用身,不是自受用身,报身是自受用身,所以有始无终,一觉之后再不迷惑,觉而不迷。诸位要特别注意这个「觉」字,这个字很难懂,它有很深的境界,什么是觉?怎样才能觉?觉了是什么样子?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才有门路可入。应身即是他受用身,那当然是随缘、随他。佛度众生机缘成熟,他就示现身相,机缘没有了,他这个相就灭了,所以应身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时间长短不定,大都是随众生的寿命。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世间一般的寿命,我们也常讲平均的寿命,大概是一百岁的样子,平均寿命,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世间。换句话说,他的寿命也应该是一百岁,可是佛八十岁就灭度了。换句话说,他要度的那一批人,在他八十岁的时候都已经度尽,再住在这个世间没意义了,再住这个世间要遭毁谤了。换句话说,喜欢听法的、喜欢修行的,他都已经得到了,都已经明了了,不喜欢听经的、不喜欢闻法的,甚至於反对佛教的,佛要住在那个地方,他给他们许多造口业的机会了,所以佛不住世,八十岁就走了。
这个里面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一桩事情,那就是佛他还有二十年的福报。佛的福报太大了,这二十年的福报,留到供养后世的出家弟子,一直在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的法运,出家弟子四事供养,是佛那个二十年的余福。我们能相信吗?你要是不相信,我们台湾现在考试院长孔德成先生,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他今天走遍全世界,不管中国人、外国人,见到他没有不恭敬的,为什么恭敬他?恭敬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他是沾了祖宗的光。我们佛子沾佛的光,不晓得吗?你今天出家人走出去受人家恭敬,人家凭什么恭敬你?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凭这个恭敬你、凭这个来供养,这是佛陀的余福!让后世弟子们去享,使他修道不至於有四事供养的缺乏。所以一个真正出家人,只要心在道上,四事供养决定不缺。如果你不相信,天天去攀缘,那佛的光明、福德就加不上,护法神也远离你,你就天天要攀缘,你不攀缘,你的衣食就成问题,累死了,所以应当好好的去修行,做一个佛真正的弟子。所以佛在我们这个世间,随著我们的寿命。
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寿命又特别,特别在哪里?他在最初修行发愿,就有长寿这一愿,四十八愿第十三愿里面说,一百八十三面倒数第三行有,有节录的这一条:「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佛有这一愿,他要成佛了,他的寿命是无量的,无量寿。不但他自己本身无量寿,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各个都无量寿。因为什么?他也有一愿,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各个也是无量寿,与佛同样的寿命。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特别提出这一条,来跟我们介绍,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我们应当发愿求生彼国。这个文里面说:
解【法藏愿王。】
这是讲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他是个国王,他把国王的位子舍掉,不要了,让给别人了,自己出家。诸位要记住,佛世出家,不像现在出家,现在出家是享受,佛世出家真是苦!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人家是真放下了。现在出了你自己的家,来了一个更大的家,寺庙比自己家大,比自己家里更舒服,更来得享受,所以现在出家人不容易有成就。为什么?出家就是叫你放下,结果你自己的家,小的家放下了,大的家放不下。佛世那个时候放得真是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吃饭的时候到外面去托钵,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山野里面,中间有坟墓、墓地,树底下打坐,他是真正放下了,跟我们现在不相同。这是我们今天这一代的出家人,要特别提高警觉。要晓得我们出家为什么没有当年那些出家人,那么样的成就,当年那些出家人吃过苦头,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他舍弃国王的尊贵,舍弃世间第一等的享受,这是真正能放掉。
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以太子的身分出家了,我们要常常想到诸佛,常常想到佛世那些佛弟子们,我们应当惭愧,应当要加倍的用功。佛世佛陀讲经,除了佛的常随众之外,来听经的都是徒步,都是走来的,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交通可以代步。你们在《梵网经》里面所看到的,受过菩萨戒,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经,无故不听经的就犯了戒。四十里,那个时候讲徒步,步行一天去听经,可以来回,四十里要走多久?我们一般人,普通走路的话,一小时是走八里路,我们一般的速度,就算走十里,也是走四个小时,听一座经再回来,佛是给你一天,可以有一个来回。现在交通便捷,不要那么辛苦了。
以前吃饭要出去托钵,有的时候还托不到,空钵回来,戒律里面托钵不是每一家都去找人家去,托钵的时候只准七户人家,七户人家都没有供养的,那只好回去,今天一天挨饿,今天一天很惭愧没有人供养,回去老实念佛。所以想想那时候是什么生活,我们今天是什么生活。那个时候真正出家人的生活,今天出家过的是在家人的生活,不是出家人生活。
诸位想想那个时候人用功,他多困难!出家人一般住在城外。你看本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所讲的,给孤独园就是在城外,距离城大概有五里多路的样子。而释迦牟尼佛,每天还要从自己这个精舍里面到舍卫大城去乞食,所以一趟来回也有一、二十里路。不是说托钵,托了之后,一面出来一面就吃,没有这个道理,托了钵之后,回到精舍来,大家一起吃饭。所以像这些情形,我们都要晓得。我们今天讲没有功夫修行,那要比起过去那些人,那他们怎么办,他们不是更没有时间了?所以想到这个地方,我们怎么能够不惭愧?怎么能够不认真努力去修学?
要想佛法再兴旺起来,弘法利生的使命是在我们肩膀上,而真正能够达成使命,必须我们有真正的修行,行解相应,才能够将佛法传下去,才能够续佛慧命,光大遗教。所以法藏比丘在最初因地当中,他就发了这样的大愿,所以讲「法藏愿王」,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第十三愿、第十五愿,
解【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
现在他成佛了,果然不错,确确实实如他的所愿,他的愿没有落空,完全兑现了。
讲到『无量』,无量是一个数目字,这个「无量」是有量的无量。印度十大数里面,第二个数就是无量。《华严经》「根自在主童子」那一章,我们曾经念过,印度数字单位一共有一百四十四个单位。我们中国的数字单位只有二十几个,印度有一百四十四个单位,这一百四十四个单位,不带前面「个、十、百、千、万」,如果把这个一起带进去,一共是有一百六十五个单位。最后这十个大数,第一个就是阿僧只,第二个是无量,第三个是无边,而这个数字是倍倍相乘的。阿僧只个阿僧只叫一个无量,无量个无量叫一个无边,无边个无边叫一个无等,这样倍倍相乘,到最后一个大数,叫不可说不可说。
所以西方教主,这个无量寿虽然是有量之无量,也实在是不可思议,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凡夫修成佛果要多少时间?三个阿僧只劫。我们不要说西方世界它的寿命有多长,就算它一个无量,一个无量是阿僧只个阿僧只,你三个阿僧只就成佛了,你还怕什么?诸位要知道,成佛以后那是真的无量,不是假无量,是真正的无量,那是无量的无量,不落在这个数字里头。
这样也许诸位有疑问,既然不落在数字里头,阿弥陀佛为什么还落在数字里头?前面跟大家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不落在数里头,阿弥陀佛落在数里头是应身。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缘分也是有一定时间的,这个时间长就是无量寿,他老人家将来灭度了,观音菩萨成佛,观音菩萨再灭度了,大势至菩萨成佛,所以那个世界没有佛前佛后。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人有八难,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八难,这是我们应当要去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最近,在香港讲《阿弥陀经》的六方佛这一段,有一点新的意思,向诸位提出了报告,之后有不少同修要录音带,录得不好,效果不好,要我今天晚上再重讲一遍,一样的东西讲几次,大家听了就没有味道了,既然有不少人需要这个带子,只好我们今天用这个时间就再重讲一遍。因为这种讲法,是过去所有《阿弥陀经》注解里面没有的。换句话说,找不到参考资料。六方佛只有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他把它判入流通分,仔细去研究,的确是很有道理。其实在佛的名号当中,我也是无意当中发现,它代表念佛人从初发心到无上道的整个过程,与《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没有两样。
假如一部经里面,有理论、有方法,还有带著表演显示修学的过程,这个经典是最完整的经典。所以过去方东美先生常常赞叹《华严经》,认为《华严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书,最圆满最完整。我们今天在这薄薄的一本《阿弥陀经》里面,也看到了这个意思。《阿弥陀经》里面有理论、有方法,也有表演,这个表演就是六方佛他们教我们修学的过程层次。这就是说明了,不但六方佛他是赞扬这部经,在十方世界普遍弘扬这部经,同时也把修学净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态度,修学的目标、方法,以及当中修学的过程,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这个意思一定要晓得、一定要明了。
我们就六方这个层次来看。「东方」是修学基本的条件,第一尊佛阿閦鞞佛,他代表念佛人基本的态度;换句话说,修学净土的基本条件。「阿閦鞞」翻成中国意思是不动,佛是觉,你们想像这个意思,觉是一切明了,是慧,不动是定。这个基本条件,不但是修净土,在大乘佛法里面,无论哪一个法门都要以这个法做基础。换句话说,定与慧是大乘佛法里面的共同基础,修西方净土也不例外,还是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么说法,这个法门的门槛,是不是会太高了一点。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念佛求的是什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想往生就能往生?往生有往生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往生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往生,不是说想去就去了。
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不到一心不乱?为什么功夫不能成片?就是没有定功,在境界里头不能保持著不动。外面境界小小一勾引,心就动了,就随著境界跑了,所以你念佛念不到一心,念不到功夫成片。这就是过去李老师所说的,一万人修行难得一个人往生。真正往生的人,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人,万分之一都不到。佛经里头没有骗我们,是我们自己看错了,错会了意思。怎样训练在境界里面如如不动,我们这句佛号念得才得力,境界是一切明了,如如不动。第一尊佛说明求学的人基本的条件,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这是大乘佛法的共同基础,净土法门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向下三尊佛,所表的是我们念佛人所求的目标,我们求的是什么?成佛,成佛一体三身。三尊佛都叫「须弥」,是一体,体是一,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圆满佛了,一体三身!这是我们所求的,我们所要证的。「须弥相佛」就是报身,「大须弥佛」代表的法身,「须弥光佛」代表的是应化身。这是讲一体三身,是修证最高的目标,也就是我们一般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用什么方法达到?末后一尊佛代表著法门。六方,每一方的最后一尊佛,代表著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持名念佛,「妙音佛」,妙音就是念佛,执持名号就是妙音。
我们今天念的佛号,不是妙音。为什么?心不清净。假如心真正清净了,在境界里面是如如不动,自在光明,你这句佛号念出来的音,自然不一样,音是从心生的。诸位要念念《礼记》里面的乐记,你就晓得,音声法门不可思议!一切事理明了通达了,你这个佛号念得是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欢喜,绝对不会说,念得疲倦,念到最后不想念了,那个音怎么能妙?当你有疲倦的时候,一念佛号精神百倍,这个有妙!这是能提神,提自己的神。对一切众生来说,你这个佛号一念,别人听到的时候,听得很欢喜,他就来了,这叫妙音。如果我们念佛把人都念跑了,念到外边人都不想来,都远远的去了,这音不妙!所以妙音就是要念得把一切众生,一听到这个音,自自然然的就来了,这是妙音。确确实实如此,所以古人念佛的音声,实在讲就是最好的乐章,最好的乐章,确确实实能够吸引人,这是讲念佛的音声,不能够不讲求!
我们上一次从香港带回的念佛谱,里面也讲到这个问题,你看他们有五会念佛,有七音念佛、四音念佛、六音念佛,还有二十音念佛,他都用简谱把它谱出来,我们应当要认真去研究。如何使这个佛号念得叫人听得悦耳,叫人听得欢喜,叫自己的精神百倍。打个七天佛七,这个七天日夜不间断,一点都不疲倦,为什么?音声太妙,把疲劳忘掉了,这才叫妙音!念不到半天,就要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这音就不妙了。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就叫妙音,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东方佛代表念佛人基本的修学态度。
南方佛,统表智慧,南方象徵著光明,光明是智慧。这就是说明学佛,佛是福慧二足尊,善修的人应当先修慧后修福,所以过去的诸佛,他们在成佛之后,特别再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福,百劫的时间来修相好光明,修福报。为什么不先修福后修慧?诸位要晓得,先修福,福报一现前,一享福就迷惑颠倒了。所以会修的人,他一定先修慧,他不修福,什么样的苦头,他能吃,他能挨得过去,智慧增长,心地清净,他先修这个。然后福报现前了,他也如如不动,虽然享福,福报不障碍他,不会在享福里面去堕落,这就是先修慧后修福,这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南方佛第一尊「日月灯佛」,日月灯佛代表是圆满的智慧。太阳照白天,月亮照夜晚,日夜照不到的地方,灯可以照到,所以用日月灯代表无所不照的智慧,圆满智慧,这是我们要求的。第二尊是「名闻光佛」,也有许多同修说,今天知名度很重要。知名度不必要存心有意的去宣扬,用不著,实至名归,真正你到智慧圆满了,你的名声自然出去了。第二尊佛就代表实至名归,你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你是真善知识,人天仰慕,不必宣扬,自然就晓得了。这是自己有成就,智慧上成就。
成就之后,自己智慧开了一点点,要帮助佛弘法,要发这个心。所以底下有「大焰肩佛」,要助佛弘法,这个时候以法师的身分住在世间,教学相长。虽然是弘法,其实是自利,要想自己的圆满智慧现前,一定要发心教化众生,你们想一想,哪一尊佛不说法的?你去查遍《大藏经》,有没有说一尊佛,他从来没有说过法,他只盖庙,他只做一些事务上的事情,你们去查查看,有没有这个?没有。有没有一尊菩萨一生不说法的?也没有。即使是寺院住持当家,这些执事们,你们去查查佛教史,中国自古以来丛林寺院里面,哪个住持当家,有哪一个不说法的?有哪一个不讲经的?你也找不到!智者大师、玄奘大师、窥基大师、莲池大师,都是寺院的住持。他们也从执事慢慢提升上去的,一生弘法讲经著作。「大焰肩」就是要教给我们自己智慧开了之后,一定要懂得教学相长,才能够圆满智慧。
底下一尊佛「须弥灯佛」,他代表的意思是教学一定要以启发众生本性智慧,为佛法教学的目标,而不是教给世间人如何去避凶趋吉,不是教这个,不是以这个为目标,是以破迷开悟为目标。迷破了,智慧开了,自自然然的就离开一些凶灾,自自然然就得到一切吉祥自在,自然就得到了,不是要去求的,他代表著佛法教学的目标。所以上面四尊佛,都是代表修慧。修慧要怎么样修?底下讲「无量精进佛」,就是以无量精进才能够求得到。要精进,精进是大乘佛法的善根,大乘佛法一切善法都从精进开始。小乘里面的三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个法门是大乘法。
西方诸佛就代表著福德庄严,代表修福,所以一开头「无量寿佛」,长寿,长寿是福报。我们中国人讲五福,里面第一个是长寿。第二尊「无量相佛」,相好。相好是福报,这人相貌长得端严、端庄,叫人一看到生欢喜心,生恭敬心,这是福德。第三尊「无量幢佛」,他的意思非常的广泛,无量幢,幢是高、明显,无论是他的道德、他的学问、他的才艺,在一般人当中,他都是高人一等,都非常的显著,这是无量幢佛所代表的。「大光佛」代表实智,「大明佛」代表权智,权实是两种智慧。「宝相佛」代表富贵。所以这上面六尊佛,统统代表著修福,福报里面修智慧,代表修福。
南方修慧,西方修福。这个福要怎么样能够圆满?后面有「净光佛」他教给你的方法。福报从哪里来?心地的清净光明,你就有福了,所以我们要修福,要哪里修?心地里面修。修清净、修光明,不在心地里面修福,你所修的那种福是有漏的福报,那个福报享受的时候有烦恼,真正的福报,它里头没有烦恼,只有快乐,没有烦恼,心地清净,是从净光里面修福,才能够修到真正的福报,无漏称性的福报。这个以上总表自利,虽然有化他还是属於自利,所以教学相长还是属於自利。福慧都具足,都有了相当根底,这个时候要发心利他了。
底下这一尊佛,北方诸佛就代表利他的愿行。你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你有能力,有能力就能度众生。没有能力,当然那是另当别论。有了能力就要发心度众生,所以第一尊佛一开头就是「焰肩佛」,肩是肩膀,焰是智慧,你现在有了智慧,有智慧的肩膀,那就要承担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重担,所谓是如来家业,你要能够继承,你要能够担得下来。「最胜音佛」,就是效法佛以音声作佛事,我们担负如来的家业,如来的家业是什么?是传法度生。传法度生里面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音声,讲经说法,教人念佛,是最胜之音,最胜音就是说法,就是念佛。我们今天念佛达不到最胜音,就是对於念佛法门的理论不通达。念佛对於念佛法门的理论通达,这是最胜音。
弘法利生,当然障碍重重,你要有智慧、要有忍辱,才能够破除障碍,所以底下有「难沮佛」,这一尊佛代表著是以智慧坚勇,坚固勇猛破坏一切魔障,不为一切障碍把自己障碍住,要能够突破,难沮佛,一定要克服障碍。下面「日生佛」,智慧现前了,这是双关的意思,也是自己,也是所化的一切众生,自他都能够破迷开悟,所以上面四尊佛都是表利他,偏重在利他。末后一尊「网明佛」,这是度众生的大愿,好像众生掉在水里面,我们现在怎么救他?拿一个网统统把他捞起来,都把他救到,这个就表「众生无边誓愿度」,对於度一切众生没有分别心、没有戒心、没有冤亲,以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所以用网明,这个意义非常之深。
下方诸佛代表弘法利生的事业拓展。前面是小有成就了,这个时候大有成就,真正是普度众生,那种教化的功德效果,几乎与佛住世没有两样,所以第一尊佛叫「师子佛」,如同佛在世作师子吼一样的,我们称佛讲经,赞叹为师子吼,这个时候法师讲经辩才无碍,也是师子吼。第二尊「名闻佛」,第三尊「名光佛」,这二尊佛代表的是你的名,你的名称,我们今天讲知名度,你的道德、你的智慧,十方普闻。今天讲的是名闻天下,名闻世界,这不是小的名闻,是大的名闻。这就是教化的力量影响深远。
「达磨佛、法幢佛」,这二尊佛代表教化的功能、建树,是高建法幢,到处建立道场,宣扬正法,普遍的利益一切众生,不是一个地区,十方世界随类化身,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绝不是一个地区。末后一尊佛代表著成绩,「持法佛」,这个意思是双关的,自己要受持佛法,依教奉行,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教化的功德成效卓著,这一尊佛是讲代表著教学成绩,而不是教到后来没有结果,都有结果,各个都能够依教奉行。
末后上方诸佛是代表菩萨大化圆满成就了,成佛了。前面下方代表三贤菩萨位,后面是十圣,跟佛简直没有两样,所以第一尊「梵音佛」,你看,比最胜音又高一层,从前起先开头的是妙音、最胜音、梵音,法音圆妙,这是梵音。「宿王佛」,这是说明菩萨的地位。宿是星宿,星宿之王,星宿里面最明亮的,你们想像这是什么意思?就是经里所讲的法王子。这个时候指法王子的地位,仅次於法王,大菩萨的位子。所以你看六方佛,从凡夫地一直看上来的时候,你看修学过程。「香上、香光」,这二尊佛代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的特别法门,就是念佛法门,《楞严经》上说得很好,「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法门叫「香光庄严」,所以这二尊佛是表不可思议,净业持名往生弥陀净土的法门,以这个法门来教化众生,一生成佛,所以这二尊佛是代表最高的教学内容。
什么经最大?《阿弥陀经》最大。什么经最圆满?《阿弥陀经》最圆满,这是的的确确,千真万确的事实。《华严》是经中之王,《华严经》最后的结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归到这一部经,你要真正懂得这个意思,这部经是王中之王,所以在末后特别显示大菩萨、法王子,一定弘扬这个法门,这才叫畅佛本怀!这个才叫究竟说法。
后面说「大焰肩佛」,就如同本师释迦牟尼佛宣讲这一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才叫大焰肩。你把佛法的家业真正的担负起来,这不是担负一部分佛的事业,是把佛的事业全部承担,那就是弘扬正法。所以净土法门的祖师,称之为大师。诸位要明了,现代人称大师是随便称的,随便称他都可以称大师。古时候不行的,古时候称大师只有二个人,一个称佛,佛称大师。另外一个就是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其他任何宗的祖师,不称大师。禅宗称禅师,如果说国王的老师,受封的称国师,不能称大师。唯独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为什么?他宣扬的是香上、香光,很有味道,才能真正能想到,统统在佛的名号当中表示出来,因为这部经,才真正是肩担弘法利生的大业,所以称有大师的名号。
下面一尊佛是「杂色宝华严身佛」,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你们看看那个《华严经》原来的名字是《大方广佛杂华庄严经》,你们看看佛的名号。换句话说,它指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声阿弥陀佛,就是大华严大总持法门。一句阿弥陀佛,把整个《华严经》都包括在里面,《华严》是一切经的总纲领,包括《华严经》就包括一切经,包括《华严经》就包括一切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包括在里头,真是所谓「横该八教,圆摄五宗」,这个话是莲池大师所讲的,一点都不错,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底下一尊「娑罗树王佛」,娑罗是树的名字,印度有一种树高大坚固,是这个意思。对於这个法门自己有信心,能够教一切众生对於念佛法门,生起坚定的信心,坚固的愿力,这样才能达到二利圆满,自利利他都能达到圆满。
末后这三尊佛跟前面这个三尊,前后相照应,你的修学目的圆满成就了,就是一体三身。「宝华德佛」这就是应身圆满,「见一切义佛」报身圆满,「如须弥山佛」法身圆满。所以我们再细细的观察后面,上方一共是有十尊佛,是代表圆满,跟《华严经》用十表法是一样的意思。这十尊佛里面,末后的五尊,前面二尊,就是代表华严普贤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圆满成就定慧,示现最究竟、最圆满的美满人生,这就是「杂色宝华严身佛」与「娑罗树王佛」所代表的,跟《华严经》没有两样的,完全是一样。末后的三尊佛是代表一体三身圆满证得。所以在佛名号当中,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出来,真善美慧的人生,在这部经上、在这个法门里面,无上正等正觉也在这个法门当中,一生当中决定能够圆满证得。所以我们读这些经文,决定不能够疏忽。
至於佛的名号怎么样的讲法,你们可以看看各家的注解都有,我这个讲法完全从表法上来讲,这个是决定能够讲得通的。因为经一开端序分里头,十六位尊者各个都有表法的。每一部经里序分里所列的常随众,以及别序里所列的上首,统是表法,所以佛的名号决定有表法的意思。所以我从表法上来看,看出这一层意思出来,在此地供养诸位同修。
请掀开经本,一百八十二面经文:
经【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前面这是世尊就光明跟我们解释西方教主的德号。这一段再就寿命做第二段的解释,「寿命无量」。前面曾经说到过,这个『无量』的意思太广泛了,当然在无量的含义里,说出一个光明,说出一个寿命,有它特别的用意,那就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你看哪一个心目当中不是求福求慧?光明是智慧,寿命是福报。各个人都喜欢长寿,这就是世俗来看。
如果就佛法上来看,这个意义也非常之深。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所以难以成就,实在话说,就是寿命不长,功夫没成熟,寿命到了,这是无可奈何!更苦的是,这个世间有佛出世、有佛法住在世间,这个机会不多,所以八难里面有佛前佛后之苦。佛没出世之前,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佛灭度之后,这个世间也没有佛法。我们今天算是非常的幸运,虽然释迦牟尼佛灭度了,不在世间,可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教还存在这个世间。虽然说末法时期,末法比没有佛法那要好得太多太多。何况我们现在生在这个世间,是恰恰好佛的末法初期,末法初期跟末法的后期相差很大。这就说明西方世界人寿命长,没有佛前佛后之难。
我们说皈依三宝,现前我们皈依是凡夫僧,代表僧团,比不上世尊当年在世「以佛为师」,那个功德不能相提并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是现在佛,不是过去佛,也不是未来佛,他是现在佛。一到西方世界皈依佛陀,亲自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那个成就自然不可思议,这还用得著说?所以这里面含著这么多的意思,世尊在无量义里面,提出这两个意思,来给我们介绍西方教主。
请看蕅益大师底下的解释:
解【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
这是就一般通途来说,『法身』是以法性为身。法性是本体,法相是现相,有体当然就有相,相也是功用,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这是说不上始终。换句话说,『寿命』二个字,在性相里面来讲,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是无始无终。报身就不一样,报身有始无终,『报身』是指什么?是指觉悟。报身是以智慧为身。觉了以后,他就不再迷了,所以它有始觉,一直到究竟觉,这是有始无终,不会再迷了。这个问题佛在《楞严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详细,你看《楞严》里面,富楼那尊者就曾经提出这个问题,成佛之后还会不会起无明,再堕到凡夫位?佛以种种开示,跟他讲得很清楚。
而始觉,诸位要晓得,天天始觉,念念始觉。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经上说「始成正觉」,这话说得没错!今天我所觉悟的,跟昨天就不一样。今天不叫始觉叫什么?明天又有新的觉悟,跟今天又不一样,所以始觉,是念念始觉。换句话说,天天有进步、天天在觉悟,一天不觉就退转了。所以这个觉悟是天天觉、时时觉、处处觉、事事觉、念念觉,觉而不迷。不是说一觉就统统圆满了。
我们就禅家讲的大彻大悟,那个大彻大悟也是始觉,它不是普通的始觉,它是大彻大悟的始觉。在我们净土里面讲,就是你刚刚证得理一心不乱,那个时候、那一刹那,就叫大彻大悟。可是悟了以后,还有没有觉悟?有!悟了以后,像刚才讲的,天天觉悟,时时、处处、事事都觉悟,我们在《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就是示现这个相?那个大彻大悟是圆教初住位,从初住到如来果地,还有四十一个位次,那要不天天觉、念念觉,他怎么能圆满菩提?这就是像禅家所谓悟后起修。圆初住就证得报身,这是圆教的初住,别教就是初地,证得报身。这种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所见到的阿弥陀佛是报身如来。理一心不乱,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见报身佛。我们最好在这一生当中,把功夫提升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相当高的境界。
我告诉诸位同修,这个境界是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确实可以做得到的。假如做不到,佛绝对不会跟我们说出来。佛四十九年给我们说的法很有限,还有许许多多东西没说。为什么没说?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统统不说,能做得到的,全都跟我们说出来。所以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都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要怎样才能做到,那你就要依这部经上的理论方法了,尤其是《疏钞演义》跟这部《要解》,讲得太透彻了,值得我们全心全力来研究、来探讨、来修学。
明天我们这里佛七开始,每天有五支香的共修,欢迎诸位同修随时来参加,有时间多参加几支香,没有时间少参加几支香,都可以,这是提供一个念佛修行的方法。当然在这七天当中,也是考验我们自己的功夫。我们今天晚上利用这一点时间先洒净,所以我们今天晚上讲经讲到八点半,讲到八点半我们休息五分钟,我们洒净,明天早晨一早我们就起香,就开始念佛了。念佛期间当中,晚上的讲经不中断,就是一、三、五,此地还是讲经,还是讲《阿弥陀经疏钞》。有同修他没有空来念佛,他喜欢来听经,我们也满他的愿,讲堂那边讲经二、四、六,也不中断。
这就是说从法身跟报身,是每一尊佛都可以成为无量寿。应身就不一样了,
解【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
这个『应身』是他受用身,不是自受用身,报身是自受用身,所以有始无终,一觉之后再不迷惑,觉而不迷。诸位要特别注意这个「觉」字,这个字很难懂,它有很深的境界,什么是觉?怎样才能觉?觉了是什么样子?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才有门路可入。应身即是他受用身,那当然是随缘、随他。佛度众生机缘成熟,他就示现身相,机缘没有了,他这个相就灭了,所以应身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时间长短不定,大都是随众生的寿命。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世间一般的寿命,我们也常讲平均的寿命,大概是一百岁的样子,平均寿命,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世间。换句话说,他的寿命也应该是一百岁,可是佛八十岁就灭度了。换句话说,他要度的那一批人,在他八十岁的时候都已经度尽,再住在这个世间没意义了,再住这个世间要遭毁谤了。换句话说,喜欢听法的、喜欢修行的,他都已经得到了,都已经明了了,不喜欢听经的、不喜欢闻法的,甚至於反对佛教的,佛要住在那个地方,他给他们许多造口业的机会了,所以佛不住世,八十岁就走了。
这个里面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一桩事情,那就是佛他还有二十年的福报。佛的福报太大了,这二十年的福报,留到供养后世的出家弟子,一直在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的法运,出家弟子四事供养,是佛那个二十年的余福。我们能相信吗?你要是不相信,我们台湾现在考试院长孔德成先生,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他今天走遍全世界,不管中国人、外国人,见到他没有不恭敬的,为什么恭敬他?恭敬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他是沾了祖宗的光。我们佛子沾佛的光,不晓得吗?你今天出家人走出去受人家恭敬,人家凭什么恭敬你?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凭这个恭敬你、凭这个来供养,这是佛陀的余福!让后世弟子们去享,使他修道不至於有四事供养的缺乏。所以一个真正出家人,只要心在道上,四事供养决定不缺。如果你不相信,天天去攀缘,那佛的光明、福德就加不上,护法神也远离你,你就天天要攀缘,你不攀缘,你的衣食就成问题,累死了,所以应当好好的去修行,做一个佛真正的弟子。所以佛在我们这个世间,随著我们的寿命。
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寿命又特别,特别在哪里?他在最初修行发愿,就有长寿这一愿,四十八愿第十三愿里面说,一百八十三面倒数第三行有,有节录的这一条:「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佛有这一愿,他要成佛了,他的寿命是无量的,无量寿。不但他自己本身无量寿,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各个都无量寿。因为什么?他也有一愿,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各个也是无量寿,与佛同样的寿命。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特别提出这一条,来跟我们介绍,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我们应当发愿求生彼国。这个文里面说:
解【法藏愿王。】
这是讲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他是个国王,他把国王的位子舍掉,不要了,让给别人了,自己出家。诸位要记住,佛世出家,不像现在出家,现在出家是享受,佛世出家真是苦!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人家是真放下了。现在出了你自己的家,来了一个更大的家,寺庙比自己家大,比自己家里更舒服,更来得享受,所以现在出家人不容易有成就。为什么?出家就是叫你放下,结果你自己的家,小的家放下了,大的家放不下。佛世那个时候放得真是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吃饭的时候到外面去托钵,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山野里面,中间有坟墓、墓地,树底下打坐,他是真正放下了,跟我们现在不相同。这是我们今天这一代的出家人,要特别提高警觉。要晓得我们出家为什么没有当年那些出家人,那么样的成就,当年那些出家人吃过苦头,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他舍弃国王的尊贵,舍弃世间第一等的享受,这是真正能放掉。
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以太子的身分出家了,我们要常常想到诸佛,常常想到佛世那些佛弟子们,我们应当惭愧,应当要加倍的用功。佛世佛陀讲经,除了佛的常随众之外,来听经的都是徒步,都是走来的,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交通可以代步。你们在《梵网经》里面所看到的,受过菩萨戒,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经,无故不听经的就犯了戒。四十里,那个时候讲徒步,步行一天去听经,可以来回,四十里要走多久?我们一般人,普通走路的话,一小时是走八里路,我们一般的速度,就算走十里,也是走四个小时,听一座经再回来,佛是给你一天,可以有一个来回。现在交通便捷,不要那么辛苦了。
以前吃饭要出去托钵,有的时候还托不到,空钵回来,戒律里面托钵不是每一家都去找人家去,托钵的时候只准七户人家,七户人家都没有供养的,那只好回去,今天一天挨饿,今天一天很惭愧没有人供养,回去老实念佛。所以想想那时候是什么生活,我们今天是什么生活。那个时候真正出家人的生活,今天出家过的是在家人的生活,不是出家人生活。
诸位想想那个时候人用功,他多困难!出家人一般住在城外。你看本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所讲的,给孤独园就是在城外,距离城大概有五里多路的样子。而释迦牟尼佛,每天还要从自己这个精舍里面到舍卫大城去乞食,所以一趟来回也有一、二十里路。不是说托钵,托了之后,一面出来一面就吃,没有这个道理,托了钵之后,回到精舍来,大家一起吃饭。所以像这些情形,我们都要晓得。我们今天讲没有功夫修行,那要比起过去那些人,那他们怎么办,他们不是更没有时间了?所以想到这个地方,我们怎么能够不惭愧?怎么能够不认真努力去修学?
要想佛法再兴旺起来,弘法利生的使命是在我们肩膀上,而真正能够达成使命,必须我们有真正的修行,行解相应,才能够将佛法传下去,才能够续佛慧命,光大遗教。所以法藏比丘在最初因地当中,他就发了这样的大愿,所以讲「法藏愿王」,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第十三愿、第十五愿,
解【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
现在他成佛了,果然不错,确确实实如他的所愿,他的愿没有落空,完全兑现了。
讲到『无量』,无量是一个数目字,这个「无量」是有量的无量。印度十大数里面,第二个数就是无量。《华严经》「根自在主童子」那一章,我们曾经念过,印度数字单位一共有一百四十四个单位。我们中国的数字单位只有二十几个,印度有一百四十四个单位,这一百四十四个单位,不带前面「个、十、百、千、万」,如果把这个一起带进去,一共是有一百六十五个单位。最后这十个大数,第一个就是阿僧只,第二个是无量,第三个是无边,而这个数字是倍倍相乘的。阿僧只个阿僧只叫一个无量,无量个无量叫一个无边,无边个无边叫一个无等,这样倍倍相乘,到最后一个大数,叫不可说不可说。
所以西方教主,这个无量寿虽然是有量之无量,也实在是不可思议,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凡夫修成佛果要多少时间?三个阿僧只劫。我们不要说西方世界它的寿命有多长,就算它一个无量,一个无量是阿僧只个阿僧只,你三个阿僧只就成佛了,你还怕什么?诸位要知道,成佛以后那是真的无量,不是假无量,是真正的无量,那是无量的无量,不落在这个数字里头。
这样也许诸位有疑问,既然不落在数字里头,阿弥陀佛为什么还落在数字里头?前面跟大家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不落在数里头,阿弥陀佛落在数里头是应身。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缘分也是有一定时间的,这个时间长就是无量寿,他老人家将来灭度了,观音菩萨成佛,观音菩萨再灭度了,大势至菩萨成佛,所以那个世界没有佛前佛后。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人有八难,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八难,这是我们应当要去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最近,在香港讲《阿弥陀经》的六方佛这一段,有一点新的意思,向诸位提出了报告,之后有不少同修要录音带,录得不好,效果不好,要我今天晚上再重讲一遍,一样的东西讲几次,大家听了就没有味道了,既然有不少人需要这个带子,只好我们今天用这个时间就再重讲一遍。因为这种讲法,是过去所有《阿弥陀经》注解里面没有的。换句话说,找不到参考资料。六方佛只有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他把它判入流通分,仔细去研究,的确是很有道理。其实在佛的名号当中,我也是无意当中发现,它代表念佛人从初发心到无上道的整个过程,与《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没有两样。
假如一部经里面,有理论、有方法,还有带著表演显示修学的过程,这个经典是最完整的经典。所以过去方东美先生常常赞叹《华严经》,认为《华严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书,最圆满最完整。我们今天在这薄薄的一本《阿弥陀经》里面,也看到了这个意思。《阿弥陀经》里面有理论、有方法,也有表演,这个表演就是六方佛他们教我们修学的过程层次。这就是说明了,不但六方佛他是赞扬这部经,在十方世界普遍弘扬这部经,同时也把修学净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态度,修学的目标、方法,以及当中修学的过程,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这个意思一定要晓得、一定要明了。
我们就六方这个层次来看。「东方」是修学基本的条件,第一尊佛阿閦鞞佛,他代表念佛人基本的态度;换句话说,修学净土的基本条件。「阿閦鞞」翻成中国意思是不动,佛是觉,你们想像这个意思,觉是一切明了,是慧,不动是定。这个基本条件,不但是修净土,在大乘佛法里面,无论哪一个法门都要以这个法做基础。换句话说,定与慧是大乘佛法里面的共同基础,修西方净土也不例外,还是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么说法,这个法门的门槛,是不是会太高了一点。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念佛求的是什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想往生就能往生?往生有往生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往生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往生,不是说想去就去了。
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不到一心不乱?为什么功夫不能成片?就是没有定功,在境界里头不能保持著不动。外面境界小小一勾引,心就动了,就随著境界跑了,所以你念佛念不到一心,念不到功夫成片。这就是过去李老师所说的,一万人修行难得一个人往生。真正往生的人,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人,万分之一都不到。佛经里头没有骗我们,是我们自己看错了,错会了意思。怎样训练在境界里面如如不动,我们这句佛号念得才得力,境界是一切明了,如如不动。第一尊佛说明求学的人基本的条件,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这是大乘佛法的共同基础,净土法门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向下三尊佛,所表的是我们念佛人所求的目标,我们求的是什么?成佛,成佛一体三身。三尊佛都叫「须弥」,是一体,体是一,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圆满佛了,一体三身!这是我们所求的,我们所要证的。「须弥相佛」就是报身,「大须弥佛」代表的法身,「须弥光佛」代表的是应化身。这是讲一体三身,是修证最高的目标,也就是我们一般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用什么方法达到?末后一尊佛代表著法门。六方,每一方的最后一尊佛,代表著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持名念佛,「妙音佛」,妙音就是念佛,执持名号就是妙音。
我们今天念的佛号,不是妙音。为什么?心不清净。假如心真正清净了,在境界里面是如如不动,自在光明,你这句佛号念出来的音,自然不一样,音是从心生的。诸位要念念《礼记》里面的乐记,你就晓得,音声法门不可思议!一切事理明了通达了,你这个佛号念得是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欢喜,绝对不会说,念得疲倦,念到最后不想念了,那个音怎么能妙?当你有疲倦的时候,一念佛号精神百倍,这个有妙!这是能提神,提自己的神。对一切众生来说,你这个佛号一念,别人听到的时候,听得很欢喜,他就来了,这叫妙音。如果我们念佛把人都念跑了,念到外边人都不想来,都远远的去了,这音不妙!所以妙音就是要念得把一切众生,一听到这个音,自自然然的就来了,这是妙音。确确实实如此,所以古人念佛的音声,实在讲就是最好的乐章,最好的乐章,确确实实能够吸引人,这是讲念佛的音声,不能够不讲求!
我们上一次从香港带回的念佛谱,里面也讲到这个问题,你看他们有五会念佛,有七音念佛、四音念佛、六音念佛,还有二十音念佛,他都用简谱把它谱出来,我们应当要认真去研究。如何使这个佛号念得叫人听得悦耳,叫人听得欢喜,叫自己的精神百倍。打个七天佛七,这个七天日夜不间断,一点都不疲倦,为什么?音声太妙,把疲劳忘掉了,这才叫妙音!念不到半天,就要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这音就不妙了。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就叫妙音,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东方佛代表念佛人基本的修学态度。
南方佛,统表智慧,南方象徵著光明,光明是智慧。这就是说明学佛,佛是福慧二足尊,善修的人应当先修慧后修福,所以过去的诸佛,他们在成佛之后,特别再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福,百劫的时间来修相好光明,修福报。为什么不先修福后修慧?诸位要晓得,先修福,福报一现前,一享福就迷惑颠倒了。所以会修的人,他一定先修慧,他不修福,什么样的苦头,他能吃,他能挨得过去,智慧增长,心地清净,他先修这个。然后福报现前了,他也如如不动,虽然享福,福报不障碍他,不会在享福里面去堕落,这就是先修慧后修福,这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南方佛第一尊「日月灯佛」,日月灯佛代表是圆满的智慧。太阳照白天,月亮照夜晚,日夜照不到的地方,灯可以照到,所以用日月灯代表无所不照的智慧,圆满智慧,这是我们要求的。第二尊是「名闻光佛」,也有许多同修说,今天知名度很重要。知名度不必要存心有意的去宣扬,用不著,实至名归,真正你到智慧圆满了,你的名声自然出去了。第二尊佛就代表实至名归,你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你是真善知识,人天仰慕,不必宣扬,自然就晓得了。这是自己有成就,智慧上成就。
成就之后,自己智慧开了一点点,要帮助佛弘法,要发这个心。所以底下有「大焰肩佛」,要助佛弘法,这个时候以法师的身分住在世间,教学相长。虽然是弘法,其实是自利,要想自己的圆满智慧现前,一定要发心教化众生,你们想一想,哪一尊佛不说法的?你去查遍《大藏经》,有没有说一尊佛,他从来没有说过法,他只盖庙,他只做一些事务上的事情,你们去查查看,有没有这个?没有。有没有一尊菩萨一生不说法的?也没有。即使是寺院住持当家,这些执事们,你们去查查佛教史,中国自古以来丛林寺院里面,哪个住持当家,有哪一个不说法的?有哪一个不讲经的?你也找不到!智者大师、玄奘大师、窥基大师、莲池大师,都是寺院的住持。他们也从执事慢慢提升上去的,一生弘法讲经著作。「大焰肩」就是要教给我们自己智慧开了之后,一定要懂得教学相长,才能够圆满智慧。
底下一尊佛「须弥灯佛」,他代表的意思是教学一定要以启发众生本性智慧,为佛法教学的目标,而不是教给世间人如何去避凶趋吉,不是教这个,不是以这个为目标,是以破迷开悟为目标。迷破了,智慧开了,自自然然的就离开一些凶灾,自自然然就得到一切吉祥自在,自然就得到了,不是要去求的,他代表著佛法教学的目标。所以上面四尊佛,都是代表修慧。修慧要怎么样修?底下讲「无量精进佛」,就是以无量精进才能够求得到。要精进,精进是大乘佛法的善根,大乘佛法一切善法都从精进开始。小乘里面的三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个法门是大乘法。
西方诸佛就代表著福德庄严,代表修福,所以一开头「无量寿佛」,长寿,长寿是福报。我们中国人讲五福,里面第一个是长寿。第二尊「无量相佛」,相好。相好是福报,这人相貌长得端严、端庄,叫人一看到生欢喜心,生恭敬心,这是福德。第三尊「无量幢佛」,他的意思非常的广泛,无量幢,幢是高、明显,无论是他的道德、他的学问、他的才艺,在一般人当中,他都是高人一等,都非常的显著,这是无量幢佛所代表的。「大光佛」代表实智,「大明佛」代表权智,权实是两种智慧。「宝相佛」代表富贵。所以这上面六尊佛,统统代表著修福,福报里面修智慧,代表修福。
南方修慧,西方修福。这个福要怎么样能够圆满?后面有「净光佛」他教给你的方法。福报从哪里来?心地的清净光明,你就有福了,所以我们要修福,要哪里修?心地里面修。修清净、修光明,不在心地里面修福,你所修的那种福是有漏的福报,那个福报享受的时候有烦恼,真正的福报,它里头没有烦恼,只有快乐,没有烦恼,心地清净,是从净光里面修福,才能够修到真正的福报,无漏称性的福报。这个以上总表自利,虽然有化他还是属於自利,所以教学相长还是属於自利。福慧都具足,都有了相当根底,这个时候要发心利他了。
底下这一尊佛,北方诸佛就代表利他的愿行。你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你有能力,有能力就能度众生。没有能力,当然那是另当别论。有了能力就要发心度众生,所以第一尊佛一开头就是「焰肩佛」,肩是肩膀,焰是智慧,你现在有了智慧,有智慧的肩膀,那就要承担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重担,所谓是如来家业,你要能够继承,你要能够担得下来。「最胜音佛」,就是效法佛以音声作佛事,我们担负如来的家业,如来的家业是什么?是传法度生。传法度生里面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音声,讲经说法,教人念佛,是最胜之音,最胜音就是说法,就是念佛。我们今天念佛达不到最胜音,就是对於念佛法门的理论不通达。念佛对於念佛法门的理论通达,这是最胜音。
弘法利生,当然障碍重重,你要有智慧、要有忍辱,才能够破除障碍,所以底下有「难沮佛」,这一尊佛代表著是以智慧坚勇,坚固勇猛破坏一切魔障,不为一切障碍把自己障碍住,要能够突破,难沮佛,一定要克服障碍。下面「日生佛」,智慧现前了,这是双关的意思,也是自己,也是所化的一切众生,自他都能够破迷开悟,所以上面四尊佛都是表利他,偏重在利他。末后一尊「网明佛」,这是度众生的大愿,好像众生掉在水里面,我们现在怎么救他?拿一个网统统把他捞起来,都把他救到,这个就表「众生无边誓愿度」,对於度一切众生没有分别心、没有戒心、没有冤亲,以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所以用网明,这个意义非常之深。
下方诸佛代表弘法利生的事业拓展。前面是小有成就了,这个时候大有成就,真正是普度众生,那种教化的功德效果,几乎与佛住世没有两样,所以第一尊佛叫「师子佛」,如同佛在世作师子吼一样的,我们称佛讲经,赞叹为师子吼,这个时候法师讲经辩才无碍,也是师子吼。第二尊「名闻佛」,第三尊「名光佛」,这二尊佛代表的是你的名,你的名称,我们今天讲知名度,你的道德、你的智慧,十方普闻。今天讲的是名闻天下,名闻世界,这不是小的名闻,是大的名闻。这就是教化的力量影响深远。
「达磨佛、法幢佛」,这二尊佛代表教化的功能、建树,是高建法幢,到处建立道场,宣扬正法,普遍的利益一切众生,不是一个地区,十方世界随类化身,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绝不是一个地区。末后一尊佛代表著成绩,「持法佛」,这个意思是双关的,自己要受持佛法,依教奉行,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教化的功德成效卓著,这一尊佛是讲代表著教学成绩,而不是教到后来没有结果,都有结果,各个都能够依教奉行。
末后上方诸佛是代表菩萨大化圆满成就了,成佛了。前面下方代表三贤菩萨位,后面是十圣,跟佛简直没有两样,所以第一尊「梵音佛」,你看,比最胜音又高一层,从前起先开头的是妙音、最胜音、梵音,法音圆妙,这是梵音。「宿王佛」,这是说明菩萨的地位。宿是星宿,星宿之王,星宿里面最明亮的,你们想像这是什么意思?就是经里所讲的法王子。这个时候指法王子的地位,仅次於法王,大菩萨的位子。所以你看六方佛,从凡夫地一直看上来的时候,你看修学过程。「香上、香光」,这二尊佛代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的特别法门,就是念佛法门,《楞严经》上说得很好,「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法门叫「香光庄严」,所以这二尊佛是表不可思议,净业持名往生弥陀净土的法门,以这个法门来教化众生,一生成佛,所以这二尊佛是代表最高的教学内容。
什么经最大?《阿弥陀经》最大。什么经最圆满?《阿弥陀经》最圆满,这是的的确确,千真万确的事实。《华严》是经中之王,《华严经》最后的结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归到这一部经,你要真正懂得这个意思,这部经是王中之王,所以在末后特别显示大菩萨、法王子,一定弘扬这个法门,这才叫畅佛本怀!这个才叫究竟说法。
后面说「大焰肩佛」,就如同本师释迦牟尼佛宣讲这一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才叫大焰肩。你把佛法的家业真正的担负起来,这不是担负一部分佛的事业,是把佛的事业全部承担,那就是弘扬正法。所以净土法门的祖师,称之为大师。诸位要明了,现代人称大师是随便称的,随便称他都可以称大师。古时候不行的,古时候称大师只有二个人,一个称佛,佛称大师。另外一个就是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其他任何宗的祖师,不称大师。禅宗称禅师,如果说国王的老师,受封的称国师,不能称大师。唯独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为什么?他宣扬的是香上、香光,很有味道,才能真正能想到,统统在佛的名号当中表示出来,因为这部经,才真正是肩担弘法利生的大业,所以称有大师的名号。
下面一尊佛是「杂色宝华严身佛」,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你们看看那个《华严经》原来的名字是《大方广佛杂华庄严经》,你们看看佛的名号。换句话说,它指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声阿弥陀佛,就是大华严大总持法门。一句阿弥陀佛,把整个《华严经》都包括在里面,《华严》是一切经的总纲领,包括《华严经》就包括一切经,包括《华严经》就包括一切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包括在里头,真是所谓「横该八教,圆摄五宗」,这个话是莲池大师所讲的,一点都不错,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底下一尊「娑罗树王佛」,娑罗是树的名字,印度有一种树高大坚固,是这个意思。对於这个法门自己有信心,能够教一切众生对於念佛法门,生起坚定的信心,坚固的愿力,这样才能达到二利圆满,自利利他都能达到圆满。
末后这三尊佛跟前面这个三尊,前后相照应,你的修学目的圆满成就了,就是一体三身。「宝华德佛」这就是应身圆满,「见一切义佛」报身圆满,「如须弥山佛」法身圆满。所以我们再细细的观察后面,上方一共是有十尊佛,是代表圆满,跟《华严经》用十表法是一样的意思。这十尊佛里面,末后的五尊,前面二尊,就是代表华严普贤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圆满成就定慧,示现最究竟、最圆满的美满人生,这就是「杂色宝华严身佛」与「娑罗树王佛」所代表的,跟《华严经》没有两样的,完全是一样。末后的三尊佛是代表一体三身圆满证得。所以在佛名号当中,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出来,真善美慧的人生,在这部经上、在这个法门里面,无上正等正觉也在这个法门当中,一生当中决定能够圆满证得。所以我们读这些经文,决定不能够疏忽。
至於佛的名号怎么样的讲法,你们可以看看各家的注解都有,我这个讲法完全从表法上来讲,这个是决定能够讲得通的。因为经一开端序分里头,十六位尊者各个都有表法的。每一部经里序分里所列的常随众,以及别序里所列的上首,统是表法,所以佛的名号决定有表法的意思。所以我从表法上来看,看出这一层意思出来,在此地供养诸位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