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13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二二页:
钞【善中善者,自有五义,以具智论五菩提心故。】
这是给我们说明善中之善有五个意思,这五个意思从哪里来的?是《大智度论》里面给我们说了五种菩提心,这是善中之善。「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菩提心,觉悟之心,换句话说,对於宇宙人生现在未来一切的事理,能够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迷惑,这就叫做菩提心。为什么有五种?这是讲它有浅深次第不相同。有些人眼光看得很远,当然他处理事务就比较适当,不会有过失。下面这是《智论》里面讲的五种菩提心。
钞【一、发心菩提,谓於无量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起大觉故。二、伏心菩提,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则正念才彰,烦恼自灭故。】
这两段前面已经介绍了。我们看第三:
钞【三、明心菩提,谓了达诸法实相也。】
『了』是明了,『达』是通达,『诸法』是说世间一切法,乃至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明了、都通达,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如果我们这个世间每个国家领导的人物都能有明心菩提的话,这世界就不会这么乱了。今天我们看伊拉克的战争,冷静去观察,这非常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都是对於一切法的真相迷惑颠倒,错误的想法、看法,错误的决定,才会引起这个大灾难。当然谁都不愿意发动这个灾难,谁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灾难,这是众生的共业,无可奈何!
钞【而持名,正即此一心,明了一切诸法实相故。】
我们今天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一心一意老实念佛,对於我们自己决定有好处。
钞【四、出到菩提。】
这个境界就更高了。
钞【谓得无生忍,出三界,到萨婆若也。】
『出』,就是永远超出三界、六道轮回。『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到萨婆若』就是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到达。
钞【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
『一二三忍』是出在《无量寿经》上的,这是圆教初地以上菩萨所证得的。
钞【捷超生死,趋一切智故。】
『捷』是快速,快捷就能够『超生死』,能够趋向如来果地上的智慧。这是十圣菩萨的境界,三贤十圣。前面从发心到明心,这是三贤位,十信、十住、十回向,「出到」是十地位。第五是这就是等觉、妙觉位:
钞【五、无上菩提,谓坐道场,成最正觉也。】
像《普门品》、《楞严经》上所讲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是现佛身,『成最正觉』。
钞【而持名,则得不退转地,直至成佛故。】
莲池大师把《智论》里面五种菩提心统统结归到持名念佛。由此可知,『持名』的功德利益确实不可思议。这五种菩提心,如果你不知道,没有关系,你只要老老实实念这句佛号,五种菩提心统统都在一句六字洪名之中。不晓得,念到熟透了,也能证得,这是净宗之妙,不是其他法门可以比的。《演义》里面对於这五项说得详细:
演【善中善下。】
解释『善中善』以下这段文。
演【是释持名,乃善中善。】
就是解释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所有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里面的第一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所以持名之人,是善中的善人,因此诸佛护念,龙天尊重,为什么?你是世出世间第一善人,你修的是第一善法,几个人知道?这个话绝对不是念佛人自己在夸耀自己,不是的,下面五种菩提心证明这个说法是决定正确。我们看底下的解释:
演【发心菩提,即是圆教五品位,此所发之心,即是随喜心,妙心体具如如意珠,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心即空即假即中。初心知此庆己庆人,所谓於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
『圆教五品位』,这是圆教,不是藏教、通教、别教。在隋朝,智者大师往生前,学生们问他:你老人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智者大师告诉大家:我因为领众做住持,负责寺院行政事务,耽误自己的修学,只证得五品位。这是大师谦虚的话,也是现身说法教给我们,换句话说,如果他不当住持、不领众,那他就是上品上生,决定不会在五品位。这就是说明寺院里面做住持、做当家、做执事,那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但是那个牺牲也有一个限度,如果牺牲到最后不能往生,甚至堕三途,那就错误了。人家这个牺牲,最低限度还能五品位往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就是自己决定有往生的把握,品位下一点没有关系,这是值得的,帮助一切人修习净土。五品位是个底限,这是生凡圣同居土。
「发心菩提」,发是启发,发也是发现,也就是始觉,开始觉悟了。「此所发之心,即是随喜心」,五品里面有随喜,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随喜功德,随谁?随诸佛菩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以持名念佛普度一切众生当生圆满无上菩提,真正觉悟的人,我们随喜这个,这是上随诸佛。下面,一切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怎么成熟?他一听到持名念佛这个法门,他就欢喜、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老实念佛。这是众生机熟,根机熟了,值得我们随喜。上随喜诸佛,下随喜根熟众生,这很难得,很不容易的。我们想想,几个人真正发心去做佛?现在我听很多同学来告诉我,生活很苦,工作很辛苦,做哪一行都不好做。所以我就劝他,做佛这一行比哪一行都好,如果可能的话,改行做佛!做佛,要是真的在这一生成佛,那确实不要说世间行业,出世间行业也比不上,你总是选对了,你那个心真正发了。
『妙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们念佛的这个心就是妙心,念佛的心,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除这句佛号之外,没有第二个妄念,这个心就是妙心。妙心之体,六祖大师讲「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自己的真如本性本来具足,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像如意珠一样,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是体,佛跟众生都是本体里面现的相,觉悟了,这个心所现出来的就是佛,佛境界;迷了自性,所现出来的就是众生,众生境界。所以众生与佛统是自性变现的,问题就是你是觉还是迷?世间人迷的多,觉的少,不要说一般人迷而不觉,就是念佛的人、学佛的人,有几个人真正觉悟了?我们想想自己就没有觉悟。
觉悟有没有标准?有标准。此地这就是列出五个标准,最低的一个标准,我在此地告诉诸位同修,觉悟的人没有妄念,有妄念的人就是没有觉悟。我还想自己、我还想我的家、我还想前想后,这是迷惑颠倒,这是没有觉悟。觉悟的人心地永远清净,什么念头也没有,现在过去未来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清净心照外面的境界,见诸法实相。我们起心动念在胡思乱想,外面的真相完全见不到。你从这个标准上去觉察、去反省,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觉还是迷。我再说得明白一点,真正觉悟的人,你选行业一定做佛!可是今天发心出家的人,未必真正觉悟。真正觉悟的人一定出家,出家的人未必真正觉悟,这两句话的味道,诸位好好的去揣摩揣摩。
演【此心即空即假即中。】
空假中就是大乘佛法常讲的体相用,天台家把它换个名词叫空假中。「空」是说本体,本体确实是空,为什么?你决定得不到,它有!有,你得不到,这一点诸位同修要觉悟。我们这世间哪一样东西你能得到?你一样都得不到。你要是说你有能得到的,那是愚痴,那是自欺欺人。不但身外之物你一样得不到,身体也得不到,我们坐在这个地方,身体里面的细胞刹那刹那在新陈代谢。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得到的。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叫觉悟了,你不会再在事相上追求,不会了。世间所有一切法,纵然现在好像是得到,说老实话,你所暂时得到的是你支配的权力,不是所有权,你确实没有所有权。譬如你现在得一笔财富,这财富你真得到吗?死了,一样也带不去,不过给你现前看一下,现前的时候,你有权力支配,你支配得当是替自己修福积德,支配不得当是替自己造业,将来还有恶报。所以要记住,自己决定没有!有这么一个机会来支配,为什么不把它用在善的地方?什么叫善?利益一切众生,尤其在这个时代要宣扬正法,这个你用得最妥当不过!如果自己求享受,说老实话,决定享受不到,造一身的罪业,这就看觉与不觉?所以,晓得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的。
「假」是讲相状,我们得这个身,身是相状,我们所依靠生存的环境是相状,一切的物相,恶相是假相,为什么是假相?刹那刹那在生灭,刹那刹那在变化,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中」是用,你用得非常恰当,这就中,既不偏空也不偏有。所以,用要用中。佛家讲用中,中道第一义谛,用中;儒家也讲用中,《中庸》就是教给我们要用中。佛教还没到中国来,中国的圣人也晓得这个道理,教导我们要用中。我们用中,就是心之正用。知道体是空的,相是假的,用要中。
「初心知此」,初发心对於这个真相明白了,知道了,很庆幸,庆幸什么?这一生决定不造业、这一生决定没有过失、决定不迷。换句话说,心行纯善,纵然不能往生西方世界,来生也是人天大福报,他怎么不庆幸自己!把自己所认识的、所觉悟的,传授给别人,看到别人也明白了,替他欢喜,「庆己庆人」。但是诸位要晓得,一切善业换得来生人天福报,还是愚痴之极,为什么?不出轮回就是大麻烦,不出轮回必堕恶道,你来生不堕恶道,后生会堕恶道,你不能保证你生生世世觉而不迷,一投胎有隔阴之迷,前一生所觉悟的统统都忘掉,菩萨还有退转,所以不出三界不是真正觉悟。真正觉悟,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超越生死轮回,这才是真正觉悟。超越生死轮回,确实是一些觉悟的众生所希求的,希求是一回事情,能不能做到那又是一回事情。为什么做不到?诸位要晓得,佛给我们讲的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是了生死出三界,这个决定不错。但是如果我们的根性不契合这些法门,你修得会很辛苦,修得很累,得不到效果,你这一生又耽误了,这一生耽误,来生未必能得人身,纵然得人身未必能闻佛法,所以你要到哪一生哪一劫再能遇到?这是个未知数,那就苦不堪言!因此,真正觉悟就要把握现前的机缘,决定不能放松,我不要等来生,这一生就要成就。
这一生要真正成就,说实实在在话,只有一个法门:「持名念佛」。《无量寿经》跟《弥陀经》所说的,决定不再怀疑,死心塌地去修学,那你真正就庆幸,你这一生决定成就。真正修学必须万缘放下,一样放不下就是一样障碍,心里有一条牵挂就等於六道轮回里有一条绳索,这绳索绑住你,你不能把它断除,将来往生就成障碍。必须把这些葛藤、绳索统统断尽,使我们对这世界真正认识清楚,确实没有一丝毫贪恋,这样我们将来走得才自在,这就是『於生死中发大菩提心』。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天灾人祸!李老师往生之前讲「这个劫难,诸佛菩萨神仙都救不了」,众生业力所感。我们与众生有共业,但是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是个别修行,个人认真修行,这是别业,可以免除灾难。这是真正觉悟,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做发心菩提。
演【伏心菩提。】
发心之后要伏心,伏什么?烦恼、习气。发了心,你这妄想习气伏不住,不能往生。伏心是修行,发心是觉悟,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觉悟了,觉悟要开始修,伏心就是修,先要伏烦恼。我们无始劫以来贪瞋痴慢,这个烦恼习气很重,如何能把它伏住?你能把烦恼伏住,就能往生。烦恼伏不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那正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枉然?你烦恼习气伏不住,你还再造业,身没有造业、口没有造业,意在造业,这怎么得了?必须把身语意三业恶习气统统伏住,用什么方法伏?一句阿弥陀佛把它伏住。能够真正伏住,这就是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一直到事一心不乱都是伏。
演【即是圆教初信至七信位。以初信断见惑,从二信至七信断思惑尽,所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
《金刚经》上讲的「云何降伏其心」,烦恼习气。一定要改过自新,不能再搞热闹了。虚云老和尚一生,我们看他的《年谱》,建许多道场,修复许多道场,曾几何时,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一生的辛苦,留下什么?一个道场也没留下来,但是他留下来的是精神,精神是建立佛法,正法久住。我们观察现前时节因缘,适不适合建大道场?不适合。我在讲席常常提醒诸位同学,现代是什么时代?建大道场,那是在从前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休闲的时间长,秋收之后、春耕之前,至少有二、三个月休息时间可以到道场去修行。现代人一天到晚这么忙碌,一个星期难得有一天的时间休息,哪有时间到道场修行!所以建大道场建得再大,变成观光旅游,我们出钱出力去建个观光旅游的道场,这个没有意义。虽然美其名,这也是宣传佛法,使他看看佛菩萨形像,阿赖耶识种一个种子,是有这么一点影响,但是那太微弱了。在今天这个时代,真正的道场是广播电台跟电视台,我们能利用这样的道场弘扬正法,使大家对佛法真正能明了,真正能认识,不至於发生误会,进一步他发心来修学,这个利益无量无边。
我们今天台湾寺院多,财力雄厚,能够把财力集合起来,我相信建三、五座电视公司不成问题,这是我们佛教道场。其次的,就是过去我们常想的「弥陀村」,退休的同修大家能在一起共修念佛,这个道场有价值,这绝对不是观光的,专门提供老年人、退休的人在那边念佛进修。不要盖寺庙的形式,那要浪费很多钱财,建普通的房子,里面建一个大的念佛堂、一个大型的活动中心就够了,什么都不要,老老实实念佛,降伏其心要紧,目的是断见思烦恼的。
假如我们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不断就能成就,没这回事情!这是诸位要觉悟。真正要求往生,见思烦恼要断,断不了也要伏,伏不住,你在阿赖耶里面种个善根而已,决定不能往生。往生起码的条件是要伏住,绝对没有说是烦恼不伏就能往生的,没这回事情,经里面查不到,自古至今也没有这个例子,无例可援。你现在就要仔细想想,你还是往生?还是搞六道轮回?贪瞋痴慢、七情五欲要不能断,天天念阿弥陀佛还搞六道轮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决定要断!这在净宗法门讲,就是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事一心;见惑断了,这是中品的事一心;思惑也断了,上品的事一心。
演【明心菩提,即是圆教十信满心入初住位。此位证一心三智,以双亡之力知寂灭相,以双照之力知种种相貌,所谓了达诸法实相也。】
这个位次就高了,这是理一心不乱,圆教初住以上,超过阿罗汉多多了。念佛功深,念到见思、尘沙烦恼都断掉,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地位。这个地位得到「一心三智」,三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三种智他统统得到。这个地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唯识家所说的「同生性」,前面发心、伏心还是异生性。异生性是你跟佛用的心不是一个心,是两个心,叫异生,为什么?你是用八识心。到这个明心菩提,不用八识了,转八识成四智,他跟诸佛如来用的是同一个心,所以叫同生性,用真心不用妄心。前面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到这个地方用真心了。真心决定没有分别,真心决定没有妄念,真心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我们心不清净、不平等,那是妄心。到这个地方才用真心。真心里面具足三种智,一切智知诸法本体,就是知空;道种智是知假,所有一切万相是假的,是假相;一切种智是指作用,用中,中谛,天台家所讲的「即空即假即中」,到这地方才能应用在生活上。
「双亡」是二边都不执著,二边都舍弃,所以「知寂灭相」,寂灭相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一切诸法的真相,清净寂灭相,他还没证得,他知道了。我们现在是听说,还不知道,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不知道!只听说过寂灭相这个名词,寂灭相是什么样子没有法子理解,到他能够理解了,虽能理解,没有证得。「以双照之力」,双照是慧,双亡是定,定是心里头一念不生,双照是觉察,没有一样不晓得,样样知道。虽然样样知道,他心是清净的,寂照是同时的,清清楚楚如如不动,这个菩萨到这种地位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虽然一切通达,如如不动,於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到这样的境界。「所谓了达诸法实相」,这是理一心不乱,往上去全是理一心不乱。明心菩提,是三贤位,就是十住、十信、十回向,一共是三十个位次。
演【出到菩提,即是圆教初地至八地位。】
圆教的地上菩萨,初地到八地,八个位次。
演【以初地始得法忍光明,至八地方名真得无生法忍,为深行菩萨。】
以《仁王经》来讲,「无生法忍」七地就证得,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与此地讲的不同,此地所说的初地就证得,说实在话,初地证得的无生法忍是相似的无生法忍,不是真正的,真正的无生法忍是从七地菩萨才证得。这个地方讲的,八地才是真正得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无生法忍,真正证得;七地是下品,七地以前,当然就更不必说了。「无生法忍」是什么意思?「法」是讲一切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无生」是讲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生,哪来的灭?有生才有灭,不生当然就不灭了。我们现在看一切法有生有灭,七地以上的菩萨看一切法不生不灭,跟我们完全不一样。这是我们大惑不解,永远没办法理解,我们看一切法明明有生有灭,哪有不生不灭的?这个事情只有自己证得八地菩萨才知道,不证得八地菩萨,怎么讲也不晓得,不是我们思惟想像能体会得到的,也不是言语能表达出来的,这是真实的功夫,真实的境界。「忍」是忍可的意思,就是认可、同意,佛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我同意、我承认,为什么同意承认?因为我也亲眼见到,佛所说的话完全正确,一点错误都没有。所以,忍是同意的意思、认可的意思。大乘经上常讲的无生法忍的境界,你才晓得这是深位的菩萨,位次很高的菩萨。
演【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
这话是真的,佛在此地跟我们说真实话,初地以上的菩萨知道这个真实的境界,知道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没有差别,众生跟佛没有差别,完全是不生不灭,只是佛与大菩萨觉而不迷,他知道、清楚;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在不生不灭的境界里以为有生有灭,哪里晓得真相是不生不灭。所以有生有灭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对於一切事实的真相看错了,不晓得一切法是不生不灭的。菩萨到这个境界才真正的「离一切相」,离是不执著,一切相决定不染,「一切想」,一切妄想没有了,不会想自己,也不会想别人,所有一切想统统断掉了,那不就变成无想了吗?无想也断掉了,不但有想没有,无想也没有,才叫真正离一切想。如果单单离一切有想,还有个无想,好了,那他就生无想天去了。所以,无想也要断掉。这个事情很麻烦,有想断掉,他无想,无想断掉,不就有想吗?这种事情麻烦了,不好懂了。有无二边都不能落,你这个心才真正叫清净,灵明觉知。如果堕在无想里面,冥顽不灵。人要是堕无想,跟这桌椅板凳有什么两样?他无想,砖头、石头都无想,这地方大家要细心体会。「一切执著」,一切执著都没有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这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它的原来品题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菩萨行愿」是能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能所不二。所以,离一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
演【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当然比不上,『声闻』是阿罗汉;『辟支佛』翻作缘觉,也翻作独觉,比阿罗汉聪明,智慧比阿罗汉高。他们比不上这些菩萨。
演【离诸喧诤,寂灭现前,所谓出三界到萨婆若也。】
「喧」是喧哗,「诤」是争论,这一句是讲的世间法。离世间法怎么离法?是不是真的离开六道轮回?不是的,真的离开六道轮回是声闻、辟支佛,他们真的离开了;菩萨不离开,在世间而不被世间所染,即世间出世间,所以声闻辟支佛比不上!他是染中不染,热闹当中他清净,这就不是二乘人所能比得上的,这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
「寂灭现前,所谓出三界到萨婆若也」,到底有没有出?有没有入?没有。把三界就转变成萨婆若海,这个高!有出有入就不高,阿罗汉有出有入,辟支佛有出有入,权教菩萨有出有入;法身大士没有出入。有出有入是二法,有出有入是二心,二心不是真心,真心里头一念不生,有个出入就有念了。一念不生,哪来的出入?哪来的三界、萨婆若?三界、萨婆若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诸位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所以他的出与入是一桩事情,他讲的三界跟萨婆若也是一桩事情。在他是萨婆若海,在我们是三界六道轮回,我们同在一个地方,两个人感受不一样。我们看一切法有生有灭,他看一切法不生不灭;他所看到是事实真相,我们看到的是事实的妄相,用心不同。
演【无上菩提,是圆教妙觉位。】
妙觉是成佛了。由此可知,「出到」,这个地方讲是初地至八地,实际上是到等觉位,因为后面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里面没有包括九地,如果九地、十地、等觉、妙觉统统是无上菩提,这个出到菩提就到八地位。无上菩提只有一位,由此可知,等觉以下都是出到菩提。出到菩提有十一个位次,十地加上等觉。
演【永别无明父母,究竟登涅盘山顶。】
「无明」能生万法,所以比喻为父母,父母是能生的意思。唯识经论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无明生三细相,三细则生六粗相,这样辗转相生变成了世界,变成了宇宙、一切万法。佛法里面讲生的程序,跟中国《易经》所讲的很相似,《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跟佛法讲的非常接近。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生,程序没有先后次第,可以说是同时的,它确实有次第,但是次第你没有办法把他它清。从一念不觉到变现一切万象,一念之中,正如同我们做梦一样,大家都有做梦的经验,你们做梦当然在理论上讲一定有过程的,你在做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过程?先变什么再变什么、再变什么?变成梦境,有没有发现过?理论上讲,它一定有过程。可是做梦时候太快了,所以宇宙万有变现出来是一变一切变,绝对没有先后次第。现在什么考古学家、人类学家都说人是从猿猴慢慢进化而来的,这在佛法里是不承认的,佛法里不说这些。佛法,像《楞严经》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讲宇宙万有怎么来的,怎么现前的,楞严会上真是斩钉断铁毫无怀疑的告诉我们这事实真相。绝对不是进化的,那都是人在那里打妄想,对於现象在猜测,不是事实真相。
无明是一切万事万相的总根源,所以称为父母。妙觉位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掉,所以永别无明父母。「生相无明」,所有宇宙万相从哪里来的?就是无明变现出来的,所以叫生相无明。无明断掉,一切法没有了,永嘉大师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才真正彻底明了一切法不生不灭。「究竟登涅盘山顶」,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生不灭,山顶是最高峰,不生不灭这个境界达到究竟圆满。
演【以虚空为座,成清净法身,居常寂光土,为圆教佛相。】
这个东西到底有还是没有?说有也可,说无也可,确实这是讲的法身,法身有没有相?没有相。「座」是讲安处,安立之处,安座,相既然没有,哪里来座?所以它座处就像虚空一样。「清净法身」,法身如来,梵文叫毗卢遮那,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遍一切处,是一切法的本体。天台家讲的即空即假即中,这是即空。虽然它空,它能现相,它能变相,变的相就是假相、幻相,般若讲的妙有,真空妙有,《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讲的假色、妙色,跟真空是一不是二。虽然这个相在,了不可得,这叫清净法身。身就是土,土就是身,所以我们叫「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就是常寂光土,这才是自己本来面目。你如果能够认知,尽虚空遍法界原来就是自己!我们迷得多可怜,把这个身当作自己,身外统统不晓得,哪里晓得身外统统是自己。就好像作梦一样,梦从哪里来?梦是自己心变现的。梦中所有一切境界,一切人物、山河大地、梦里面的虚空,哪一样不是自心变现的?哪一个不是自己?几个人作梦醒了之后会觉悟一下,「刚才我梦的全是自己,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跟自己呕气」。我们眼前这个现象、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除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人,「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是能变,法是所变,能变所变是一不是二。这叫圆教佛相。
演【所谓坐道场成最正觉也。】
真正的意思在此地,决不是指示现的意思,示现的意思那讲得太浅,讲得太粗、太俗。给你讲真话,往深处讲,往究竟处讲,是这个意思,这才叫做「坐道场」,才叫「成最正觉」。
从发心到成佛五个阶段,心境上五个层次的变化叫做「五菩提心」。在净宗,最妙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从初发心到最正觉就一个方法就完成了,真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净宗的殊胜,净宗之不可思议。其他宗派、其他法门不容易达到,尤其是在一生当中不可能达到,唯独净宗一生当中可以完成,这个法门我们要是把它放过,太可惜!真正是辜负了自己,这一生空过了。如果对这个法门真正认识,彻底明了,一下抓住,你这一生就成佛了。
所以经要听,要细心的听,要真正把它听懂,利益在哪里?破迷启信。我们今天对这法门不相信!我说不相信,你不承认,现在有人说你今天晚上有一个机会马上可以赚一百万,你决定不来听经了,你去了,你就不相信!今天晚上没事情做,没钱好赚,来听听,所以你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晚上可赚亿万黄金,我也不要,我来听经,那才叫真信。在这种情形之下有几个人?我在这里讲经,可能一个都没有。所以信,太难太难了。人迷惑颠倒,无始劫以来就被外面诱惑,一引诱就跑掉了。经真正搞明白、真正搞通达,才晓得那些东西统统是假的,这才是真的。世间人认假不认真,给你讲解、给你介绍,无非是叫你从今以后认真不认假,那你就真正得救,外道的话,你得救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二二页:
钞【善中善者,自有五义,以具智论五菩提心故。】
这是给我们说明善中之善有五个意思,这五个意思从哪里来的?是《大智度论》里面给我们说了五种菩提心,这是善中之善。「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菩提心,觉悟之心,换句话说,对於宇宙人生现在未来一切的事理,能够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迷惑,这就叫做菩提心。为什么有五种?这是讲它有浅深次第不相同。有些人眼光看得很远,当然他处理事务就比较适当,不会有过失。下面这是《智论》里面讲的五种菩提心。
钞【一、发心菩提,谓於无量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起大觉故。二、伏心菩提,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则正念才彰,烦恼自灭故。】
这两段前面已经介绍了。我们看第三:
钞【三、明心菩提,谓了达诸法实相也。】
『了』是明了,『达』是通达,『诸法』是说世间一切法,乃至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明了、都通达,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如果我们这个世间每个国家领导的人物都能有明心菩提的话,这世界就不会这么乱了。今天我们看伊拉克的战争,冷静去观察,这非常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都是对於一切法的真相迷惑颠倒,错误的想法、看法,错误的决定,才会引起这个大灾难。当然谁都不愿意发动这个灾难,谁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灾难,这是众生的共业,无可奈何!
钞【而持名,正即此一心,明了一切诸法实相故。】
我们今天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一心一意老实念佛,对於我们自己决定有好处。
钞【四、出到菩提。】
这个境界就更高了。
钞【谓得无生忍,出三界,到萨婆若也。】
『出』,就是永远超出三界、六道轮回。『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到萨婆若』就是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到达。
钞【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
『一二三忍』是出在《无量寿经》上的,这是圆教初地以上菩萨所证得的。
钞【捷超生死,趋一切智故。】
『捷』是快速,快捷就能够『超生死』,能够趋向如来果地上的智慧。这是十圣菩萨的境界,三贤十圣。前面从发心到明心,这是三贤位,十信、十住、十回向,「出到」是十地位。第五是这就是等觉、妙觉位:
钞【五、无上菩提,谓坐道场,成最正觉也。】
像《普门品》、《楞严经》上所讲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是现佛身,『成最正觉』。
钞【而持名,则得不退转地,直至成佛故。】
莲池大师把《智论》里面五种菩提心统统结归到持名念佛。由此可知,『持名』的功德利益确实不可思议。这五种菩提心,如果你不知道,没有关系,你只要老老实实念这句佛号,五种菩提心统统都在一句六字洪名之中。不晓得,念到熟透了,也能证得,这是净宗之妙,不是其他法门可以比的。《演义》里面对於这五项说得详细:
演【善中善下。】
解释『善中善』以下这段文。
演【是释持名,乃善中善。】
就是解释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所有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里面的第一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所以持名之人,是善中的善人,因此诸佛护念,龙天尊重,为什么?你是世出世间第一善人,你修的是第一善法,几个人知道?这个话绝对不是念佛人自己在夸耀自己,不是的,下面五种菩提心证明这个说法是决定正确。我们看底下的解释:
演【发心菩提,即是圆教五品位,此所发之心,即是随喜心,妙心体具如如意珠,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心即空即假即中。初心知此庆己庆人,所谓於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
『圆教五品位』,这是圆教,不是藏教、通教、别教。在隋朝,智者大师往生前,学生们问他:你老人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智者大师告诉大家:我因为领众做住持,负责寺院行政事务,耽误自己的修学,只证得五品位。这是大师谦虚的话,也是现身说法教给我们,换句话说,如果他不当住持、不领众,那他就是上品上生,决定不会在五品位。这就是说明寺院里面做住持、做当家、做执事,那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但是那个牺牲也有一个限度,如果牺牲到最后不能往生,甚至堕三途,那就错误了。人家这个牺牲,最低限度还能五品位往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就是自己决定有往生的把握,品位下一点没有关系,这是值得的,帮助一切人修习净土。五品位是个底限,这是生凡圣同居土。
「发心菩提」,发是启发,发也是发现,也就是始觉,开始觉悟了。「此所发之心,即是随喜心」,五品里面有随喜,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随喜功德,随谁?随诸佛菩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以持名念佛普度一切众生当生圆满无上菩提,真正觉悟的人,我们随喜这个,这是上随诸佛。下面,一切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怎么成熟?他一听到持名念佛这个法门,他就欢喜、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老实念佛。这是众生机熟,根机熟了,值得我们随喜。上随喜诸佛,下随喜根熟众生,这很难得,很不容易的。我们想想,几个人真正发心去做佛?现在我听很多同学来告诉我,生活很苦,工作很辛苦,做哪一行都不好做。所以我就劝他,做佛这一行比哪一行都好,如果可能的话,改行做佛!做佛,要是真的在这一生成佛,那确实不要说世间行业,出世间行业也比不上,你总是选对了,你那个心真正发了。
『妙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们念佛的这个心就是妙心,念佛的心,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除这句佛号之外,没有第二个妄念,这个心就是妙心。妙心之体,六祖大师讲「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自己的真如本性本来具足,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像如意珠一样,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是体,佛跟众生都是本体里面现的相,觉悟了,这个心所现出来的就是佛,佛境界;迷了自性,所现出来的就是众生,众生境界。所以众生与佛统是自性变现的,问题就是你是觉还是迷?世间人迷的多,觉的少,不要说一般人迷而不觉,就是念佛的人、学佛的人,有几个人真正觉悟了?我们想想自己就没有觉悟。
觉悟有没有标准?有标准。此地这就是列出五个标准,最低的一个标准,我在此地告诉诸位同修,觉悟的人没有妄念,有妄念的人就是没有觉悟。我还想自己、我还想我的家、我还想前想后,这是迷惑颠倒,这是没有觉悟。觉悟的人心地永远清净,什么念头也没有,现在过去未来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清净心照外面的境界,见诸法实相。我们起心动念在胡思乱想,外面的真相完全见不到。你从这个标准上去觉察、去反省,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觉还是迷。我再说得明白一点,真正觉悟的人,你选行业一定做佛!可是今天发心出家的人,未必真正觉悟。真正觉悟的人一定出家,出家的人未必真正觉悟,这两句话的味道,诸位好好的去揣摩揣摩。
演【此心即空即假即中。】
空假中就是大乘佛法常讲的体相用,天台家把它换个名词叫空假中。「空」是说本体,本体确实是空,为什么?你决定得不到,它有!有,你得不到,这一点诸位同修要觉悟。我们这世间哪一样东西你能得到?你一样都得不到。你要是说你有能得到的,那是愚痴,那是自欺欺人。不但身外之物你一样得不到,身体也得不到,我们坐在这个地方,身体里面的细胞刹那刹那在新陈代谢。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得到的。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叫觉悟了,你不会再在事相上追求,不会了。世间所有一切法,纵然现在好像是得到,说老实话,你所暂时得到的是你支配的权力,不是所有权,你确实没有所有权。譬如你现在得一笔财富,这财富你真得到吗?死了,一样也带不去,不过给你现前看一下,现前的时候,你有权力支配,你支配得当是替自己修福积德,支配不得当是替自己造业,将来还有恶报。所以要记住,自己决定没有!有这么一个机会来支配,为什么不把它用在善的地方?什么叫善?利益一切众生,尤其在这个时代要宣扬正法,这个你用得最妥当不过!如果自己求享受,说老实话,决定享受不到,造一身的罪业,这就看觉与不觉?所以,晓得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的。
「假」是讲相状,我们得这个身,身是相状,我们所依靠生存的环境是相状,一切的物相,恶相是假相,为什么是假相?刹那刹那在生灭,刹那刹那在变化,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中」是用,你用得非常恰当,这就中,既不偏空也不偏有。所以,用要用中。佛家讲用中,中道第一义谛,用中;儒家也讲用中,《中庸》就是教给我们要用中。佛教还没到中国来,中国的圣人也晓得这个道理,教导我们要用中。我们用中,就是心之正用。知道体是空的,相是假的,用要中。
「初心知此」,初发心对於这个真相明白了,知道了,很庆幸,庆幸什么?这一生决定不造业、这一生决定没有过失、决定不迷。换句话说,心行纯善,纵然不能往生西方世界,来生也是人天大福报,他怎么不庆幸自己!把自己所认识的、所觉悟的,传授给别人,看到别人也明白了,替他欢喜,「庆己庆人」。但是诸位要晓得,一切善业换得来生人天福报,还是愚痴之极,为什么?不出轮回就是大麻烦,不出轮回必堕恶道,你来生不堕恶道,后生会堕恶道,你不能保证你生生世世觉而不迷,一投胎有隔阴之迷,前一生所觉悟的统统都忘掉,菩萨还有退转,所以不出三界不是真正觉悟。真正觉悟,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超越生死轮回,这才是真正觉悟。超越生死轮回,确实是一些觉悟的众生所希求的,希求是一回事情,能不能做到那又是一回事情。为什么做不到?诸位要晓得,佛给我们讲的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是了生死出三界,这个决定不错。但是如果我们的根性不契合这些法门,你修得会很辛苦,修得很累,得不到效果,你这一生又耽误了,这一生耽误,来生未必能得人身,纵然得人身未必能闻佛法,所以你要到哪一生哪一劫再能遇到?这是个未知数,那就苦不堪言!因此,真正觉悟就要把握现前的机缘,决定不能放松,我不要等来生,这一生就要成就。
这一生要真正成就,说实实在在话,只有一个法门:「持名念佛」。《无量寿经》跟《弥陀经》所说的,决定不再怀疑,死心塌地去修学,那你真正就庆幸,你这一生决定成就。真正修学必须万缘放下,一样放不下就是一样障碍,心里有一条牵挂就等於六道轮回里有一条绳索,这绳索绑住你,你不能把它断除,将来往生就成障碍。必须把这些葛藤、绳索统统断尽,使我们对这世界真正认识清楚,确实没有一丝毫贪恋,这样我们将来走得才自在,这就是『於生死中发大菩提心』。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天灾人祸!李老师往生之前讲「这个劫难,诸佛菩萨神仙都救不了」,众生业力所感。我们与众生有共业,但是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是个别修行,个人认真修行,这是别业,可以免除灾难。这是真正觉悟,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做发心菩提。
演【伏心菩提。】
发心之后要伏心,伏什么?烦恼、习气。发了心,你这妄想习气伏不住,不能往生。伏心是修行,发心是觉悟,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觉悟了,觉悟要开始修,伏心就是修,先要伏烦恼。我们无始劫以来贪瞋痴慢,这个烦恼习气很重,如何能把它伏住?你能把烦恼伏住,就能往生。烦恼伏不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那正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枉然?你烦恼习气伏不住,你还再造业,身没有造业、口没有造业,意在造业,这怎么得了?必须把身语意三业恶习气统统伏住,用什么方法伏?一句阿弥陀佛把它伏住。能够真正伏住,这就是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一直到事一心不乱都是伏。
演【即是圆教初信至七信位。以初信断见惑,从二信至七信断思惑尽,所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
《金刚经》上讲的「云何降伏其心」,烦恼习气。一定要改过自新,不能再搞热闹了。虚云老和尚一生,我们看他的《年谱》,建许多道场,修复许多道场,曾几何时,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一生的辛苦,留下什么?一个道场也没留下来,但是他留下来的是精神,精神是建立佛法,正法久住。我们观察现前时节因缘,适不适合建大道场?不适合。我在讲席常常提醒诸位同学,现代是什么时代?建大道场,那是在从前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休闲的时间长,秋收之后、春耕之前,至少有二、三个月休息时间可以到道场去修行。现代人一天到晚这么忙碌,一个星期难得有一天的时间休息,哪有时间到道场修行!所以建大道场建得再大,变成观光旅游,我们出钱出力去建个观光旅游的道场,这个没有意义。虽然美其名,这也是宣传佛法,使他看看佛菩萨形像,阿赖耶识种一个种子,是有这么一点影响,但是那太微弱了。在今天这个时代,真正的道场是广播电台跟电视台,我们能利用这样的道场弘扬正法,使大家对佛法真正能明了,真正能认识,不至於发生误会,进一步他发心来修学,这个利益无量无边。
我们今天台湾寺院多,财力雄厚,能够把财力集合起来,我相信建三、五座电视公司不成问题,这是我们佛教道场。其次的,就是过去我们常想的「弥陀村」,退休的同修大家能在一起共修念佛,这个道场有价值,这绝对不是观光的,专门提供老年人、退休的人在那边念佛进修。不要盖寺庙的形式,那要浪费很多钱财,建普通的房子,里面建一个大的念佛堂、一个大型的活动中心就够了,什么都不要,老老实实念佛,降伏其心要紧,目的是断见思烦恼的。
假如我们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不断就能成就,没这回事情!这是诸位要觉悟。真正要求往生,见思烦恼要断,断不了也要伏,伏不住,你在阿赖耶里面种个善根而已,决定不能往生。往生起码的条件是要伏住,绝对没有说是烦恼不伏就能往生的,没这回事情,经里面查不到,自古至今也没有这个例子,无例可援。你现在就要仔细想想,你还是往生?还是搞六道轮回?贪瞋痴慢、七情五欲要不能断,天天念阿弥陀佛还搞六道轮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决定要断!这在净宗法门讲,就是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事一心;见惑断了,这是中品的事一心;思惑也断了,上品的事一心。
演【明心菩提,即是圆教十信满心入初住位。此位证一心三智,以双亡之力知寂灭相,以双照之力知种种相貌,所谓了达诸法实相也。】
这个位次就高了,这是理一心不乱,圆教初住以上,超过阿罗汉多多了。念佛功深,念到见思、尘沙烦恼都断掉,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地位。这个地位得到「一心三智」,三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三种智他统统得到。这个地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唯识家所说的「同生性」,前面发心、伏心还是异生性。异生性是你跟佛用的心不是一个心,是两个心,叫异生,为什么?你是用八识心。到这个明心菩提,不用八识了,转八识成四智,他跟诸佛如来用的是同一个心,所以叫同生性,用真心不用妄心。前面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到这个地方用真心了。真心决定没有分别,真心决定没有妄念,真心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我们心不清净、不平等,那是妄心。到这个地方才用真心。真心里面具足三种智,一切智知诸法本体,就是知空;道种智是知假,所有一切万相是假的,是假相;一切种智是指作用,用中,中谛,天台家所讲的「即空即假即中」,到这地方才能应用在生活上。
「双亡」是二边都不执著,二边都舍弃,所以「知寂灭相」,寂灭相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一切诸法的真相,清净寂灭相,他还没证得,他知道了。我们现在是听说,还不知道,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不知道!只听说过寂灭相这个名词,寂灭相是什么样子没有法子理解,到他能够理解了,虽能理解,没有证得。「以双照之力」,双照是慧,双亡是定,定是心里头一念不生,双照是觉察,没有一样不晓得,样样知道。虽然样样知道,他心是清净的,寂照是同时的,清清楚楚如如不动,这个菩萨到这种地位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虽然一切通达,如如不动,於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到这样的境界。「所谓了达诸法实相」,这是理一心不乱,往上去全是理一心不乱。明心菩提,是三贤位,就是十住、十信、十回向,一共是三十个位次。
演【出到菩提,即是圆教初地至八地位。】
圆教的地上菩萨,初地到八地,八个位次。
演【以初地始得法忍光明,至八地方名真得无生法忍,为深行菩萨。】
以《仁王经》来讲,「无生法忍」七地就证得,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与此地讲的不同,此地所说的初地就证得,说实在话,初地证得的无生法忍是相似的无生法忍,不是真正的,真正的无生法忍是从七地菩萨才证得。这个地方讲的,八地才是真正得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无生法忍,真正证得;七地是下品,七地以前,当然就更不必说了。「无生法忍」是什么意思?「法」是讲一切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无生」是讲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生,哪来的灭?有生才有灭,不生当然就不灭了。我们现在看一切法有生有灭,七地以上的菩萨看一切法不生不灭,跟我们完全不一样。这是我们大惑不解,永远没办法理解,我们看一切法明明有生有灭,哪有不生不灭的?这个事情只有自己证得八地菩萨才知道,不证得八地菩萨,怎么讲也不晓得,不是我们思惟想像能体会得到的,也不是言语能表达出来的,这是真实的功夫,真实的境界。「忍」是忍可的意思,就是认可、同意,佛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我同意、我承认,为什么同意承认?因为我也亲眼见到,佛所说的话完全正确,一点错误都没有。所以,忍是同意的意思、认可的意思。大乘经上常讲的无生法忍的境界,你才晓得这是深位的菩萨,位次很高的菩萨。
演【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
这话是真的,佛在此地跟我们说真实话,初地以上的菩萨知道这个真实的境界,知道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没有差别,众生跟佛没有差别,完全是不生不灭,只是佛与大菩萨觉而不迷,他知道、清楚;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在不生不灭的境界里以为有生有灭,哪里晓得真相是不生不灭。所以有生有灭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对於一切事实的真相看错了,不晓得一切法是不生不灭的。菩萨到这个境界才真正的「离一切相」,离是不执著,一切相决定不染,「一切想」,一切妄想没有了,不会想自己,也不会想别人,所有一切想统统断掉了,那不就变成无想了吗?无想也断掉了,不但有想没有,无想也没有,才叫真正离一切想。如果单单离一切有想,还有个无想,好了,那他就生无想天去了。所以,无想也要断掉。这个事情很麻烦,有想断掉,他无想,无想断掉,不就有想吗?这种事情麻烦了,不好懂了。有无二边都不能落,你这个心才真正叫清净,灵明觉知。如果堕在无想里面,冥顽不灵。人要是堕无想,跟这桌椅板凳有什么两样?他无想,砖头、石头都无想,这地方大家要细心体会。「一切执著」,一切执著都没有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这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它的原来品题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菩萨行愿」是能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能所不二。所以,离一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
演【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当然比不上,『声闻』是阿罗汉;『辟支佛』翻作缘觉,也翻作独觉,比阿罗汉聪明,智慧比阿罗汉高。他们比不上这些菩萨。
演【离诸喧诤,寂灭现前,所谓出三界到萨婆若也。】
「喧」是喧哗,「诤」是争论,这一句是讲的世间法。离世间法怎么离法?是不是真的离开六道轮回?不是的,真的离开六道轮回是声闻、辟支佛,他们真的离开了;菩萨不离开,在世间而不被世间所染,即世间出世间,所以声闻辟支佛比不上!他是染中不染,热闹当中他清净,这就不是二乘人所能比得上的,这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
「寂灭现前,所谓出三界到萨婆若也」,到底有没有出?有没有入?没有。把三界就转变成萨婆若海,这个高!有出有入就不高,阿罗汉有出有入,辟支佛有出有入,权教菩萨有出有入;法身大士没有出入。有出有入是二法,有出有入是二心,二心不是真心,真心里头一念不生,有个出入就有念了。一念不生,哪来的出入?哪来的三界、萨婆若?三界、萨婆若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诸位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所以他的出与入是一桩事情,他讲的三界跟萨婆若也是一桩事情。在他是萨婆若海,在我们是三界六道轮回,我们同在一个地方,两个人感受不一样。我们看一切法有生有灭,他看一切法不生不灭;他所看到是事实真相,我们看到的是事实的妄相,用心不同。
演【无上菩提,是圆教妙觉位。】
妙觉是成佛了。由此可知,「出到」,这个地方讲是初地至八地,实际上是到等觉位,因为后面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里面没有包括九地,如果九地、十地、等觉、妙觉统统是无上菩提,这个出到菩提就到八地位。无上菩提只有一位,由此可知,等觉以下都是出到菩提。出到菩提有十一个位次,十地加上等觉。
演【永别无明父母,究竟登涅盘山顶。】
「无明」能生万法,所以比喻为父母,父母是能生的意思。唯识经论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无明生三细相,三细则生六粗相,这样辗转相生变成了世界,变成了宇宙、一切万法。佛法里面讲生的程序,跟中国《易经》所讲的很相似,《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跟佛法讲的非常接近。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生,程序没有先后次第,可以说是同时的,它确实有次第,但是次第你没有办法把他它清。从一念不觉到变现一切万象,一念之中,正如同我们做梦一样,大家都有做梦的经验,你们做梦当然在理论上讲一定有过程的,你在做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过程?先变什么再变什么、再变什么?变成梦境,有没有发现过?理论上讲,它一定有过程。可是做梦时候太快了,所以宇宙万有变现出来是一变一切变,绝对没有先后次第。现在什么考古学家、人类学家都说人是从猿猴慢慢进化而来的,这在佛法里是不承认的,佛法里不说这些。佛法,像《楞严经》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讲宇宙万有怎么来的,怎么现前的,楞严会上真是斩钉断铁毫无怀疑的告诉我们这事实真相。绝对不是进化的,那都是人在那里打妄想,对於现象在猜测,不是事实真相。
无明是一切万事万相的总根源,所以称为父母。妙觉位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掉,所以永别无明父母。「生相无明」,所有宇宙万相从哪里来的?就是无明变现出来的,所以叫生相无明。无明断掉,一切法没有了,永嘉大师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才真正彻底明了一切法不生不灭。「究竟登涅盘山顶」,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生不灭,山顶是最高峰,不生不灭这个境界达到究竟圆满。
演【以虚空为座,成清净法身,居常寂光土,为圆教佛相。】
这个东西到底有还是没有?说有也可,说无也可,确实这是讲的法身,法身有没有相?没有相。「座」是讲安处,安立之处,安座,相既然没有,哪里来座?所以它座处就像虚空一样。「清净法身」,法身如来,梵文叫毗卢遮那,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遍一切处,是一切法的本体。天台家讲的即空即假即中,这是即空。虽然它空,它能现相,它能变相,变的相就是假相、幻相,般若讲的妙有,真空妙有,《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讲的假色、妙色,跟真空是一不是二。虽然这个相在,了不可得,这叫清净法身。身就是土,土就是身,所以我们叫「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就是常寂光土,这才是自己本来面目。你如果能够认知,尽虚空遍法界原来就是自己!我们迷得多可怜,把这个身当作自己,身外统统不晓得,哪里晓得身外统统是自己。就好像作梦一样,梦从哪里来?梦是自己心变现的。梦中所有一切境界,一切人物、山河大地、梦里面的虚空,哪一样不是自心变现的?哪一个不是自己?几个人作梦醒了之后会觉悟一下,「刚才我梦的全是自己,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跟自己呕气」。我们眼前这个现象、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除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人,「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是能变,法是所变,能变所变是一不是二。这叫圆教佛相。
演【所谓坐道场成最正觉也。】
真正的意思在此地,决不是指示现的意思,示现的意思那讲得太浅,讲得太粗、太俗。给你讲真话,往深处讲,往究竟处讲,是这个意思,这才叫做「坐道场」,才叫「成最正觉」。
从发心到成佛五个阶段,心境上五个层次的变化叫做「五菩提心」。在净宗,最妙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从初发心到最正觉就一个方法就完成了,真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净宗的殊胜,净宗之不可思议。其他宗派、其他法门不容易达到,尤其是在一生当中不可能达到,唯独净宗一生当中可以完成,这个法门我们要是把它放过,太可惜!真正是辜负了自己,这一生空过了。如果对这个法门真正认识,彻底明了,一下抓住,你这一生就成佛了。
所以经要听,要细心的听,要真正把它听懂,利益在哪里?破迷启信。我们今天对这法门不相信!我说不相信,你不承认,现在有人说你今天晚上有一个机会马上可以赚一百万,你决定不来听经了,你去了,你就不相信!今天晚上没事情做,没钱好赚,来听听,所以你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晚上可赚亿万黄金,我也不要,我来听经,那才叫真信。在这种情形之下有几个人?我在这里讲经,可能一个都没有。所以信,太难太难了。人迷惑颠倒,无始劫以来就被外面诱惑,一引诱就跑掉了。经真正搞明白、真正搞通达,才晓得那些东西统统是假的,这才是真的。世间人认假不认真,给你讲解、给你介绍,无非是叫你从今以后认真不认假,那你就真正得救,外道的话,你得救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