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95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九六页:
疏【若考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因地,不但法藏一因,有多种因,如诸经中说。】
这一段是要给我们说明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因地上的一些事迹,通常我们介绍只依据《无量寿经》,其实佛在许多大乘经典都曾经讲到阿弥陀佛修因证果的一些事,如果我们将这些经论合起来看,就知道阿弥陀佛这一次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不是他最初的成佛,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世间示现一样,而是示现成佛。我们在大乘经典读到,像《梵网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我们娑婆世界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所以不是说他三十岁成道,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恍然大悟,那是演戏演给我们看的,像这样的演戏这是第八千次了,不是这一生成佛的,是多生多劫前已经成佛。由此可知,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的示现就跟我们本师差不多,其实他也是久远劫前早已成佛了。
钞【法藏因者。】
《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的因地是法藏比丘,我们还用这个名称。
钞【大本云:定光佛前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法藏时为国王,舍位出家,发四十八愿,今阿弥陀佛,是法藏所成之佛也。】
这是讲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尊阿弥陀佛,他是法藏比丘修成的。这个修成就像悉达多太子修成释迦牟尼佛一样,诸位要明白这个事实。这些事,我们在《无量寿经》都念过,都很熟悉。值得一提的,也就是提醒我们自己、唤醒我们自己,对於这个世间法名闻利养,世间人所贪恋不肯放下的,法藏比丘给我们做个样子,他统统放下。如果放不下,实在说,这是六道轮回!既然搞六道轮回,那么跟世间一切众生的关系就是恩怨的关系。实在讲,跟众生结恩惠是极少数,跟众生结冤仇绝对占大多数,我们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就知道了。冤仇结得这么多,愈结愈深,以后怎么得了!所以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要我们统统放下。
世间人争名逐利!法藏当年是国王的身分,以名闻利养来说,他是富贵到了极处,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他统统都得到了,为什么还要舍掉去出家?世间名利得到,这是一生的,你能享受的时间非常短暂。享受当中要造无量的罪业,这些所做的将来一定要偿还,绝对没有侥幸的。杀业愈重,杀众生的命,这是欠他命,欠命要还命,欠债要还钱,没有一个人能幸免。我们要是真正看到前后因果,就不敢动一个妄念、不敢起个恶念,不敢做坏事,因果通三世!迷惑颠倒的人只看眼前,不晓得将来果报可怕。他看到后面的因果,国王也不要做了,知道世法没有一样不是空的,真是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造一身的罪业,非常之可怕。所以人家是做了国王,王位也舍掉,跟佛出家去了。这是阿弥陀佛在这一期所示现的,给我们警惕的。下面是诸经所介绍的,举了八部经论:
钞【多种因者,一、法华经,大通智胜如来时,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说是妙法华经,后悉成佛,第九王子於西方成佛,彼王子者,今阿弥陀佛是。】
这是《法华经・寿量品》里面讲佛久远劫以前的事情,释迦牟尼佛也是十六王子之一,在大通智胜如来时,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是兄弟,他们兄弟十六个人统统出家,以后都成佛。现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那时候的九王子。这是讲从前的因地,这是很久远了,不是十劫之内的事情,久远劫前。
钞【二、悲华经云: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时王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严,佛与授记,过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
《悲华经》讲弥陀的因地是超过恒河沙数的大劫,真的是无量劫,何止十劫!《无量寿经》讲十劫,由此可知,现在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示现的,所谓一期示现,好像办学校,是这一届而已,这一届前面还有很多届。这是说明,佛是久远劫前就成佛了。
钞【三、大乘方等总持经云: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十四亿部,随众生愿乐,广为说法,彼比丘者,今阿弥陀佛是。】
这部经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时劫、说出时间长短,但是从他『总持诸经十四亿部』,这不是普通的时劫。我们今天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经论,中文翻译出来的不过三千多部!十四亿部,就算印度是十万为亿,也一百四十万部!这是我们讲最小的、最起码的算法,这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受持的。如果没有很长的寿命,怎么能受持这么多经典,而且还广为众生宣说,所以这必定是久远劫前因地的修学。
钞【四、贤劫经云:云雷吼如来时,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供养彼佛,彼王子者,今阿弥陀佛是。】
这是《贤劫经》,佛为我们所说的。从经文上看,弥陀在过去无量劫中福慧双修,所以他这一次遇见世间自在王如来,修成西方极乐世界,只用了五劫的时间,《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佛给他说法千亿岁,千亿岁并不算很长,当时佛住世四十二劫,他在五劫当中就将极乐世界造成了。轻而易举!殊不知他已经是无量劫前积功累德,早已成佛。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建立佛法一样,这是第八千次来的,这建立看起来很容易,从鹿野苑五比丘,没多久就有一个庞大的僧团了。
钞【五、彼经又云:金龙决光佛时,有法师名无限量宝音行,力弘经法。彼法师者,今阿弥陀佛是。】
阿弥陀佛在因地,什么样的身分都曾经经历过。
钞【六、观佛三昧第九经云。】
《观佛三昧经》第九卷。
钞【空王佛时,有四比丘,烦恼覆心,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彼第三比丘,今阿弥陀佛是。】
这一段经文我们读了之后能得一点真实的利益,为什么?烦恼覆心,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现在心里面都是烦恼,除了烦恼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学了一肚子的佛法还是烦恼。经上常有比喻,器皿,像这个茶杯,从前盛过毒药,现在毒药虽然倒掉,里面还没洗干净,再加醍醐进去,醍醐也变成毒药了。何况我们的烦恼还没有把它倒掉,烦恼满满的,再加上佛法的醍醐,所有醍醐统统变成毒药。烦恼覆心!
所以诸佛菩萨传法,一定要找什么样的人?找法器,真正是个法器。法器是什么?这个杯子干干净净,虽然从前盛过毒药,但是洗得干干净净,一点渣子都不留了,这个行,这才是个法器,醍醐盛著不会变质!有一点烦恼没断,都会变质。诸位想想,断烦恼多么重要!烦恼不断不可能有成就,这是我们千千万万要记住,绝对不能开玩笑,为什么?与我们将来往生净土有密切的关系。心清净才能生净土,带业是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旧业、新业从哪一天算起?我告诉你,你可以很安心,从往生那个时候算起,往生那个时候业还现前,那就不能往生了。怎么晓得从往生那个时候算起?经上讲,五逆十恶临终遇到善知识,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见得新旧业从往生那个时候算起。但是你要晓得,虽然从那个时候算起,我们现在就要准备,现在不准备,到往生临命终那一念,你能保证那时旧业能伏得住,能够不起现行?你没有把握!没有把握,换句话说,生死就没有把握、往生就没有把握。所以必须从现在要认真努力,要看破、要放下。
当然这也要方法,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就很好,『空中教令』,空中就是空王佛,教给他们用『观佛』的方法,观佛就是念佛,『遂得念佛三昧』,成就念佛三昧。这个方法实在是好!阿弥陀佛是用什么方法成佛的?他也是念佛成佛的。我们应当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从今之后,我们心里念念就念佛、念念想佛,其他一切统统不念了,不牵挂了。大家不要认为这个样子我对家亲眷属是不是太冷酷?你要是不冷酷,很热情,热情就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那个结果,实在讲在一起也不过短暂的数十寒暑,死了以后各奔前程,再想见面难了,太难太难了!这是要真正明了的。
如果能够真正放下,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念佛生净土,家亲眷属都能劝他往生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远,这样才能真正在一起。所以念佛人看到好像是冷酷是消极,其实是最积极的行为,没有比这个更积极了。世间人表面看到是积极,实在讲那真正消极,真正忽略现实!所以千万不要轻视念佛这个法门,要把我们所思虑、所牵挂的统统放下,把心里面所有的烦恼统统换成阿弥陀佛,这就成功了。
钞【七、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云: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知道,弥陀在因地不仅修念佛法门,过去生中他什么法门都修过,这一期修禅定,真是无量法门誓愿学,他统统都参学过。唯有如是,他今天教给我们念佛法门,我们才能信得过!阿弥陀佛不只知道这一个法门,他是什么法门都知道,什么法门都曾经学过,一切法门比较起来,这个法门第一殊胜究竟方便,所谓简单容易、直捷稳当,在一切法门里面无过於这个法门。人家是无量劫中统统都修过、都尝试过,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的。
钞【八、一向出生菩萨经云:阿弥陀佛,昔为太子,闻此微妙法门,奉持精进,七千岁中,胁不至席。】
微妙法门就是指《一向出生菩萨经》这部经典。七千岁是在他修学期限之中,由此可知,这个时候寿命也是以劫数来论的。『胁不至席』就是不倒单,长坐不卧。不倒单,不是坐著睡觉,坐著睡觉不如躺下来睡得舒服。有很多人学不倒单,他搞错了,他是学坐著睡觉。人家的不倒单是修禅定,定中意识清清楚楚,睡眠是昏沉,昏沉就不叫定。我们往往看到人坐在那里睡著还打呼,那就证明他绝对不是在入定,他是在学坐著睡觉。坐久了,坐在那里睡当然精神提不起来,头也歪了,头跟脚都连起来,背也驼了。你看看佛像,打坐的,每个人胸部挺起来,精神都是饱满的,没有头歪背驼的。
虚云老和尚,这是中国近年来禅宗少有的真正有功夫的人,他从来没有驼著背、弯著腰,不管是站著、坐著,他胸是挺起来的。我们在《年谱》看到,他有的时候一坐几十天,他绝对不是睡觉,他是真正入定,出定之后常常跟大家讲他定中的境界。有一次过年,他入定半个多月,他到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经,听了一会之后才出定。他入定之前煮了一锅芋头,出定之后找芋头吃,结果锅里都发霉了。在他自己感觉不过是二十分钟的时间,哪里晓得我们这个世间已经过了半个多月。
钞【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常独处止,意不倾动。】
这四句,给诸位说,这是真正的大定。前面讲胁不至席,这是形式上的入定,后面这四句就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个定是心不动!《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相就是不著相。『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这是不著相;『常独处止,意不倾动』,这是如如不动。这是讲心不动,不是讲身不动,为什么?底下说:
钞【复教化八千亿万那由他人,得不退转。】
他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这是动的。虽然天天教化众生,跟大众相处在一起,但是他不著相、不动心,这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定中,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著相,贪著色相,起贪瞋痴慢这些念头;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我们要想超凡入圣,要在这里学。
现在佛门普遍都在做慈善事业,是好事,但是那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修清净心,了生死出三界。如果做世间慈善事业,心地清净,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行!那是行菩萨道。如果做这个事情,我们会起心动念,会起贪瞋痴慢,这个事情就做不得!做了怎么样?自己堕落轮回,所修的是有漏福报。这有漏福报,我都不加「人天」两个字,为什么?未必在人天里面享,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应当警觉。不出三界、不能往生,说老实话,就不得了!这个问题太严重了。这一生遇到佛法决定要往生,决定要见佛,我们只有这个目标,只有这个方向,只有这个希求,其他的统统没有。所以我们做事,就是弘法利生,这个还不是普通的慈善事业,也要随缘,不能攀缘。稍有一点攀缘,我们心不清净,清净心失掉了,这个不得了!纵然弘法利生,也是世间有漏的善法,也是有漏福报。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认识清楚就是「觉而不迷」,绝对不迷在这些事相上;一心一意念这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不夹杂,这就是「正而不邪」;心里面佛号不间断,烦恼就没有了,就是「净而不染」。我们修什么?我们用这句阿弥陀佛、用这部《无量寿经》、《弥陀经》修觉正净,觉正净圆满就成佛,没有圆满这叫菩萨,真正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钞【彼太子者,今阿弥陀佛是。以上略举数端,若其多劫多因,亦应无量。】
要是广说,说之不尽!这是给我们略说弥陀因地,证明他是久远劫前早已经成佛。这一次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期的应现,虽然是应现,也实在是不可思议,寿命不可思议、世界不可思议、庄严不可思议,往生的人不可思议、大众成就不可思议,这个世界比一切诸佛如来一期示现殊胜太多了。
演【多种因者,一乐说,二发愿,三总持,四供养,五弘经,六念佛,七修禅,八行度。】
这八种当然是略举,这些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学习,要不著相、要不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功德」,心地就不清净,就变成有漏的福报。你修积一切善法,心清净、不染著,这是无漏的功德。记这些功,我做了多少好事、多少善事,念念不忘,这是有漏的,就变成世间的福报。同样是做,心不一样,它的结果就不一样。净业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不净的业就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果报差得太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一「乐说」,乐这个字念去声,当作动词讲,就是爱好、喜欢,喜欢说。喜欢说什么?不是叫你多嘴、爱说话,那就错了!这个喜欢说,是拿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劝导别人,也就是劝人念佛;将这个法门喜欢说给别人听,说这部经、说弥陀名号的功德,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喜欢说这些。
第二「发愿」,这个愿不是别的愿,只有一个愿:愿生净土。通常大乘佛法讲发愿都举四弘誓愿,在净宗,「愿生净土」就把四弘誓愿统统包括了。四弘誓愿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总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别愿,别愿不出这四大类,所以四弘誓愿统统包括了。我们这一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度众生,因为不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没有能力度众生,第一条包括了。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把心里面烦恼统统变成阿弥陀佛,烦恼就断了。「烦恼无尽誓愿断」,用什么方法断?一句阿弥陀佛。把你心里面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以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把它换过来,烦恼没有了,烦恼无尽誓愿断。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他与他那一帮同志,「五十二同伦」,同伦就是同志,五十二是初信位到成佛,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同志,同什么志?统统念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用第二个方法,就用一句阿弥陀佛;这就说明,用这句阿弥陀佛,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连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还是用这句佛号去断,不用别的方法。所以大势至菩萨这一帮人,他们这一类的就是一部经、一个名号。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说,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说得一点也没错,他才是真正净土宗的初祖。就是一部经、一句名号,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用第二个方法,真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用第二个方法!所以大势至菩萨才是标准的老实念佛。我们一般人都不老实,为什么?还要看这个经、看那个论,这是不老实!大势至菩萨那一帮人,他那个同志才叫真正老实念佛。这是烦恼断尽了。
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心开意解,《大势至圆通章》上讲「自得心开」,心一开,无量法门就成就。「无量法门誓愿学」,这不学就成就了,都通了,为什么?见性了,所以无量法门统统通达,初住菩萨就通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是天台六即佛里面的分证即佛,他是真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净土宗是理一心不乱,只要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一切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通达的。一句阿弥陀佛,「法门无量誓愿学」就在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只发一个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四弘誓愿就圆满、就具足。发愿!
第三「总持」,总持的意思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抓纲领,只要把纲领抓到,你一切都得到了。我们晓得,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纲领是什么?就是本经!本经大小二本,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小本就是《阿弥陀经》。大小二本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门的总纲领。莲池大师到晚年,他彻底觉悟了,他说:「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不要了。如果不是彻底觉悟,这个纲领他没有抓到。抓到这个纲领,其他不要了,其他是别人悟的,他们的事情,他们学哪部经、哪部论,我们见到都合掌,非常欢喜、非常恭敬,我们对他赞叹、礼敬,但是我们还是念我们的《弥陀经》、念我们的阿弥陀佛。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纲领的纲领,是大总持法门。
第四「供养」,我们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拿什么供养?我告诉诸位同修,无上的供养、第一供养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用这一句佛号供养一切诸佛如来、用这一句佛号供养一切法宝、用这一句佛号供养僧宝、用这一句佛号供养九界众生,这是第一供养、无上的供养。九法界众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将来遇到缘成熟,他就会念佛求生西方世界。这是最好的供养,几个人晓得?我们往往一看到供养就想到钱财,这是鸡毛蒜皮的供养,这个供养的利益太微薄。《行愿品》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一切法供养当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第一!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修供养了,你所修的是第一供养、无上供养。
第五「弘经」,随分随力为人解说是弘经,印送经书也是弘经,制作录相带、光碟也是弘经,把我们自己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介绍给有缘的众生,所谓有缘就是他接触之后,能生欢喜心,能相信、能奉行,这就是有缘的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除这些方法之外,我们将《大藏经》做成电脑的光碟,用这种方式来传播比印经传播省事便利多了,要用的时候,印表机要多少份就印多少份,多方便!
「六念佛,七修禅,八行度」,这三个项目是讲修持。所有一切修持法门里面,「念佛」最为殊胜。念哪一尊佛?过去文殊菩萨教法照禅师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特别有缘,文殊菩萨教的!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不但本师教我们,这个经后面六方佛这一节里面,六方就是十方,十方所有诸佛对於这部经没有一个不赞叹。什么叫赞叹?赞叹就是宣讲。换句话说,一切诸佛没有不讲《阿弥陀经》的、没有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这就说明念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对我们的忠告,有绝对的利益。
「修禅」,不是叫你天天盘腿打坐。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禅定,就不是面壁打坐的那个禅定,他老人家讲的禅定是「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外不著相,就是《金刚经》上「不取於相」;内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如如不动」。他老人家是从《金刚经》上开悟的。所以,不著相、不动心就是修禅定。
「行度」,度就是六度,六度就是我们生活的要领、生活的守则。一个学佛的人日常生活依据什么?依据六度。「布施」,就是放下;「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忍辱」,就是有耐心、有恒心、有长远心;「精进」,就是求进步,日新又新;「禅定」,就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般若」,就是正知正见,觉而不迷。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统统是在生活上、处事待人接物的地方去修行,没有离开这个世间,没有离开社会。
演【阿弥陀佛昔为太子下一节,具足六度。】
这一段具足六度的意思。
演【七千岁中脇不至席,精进度。】
为什么说他精进?平常人晚上睡觉,功夫就中断;不睡觉,他功夫不断,这是真精进。他入定能恢复精神体力,定中境界清清楚楚,决定没有昏沉,昏沉就是退转、中断,他不昏沉,这是真精进。
演【不念爱欲,戒度。】
这就是持戒波罗蜜,这是断烦恼。
演【不念财宝,施度。】
这是布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真放下了,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了,身心清净。这都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虽然修净土,想修清净心,这个心总是不清净,什么原因?放不下,怎么能清净!这些东西都是心性的严重染污,这些染污不能把它彻底丢掉,这心什么时候能得清净?不可能的事情。清净心就是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就是一种正常的享受,心地清净是正常的享受,不清净那是不正常的。凡夫不正常,佛菩萨才是正常的。
演【不问他事,常独处止,禅度。】
不是我们本分的事情不要去管,何必去管闲事?事情管得愈多,烦恼就愈多、是非就愈多,这些都是清净心的障碍。所以天下什么样的人有福?不管事的人有福!身心清净,心里头无事,身也无事,这是第一等的大福报!确实不容易获得。真正有聪明人,如果衣食勉强可以过得去,没有顾虑了,聪明人就应该把一切事情舍掉。
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像王龙舒,生活能过得去,考中进士不作官、不作事,一天到晚在家里念阿弥陀佛,这个人有福,这才叫真正聪明人。像彭际清,都是觉悟得很快,很年轻,二十几岁就觉悟了。他是十几岁不满二十岁就中进士,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时候的兵部尚书,等於现在的国防部长,他是王孙公子出生,十几岁中了进士,的确是非常有才气的,很难得的这么一个人。他作官作很短的一个时期,以后就不作官了,家庭环境好,所以他什么事也不做,统统把事情放下了,也是老实念佛。写了不少著作,统统是佛教的著作,著作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无量寿经起信论》、《华严念佛三昧论》,聪明人!
庞居士那就更聪明了,他也是很富有的,家里财产他统统不要了。他把家里的金银财宝装在一条大船上,把这船划到长江当中,凿个洞沉下去。这个做法就引起别人发问,人家一定问他:庞老,你那么大的财产你不要了,应当拿出来在社会上做一点慈善事业、做点好事?他就是引诱人家问这句话,他来解答:「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就变成名言。无事,心清净了。他的一家人以后生活怎么办?打草鞋,每天打几双草鞋卖几个铜板过日子,他自在快乐!实在讲,因为他已经得道,生死自在,所以他不在乎!他想走的时候,叫他女儿去看看外面,那时候没有时钟,看到外面太阳什么时候了,他女儿晓得他爸爸要走了,结果他女儿在外面说谎:时候还没到!他爸爸只好再等一等,哪里晓得他女儿在外面站著就往生了,就走了。爸爸说:我以为我走了,她替我办后事,结果她先走了,我还替她办后事,耽误七天。你看看,一家人都有这个本事。人家为什么有这个本事?心清净、不贪染,所以人家得大自在,来去自由。
演【意不倾动,忍度。复教化他人,智度。】
六度的意思圆满了。
演【如上所引诸因,或为国王王子,或为轮王、或为比丘,或为法师,或供养佛,或说法利人,或发四宏誓,或行六度,所谓根深果茂,源远流长,道不浪阶,随功涉位耳。】
这是赞叹弥陀因地修行,实实在在是久远劫又久远劫,所以他今天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成就。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九六页:
疏【若考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因地,不但法藏一因,有多种因,如诸经中说。】
这一段是要给我们说明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因地上的一些事迹,通常我们介绍只依据《无量寿经》,其实佛在许多大乘经典都曾经讲到阿弥陀佛修因证果的一些事,如果我们将这些经论合起来看,就知道阿弥陀佛这一次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不是他最初的成佛,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世间示现一样,而是示现成佛。我们在大乘经典读到,像《梵网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我们娑婆世界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所以不是说他三十岁成道,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恍然大悟,那是演戏演给我们看的,像这样的演戏这是第八千次了,不是这一生成佛的,是多生多劫前已经成佛。由此可知,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的示现就跟我们本师差不多,其实他也是久远劫前早已成佛了。
钞【法藏因者。】
《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的因地是法藏比丘,我们还用这个名称。
钞【大本云:定光佛前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法藏时为国王,舍位出家,发四十八愿,今阿弥陀佛,是法藏所成之佛也。】
这是讲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尊阿弥陀佛,他是法藏比丘修成的。这个修成就像悉达多太子修成释迦牟尼佛一样,诸位要明白这个事实。这些事,我们在《无量寿经》都念过,都很熟悉。值得一提的,也就是提醒我们自己、唤醒我们自己,对於这个世间法名闻利养,世间人所贪恋不肯放下的,法藏比丘给我们做个样子,他统统放下。如果放不下,实在说,这是六道轮回!既然搞六道轮回,那么跟世间一切众生的关系就是恩怨的关系。实在讲,跟众生结恩惠是极少数,跟众生结冤仇绝对占大多数,我们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就知道了。冤仇结得这么多,愈结愈深,以后怎么得了!所以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要我们统统放下。
世间人争名逐利!法藏当年是国王的身分,以名闻利养来说,他是富贵到了极处,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他统统都得到了,为什么还要舍掉去出家?世间名利得到,这是一生的,你能享受的时间非常短暂。享受当中要造无量的罪业,这些所做的将来一定要偿还,绝对没有侥幸的。杀业愈重,杀众生的命,这是欠他命,欠命要还命,欠债要还钱,没有一个人能幸免。我们要是真正看到前后因果,就不敢动一个妄念、不敢起个恶念,不敢做坏事,因果通三世!迷惑颠倒的人只看眼前,不晓得将来果报可怕。他看到后面的因果,国王也不要做了,知道世法没有一样不是空的,真是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造一身的罪业,非常之可怕。所以人家是做了国王,王位也舍掉,跟佛出家去了。这是阿弥陀佛在这一期所示现的,给我们警惕的。下面是诸经所介绍的,举了八部经论:
钞【多种因者,一、法华经,大通智胜如来时,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说是妙法华经,后悉成佛,第九王子於西方成佛,彼王子者,今阿弥陀佛是。】
这是《法华经・寿量品》里面讲佛久远劫以前的事情,释迦牟尼佛也是十六王子之一,在大通智胜如来时,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是兄弟,他们兄弟十六个人统统出家,以后都成佛。现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那时候的九王子。这是讲从前的因地,这是很久远了,不是十劫之内的事情,久远劫前。
钞【二、悲华经云: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时王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严,佛与授记,过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
《悲华经》讲弥陀的因地是超过恒河沙数的大劫,真的是无量劫,何止十劫!《无量寿经》讲十劫,由此可知,现在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示现的,所谓一期示现,好像办学校,是这一届而已,这一届前面还有很多届。这是说明,佛是久远劫前就成佛了。
钞【三、大乘方等总持经云: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十四亿部,随众生愿乐,广为说法,彼比丘者,今阿弥陀佛是。】
这部经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时劫、说出时间长短,但是从他『总持诸经十四亿部』,这不是普通的时劫。我们今天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经论,中文翻译出来的不过三千多部!十四亿部,就算印度是十万为亿,也一百四十万部!这是我们讲最小的、最起码的算法,这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受持的。如果没有很长的寿命,怎么能受持这么多经典,而且还广为众生宣说,所以这必定是久远劫前因地的修学。
钞【四、贤劫经云:云雷吼如来时,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供养彼佛,彼王子者,今阿弥陀佛是。】
这是《贤劫经》,佛为我们所说的。从经文上看,弥陀在过去无量劫中福慧双修,所以他这一次遇见世间自在王如来,修成西方极乐世界,只用了五劫的时间,《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佛给他说法千亿岁,千亿岁并不算很长,当时佛住世四十二劫,他在五劫当中就将极乐世界造成了。轻而易举!殊不知他已经是无量劫前积功累德,早已成佛。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建立佛法一样,这是第八千次来的,这建立看起来很容易,从鹿野苑五比丘,没多久就有一个庞大的僧团了。
钞【五、彼经又云:金龙决光佛时,有法师名无限量宝音行,力弘经法。彼法师者,今阿弥陀佛是。】
阿弥陀佛在因地,什么样的身分都曾经经历过。
钞【六、观佛三昧第九经云。】
《观佛三昧经》第九卷。
钞【空王佛时,有四比丘,烦恼覆心,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彼第三比丘,今阿弥陀佛是。】
这一段经文我们读了之后能得一点真实的利益,为什么?烦恼覆心,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现在心里面都是烦恼,除了烦恼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学了一肚子的佛法还是烦恼。经上常有比喻,器皿,像这个茶杯,从前盛过毒药,现在毒药虽然倒掉,里面还没洗干净,再加醍醐进去,醍醐也变成毒药了。何况我们的烦恼还没有把它倒掉,烦恼满满的,再加上佛法的醍醐,所有醍醐统统变成毒药。烦恼覆心!
所以诸佛菩萨传法,一定要找什么样的人?找法器,真正是个法器。法器是什么?这个杯子干干净净,虽然从前盛过毒药,但是洗得干干净净,一点渣子都不留了,这个行,这才是个法器,醍醐盛著不会变质!有一点烦恼没断,都会变质。诸位想想,断烦恼多么重要!烦恼不断不可能有成就,这是我们千千万万要记住,绝对不能开玩笑,为什么?与我们将来往生净土有密切的关系。心清净才能生净土,带业是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旧业、新业从哪一天算起?我告诉你,你可以很安心,从往生那个时候算起,往生那个时候业还现前,那就不能往生了。怎么晓得从往生那个时候算起?经上讲,五逆十恶临终遇到善知识,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见得新旧业从往生那个时候算起。但是你要晓得,虽然从那个时候算起,我们现在就要准备,现在不准备,到往生临命终那一念,你能保证那时旧业能伏得住,能够不起现行?你没有把握!没有把握,换句话说,生死就没有把握、往生就没有把握。所以必须从现在要认真努力,要看破、要放下。
当然这也要方法,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就很好,『空中教令』,空中就是空王佛,教给他们用『观佛』的方法,观佛就是念佛,『遂得念佛三昧』,成就念佛三昧。这个方法实在是好!阿弥陀佛是用什么方法成佛的?他也是念佛成佛的。我们应当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从今之后,我们心里念念就念佛、念念想佛,其他一切统统不念了,不牵挂了。大家不要认为这个样子我对家亲眷属是不是太冷酷?你要是不冷酷,很热情,热情就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那个结果,实在讲在一起也不过短暂的数十寒暑,死了以后各奔前程,再想见面难了,太难太难了!这是要真正明了的。
如果能够真正放下,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念佛生净土,家亲眷属都能劝他往生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远,这样才能真正在一起。所以念佛人看到好像是冷酷是消极,其实是最积极的行为,没有比这个更积极了。世间人表面看到是积极,实在讲那真正消极,真正忽略现实!所以千万不要轻视念佛这个法门,要把我们所思虑、所牵挂的统统放下,把心里面所有的烦恼统统换成阿弥陀佛,这就成功了。
钞【七、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云: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知道,弥陀在因地不仅修念佛法门,过去生中他什么法门都修过,这一期修禅定,真是无量法门誓愿学,他统统都参学过。唯有如是,他今天教给我们念佛法门,我们才能信得过!阿弥陀佛不只知道这一个法门,他是什么法门都知道,什么法门都曾经学过,一切法门比较起来,这个法门第一殊胜究竟方便,所谓简单容易、直捷稳当,在一切法门里面无过於这个法门。人家是无量劫中统统都修过、都尝试过,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的。
钞【八、一向出生菩萨经云:阿弥陀佛,昔为太子,闻此微妙法门,奉持精进,七千岁中,胁不至席。】
微妙法门就是指《一向出生菩萨经》这部经典。七千岁是在他修学期限之中,由此可知,这个时候寿命也是以劫数来论的。『胁不至席』就是不倒单,长坐不卧。不倒单,不是坐著睡觉,坐著睡觉不如躺下来睡得舒服。有很多人学不倒单,他搞错了,他是学坐著睡觉。人家的不倒单是修禅定,定中意识清清楚楚,睡眠是昏沉,昏沉就不叫定。我们往往看到人坐在那里睡著还打呼,那就证明他绝对不是在入定,他是在学坐著睡觉。坐久了,坐在那里睡当然精神提不起来,头也歪了,头跟脚都连起来,背也驼了。你看看佛像,打坐的,每个人胸部挺起来,精神都是饱满的,没有头歪背驼的。
虚云老和尚,这是中国近年来禅宗少有的真正有功夫的人,他从来没有驼著背、弯著腰,不管是站著、坐著,他胸是挺起来的。我们在《年谱》看到,他有的时候一坐几十天,他绝对不是睡觉,他是真正入定,出定之后常常跟大家讲他定中的境界。有一次过年,他入定半个多月,他到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经,听了一会之后才出定。他入定之前煮了一锅芋头,出定之后找芋头吃,结果锅里都发霉了。在他自己感觉不过是二十分钟的时间,哪里晓得我们这个世间已经过了半个多月。
钞【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常独处止,意不倾动。】
这四句,给诸位说,这是真正的大定。前面讲胁不至席,这是形式上的入定,后面这四句就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个定是心不动!《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相就是不著相。『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这是不著相;『常独处止,意不倾动』,这是如如不动。这是讲心不动,不是讲身不动,为什么?底下说:
钞【复教化八千亿万那由他人,得不退转。】
他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这是动的。虽然天天教化众生,跟大众相处在一起,但是他不著相、不动心,这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定中,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著相,贪著色相,起贪瞋痴慢这些念头;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我们要想超凡入圣,要在这里学。
现在佛门普遍都在做慈善事业,是好事,但是那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修清净心,了生死出三界。如果做世间慈善事业,心地清净,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行!那是行菩萨道。如果做这个事情,我们会起心动念,会起贪瞋痴慢,这个事情就做不得!做了怎么样?自己堕落轮回,所修的是有漏福报。这有漏福报,我都不加「人天」两个字,为什么?未必在人天里面享,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应当警觉。不出三界、不能往生,说老实话,就不得了!这个问题太严重了。这一生遇到佛法决定要往生,决定要见佛,我们只有这个目标,只有这个方向,只有这个希求,其他的统统没有。所以我们做事,就是弘法利生,这个还不是普通的慈善事业,也要随缘,不能攀缘。稍有一点攀缘,我们心不清净,清净心失掉了,这个不得了!纵然弘法利生,也是世间有漏的善法,也是有漏福报。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认识清楚就是「觉而不迷」,绝对不迷在这些事相上;一心一意念这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不夹杂,这就是「正而不邪」;心里面佛号不间断,烦恼就没有了,就是「净而不染」。我们修什么?我们用这句阿弥陀佛、用这部《无量寿经》、《弥陀经》修觉正净,觉正净圆满就成佛,没有圆满这叫菩萨,真正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钞【彼太子者,今阿弥陀佛是。以上略举数端,若其多劫多因,亦应无量。】
要是广说,说之不尽!这是给我们略说弥陀因地,证明他是久远劫前早已经成佛。这一次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期的应现,虽然是应现,也实在是不可思议,寿命不可思议、世界不可思议、庄严不可思议,往生的人不可思议、大众成就不可思议,这个世界比一切诸佛如来一期示现殊胜太多了。
演【多种因者,一乐说,二发愿,三总持,四供养,五弘经,六念佛,七修禅,八行度。】
这八种当然是略举,这些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学习,要不著相、要不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功德」,心地就不清净,就变成有漏的福报。你修积一切善法,心清净、不染著,这是无漏的功德。记这些功,我做了多少好事、多少善事,念念不忘,这是有漏的,就变成世间的福报。同样是做,心不一样,它的结果就不一样。净业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不净的业就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果报差得太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一「乐说」,乐这个字念去声,当作动词讲,就是爱好、喜欢,喜欢说。喜欢说什么?不是叫你多嘴、爱说话,那就错了!这个喜欢说,是拿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劝导别人,也就是劝人念佛;将这个法门喜欢说给别人听,说这部经、说弥陀名号的功德,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喜欢说这些。
第二「发愿」,这个愿不是别的愿,只有一个愿:愿生净土。通常大乘佛法讲发愿都举四弘誓愿,在净宗,「愿生净土」就把四弘誓愿统统包括了。四弘誓愿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总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别愿,别愿不出这四大类,所以四弘誓愿统统包括了。我们这一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度众生,因为不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没有能力度众生,第一条包括了。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把心里面烦恼统统变成阿弥陀佛,烦恼就断了。「烦恼无尽誓愿断」,用什么方法断?一句阿弥陀佛。把你心里面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以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把它换过来,烦恼没有了,烦恼无尽誓愿断。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他与他那一帮同志,「五十二同伦」,同伦就是同志,五十二是初信位到成佛,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同志,同什么志?统统念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用第二个方法,就用一句阿弥陀佛;这就说明,用这句阿弥陀佛,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连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还是用这句佛号去断,不用别的方法。所以大势至菩萨这一帮人,他们这一类的就是一部经、一个名号。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说,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说得一点也没错,他才是真正净土宗的初祖。就是一部经、一句名号,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用第二个方法,真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用第二个方法!所以大势至菩萨才是标准的老实念佛。我们一般人都不老实,为什么?还要看这个经、看那个论,这是不老实!大势至菩萨那一帮人,他那个同志才叫真正老实念佛。这是烦恼断尽了。
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心开意解,《大势至圆通章》上讲「自得心开」,心一开,无量法门就成就。「无量法门誓愿学」,这不学就成就了,都通了,为什么?见性了,所以无量法门统统通达,初住菩萨就通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是天台六即佛里面的分证即佛,他是真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净土宗是理一心不乱,只要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一切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通达的。一句阿弥陀佛,「法门无量誓愿学」就在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只发一个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四弘誓愿就圆满、就具足。发愿!
第三「总持」,总持的意思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抓纲领,只要把纲领抓到,你一切都得到了。我们晓得,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纲领是什么?就是本经!本经大小二本,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小本就是《阿弥陀经》。大小二本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门的总纲领。莲池大师到晚年,他彻底觉悟了,他说:「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不要了。如果不是彻底觉悟,这个纲领他没有抓到。抓到这个纲领,其他不要了,其他是别人悟的,他们的事情,他们学哪部经、哪部论,我们见到都合掌,非常欢喜、非常恭敬,我们对他赞叹、礼敬,但是我们还是念我们的《弥陀经》、念我们的阿弥陀佛。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纲领的纲领,是大总持法门。
第四「供养」,我们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拿什么供养?我告诉诸位同修,无上的供养、第一供养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用这一句佛号供养一切诸佛如来、用这一句佛号供养一切法宝、用这一句佛号供养僧宝、用这一句佛号供养九界众生,这是第一供养、无上的供养。九法界众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将来遇到缘成熟,他就会念佛求生西方世界。这是最好的供养,几个人晓得?我们往往一看到供养就想到钱财,这是鸡毛蒜皮的供养,这个供养的利益太微薄。《行愿品》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一切法供养当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第一!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修供养了,你所修的是第一供养、无上供养。
第五「弘经」,随分随力为人解说是弘经,印送经书也是弘经,制作录相带、光碟也是弘经,把我们自己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介绍给有缘的众生,所谓有缘就是他接触之后,能生欢喜心,能相信、能奉行,这就是有缘的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除这些方法之外,我们将《大藏经》做成电脑的光碟,用这种方式来传播比印经传播省事便利多了,要用的时候,印表机要多少份就印多少份,多方便!
「六念佛,七修禅,八行度」,这三个项目是讲修持。所有一切修持法门里面,「念佛」最为殊胜。念哪一尊佛?过去文殊菩萨教法照禅师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特别有缘,文殊菩萨教的!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不但本师教我们,这个经后面六方佛这一节里面,六方就是十方,十方所有诸佛对於这部经没有一个不赞叹。什么叫赞叹?赞叹就是宣讲。换句话说,一切诸佛没有不讲《阿弥陀经》的、没有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这就说明念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对我们的忠告,有绝对的利益。
「修禅」,不是叫你天天盘腿打坐。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禅定,就不是面壁打坐的那个禅定,他老人家讲的禅定是「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外不著相,就是《金刚经》上「不取於相」;内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如如不动」。他老人家是从《金刚经》上开悟的。所以,不著相、不动心就是修禅定。
「行度」,度就是六度,六度就是我们生活的要领、生活的守则。一个学佛的人日常生活依据什么?依据六度。「布施」,就是放下;「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忍辱」,就是有耐心、有恒心、有长远心;「精进」,就是求进步,日新又新;「禅定」,就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般若」,就是正知正见,觉而不迷。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统统是在生活上、处事待人接物的地方去修行,没有离开这个世间,没有离开社会。
演【阿弥陀佛昔为太子下一节,具足六度。】
这一段具足六度的意思。
演【七千岁中脇不至席,精进度。】
为什么说他精进?平常人晚上睡觉,功夫就中断;不睡觉,他功夫不断,这是真精进。他入定能恢复精神体力,定中境界清清楚楚,决定没有昏沉,昏沉就是退转、中断,他不昏沉,这是真精进。
演【不念爱欲,戒度。】
这就是持戒波罗蜜,这是断烦恼。
演【不念财宝,施度。】
这是布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真放下了,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了,身心清净。这都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虽然修净土,想修清净心,这个心总是不清净,什么原因?放不下,怎么能清净!这些东西都是心性的严重染污,这些染污不能把它彻底丢掉,这心什么时候能得清净?不可能的事情。清净心就是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就是一种正常的享受,心地清净是正常的享受,不清净那是不正常的。凡夫不正常,佛菩萨才是正常的。
演【不问他事,常独处止,禅度。】
不是我们本分的事情不要去管,何必去管闲事?事情管得愈多,烦恼就愈多、是非就愈多,这些都是清净心的障碍。所以天下什么样的人有福?不管事的人有福!身心清净,心里头无事,身也无事,这是第一等的大福报!确实不容易获得。真正有聪明人,如果衣食勉强可以过得去,没有顾虑了,聪明人就应该把一切事情舍掉。
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像王龙舒,生活能过得去,考中进士不作官、不作事,一天到晚在家里念阿弥陀佛,这个人有福,这才叫真正聪明人。像彭际清,都是觉悟得很快,很年轻,二十几岁就觉悟了。他是十几岁不满二十岁就中进士,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时候的兵部尚书,等於现在的国防部长,他是王孙公子出生,十几岁中了进士,的确是非常有才气的,很难得的这么一个人。他作官作很短的一个时期,以后就不作官了,家庭环境好,所以他什么事也不做,统统把事情放下了,也是老实念佛。写了不少著作,统统是佛教的著作,著作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无量寿经起信论》、《华严念佛三昧论》,聪明人!
庞居士那就更聪明了,他也是很富有的,家里财产他统统不要了。他把家里的金银财宝装在一条大船上,把这船划到长江当中,凿个洞沉下去。这个做法就引起别人发问,人家一定问他:庞老,你那么大的财产你不要了,应当拿出来在社会上做一点慈善事业、做点好事?他就是引诱人家问这句话,他来解答:「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就变成名言。无事,心清净了。他的一家人以后生活怎么办?打草鞋,每天打几双草鞋卖几个铜板过日子,他自在快乐!实在讲,因为他已经得道,生死自在,所以他不在乎!他想走的时候,叫他女儿去看看外面,那时候没有时钟,看到外面太阳什么时候了,他女儿晓得他爸爸要走了,结果他女儿在外面说谎:时候还没到!他爸爸只好再等一等,哪里晓得他女儿在外面站著就往生了,就走了。爸爸说:我以为我走了,她替我办后事,结果她先走了,我还替她办后事,耽误七天。你看看,一家人都有这个本事。人家为什么有这个本事?心清净、不贪染,所以人家得大自在,来去自由。
演【意不倾动,忍度。复教化他人,智度。】
六度的意思圆满了。
演【如上所引诸因,或为国王王子,或为轮王、或为比丘,或为法师,或供养佛,或说法利人,或发四宏誓,或行六度,所谓根深果茂,源远流长,道不浪阶,随功涉位耳。】
这是赞叹弥陀因地修行,实实在在是久远劫又久远劫,所以他今天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成就。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