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二一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21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六二页:
疏【又不独智为能信,佛果成就,皆繇智故。】
这几句莲池大师在《钞》里面有解释:
钞【华严二十二,经云。】
像这样的句子,诸位同学要记住,『二十二』就是第二十二卷,《华严经》有八十卷,第二十二卷里面所说的。
钞【一切诸佛庄严清净,莫不皆以一切智故。则知阿弥陀佛,亦以此智成就净土功德。而诸众生修净土者,以智生信,则为正信,以智发愿,则为弘愿,以智起行,则为妙行。】
这一句里面包括了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修行三个基本的条件:信、愿、行,这三个条件都是依智慧建立的,拣别不是迷信,不是感情用事,它是理性的,这一点希望同修们特别要注意,我们这才真正明了了,念佛不是迷信。庄严佛国土一定要真实的智慧,所以《无量寿经》说了三种真实,「真实慧」,真实的智慧,「真实之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讲了三个真实,以真实慧为第一个依据。这个经里面,莲池大师注解也是用『一切智』,所以说不独信要依智,佛果成就也是依智慧。这个事情,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得特别清楚。因此,我们修净土的人,这一切众生修净土法门的,『以智生信』,这叫正信。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说六种,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给我们讲了六种。所以一定要相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整个佛法理论的依据,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是心作佛」,特别是我们念佛成佛的这个法门,念佛成佛!念佛往生,念佛作佛。所以要相信生佛不二!唯恐你不念佛,念佛的人决定作佛。
十法界都是我们自心变现的,我们心想什么就变什么境界。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想像当中变现出来的,这个想像力量就太大了,想什么就变现什么。我们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的信心,才算得上是『正信』。如果没有智慧,实在讲,正信就不能够生起来,纵然有信心不是正信,不是正信,他会退转,他会改变。我们曾经看到不少念佛的人,念了几十年,到晚年他改变了,他学别的法门去了,这是非常的可惜。这个都是信心里面没有智慧,是一种感情的信,说得不好听,迷信,他才会改变,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不会改变。
『以智发愿』,这是『弘愿』,这个愿也不是建立在感情、迷信的基础上,它是从般若智慧里面,就是理智里面发的愿,绝对不是一时感情冲动,所以这个愿是真愿。他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要选择西方,他清楚。这些事情,在大经里头很明显。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韦提希夫人她遭难,儿子不孝,把她幽禁起来,她感觉到痛苦,她在皇宫里面遥望灵山。佛那个时候住在灵鹫山,灵鹫山在王舍城城外,就在皇宫里面念佛,求佛来救她。她觉得这个世界太苦,儿子不孝,叛变了,要不是当时几个大臣劝阻,他儿子要杀母亲。她感觉到这个世界没有意思,求佛,这十方诸佛国土哪个地方好,她愿意去,她不愿在这个世间再住下去了。
她这一念,佛就晓得,所以她带这些宫女向灵鹫山这个方向礼拜,头一抬起来,释迦牟尼佛带著许多人已经到皇宫来了,从空中来的,这是佛现的神足通。佛答应她的请求,将十方诸佛国土以佛的神力展现,叫她统统能看见。她看了这些诸佛国土之后,向释迦牟尼佛说:我选择阿弥陀佛的国土,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佛国。请释迦牟尼佛教她怎么去法。这是经上记录的,这个我们要相信。当年在皇宫里,不是波斯匿王一个人看到的,她的宫女有好几百人,同时都看到的,这个事情不假!
《无量寿经》里面,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然后问阿难:你要不要见见西方阿弥陀佛?他说:我愿意。结果释迦牟尼佛就叫他面向西方礼拜称名,一心称名念阿弥陀佛,阿难这一念阿弥陀佛,这一拜下去一抬头,阿弥陀佛现在空中,他见到了。不仅是阿难见到,讲《无量寿经》那一次的法会一共有一万多人听,统统见到!这个不是假的,不是一个人见到,那么多人见到!这也证实《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现前见佛了。阿难一见到阿弥陀佛就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们要问,阿难现在在哪里?他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禅宗第二代的祖师,摩诃迦叶是禅宗初祖,摩诃迦叶传给他,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发愿是真正清楚明了,愿生西方,这个才是大愿。
你发愿普度一切众生,就是像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乃至到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怎么成法?你要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这四愿都是空的,有名无实。你想度众生,你没有能力,度不了;你要断烦恼,烦恼也断不了。你那个烦恼不增长就算好了,怕的是你那个烦恼天天增长,不是在那里断,是天天增长,不得了!你学法门,法门也学不到,在现在这个世间,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同参道友也没有,好的环境也没有,到哪里学去?没地方学!成佛不用谈了,六道轮回,还是搞老套,佛也成不了。所以要想四弘誓愿兑现,唯一的方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直截了当的解释发菩提心,他说:什么叫发菩提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讲法,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未曾说过。我们想一想,他讲的有没有道理?真有。因为《起信论》里面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佛在《观经》里面讲的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一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三心都具足了。蕅益大师真了不起,一句话道破,我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疑惑都没有,而且觉得我们能做到。你讲直心、深心、大悲心,讲了半天,我们搞不清楚,不晓得从哪里学起?愈讲愈迷糊,没有蕅益大师那样简单明了,这个是好处。
所以蕅益大师《要解》,近代像印光大师,这些祖师大德们公认的,这是《弥陀经》第一注解,最好的注解,注得简单明了。印光大师的赞叹:古佛再来、阿弥陀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它。这是把《要解》赞叹到极处!《要解》简单明了,《疏钞》博大精深。你要想详细的知道,那在《疏钞》里面,你要想很简单的抓到《阿弥陀经》的纲领,那在《要解》里面。这两种注解都是最好的注子,可以互相来看。我们讲席里面也是这两个注子轮流讲,《疏钞》讲完了,讲《要解》,《要解》讲完了,再讲《疏钞》。我们周而复始轮流讲这两种注解。
如果没有真正的智慧,说个老实话,什么叫真智慧?我有智慧吗?这一点倒是满谦虚,自己说我没有智慧!如果再学其他的经教、其他宗派,确实没有智慧,我们智慧不够。可是净土法门里头说什么叫智慧?你能够选择净土法门,这第一智慧。这个说法不过分,一点都不错,为什么?文殊菩萨,大家公认的智慧第一,菩萨众里头智慧第一,文殊菩萨选择持名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智慧的选择!我们今天也选择这个法门,我们跟文殊菩萨没两样,他选这个,我也选这个。除了这个选择之外,我看我们没有一样比得上文殊菩萨;其余的比不上没有关系,只要这一点差不多就行了,那就决定不错了。由此可知,不选择这个法门就是没有智慧。
李老师在《无量寿经》眉注上注得很好,他说: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那就是没智慧,不是愚痴就是狂妄,这都是没智慧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决定选择这个法门。这几天也跟诸位谈了不少,选择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一定要记住,要常常放在心上,要时时刻刻把它做到,用在我们生活上,用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上,这才叫做真正的念佛人。所以没有真智,他的愿发不起来,纵然发愿不是大愿,所以他会退转,他会怀疑,他会把信心失掉。
所以一个念佛道场,为什么天天要讲经?是叫你断疑生信!一个念佛道场真的把净土五经从头讲一遍,像《弥陀经》讲《疏钞》,每天讲要讲一年才能讲圆满。五经一论从头都这样讲一遍的话,至少也得五、六年!可是这五、六年决不是白费的。这五、六年下来的话,你的信心一定坚固,换句话说,取西方净土决定没有问题。所以这个经不能不讲,佛不能不念!这念佛决定要有一个念佛堂,我们今天道场欠缺,有讲堂没有念佛堂,所以这个道场只有一半,还少了一半。这个道场建全,大家在那里心都定了,容易成就!道场不建全,心总是浮的,总是不定,这个成就就难了。
讲到行,行也要『以智起行』,这个行才叫『妙行』,先要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不是禅宗的彻悟,是对於西方净土真正明白了,娑婆、极乐这两个地方的这些事理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大彻大悟,为什么?决心要离开娑婆、要取极乐世界,这个心坚定,这个心决定不会改变,这就是净土宗的彻悟。然后你念这一句佛号就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讲的一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叫妙行。死心塌地念这一句佛号,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我们抱著这一部净土五经够了,决定取得上品上生,这是妙行。其他的经典都可以不要,莲池大师讲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我不要了,我死心塌地有这一样就行了,这一部《阿弥陀经》就可以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让他们去修行去。
我们只采取持名念佛,死心塌地,这叫妙行,这是真正智慧的选择,没有真正真实慧就不能死心塌地。这个心要没有死,不能死心塌地,纵然有修行,不是妙行,如果他要遇到缘,他还会退转,他还会改变。听到人家说几句话,劝你几句,那个念头马上转,改了,那个行不妙,真正不妙!这念头一转就到三恶道去了。这念头一转也不至於堕三恶道,为什么说得这么严重?我跟诸位说,念头一转真的堕三恶道。你这个人品再好、道德学问再好、福报再好,还是堕三恶道,什么原因?你把净土法破坏了。
怎么破坏了?人家看,这个人念佛念了几十年,你看看他晚年修别的去了,这净土大概不能学,这就是你破坏净土,这就是你堕阿鼻地狱的原因。你要不修净土,你不会造这个业因,念佛念了几十年,晚年去学禅学密去了,让别的学道人一看到你:这个人搞了这么多年,大概是净土不行,靠不住,还是禅好,还是密好。你要晓得,你这一转影响多少人。那么多人受你影响的,统统都走错路了,以盲引盲,你要负因果责任。所以麻烦出在这个地方。
你学净土没学几天,你转学别的,没有这么大的过失。你久学到后来转念头,这个不得了!这是没有智慧。不但自己从正路上走到邪路,还要背很大的因果,如你影响的人愈多,你的罪就愈重,非常的可怕。所以,信愿行都是依真实智慧。
钞【乃至成佛,恒必繇之。】
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要靠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信心里面来。《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真实慧,什么叫信心清净?信心里面没有一丝毫怀疑,没有丝毫染著,这叫清净。所以一直到成佛都要靠智慧,『恒必繇之』,都要有智慧。
钞【盖通因彻果,成始成终之要道也,岂独为信解之门而已哉。】
这个结论好!所以这个经,佛就是叫舍利弗给他说,舍利弗在声闻弟子当中代表智慧第一。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如果不是第一智慧,你跟他讲没有用!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诸位一定要晓得,如果你将来要遇到这个大法师、老和尚,久修久学的善知识,叫你不要念佛,念佛法门不行!劝你修禅、劝你学密,这种人我见过很多。你一听,这个老和尚德高望重,大概他讲的没错。你要是听他的话,就上了大当。为什么那些人搞一辈子还不相信?这经上说的,「难信之法」!如果这些人统统都相信了,那佛怎么可以说这个经叫难信之法?这不是就很容易相信?难,真正是难!那个有修有学的必须真正学通了,他相信了。所以莲池、蕅益常常引用马鸣、龙树、天亲菩萨、智者、永明之流,这些人宗教他通了,真的通达了,他采取的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真懂!虽然在教下久学之人,他没有真通!没有真通,对这个法门他不相信,这个一点都不足为怪,没有通的确实不相信。
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例子,我刚刚学佛的时候不相信净土。还算很幸运,我相信净土,不是说听人家劝我,我就相信了,没那么简单。最初劝我的是忏云法师,我不能接受;以后是李炳南老居士,我半信半疑。怎么相信的?讲了十几年的《华严经》才相信了。我这《华严经》从民国六十年讲起一直到现在没中断,今年七十七年,讲了十七年。从《华严经》上,我常常说:我开悟了,大彻大悟!悟的什么?悟的修净土法门。因为我在《华严经》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文殊、普贤、善财童子、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给我真是当头一大棒!把我打醒了。《华严》是什么境界?到最后统统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我看到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引用唐朝这些大德们所讲的,《华严》、《法华》都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我一看,我承认一点都没错,为什么?我相信净土法门就是《华严经》引导的,没有这部经引导,我怎么都不会相信,我也不肯修学。所以我对《华严》非常感激,要不是《华严》,我不会相信这个法门。实在讲,《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序分,是《无量寿经》的引导,《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华严经》的正宗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没错,最后的归宿归在《弥陀经》上。莲池大师给我们讲的,《弥陀经》跟《无量寿经》这两部经是同部,称为大本、小本,小本讲得简单,大本说得详细,里面内容完全一样,没有差别。
『通因彻果』,从修因到证果都要智慧。『成始成终』,「始」是成就你起信、发愿、持名,你具足信愿行,这是「成始」;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圆证三不退,你一生成佛,这是「成终」。统统都要靠智慧!你才晓得佛为什么叫著舍利弗给他讲,不叫别人。特别是《弥陀经》无问自说,这里面全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讲的话,其他人插一句都没有。『岂独为信解之门而已哉』。
疏【称理。】
『称理』这一段是称性而谈。所以莲池大师这个注子不同凡响,每个小段落都指归自性。「称理」就是通常讲的消归自性,这是一般注解很少见到的,而《疏钞》每一个段落后面都有。
疏【则自性自然智,是佛自告舍利弗义。】
完全会归到自性上的讲法,这什么意思?我们再看《钞》里面解释:
钞【无缘而照,弗虑而知,妙性天然,不从他得。是故犍椎未动,启请无人,炽然说,无间歇。】
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深,『无缘而照』,「照」就是智慧起作用。禅家修行功夫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观照」,第二个阶段「照住」;第三个阶段「照见」,照见是见性。江味农老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把这三个境界说得很清楚。我们念佛也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说法不一样,实在讲意思是相同的,禅宗里面的「观照」就是净土宗里面讲的「功夫成片」,禅宗讲的「照住」就是净土的「事一心不乱」,禅宗讲的「照见」就是净土讲的「理一心不乱」。《般若心经》,「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他那个修行到了高段,照见,「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念佛念到理一心也是明心见性。所以这个名词术语不一样,境界是相同。「无缘而照」,一般这个照总是有缘,而后才起观照。
讲『知』,「知」总是我们去想一想才会知道。『虑』就是想一想,思考一下,研究一下,这个事情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地方是讲,没有缘,不需要缘,这个照是自然的,不需要考虑他就知道。譬如阿罗汉有神通、辟支佛有神通、权教菩萨有神通,他有他心通,但是他要没有虑,别人心里想什么事情他不知道。所以你要问他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他要先入定,然后才能告诉你,这就是他有缘有虑,他不能立刻告诉你,他要入一下定,他那个神通才能起作用。他要是不作意的话,他这个通不起作用。这些人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的人。
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的人,在莲花里头还没出来,可是人家已经洞视彻听,神通道力跟佛都差不多,决不是他方世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能比得过的,比不上!他在花苞里没出来。大家不要以为花苞不出来,大概很不自在,没有自由,错了。那莲花多大?小莲花,经上讲「一由旬」,一由旬是中国的四十里,那是你住的地方,四十里,差不多台北市这么大。你要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面是不是很无聊?不是的,你住的这个莲花里面,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会大众统统都在,化身都在里面,所以那里头热闹得很,天天讲经说法,念佛经行热闹得很!这是莲花小的。莲花大的千由旬、万由旬,那个莲花比我们地球还大,地球装在里面绰绰有余。每一朵莲花里面情形都是这样的。
所以每一个莲花里头都是一个世界,花一开了,你就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报土,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佛。报身佛跟莲花里面见的佛就不一样,报身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就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报身佛大,赞佛偈上: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那是报身佛,你在莲花里面看不到,看佛相没有那么大。花开之后,见到这么大的佛相,自己身也大了,自己身形也高大。所以花里面跟花外面是两个世界。所以到那个地方决定不会寂寞的,也非常自在。十方世界天天可以去参访,《弥陀经》里面讲的这个境界都是凡圣同居土,并不是实报庄严土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带业往生,七宝池中莲花里面的世界真是美不胜收!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的人,他也不需要缘他就照,不需要思虑他就知。因为缘而照、虑而知都是从外境而得的,那是有作为的智慧,不是自然智。无有攀缘,而无所不照,不需要思虑,无所不知,这是真智慧,这才叫做自然智,才叫做无师智。智就是不必要老师传授,自自然然起来了,不需要藉外缘,这个智慧自然现前,不从它得。既有这样的妙慧,真实智慧,你们想想何必还要敲著引磬、敲著犍椎启请佛来讲经说法?用不著了。『是故犍椎未动』,犍椎就是法器。我们迎请法师、迎请佛菩萨说法都得要敲动法器,不必了,用不著了,你的智慧现前了。
『启请无人,炽然说,无间歇』,不需要启请,「炽然」、「无间」是讲尽虚空遍法界六尘都在说法,西方世界如此,哪一个世界不是这样?我们这个世界六尘也说法,可惜的是什么?我们没有智慧,所以你没有能够觉察到。西方极乐世界人有智慧,心地清净,所以六尘境界在他六根接触之中全是说法。这一段是解释佛告诉舍利弗所表显的义趣。
◎【二、示法】
示是开示,开示这个法门。
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这几句话是全经的纲领,著重在『有』字。从我们娑婆世界往西方去看,越过十万亿个佛国土,那边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
疏【土是所依,名依报。】
我们生存要依靠大地,这叫『依报』,「报」就是酬报,过去我们修的这个因,现在得的这个报酬。「正报」是我们的身体,身体以外,我们生活所依赖的都叫做依报。依报有两大类:一个是物质的依报,一个是人事的依报。正报只指我自己一个人,不能算别人,别人是我的依报。正报不能说这一切有情众生,不可以这样说法,正报只讲自己一个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统统是依报。现在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讲阿弥陀佛:
疏【佛是能依,名正报。】
环境是所依,这是说的依报。土是所依,名依报;佛是能依,名正报。现在先说依报。全经纲领一共是三句经文,这是第一句,第二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是后面的经文。
疏【是者,指此界言。】
从是西方,『是』指此界,就是我们娑婆世界,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诸位要记住,并不是指我们这个地球,如果指地球,那就错了,那个问题就大了。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往西方走,走一圈又回来了,西方到底在哪里?现在飞机非常快捷,最进步的飞机,将来环绕地球一周只需要六、七个小时就够了。现在最新的飞机,从美国飞到日本两小时,飞到日本跟飞到台湾时间差不多,两个钟点就到了,美国现在在试验,将来客运的飞机速度都这么快。科技发达,世界愈来愈小,以后到美国两个钟点就到了。这个地方讲西方是娑婆世界的西方。
疏【从此娑婆世界,向西而去。】
『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的名字。我们这个地球通常讲「阎浮提」,如果说阎浮提西方,那就是指我们这个地球。它是讲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这是讲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的大千世界,大概像我们现在在天文里所观察的银河系。如果我们拿银河系来作单位,讲银河系的西方,这讲得通,这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银河也是在转动。但是银河系转一圈那个时间要用光年来计算。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总共只有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在银河系转动的时候,度数恐怕只有一度两度的样子。那个方向没错,确实指的是西方,它移动得太小了。
这是讲释迦牟尼佛法运在一万二千年当中,在银河系转动那个度数太小,微不足道,绝不影响方向。诸位要是研究近代的天文,你就了解,才晓得佛说法真正不可思议,跟近代的科学能相符合。所以这是银河系之西,这样子往西方去,向西而去。
疏【名过。】
超过。超过多少?超过十万亿个佛国土。
疏【佛土者,一大千界名一佛土。】
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叫『一佛土』。假设一个佛土是一个银河系,从我们这个银河系向西,要超过多少个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我们现在的天文学家没有观察到,现在天文学家发现的银河系也不过是几百个而已,差得远了。我们现在天文望远镜、无线电波望远镜,一亿都达不到。十万亿还得了!这是我们科技的能力万分之一都达不到。那边有个世界。
疏【过如是佛土,至十万亿,言去此方远之远也。】
这个距离相当之远。
疏【非坛经十万八千之土也。】
这特别提出来,因为《坛经》在中国很流行,读的人很多。六祖在《坛经》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十万八千里。莲池大师对这句话有详细的说明。六祖大师不认识字,六祖大师没有研究过《弥陀经》,他主要是教学人对於禅有所领悟,有所体会,对於教他不重视。所以他那个说法是随便说的,他不是按照教义来讲。六祖主张「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他不谈事相。这些意思我们都要了解,祖师的话并没有说错,他有他的当机,他有他的用意,他说这番话能叫那些当机的人悟入自性,他的目的是在此地,是叫人开悟,而不是劝人求生西方的。这是门庭施设不同,所以不能拿《坛经》那个说法来解释《弥陀经》。所以讲,不是《坛经》上六祖所说的十万八千里。
疏【若据事据理,亦未为远。】
我们听到十万亿佛国土,简直没有办法想像,距离太远了。可是『据事据理』,这不能算远,为什么不能算远?还有比这个更远的。《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这个世界从下到上有二十层,好像二十层大楼一样,我们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同在一层,在第十三层,你就想到华藏世界有多大,真正不可思议!佛说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就是一个华藏世界?不是的,像这样的华藏世界在太空当中无量无边。这是说我们这个大世界叫华藏世界。讲大千世界,讲娑婆世界,这还是小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从大世界来看,会远吗?很近,同在一层楼,一个住在东面、一个住在西面,不远!
疏【世以时言,界以处言。】
世界,『世』是讲时间,「世」是三个「十」,三十年叫一世,这是中国古代所说的。『界』是界限,四方四维上下,这是界限。这是从处所上讲的。
疏【极乐者,梵语须摩提。】
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从它的意思翻译过来的,梵文的读音叫『须摩提』。
疏【此云安乐。】
它正确的意思是『安乐』。『此』是中国,中国翻它的意思是安乐。
疏【亦云安养,亦云清泰,亦云妙意。】
有这么多翻法,都是翻它的意思。
疏【名虽小殊,皆极乐义。】
名字虽然不一样,意思都能相通。这几个意思合起来看,对於须摩提的含义就看得更圆满,更清晰。译经的鸠摩罗什大师把它翻成『极乐』。
疏【然土有多种。】
极乐世界有四土,所以说有多种。
疏【四土之中,今此极乐是同居土。】
『今此』是什么?是指《弥陀经》。《弥陀经》里面所讲的极乐世界是极乐世界四土里面的『同居土』,不是实报庄严土,不是常寂光土。为什么说同居土?因为我们带业往生都是生同居土,这就说得更为亲切。虽然是同居土:
疏【而亦通前三土。】
这就妙了,这是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十方诸佛世界统统有四土,像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不在里面,我们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妙,虽是凡圣同居土,它与『前三土』通。因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横超,不是竖出,横超三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横生四土,这妙不可言。一生一切生,生凡圣同居土同时也就等於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为什么?因为上三土的那些菩萨、天人大众,在凡圣同居土统统见到。换句话说,如果那些大菩萨们生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跟这个也融通,跟凡圣同居土的人也天天见面,也天天生活在一起,这是太妙太妙了,这个真是难信之法。这个不一样,我们也无法比喻。
以前我讲这个经,不得已只好用学校念书学生来作比喻。好比我们这个学校,小学不是中学,中学不是大学,学校都分开的,每个班级跟别的班级也分开,决定没有混杂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情形很特殊,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统统在一个教室上课,这个妙极了。所以大家天天见面,天天手拉手在一起,这个不可思议。这种情形,十方诸佛世界没有的。诸佛菩萨大家统统在一起,虽然个人是个人的报土,个人是个人的品位,不碍在一起生活,不碍天天往来。这种情形,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只有它那个世界有,所以非常的特别。这是讲亦通前三土。
疏【又受用法性变化三土,亦同此意。】
这个意思,莲池大师在《钞》里面有很详细的解释。这个《钞》,讲得愈详细,我们知道得愈清楚,不仅能断疑生信,能够帮助我们观想。
疏【又十种土,亦同此意。】
『十种土』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华严经》统统以十表法。
疏【又佛虽无土,为化众生,不妨说土。】
这句话是称性而说的,正如同佛没有相,为了度众生,不妨现种种相;佛没有名号,为了度众生,也不妨建立种种名号。可见得都是为他受用,自他不二。所以不妨这样的说法,不妨示现。这显示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正是《华严经》上的境界。
莲池大师注解《疏钞》,完全用《华严》境界来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里面的精华。因为极乐世界没有离开华藏世界,好像一个大楼,这个大楼最精彩的部分就在第十三层阿弥陀佛这一间,这一间是它最精彩的地方,精华之所在,彷佛就是这个意思一样。讲整个华藏世界,那是《华严经》,而弥陀净土是华藏世界里面最精华的一部分。因此,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得发愿求生这个净土。
钞【依报者。】
就是解释前面依报。
钞【身藉土居,故名所依。随所作业,依有胜劣,故名为报。】
「土」这个意思容易明了,「报」就不容易明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拿俗话来说,它的物产那样的丰富,像「七宝」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希有的金属,这个矿物我们看作珍宝,一点点就不得了,价值就很高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太多了,遍地都是,就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石头、泥土一样,太多了。我们今天黄金视为宝物,人家黄金是铺马路;我们今天看到金刚钻、翡翠、珍珠、玛瑙,认为这是很珍贵的东西,人家是建筑材料,盖房子用的。咱们满身戴著这些东西,到西方极乐世界人家一看,会笑话你!这是福报不一样。
不要说娑婆与极乐这两土众生福报不相同,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福报都不一样。非洲,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多少人饿死,你看那个相,皮包骨,我们这里丰衣足食,同在一个地球上,福报不相同!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前生修的福不一样。你前生修福,这一生一定生在有福的报土里;没有福报,那你就生到没福报那个地方去,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同是一家人,每个人修的福不一样,纵然来生还出不了六道轮回,即使同样得到人身,他也不会住在一个地方,他福报不相同。再看看古今,古今福报不一样,说老实话,古人的福报超过我们现在人。我们看历史,看古代这些帝王对於功臣赏赐,这一赏黄金几十镒,一镒是二十四两,你从历史上观看,就晓得那个时候金银珠宝多;现在看不到了,众生福薄,这些宝物逐渐少了,没有了。
佛经上说,转轮王出世,众生福报大了,这些七宝从地上出现,涌现了。确实是境随心转,随著你福德因缘来转。现在科学家明白这个事相,为什么没有了?这是讲化学的结构,它变化了,消失了。人有福报的时候,它又起变化,它又结晶结成了。境随心转是真的,千真万确的事实。「依报随著正报转」,这是真的,千真万确!心随境转,这是假的,这是偶尔暂时的现象,这不是真象,那个愈转愈糟糕!那是没福。真正有福报,确确实实是环境随著我们正报来转变。
所以这「报」我们要晓得,知道这个果报,我们就会修因。我们要好的果报,一定要修好因,要存好心、要做好事、要做好人,要积善修德,我们的果报就殊胜,无论正报、依报统统都殊胜。所以果报是自己修的,自己去受用,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怪老天不公平,不能怪佛菩萨不保佑;你要是怨天尤人,怪佛菩萨不保佑,你是罪上加罪,这是大错特错!我们自己环境不好,修德修善,认真的修个三、五年,你的环境一定就转,转到你事事如意,事事称心,它会转的。像《了凡四训》,袁了凡就是个例子,他最初半信半疑,所以发心做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做完,他真的就转了。以后再发心做善事很容易,他又发了个心做一万条善事,没几天就圆满了。你去看看《了凡四训》里面记载的。
所以愈有福,再修福就愈来愈容易。我们这些年也是如此,最初印经,我们发心印一千部好难!很不容易凑一点钱印一千部。现在我们印经说印一万部,钱马上就来了,没有几天就成就了。所以说愈来愈容易,这是感应,这个是不可思议。我们过去在书本上看到古人的感应,现在我们自己做这么多年了,我们自己亲身体验到了,一点都不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六二页:
疏【又不独智为能信,佛果成就,皆繇智故。】
这几句莲池大师在《钞》里面有解释:
钞【华严二十二,经云。】
像这样的句子,诸位同学要记住,『二十二』就是第二十二卷,《华严经》有八十卷,第二十二卷里面所说的。
钞【一切诸佛庄严清净,莫不皆以一切智故。则知阿弥陀佛,亦以此智成就净土功德。而诸众生修净土者,以智生信,则为正信,以智发愿,则为弘愿,以智起行,则为妙行。】
这一句里面包括了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修行三个基本的条件:信、愿、行,这三个条件都是依智慧建立的,拣别不是迷信,不是感情用事,它是理性的,这一点希望同修们特别要注意,我们这才真正明了了,念佛不是迷信。庄严佛国土一定要真实的智慧,所以《无量寿经》说了三种真实,「真实慧」,真实的智慧,「真实之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讲了三个真实,以真实慧为第一个依据。这个经里面,莲池大师注解也是用『一切智』,所以说不独信要依智,佛果成就也是依智慧。这个事情,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得特别清楚。因此,我们修净土的人,这一切众生修净土法门的,『以智生信』,这叫正信。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说六种,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给我们讲了六种。所以一定要相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整个佛法理论的依据,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是心作佛」,特别是我们念佛成佛的这个法门,念佛成佛!念佛往生,念佛作佛。所以要相信生佛不二!唯恐你不念佛,念佛的人决定作佛。
十法界都是我们自心变现的,我们心想什么就变什么境界。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想像当中变现出来的,这个想像力量就太大了,想什么就变现什么。我们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的信心,才算得上是『正信』。如果没有智慧,实在讲,正信就不能够生起来,纵然有信心不是正信,不是正信,他会退转,他会改变。我们曾经看到不少念佛的人,念了几十年,到晚年他改变了,他学别的法门去了,这是非常的可惜。这个都是信心里面没有智慧,是一种感情的信,说得不好听,迷信,他才会改变,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不会改变。
『以智发愿』,这是『弘愿』,这个愿也不是建立在感情、迷信的基础上,它是从般若智慧里面,就是理智里面发的愿,绝对不是一时感情冲动,所以这个愿是真愿。他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要选择西方,他清楚。这些事情,在大经里头很明显。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韦提希夫人她遭难,儿子不孝,把她幽禁起来,她感觉到痛苦,她在皇宫里面遥望灵山。佛那个时候住在灵鹫山,灵鹫山在王舍城城外,就在皇宫里面念佛,求佛来救她。她觉得这个世界太苦,儿子不孝,叛变了,要不是当时几个大臣劝阻,他儿子要杀母亲。她感觉到这个世界没有意思,求佛,这十方诸佛国土哪个地方好,她愿意去,她不愿在这个世间再住下去了。
她这一念,佛就晓得,所以她带这些宫女向灵鹫山这个方向礼拜,头一抬起来,释迦牟尼佛带著许多人已经到皇宫来了,从空中来的,这是佛现的神足通。佛答应她的请求,将十方诸佛国土以佛的神力展现,叫她统统能看见。她看了这些诸佛国土之后,向释迦牟尼佛说:我选择阿弥陀佛的国土,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佛国。请释迦牟尼佛教她怎么去法。这是经上记录的,这个我们要相信。当年在皇宫里,不是波斯匿王一个人看到的,她的宫女有好几百人,同时都看到的,这个事情不假!
《无量寿经》里面,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然后问阿难:你要不要见见西方阿弥陀佛?他说:我愿意。结果释迦牟尼佛就叫他面向西方礼拜称名,一心称名念阿弥陀佛,阿难这一念阿弥陀佛,这一拜下去一抬头,阿弥陀佛现在空中,他见到了。不仅是阿难见到,讲《无量寿经》那一次的法会一共有一万多人听,统统见到!这个不是假的,不是一个人见到,那么多人见到!这也证实《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现前见佛了。阿难一见到阿弥陀佛就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们要问,阿难现在在哪里?他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禅宗第二代的祖师,摩诃迦叶是禅宗初祖,摩诃迦叶传给他,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发愿是真正清楚明了,愿生西方,这个才是大愿。
你发愿普度一切众生,就是像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乃至到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怎么成法?你要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这四愿都是空的,有名无实。你想度众生,你没有能力,度不了;你要断烦恼,烦恼也断不了。你那个烦恼不增长就算好了,怕的是你那个烦恼天天增长,不是在那里断,是天天增长,不得了!你学法门,法门也学不到,在现在这个世间,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同参道友也没有,好的环境也没有,到哪里学去?没地方学!成佛不用谈了,六道轮回,还是搞老套,佛也成不了。所以要想四弘誓愿兑现,唯一的方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直截了当的解释发菩提心,他说:什么叫发菩提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讲法,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未曾说过。我们想一想,他讲的有没有道理?真有。因为《起信论》里面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佛在《观经》里面讲的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一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三心都具足了。蕅益大师真了不起,一句话道破,我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疑惑都没有,而且觉得我们能做到。你讲直心、深心、大悲心,讲了半天,我们搞不清楚,不晓得从哪里学起?愈讲愈迷糊,没有蕅益大师那样简单明了,这个是好处。
所以蕅益大师《要解》,近代像印光大师,这些祖师大德们公认的,这是《弥陀经》第一注解,最好的注解,注得简单明了。印光大师的赞叹:古佛再来、阿弥陀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它。这是把《要解》赞叹到极处!《要解》简单明了,《疏钞》博大精深。你要想详细的知道,那在《疏钞》里面,你要想很简单的抓到《阿弥陀经》的纲领,那在《要解》里面。这两种注解都是最好的注子,可以互相来看。我们讲席里面也是这两个注子轮流讲,《疏钞》讲完了,讲《要解》,《要解》讲完了,再讲《疏钞》。我们周而复始轮流讲这两种注解。
如果没有真正的智慧,说个老实话,什么叫真智慧?我有智慧吗?这一点倒是满谦虚,自己说我没有智慧!如果再学其他的经教、其他宗派,确实没有智慧,我们智慧不够。可是净土法门里头说什么叫智慧?你能够选择净土法门,这第一智慧。这个说法不过分,一点都不错,为什么?文殊菩萨,大家公认的智慧第一,菩萨众里头智慧第一,文殊菩萨选择持名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智慧的选择!我们今天也选择这个法门,我们跟文殊菩萨没两样,他选这个,我也选这个。除了这个选择之外,我看我们没有一样比得上文殊菩萨;其余的比不上没有关系,只要这一点差不多就行了,那就决定不错了。由此可知,不选择这个法门就是没有智慧。
李老师在《无量寿经》眉注上注得很好,他说: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那就是没智慧,不是愚痴就是狂妄,这都是没智慧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决定选择这个法门。这几天也跟诸位谈了不少,选择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一定要记住,要常常放在心上,要时时刻刻把它做到,用在我们生活上,用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上,这才叫做真正的念佛人。所以没有真智,他的愿发不起来,纵然发愿不是大愿,所以他会退转,他会怀疑,他会把信心失掉。
所以一个念佛道场,为什么天天要讲经?是叫你断疑生信!一个念佛道场真的把净土五经从头讲一遍,像《弥陀经》讲《疏钞》,每天讲要讲一年才能讲圆满。五经一论从头都这样讲一遍的话,至少也得五、六年!可是这五、六年决不是白费的。这五、六年下来的话,你的信心一定坚固,换句话说,取西方净土决定没有问题。所以这个经不能不讲,佛不能不念!这念佛决定要有一个念佛堂,我们今天道场欠缺,有讲堂没有念佛堂,所以这个道场只有一半,还少了一半。这个道场建全,大家在那里心都定了,容易成就!道场不建全,心总是浮的,总是不定,这个成就就难了。
讲到行,行也要『以智起行』,这个行才叫『妙行』,先要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不是禅宗的彻悟,是对於西方净土真正明白了,娑婆、极乐这两个地方的这些事理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大彻大悟,为什么?决心要离开娑婆、要取极乐世界,这个心坚定,这个心决定不会改变,这就是净土宗的彻悟。然后你念这一句佛号就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讲的一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叫妙行。死心塌地念这一句佛号,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我们抱著这一部净土五经够了,决定取得上品上生,这是妙行。其他的经典都可以不要,莲池大师讲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我不要了,我死心塌地有这一样就行了,这一部《阿弥陀经》就可以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让他们去修行去。
我们只采取持名念佛,死心塌地,这叫妙行,这是真正智慧的选择,没有真正真实慧就不能死心塌地。这个心要没有死,不能死心塌地,纵然有修行,不是妙行,如果他要遇到缘,他还会退转,他还会改变。听到人家说几句话,劝你几句,那个念头马上转,改了,那个行不妙,真正不妙!这念头一转就到三恶道去了。这念头一转也不至於堕三恶道,为什么说得这么严重?我跟诸位说,念头一转真的堕三恶道。你这个人品再好、道德学问再好、福报再好,还是堕三恶道,什么原因?你把净土法破坏了。
怎么破坏了?人家看,这个人念佛念了几十年,你看看他晚年修别的去了,这净土大概不能学,这就是你破坏净土,这就是你堕阿鼻地狱的原因。你要不修净土,你不会造这个业因,念佛念了几十年,晚年去学禅学密去了,让别的学道人一看到你:这个人搞了这么多年,大概是净土不行,靠不住,还是禅好,还是密好。你要晓得,你这一转影响多少人。那么多人受你影响的,统统都走错路了,以盲引盲,你要负因果责任。所以麻烦出在这个地方。
你学净土没学几天,你转学别的,没有这么大的过失。你久学到后来转念头,这个不得了!这是没有智慧。不但自己从正路上走到邪路,还要背很大的因果,如你影响的人愈多,你的罪就愈重,非常的可怕。所以,信愿行都是依真实智慧。
钞【乃至成佛,恒必繇之。】
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要靠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信心里面来。《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真实慧,什么叫信心清净?信心里面没有一丝毫怀疑,没有丝毫染著,这叫清净。所以一直到成佛都要靠智慧,『恒必繇之』,都要有智慧。
钞【盖通因彻果,成始成终之要道也,岂独为信解之门而已哉。】
这个结论好!所以这个经,佛就是叫舍利弗给他说,舍利弗在声闻弟子当中代表智慧第一。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如果不是第一智慧,你跟他讲没有用!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诸位一定要晓得,如果你将来要遇到这个大法师、老和尚,久修久学的善知识,叫你不要念佛,念佛法门不行!劝你修禅、劝你学密,这种人我见过很多。你一听,这个老和尚德高望重,大概他讲的没错。你要是听他的话,就上了大当。为什么那些人搞一辈子还不相信?这经上说的,「难信之法」!如果这些人统统都相信了,那佛怎么可以说这个经叫难信之法?这不是就很容易相信?难,真正是难!那个有修有学的必须真正学通了,他相信了。所以莲池、蕅益常常引用马鸣、龙树、天亲菩萨、智者、永明之流,这些人宗教他通了,真的通达了,他采取的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真懂!虽然在教下久学之人,他没有真通!没有真通,对这个法门他不相信,这个一点都不足为怪,没有通的确实不相信。
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例子,我刚刚学佛的时候不相信净土。还算很幸运,我相信净土,不是说听人家劝我,我就相信了,没那么简单。最初劝我的是忏云法师,我不能接受;以后是李炳南老居士,我半信半疑。怎么相信的?讲了十几年的《华严经》才相信了。我这《华严经》从民国六十年讲起一直到现在没中断,今年七十七年,讲了十七年。从《华严经》上,我常常说:我开悟了,大彻大悟!悟的什么?悟的修净土法门。因为我在《华严经》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文殊、普贤、善财童子、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给我真是当头一大棒!把我打醒了。《华严》是什么境界?到最后统统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我看到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引用唐朝这些大德们所讲的,《华严》、《法华》都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我一看,我承认一点都没错,为什么?我相信净土法门就是《华严经》引导的,没有这部经引导,我怎么都不会相信,我也不肯修学。所以我对《华严》非常感激,要不是《华严》,我不会相信这个法门。实在讲,《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序分,是《无量寿经》的引导,《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华严经》的正宗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没错,最后的归宿归在《弥陀经》上。莲池大师给我们讲的,《弥陀经》跟《无量寿经》这两部经是同部,称为大本、小本,小本讲得简单,大本说得详细,里面内容完全一样,没有差别。
『通因彻果』,从修因到证果都要智慧。『成始成终』,「始」是成就你起信、发愿、持名,你具足信愿行,这是「成始」;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圆证三不退,你一生成佛,这是「成终」。统统都要靠智慧!你才晓得佛为什么叫著舍利弗给他讲,不叫别人。特别是《弥陀经》无问自说,这里面全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讲的话,其他人插一句都没有。『岂独为信解之门而已哉』。
疏【称理。】
『称理』这一段是称性而谈。所以莲池大师这个注子不同凡响,每个小段落都指归自性。「称理」就是通常讲的消归自性,这是一般注解很少见到的,而《疏钞》每一个段落后面都有。
疏【则自性自然智,是佛自告舍利弗义。】
完全会归到自性上的讲法,这什么意思?我们再看《钞》里面解释:
钞【无缘而照,弗虑而知,妙性天然,不从他得。是故犍椎未动,启请无人,炽然说,无间歇。】
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深,『无缘而照』,「照」就是智慧起作用。禅家修行功夫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观照」,第二个阶段「照住」;第三个阶段「照见」,照见是见性。江味农老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把这三个境界说得很清楚。我们念佛也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说法不一样,实在讲意思是相同的,禅宗里面的「观照」就是净土宗里面讲的「功夫成片」,禅宗讲的「照住」就是净土的「事一心不乱」,禅宗讲的「照见」就是净土讲的「理一心不乱」。《般若心经》,「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他那个修行到了高段,照见,「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念佛念到理一心也是明心见性。所以这个名词术语不一样,境界是相同。「无缘而照」,一般这个照总是有缘,而后才起观照。
讲『知』,「知」总是我们去想一想才会知道。『虑』就是想一想,思考一下,研究一下,这个事情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地方是讲,没有缘,不需要缘,这个照是自然的,不需要考虑他就知道。譬如阿罗汉有神通、辟支佛有神通、权教菩萨有神通,他有他心通,但是他要没有虑,别人心里想什么事情他不知道。所以你要问他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他要先入定,然后才能告诉你,这就是他有缘有虑,他不能立刻告诉你,他要入一下定,他那个神通才能起作用。他要是不作意的话,他这个通不起作用。这些人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的人。
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的人,在莲花里头还没出来,可是人家已经洞视彻听,神通道力跟佛都差不多,决不是他方世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能比得过的,比不上!他在花苞里没出来。大家不要以为花苞不出来,大概很不自在,没有自由,错了。那莲花多大?小莲花,经上讲「一由旬」,一由旬是中国的四十里,那是你住的地方,四十里,差不多台北市这么大。你要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面是不是很无聊?不是的,你住的这个莲花里面,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会大众统统都在,化身都在里面,所以那里头热闹得很,天天讲经说法,念佛经行热闹得很!这是莲花小的。莲花大的千由旬、万由旬,那个莲花比我们地球还大,地球装在里面绰绰有余。每一朵莲花里面情形都是这样的。
所以每一个莲花里头都是一个世界,花一开了,你就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报土,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佛。报身佛跟莲花里面见的佛就不一样,报身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就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报身佛大,赞佛偈上: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那是报身佛,你在莲花里面看不到,看佛相没有那么大。花开之后,见到这么大的佛相,自己身也大了,自己身形也高大。所以花里面跟花外面是两个世界。所以到那个地方决定不会寂寞的,也非常自在。十方世界天天可以去参访,《弥陀经》里面讲的这个境界都是凡圣同居土,并不是实报庄严土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带业往生,七宝池中莲花里面的世界真是美不胜收!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的人,他也不需要缘他就照,不需要思虑他就知。因为缘而照、虑而知都是从外境而得的,那是有作为的智慧,不是自然智。无有攀缘,而无所不照,不需要思虑,无所不知,这是真智慧,这才叫做自然智,才叫做无师智。智就是不必要老师传授,自自然然起来了,不需要藉外缘,这个智慧自然现前,不从它得。既有这样的妙慧,真实智慧,你们想想何必还要敲著引磬、敲著犍椎启请佛来讲经说法?用不著了。『是故犍椎未动』,犍椎就是法器。我们迎请法师、迎请佛菩萨说法都得要敲动法器,不必了,用不著了,你的智慧现前了。
『启请无人,炽然说,无间歇』,不需要启请,「炽然」、「无间」是讲尽虚空遍法界六尘都在说法,西方世界如此,哪一个世界不是这样?我们这个世界六尘也说法,可惜的是什么?我们没有智慧,所以你没有能够觉察到。西方极乐世界人有智慧,心地清净,所以六尘境界在他六根接触之中全是说法。这一段是解释佛告诉舍利弗所表显的义趣。
◎【二、示法】
示是开示,开示这个法门。
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这几句话是全经的纲领,著重在『有』字。从我们娑婆世界往西方去看,越过十万亿个佛国土,那边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
疏【土是所依,名依报。】
我们生存要依靠大地,这叫『依报』,「报」就是酬报,过去我们修的这个因,现在得的这个报酬。「正报」是我们的身体,身体以外,我们生活所依赖的都叫做依报。依报有两大类:一个是物质的依报,一个是人事的依报。正报只指我自己一个人,不能算别人,别人是我的依报。正报不能说这一切有情众生,不可以这样说法,正报只讲自己一个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统统是依报。现在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讲阿弥陀佛:
疏【佛是能依,名正报。】
环境是所依,这是说的依报。土是所依,名依报;佛是能依,名正报。现在先说依报。全经纲领一共是三句经文,这是第一句,第二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是后面的经文。
疏【是者,指此界言。】
从是西方,『是』指此界,就是我们娑婆世界,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诸位要记住,并不是指我们这个地球,如果指地球,那就错了,那个问题就大了。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往西方走,走一圈又回来了,西方到底在哪里?现在飞机非常快捷,最进步的飞机,将来环绕地球一周只需要六、七个小时就够了。现在最新的飞机,从美国飞到日本两小时,飞到日本跟飞到台湾时间差不多,两个钟点就到了,美国现在在试验,将来客运的飞机速度都这么快。科技发达,世界愈来愈小,以后到美国两个钟点就到了。这个地方讲西方是娑婆世界的西方。
疏【从此娑婆世界,向西而去。】
『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的名字。我们这个地球通常讲「阎浮提」,如果说阎浮提西方,那就是指我们这个地球。它是讲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这是讲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的大千世界,大概像我们现在在天文里所观察的银河系。如果我们拿银河系来作单位,讲银河系的西方,这讲得通,这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银河也是在转动。但是银河系转一圈那个时间要用光年来计算。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总共只有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在银河系转动的时候,度数恐怕只有一度两度的样子。那个方向没错,确实指的是西方,它移动得太小了。
这是讲释迦牟尼佛法运在一万二千年当中,在银河系转动那个度数太小,微不足道,绝不影响方向。诸位要是研究近代的天文,你就了解,才晓得佛说法真正不可思议,跟近代的科学能相符合。所以这是银河系之西,这样子往西方去,向西而去。
疏【名过。】
超过。超过多少?超过十万亿个佛国土。
疏【佛土者,一大千界名一佛土。】
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叫『一佛土』。假设一个佛土是一个银河系,从我们这个银河系向西,要超过多少个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我们现在的天文学家没有观察到,现在天文学家发现的银河系也不过是几百个而已,差得远了。我们现在天文望远镜、无线电波望远镜,一亿都达不到。十万亿还得了!这是我们科技的能力万分之一都达不到。那边有个世界。
疏【过如是佛土,至十万亿,言去此方远之远也。】
这个距离相当之远。
疏【非坛经十万八千之土也。】
这特别提出来,因为《坛经》在中国很流行,读的人很多。六祖在《坛经》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十万八千里。莲池大师对这句话有详细的说明。六祖大师不认识字,六祖大师没有研究过《弥陀经》,他主要是教学人对於禅有所领悟,有所体会,对於教他不重视。所以他那个说法是随便说的,他不是按照教义来讲。六祖主张「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他不谈事相。这些意思我们都要了解,祖师的话并没有说错,他有他的当机,他有他的用意,他说这番话能叫那些当机的人悟入自性,他的目的是在此地,是叫人开悟,而不是劝人求生西方的。这是门庭施设不同,所以不能拿《坛经》那个说法来解释《弥陀经》。所以讲,不是《坛经》上六祖所说的十万八千里。
疏【若据事据理,亦未为远。】
我们听到十万亿佛国土,简直没有办法想像,距离太远了。可是『据事据理』,这不能算远,为什么不能算远?还有比这个更远的。《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这个世界从下到上有二十层,好像二十层大楼一样,我们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同在一层,在第十三层,你就想到华藏世界有多大,真正不可思议!佛说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就是一个华藏世界?不是的,像这样的华藏世界在太空当中无量无边。这是说我们这个大世界叫华藏世界。讲大千世界,讲娑婆世界,这还是小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从大世界来看,会远吗?很近,同在一层楼,一个住在东面、一个住在西面,不远!
疏【世以时言,界以处言。】
世界,『世』是讲时间,「世」是三个「十」,三十年叫一世,这是中国古代所说的。『界』是界限,四方四维上下,这是界限。这是从处所上讲的。
疏【极乐者,梵语须摩提。】
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从它的意思翻译过来的,梵文的读音叫『须摩提』。
疏【此云安乐。】
它正确的意思是『安乐』。『此』是中国,中国翻它的意思是安乐。
疏【亦云安养,亦云清泰,亦云妙意。】
有这么多翻法,都是翻它的意思。
疏【名虽小殊,皆极乐义。】
名字虽然不一样,意思都能相通。这几个意思合起来看,对於须摩提的含义就看得更圆满,更清晰。译经的鸠摩罗什大师把它翻成『极乐』。
疏【然土有多种。】
极乐世界有四土,所以说有多种。
疏【四土之中,今此极乐是同居土。】
『今此』是什么?是指《弥陀经》。《弥陀经》里面所讲的极乐世界是极乐世界四土里面的『同居土』,不是实报庄严土,不是常寂光土。为什么说同居土?因为我们带业往生都是生同居土,这就说得更为亲切。虽然是同居土:
疏【而亦通前三土。】
这就妙了,这是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十方诸佛世界统统有四土,像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不在里面,我们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妙,虽是凡圣同居土,它与『前三土』通。因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横超,不是竖出,横超三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横生四土,这妙不可言。一生一切生,生凡圣同居土同时也就等於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为什么?因为上三土的那些菩萨、天人大众,在凡圣同居土统统见到。换句话说,如果那些大菩萨们生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跟这个也融通,跟凡圣同居土的人也天天见面,也天天生活在一起,这是太妙太妙了,这个真是难信之法。这个不一样,我们也无法比喻。
以前我讲这个经,不得已只好用学校念书学生来作比喻。好比我们这个学校,小学不是中学,中学不是大学,学校都分开的,每个班级跟别的班级也分开,决定没有混杂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情形很特殊,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统统在一个教室上课,这个妙极了。所以大家天天见面,天天手拉手在一起,这个不可思议。这种情形,十方诸佛世界没有的。诸佛菩萨大家统统在一起,虽然个人是个人的报土,个人是个人的品位,不碍在一起生活,不碍天天往来。这种情形,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只有它那个世界有,所以非常的特别。这是讲亦通前三土。
疏【又受用法性变化三土,亦同此意。】
这个意思,莲池大师在《钞》里面有很详细的解释。这个《钞》,讲得愈详细,我们知道得愈清楚,不仅能断疑生信,能够帮助我们观想。
疏【又十种土,亦同此意。】
『十种土』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华严经》统统以十表法。
疏【又佛虽无土,为化众生,不妨说土。】
这句话是称性而说的,正如同佛没有相,为了度众生,不妨现种种相;佛没有名号,为了度众生,也不妨建立种种名号。可见得都是为他受用,自他不二。所以不妨这样的说法,不妨示现。这显示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正是《华严经》上的境界。
莲池大师注解《疏钞》,完全用《华严》境界来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里面的精华。因为极乐世界没有离开华藏世界,好像一个大楼,这个大楼最精彩的部分就在第十三层阿弥陀佛这一间,这一间是它最精彩的地方,精华之所在,彷佛就是这个意思一样。讲整个华藏世界,那是《华严经》,而弥陀净土是华藏世界里面最精华的一部分。因此,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得发愿求生这个净土。
钞【依报者。】
就是解释前面依报。
钞【身藉土居,故名所依。随所作业,依有胜劣,故名为报。】
「土」这个意思容易明了,「报」就不容易明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拿俗话来说,它的物产那样的丰富,像「七宝」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希有的金属,这个矿物我们看作珍宝,一点点就不得了,价值就很高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太多了,遍地都是,就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石头、泥土一样,太多了。我们今天黄金视为宝物,人家黄金是铺马路;我们今天看到金刚钻、翡翠、珍珠、玛瑙,认为这是很珍贵的东西,人家是建筑材料,盖房子用的。咱们满身戴著这些东西,到西方极乐世界人家一看,会笑话你!这是福报不一样。
不要说娑婆与极乐这两土众生福报不相同,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福报都不一样。非洲,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多少人饿死,你看那个相,皮包骨,我们这里丰衣足食,同在一个地球上,福报不相同!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前生修的福不一样。你前生修福,这一生一定生在有福的报土里;没有福报,那你就生到没福报那个地方去,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同是一家人,每个人修的福不一样,纵然来生还出不了六道轮回,即使同样得到人身,他也不会住在一个地方,他福报不相同。再看看古今,古今福报不一样,说老实话,古人的福报超过我们现在人。我们看历史,看古代这些帝王对於功臣赏赐,这一赏黄金几十镒,一镒是二十四两,你从历史上观看,就晓得那个时候金银珠宝多;现在看不到了,众生福薄,这些宝物逐渐少了,没有了。
佛经上说,转轮王出世,众生福报大了,这些七宝从地上出现,涌现了。确实是境随心转,随著你福德因缘来转。现在科学家明白这个事相,为什么没有了?这是讲化学的结构,它变化了,消失了。人有福报的时候,它又起变化,它又结晶结成了。境随心转是真的,千真万确的事实。「依报随著正报转」,这是真的,千真万确!心随境转,这是假的,这是偶尔暂时的现象,这不是真象,那个愈转愈糟糕!那是没福。真正有福报,确确实实是环境随著我们正报来转变。
所以这「报」我们要晓得,知道这个果报,我们就会修因。我们要好的果报,一定要修好因,要存好心、要做好事、要做好人,要积善修德,我们的果报就殊胜,无论正报、依报统统都殊胜。所以果报是自己修的,自己去受用,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怪老天不公平,不能怪佛菩萨不保佑;你要是怨天尤人,怪佛菩萨不保佑,你是罪上加罪,这是大错特错!我们自己环境不好,修德修善,认真的修个三、五年,你的环境一定就转,转到你事事如意,事事称心,它会转的。像《了凡四训》,袁了凡就是个例子,他最初半信半疑,所以发心做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做完,他真的就转了。以后再发心做善事很容易,他又发了个心做一万条善事,没几天就圆满了。你去看看《了凡四训》里面记载的。
所以愈有福,再修福就愈来愈容易。我们这些年也是如此,最初印经,我们发心印一千部好难!很不容易凑一点钱印一千部。现在我们印经说印一万部,钱马上就来了,没有几天就成就了。所以说愈来愈容易,这是感应,这个是不可思议。我们过去在书本上看到古人的感应,现在我们自己做这么多年了,我们自己亲身体验到了,一点都不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