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第九十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九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98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八五页:

  疏【此经本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个经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就是在我们这个经「六方佛」的后面说的,这是本经的本名。这个名字非常的重要,从这个经名,我们就能够认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称赞』,是谁称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称赞,称赞什么?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什么叫功?什么叫德?这个功就是信愿持名,功夫,修行的功就是这个。德是什么?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古时候这两个字通用的,所以这个德就是我们得到了。你依照这个功夫去修,你得到什么?往生不退。「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是这部经的功德。

  怎么说不可思议?那是真不可思议。这个事实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搞得很清楚,什么原因?我们常常赞叹佛,佛是万德万能,觉行圆满。这种称赞,有很多人说这是形容词,佛哪真有这么大能力?佛办不到的事情还很多。不但我们听一般人这样批评,甚至於出家的大法师也是这种批评。他批评的对不对?他批评的不对,实在讲,他对於佛法没有面面看到。

  换句话说,他如果真正了解《弥陀经》、《无量寿经》,这净土法门,就会承认佛真的是万德万能,真的是觉行圆满,没有话说的。为什么?罪业极重的众生,五逆十恶,造这个重罪立刻就要堕地狱了,这样的人,我们要问,佛有没有本事叫他不堕地狱?不但不堕地狱,能不能叫他立刻就成佛?佛如果有这个本事,那佛是万德万能,佛是觉行圆满。如果佛没有这个能力,那佛的能力还是有欠缺的,我们称他万德万能是称赞的话,不是真的,不是事实。其实我们在这个经里面,我们得到结论,佛的万德万能是事实,那就是说,五逆十恶要堕地狱的众生,佛不但可以叫他不堕地狱,可以叫他立刻就成佛。佛用什么方法?就是叫他念佛。

  我们在《十六观经》里面,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观无量寿,他十六观。这十六观把三种念佛统统包括尽了,前面十二种观是观想念佛,十三、十四、十五是观像念佛;第十六是持名念佛。你们要记住,《弥陀经》跟《无量寿经》都是著重在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观无量寿佛经》里头第十六观。度什么众生?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够往生,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这还有什么话说?圆证三不退就是成佛。

  要不是成佛,三不退怎么能圆证?我们在前面说过,小乘初果开始证「位不退」;这大乘,就是四果罗汉回小向大,如果拿圆教来讲,七信位的菩萨证「行不退」,第二种不退;明心见性,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才能证得「念不退」,但是刚刚证得,没有圆满。圆满的三不退是谁?是圆教的等觉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之流的,他们才是圆证三不退。所以这功德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你看看他不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他不要经历那么多阶级,那么多的位次,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到等觉,他不用经历,他从凡夫一下就跳到那么高,又是一刹那之间十念一念就得到了,这不可思议。真的,菩萨都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在净土三经里头细讲,给我们讲这个道理。所以这个是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十方诸佛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弘扬的,诸位要知道。

  所以最殊胜的法门,第一法门,别的法门度不了的,没有办法度的,这个法门能度,这才叫第一。你们想禅、密任何一个法门,五逆十恶,他能不能度得了?他度不了。纵然能度,也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要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不能叫他一下就度了。这个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天就度了,一天就把一个凡夫从地狱里头度到成佛,这不是诸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什么叫第一法门?你们仔细去想想。所以,十方诸佛称赞。

  十方诸佛既然称赞,我们再问一问,十方诸佛讲不讲这个经?当然讲,佛在十方世界,十方世界的众生根性不相同,因此佛讲的经也不相同;唯独这一部经相同。十方三世所有诸佛没有不讲《弥陀经》的,没有不讲《无量寿经》的,就是净土三经一论决定是相同的,佛佛都要讲,为什么?佛要不讲这个经就不能普度众生,就不能把众生圆圆满满以最短的时间彻底的度脱,佛就不能够;唯独这个法门。所以诸位要晓得,你们能够遇到这个法门,究竟是什么样的福气,没法子说,不可说不可说,没法子说。无量劫以来,你在这一生能碰到这个法门,真是奇怪,从哪来的福报!这是从题目当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

  所以我劝大家,你们学经就学三经就够了,学讲经就学讲三经,自己依照这个经修行,拿这个经去度化众生,讲给别人听,不要讲其他的,其他都是二流的经、三流的经,这是第一流的。第一流的只有这一部,没有第二部,连《华严》、《法华》都是这个经的序分,是这个经的引导,引子,你就可想而知这个经的重要性。实实在在不容易遇到,所以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都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叫极重罪业的众生一天成佛。

  我们今天业障没那么重,没造五逆十恶的重罪,我们成不了佛吗?决定能成就。但是你现在还没成就,你没有成就的原因在哪里?你对这个经、对这个法门还没有能死心塌地,为什么?没认识清楚,经上说:难信之法。你信不信?信,信得不踏实,信得不够彻底。你有没有发愿?有发愿,愿不切。你有没有行?有,也念佛,念得不够力量,念得不到家。所以信愿行虽然都有,都很松懈,这就是你对这个经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情,你没有彻底搞清楚;真的彻底搞清楚,那什么都放下。「称赞不可思议功德」,要晓得这个称赞是十方诸佛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里头这个意思也就很多,「一切诸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佛所护持的,一切诸佛心里所念的。说个老实话,佛要念这个经吗?要念,为什么?他不念这个经,他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不仅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道理就很深很深。「阿弥陀佛」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你想想,一切诸佛是不是都是无量觉,他要不叫无量觉,他怎么成佛?所以,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共同的名号,他要不成无量觉,他就不能成佛。所以他要念他自性阿弥陀,念他自性无量觉,证得自性无量觉,他就圆满成佛了。所以才晓得,诸佛是念阿弥陀佛而成佛的。

  同时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是圆教的等觉菩萨,在华严会上还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要成佛。成什么佛?成圆教的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无量觉。不仅他自己发愿往生,而且是以十大愿王普遍的劝导华藏海会那些明心见性的菩萨们统统求生西方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次,就是十住,十个位次;十行,十个位次;十回向,十个位次;十地,十个位次;四十个,加上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的菩萨。每一个位次里头人数就不晓得有多少?没法子计算的。统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到那边去成圆教的佛果。

  还有哪一个法会比这个法会更殊胜更庄严的?我们找不到。所以说《华严经》是《弥陀经》、《无量寿经》的序分,一点都不为过。所以一部《华严》到最后归到净土,就归到这个经,一切诸佛所护、所念的经。护法,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你不识货,你不爱惜它;你真正识货,你会非常的爱惜它,爱护它,不要叫它失传,要把它发扬光大,你真正认识了。何况经上给我们说,一个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阿弥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日夜的保护你。你不会遇到一些凶灾,不会遇到危险,真心生净土,弘扬净土。不但我们要发心求生净土,还要发心弘扬净土,为什么?与佛的本愿就相应了。

  你们有很多同修,也有的时候跟我说,要我教你们讲经。我在这个地方讲就是教你们讲经,你们注意听,好好的听,听了之后你就会讲。你听了之后,你能讲多少就讲多少,只要不讲错就行了。不会讲的那个地方,就不讲;会讲的就讲,就不错了。我教你讲一部《弥陀经》,你不要把《疏钞》搬出来,这么大本子把人吓到了。题目我会讲,我就讲这一句,就行了;经文我会讲,我讲几句也行了。所以讲东西简单明了,尤其对现代的人,大家工作都很繁忙,哪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听你讲一部大经?不可能的事情,愈简单愈好,把这经里头重要的意思,你能够说出来就可以。我们的目的就是叫人相信念佛法门,叫他发愿,他肯念,目的就达到了。讲的叫他相信,叫他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真正的肯念佛,弘扬净土目的就在此地。所以,这是一切诸佛所护所念。

  由此可知,我们真正读诵这一部经典的人,必定蒙一切诸佛所护所念。这个念就是佛常常挂念我们,常常想念我们,佛常常保护我们,为什么?他要保护这个法门。我们要求佛菩萨保护,求佛菩萨保佑,你就念这个经,你就念阿弥陀佛,你就一定得到一切诸佛的保佑。所以,可见得这个法门的殊胜。

  鸠摩罗什大师,为什么他翻译经的时候不用原来的经题?而把题目改成《佛说阿弥陀经》?为什么要这样改法?

  疏【今名是什师改定。】

  『今名』就是现在这个经的名字,叫《佛说阿弥陀经》,这个经题不是佛说的,是罗什大师自己订的名字。他订这个名字用意也很深,因为这个经主要就是叫你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干脆就用名号做经题。所以一看到这个经,你自自然然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这个用意很深很深。所以后人对罗什大师的智慧也非常的赞叹,也很佩服,没有说他题目订得不对,因为他订这个题目深深的符合佛劝人念阿弥陀佛的意思。

  疏【自有二义。】

  说出两个道理出来。

  疏【一者佛摄无尽义故。】

  阿弥陀佛四个字里头是无量义。

  疏【二者彼佛人所乐闻故。】

  『乐』,念ㄧㄠˋ,是爱好、喜欢的意思。『彼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特别与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缘很深,大家喜欢听这个名字。所以罗什大师就用佛名做经题,这是他的用意。底下《钞》里,解释罗什大师立这个题目的两点意思。

  钞【摄义无尽者,如前云言佛便周。】

  『言佛便周』,说到佛,一切的意思都圆满具足。

  钞【则一切功德皆从佛出,佛即不思议故。】

  这个意思也很清楚。

  钞【又弥陀万德洪名,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所喜乐,上至诸佛赞叹,下至鬼畜归依,正谓不思议功德故。】

  这个意思也非常之好。刚才说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没有不劝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没有不劝人念阿弥陀佛的。所以你念阿弥陀佛,诸佛欢喜。佛不是说:你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念我?这佛就生气,那是我们世间人的心量,不是佛!为什么?佛晓得,你念我,你成不了佛,你不能往生。只有念阿弥陀佛,你才能往生,你才能成佛,这是我们要明了的。

  十方诸佛,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赶快成佛,这就是佛的愿望。我们怎样才能赶快成佛?你念阿弥陀佛,你就快成佛了。正如同善导大师跟我们说的,他叫我们专念,第一个身专礼,我们这个身每天礼拜,拜谁?拜阿弥陀佛,身专礼阿弥陀佛。口不念别的,其他统统不念,专念阿弥陀佛。心里头也不想别的,什么都不想了,专想阿弥陀佛。这个身也不要拜别的佛,不要拜别的菩萨,你能把身口意三业统统专在阿弥陀佛上,善导大师说:一百个人修就一百个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真的吗?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们看到了许多事实,譬如倓虚老法师在佛七开示里面所讲的故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谛闲法师那个徒弟念了三年佛,人家站著往生的,预知时至。死了以后还站三天,等老和尚来替他处理后事,你看人家本事多大?这个人不认识字,虽然出了家,谛闲法师给他剃度的,没有受戒,老和尚不要他受戒,他年岁太大出家,不要受戒,他自己当然不会看经,从来也没有听一次讲经的。出家之后,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一直念下去。真的,他就天天礼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干了三年,他成功了。你问他别的,他什么都不知道,大悲十小咒都不知道。引磬木鱼怎么敲,他也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就是抱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三年。

  往生的时候,谛闲法师给他处理后事,对他非常佩服,很赞叹,而且说了,他这个成就比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名山宝刹方丈的住持高多了。这就是专,没有别的。善导大师这几句话,是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就是善导大师注的,那个上面讲的。所以我们搞多了,搞了很多的花样,没有用处,不得力!真正得力就是一句阿弥陀。诸位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明了,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真正不可思议,所以鸠摩罗什拿它来做经题。

  疏【云疏钞者,疏以释经,钞以释疏,冀易晓也。】

  『疏钞』,用现代话讲就是注解,这注解的名字有很多种,在佛门里面称之为「论」。《大智度论》,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注解,称论,龙树菩萨造的。凡是用「论」这个字就是很坚定、很肯定的说,我这个注解就是佛的意思,决定没错,这才可以称论,跟佛讲的没有两样。后来的大德不敢这样称法,我讲的未必是佛的意思,只能提供你做参考,你可以取、可以选,你可以给我改正改正,论不可以。论,我说这个跟佛说的没有两样的,你只可以遵循,不能不尊崇,决定不能更改,我说的一字不错,那个态度。疏,就客气谦虚多了,疏是疏通的意思。

  在中国古时候,注解也是如此的。像《春秋三传》,《春秋》,孔老夫子说的,左丘明给他做注解,叫《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是三家给孔老夫子这个书做的注解。称传,传就是传的意思,这个意思也坚定,我这个注解就是孔老夫子的意思,没错,一句都不能改,可以永远传到后世,这个口气很大的。后来的人不敢用这个字,所以注解用注、用解、用疏、用钞,用这些,这都是谦虚的话。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不一定完全能够符合佛的意思,可以修改,可以提供大家做做参考,不敢那么肯定,就是这个意思。

  「疏」是注解「经」的,经文里面文字、义理有艰深的地方,他把它疏通疏通,让你容易了解。可是疏有的时候还是很深,还得要加以注解,那就是注解的注解,这是「钞」。钞,这是注解的注解,就是疏还是很难懂,再用钞来解释疏。钞,我们现在还是看不懂,还是很深,还需要加以注解,就是注解的注解还要再加注解,这个注解就是「演义」,所以有《疏钞演义》,演义就是注解钞的。愈注,意思就愈多,意思永远没有止尽,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容易明白,容易体会经里面的意思。所以做疏、做钞、做演义,甚至於我们讲解,目的都在此地,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经。下面解释疏钞的定义:

  钞【疏者,古云条陈也,又记注也。】

  在经文里面,有一些很深的意思、幽深的意思,我们能体会,能看出一点,把它注在旁边。或者是用另外一个本子把它写下来,记录下来,这叫『条陈』,一条一条写下来。也是『记注』的意思,记是笔记,把它注明白,自己的心得感想,自己的悟处,体悟之处。

  钞【今谓经义得此,条陈而不隐晦。】

  意思明显了,经过注解,我们意思看得非常明显。

  钞【记注而不遗忘也。】

  这是怕我们后头忘掉了,写出来,写成笔记记下来,以后不会忘记了。这都是「疏」的意思。

  钞【钞者,古云略取也,又写录也。略取,则条陈之切要;写录,即记注之显明。】

  『略取,则条陈之切要』,就是把疏里头重要的意思、重要的句子,特别把它圈出来,特别把它提出来,让这个意思更为明显,取它重要的。譬如,《华严经疏论纂要》、《法华经文句纂要》,这些都是属於略取。因为疏跟论分量太大,所以取重要的,那个不重要的就不录,把重要的摘录下来,这叫纂要。这两部书都是清朝康熙年间道霈禅师编辑的,就是摘录的。对於我们研究《华严疏论》的人,可以说帮助很大。《华严疏论》分量大,意思也深,不容易念。《法华经文句记》也是如此,也是非常之深,分量相当之多。经过他做这番工作,对我们初学的人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帮助。我们读精华、读提要,这就是「略取」的意思。

  『写录』就是写笔记,听讲、读书都要做笔记,就是这个意思。从前叫『记注』,就是现在的写笔记。帮助你记忆不忘记,而且重要的地方就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疏钞两个字的定义。

  钞【冀,望也。】

  『冀』是希望,就是我们对它一个希望。

  钞【经难明。】

  经的意思很深,不容易明了。

  钞【疏通之。】

  把它疏通疏通,我们就明了经义了。

  钞【疏难明。】

  疏也注得很深。

  钞【钞出之。】

  『钞』把它写明白,把它的意思透出来。

  钞【望人人晓了经义也。】

  目的在此地,希望别人都能明了经里面的义理。

  说了这么多,莲池大师这个注子的好,不仅教相讲得清楚明白,而且每一段都有称性之谈。称性之谈的这一段,就是经里面甚深的义理,所谓是弦外之音,文字表面上看不到的,实际上这文字就是显这个道理。

  疏【称理。】

  他每一段后头都有个『称理』。「理」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来说。

  疏【则自性觉,是佛义。】

  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完全归到自性。

  疏【自性觉无量,是阿弥陀义;自性本始二觉,是两土果人义。】

  『果人』就是佛,『两土』是极乐世界与我们娑婆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本觉,我们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这是始觉,本始不二。

  疏【自性觉体遍照,是说经义,后皆例此。】

  以后每一段他都有称性之谈,这是他这个注解了不起之处。『自性觉』就是佛,「佛」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字就是觉。我们人每个人也都有觉,哪个人不觉?都有觉。为什么不叫佛?因为你不是自性觉,你要是自性觉,那你叫佛了。你现在是什么觉?你现在这个觉是妄心觉,不是真心,妄心!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想东想西,这是妄想心,这个心在觉,这个心所觉的都是错觉,不是真觉。为什么?因为不是真心,你怎么会真觉?你用的妄心,妄心的觉,那是错觉不是真觉。所以你真心要是觉悟了,那就叫佛;妄心那个觉,那不叫佛。

  《金刚经》上有一句话说,这个意思是讲,我们学佛,如果从佛的色相上求,从佛的音声上求,色相是什么?就是威仪,佛坐怎么坐法,站怎么站法,睡觉怎么睡法,行住坐卧四威仪,色相。从音声上求,音声就是佛说法,你听了,依照这佛所讲的这个去求。佛说:是人行邪道。这依教奉行了,怎么还行邪道?你要晓得,佛的色相、音声都是教我们启发自性觉的,不是叫我们跟他学的,是叫我们看著他的样子、听到他的法语,开启我们的自性觉,佛的目的在此地。不是要我们学他那个样子,不是要我们学他的言语。

  当时的确很难懂,现在更好懂了。怎么说现在更好懂?现在我们跟佛相去三千年,我们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跟佛完全不同,如果我们还学他那个样子,还学他那个音声,那你在这个社会,真叫开倒车,真叫落伍了,行不通了!所以佛法叫你求自性觉。你要是自性果然觉悟了,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现实的生活,就是在现实生活里面处事待人接物觉而不迷,这就叫佛法。所以并不是要装成那个样子,不是的!那叫死在佛法里头了。所以佛说:是人行邪道。为什么?把释迦牟尼佛看成是佛,自己变成了魔。佛是教我们自己成佛,不要把自己变成魔,是这个意思。所以《金刚经》上那句话意义很深。

  你看佛教一到中国来,立刻就中国化。在印度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到中国,我们中国皇帝供养宫殿,很好的居住场所,他不要到外头去露宿,每天有好的供养送给他,他不必到外面去托钵,而且供养很好的衣服,衣食住行生活全部改变了,全部中国化。所以现在还有一些人学佛的,一定要学小乘搭的那个衣服。如果你真的想学,你现在学的什么?学的是泰国的出家人,不是佛。为什么?因为佛只有三衣,你还穿著小褂裤,你不是佛,你连小褂裤都不能穿。佛托钵,日中一食;你现在吃三餐,你没有学到。佛那个时候与弟子树下盘腿打坐,没有房子住;你现在还有房子住,你也没有学到。你看看,学的不像,不伦不类,这不叫行邪道叫什么?

  那些人听到,一定反对,说我骂他,说我不遵守佛的教训,还骂他。他们自己认为,他那是佛法,错了!所以佛法,在哪一个时代一定跟这个时代完全相同,在哪个地区、哪一个国家一定跟他的风俗习惯也完全相同,大家才欢喜,才喜欢接受你。所以佛教一到中国来就好像被中国同化了,其实那是什么?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而不能死在佛法里头,不要学死了,要启发自性觉。这是这一点意思。

  『自性觉无量,是阿弥陀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整个翻成中文是「无量觉」。我们觉性是一个,我们觉性起作用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作用,这就是阿弥陀。这一点诸位要记住。觉性,什么叫觉性?这很难讲。觉性是什么样子?如果讲是什么样子,也许能够稍微体会到一点。六祖说出自性觉的样子,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觉性的样子。所以觉性是没有分别的,没有执著的。你有分别、有执著就是不觉,就是迷。不但没有分别执著,心地干干净净,决定不落印象,这是真正的觉。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个心多清净!这个心广大没有边际!心有分别就有界限,有执著心量就窄小,就有大小。无分别、无执著、不落印象,这是觉的样子。

  起作用有分别、有执著,但是没有印象。怎么叫有分别?因为众生有分别,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没有分别;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没有执著。所以他的执著就是不执著,他的分别就是不分别。《坛经》里面,怀让禅师跟六祖那个问答,怀让答覆有辩驳的时候,六祖就说:你不是有分别了吗?他答得好,「分别亦非意」,不落在心意识里头,那就是分别是随顺你的分别而分别,不是我心里真正有分别。六祖给他印证,印可。不是自己真的有分别,不是自己真的有执著,自己真的分别、执著统统没有,是随顺众生的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他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自性觉的样子。这个不容易做到,这是真正的功夫。

  『自性本始二觉,是两土果人义』。本觉是对始觉而说的,始觉跟本觉是相同的,就是你开始觉悟了。因此你就要知道,我们这个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念佛这种功夫是任何一个法门不能相比的。譬如参禅、学密、学咒,决定比不上念佛,为什么?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这句佛号是本觉,始本相应,始本不二。始觉合本觉,「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用这种念法,他把见思、尘沙、无明烦恼同时断。你说哪个法门能把这三种烦恼同时断?不可能。一般的法门都是先断见思,再断尘沙,最后破无明,它是分成阶层的,它不能同时的。唯独念佛法门是同时的。诸位想想,如果不是同时,为什么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理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念佛这个时候,它是同时的,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所以这句佛号同时断见思烦恼,破尘沙烦恼,破根本无明。这个法门的好处说不尽,知道的人太少太少了。

  所以这个法门殊胜,没话说,十方诸佛赞叹是有道理,不是随随便便赞叹的。你看哪个经上有十方诸佛赞叹?没有,找不到!只有这部经,十方一切诸佛赞叹。所以这个功夫,平常我们自己念,我们自己不晓得,实在话,你自己念的人,念得也不如法,你念的功夫不得力。你真正得力,它真有效,你的烦恼一定是天天轻,无明一定是天天减少,你这个觉性会透出来。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佛光照你,佛力加持你,你在这个时候得一心不乱,所以一往生圆证三不退,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这个才叫二力法门,我们自己做一半,佛到那时候力量加得上。这样殊胜的法门要大力的去宣扬,这个宣扬,一个众生相信了,一个众生就成佛,不仅是得度,他成佛;两个人相信,两个人成佛。真正相信,那是大善根大福报,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为众生能做的就是因缘,就是把这个法门的殊胜,法门的功德利益介绍给别人,讲解给别人听。他相信了,那个人就有大善根、有大福德;他不相信,他没善根没福德。虽没善根没福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的种子种下去,这一生不能成就,将来还会有成就的。能把这一点做好了,就是报答佛恩。

  『自性觉体遍照,是说经义』,众生迷而不觉,所以佛来为他们开示,使他们觉悟,能够叫一切众生觉悟的,这就是说经的目的。『觉体遍照』,也就是『说经』的意思。「遍照」,简单的说,就是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时空,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就是遍照。决定不迷,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晓得自己应该如何来处理,晓得自己应该用什么方式、什么态度来做,虽不说经也等於说经了,你觉而不迷了。你的旁边,这是善根福德深厚的,他看到你这样子这个态度待人接物,也引发他的觉悟,就是我们讲身教。身教、言教统统都要具足,当然你的心清净,就是意教,心里头已经在说经,口没说经,心已经在说经,无时无处不说经,就这个意思,这就遍照之意。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