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32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十面第四行:
◎【四、广显持名所被】
序【此则理之一心,全归上智,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
这一科是第二大段「别赞」,有四个中段,这是末后一段,说出持名念佛所包括的根性。净土法门里面常说「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一段主要是为我们说出这个事理。前面我们曾经读过,念佛功夫有三种不同,也就是有三种不同的成就:理一心,这是最高的成就,所谓是上品上生,生实报庄严土,与《华严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二无别;其次是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相当於二乘、权教菩萨;再次一等就是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这里面也有三辈九品。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其殊胜还不止於此,最特别的是凡圣同居土的众生,居然也有实报土、寂光土的那种享受,这是真正不可思议。你要问:究竟是什么道理?什么因缘?莲池大师在这部《疏钞》里面会给我们详细的说明。
演【此则理之一心者,以一心念佛有事有理,上文所指乃理一心也。】
『上文』就是前面一段所讲的,完全是讲『理一心』的境界。学佛,诸位要晓得,这是一定要记住的,学佛简单的讲就是学「会用心」,佛菩萨他用真心,凡夫是用妄心,用妄心就是不会用心。不会用心才叫凡夫,才叫众生;会用心的人,就叫佛、菩萨。其实佛菩萨跟凡夫众生没有两样,无二无别!这个会用心不是个容易事情。
首先要认识心,我们现在不认识,迷失了心性。你要是不相信这个话,你看看《楞严经》,一天到晚口里头讲的,我们有个心,佛问阿难:「心在哪里?」真心、妄心且不谈,先问问你心在哪里?这一下把阿难尊者给问倒,到处找也找不到,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阿难居然想了七处,七处皆不是。我们没阿难那么聪明,恐怕还想不到七处。所以首先要认得心,然后再修心,修心之后才会用心,整个佛法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古大德常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是讲认识心,为什么这个人认识心就大地无寸土?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心是真如本性,土是相。心好比是金,土好比是器,如果你认识金,器器皆金,全体是金,你这心目当中就没有器了,意思是在此地。
先要认识,而后自己要修,从哪里修起?从真心的理体修起。真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就是菩提心里面的「直心」,也是《观无量寿佛经》所讲的「至诚心」,真诚到了极处。说到诚心,我们自己都觉得:我的心很诚。其实你的心早已迷惑,你没有诚心。诚这个字怎么讲法?曾国藩在《求阙斋笔记》里面,给诚下了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哪有诚心!诚心是真心,真心里头当然没有妄念;有了妄念,这个心就不诚。有了妄念,诚心就变成妄心;诚心里面不生妄念,妄心里面当然起妄念。所以,心就变成了妄心,也就是从真如本性一变而为阿赖耶,再变为末那,三变为前六识,唯识里面所讲的「三能变」,这是从真起妄,是这么个道理。
首先要我们认识真心,认识之后再修心。心要怎么修?要在境界里面去锻炼,历事炼心。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乃至意知法,在这里头去炼,炼清净。就像《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给须菩提尊者的教导,其实他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炼什么?炼「不取於相,如如不动」,炼这个。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不动心、不起念,这就是修心,这是修自己的清净心,也是自己的真实受用。
自己心地清净了,这才能够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就是大悲心,要帮助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如果自心不清净,你要是学那些大菩萨去普度一切众生,往往是众生没度了,自己也被拖下水去了。这个我们见到太多了,自己在境界里面把持不住。所以修学一定是有层次、有顺序。到了地上菩萨,这才真正会用心,成就无上菩提。理一心不乱,从别教来说,都是地上菩萨的境界。
演【全归上智者。】
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
演【以理一心,无方所,无形相,不可凑泊,无容拟议,非宿具般若灵根,单刀直入者,鲜能悟入。】
这是高层的境界,真正到一心了,当然没有方所。『方所』就是界限,就是彼此之分,像《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就是方所。四相没有了,这个四相不是说外面境界上的四相没有了,境界还是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是佛,也有他的学生,学生当中有菩萨僧、声闻僧,也有一般四众弟子,怎么会没有?心里头不执著、不分别,完全用清净心、平等心来待人接物,『无方所,无形相』是指这些事情。
方所、形相是世间法,无方所、无形相是出世间法,出世间跟世间不二,所谓即世间而出世间,要懂这个道理,也就是所谓佛法不坏世间法。你自己清净心,无方所、无形相,这是佛法;世间确实有方所、有形相,不坏!不坏世间法。所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世间法是缘,随顺,不变是什么?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绝无分别执著。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什么都可以,天堂、地狱、佛境、魔境都可以,事事无碍,这是见性菩萨的境界。像《华严经》里面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什么人?法身大士,统统是理一心不乱的。
我们现前有很多事情还是要分别执著,为什么?不是为我自己,是为一切众生。我们护法是护持正法,对自己正法的护持是没有任何界限,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护持自己的正法。护持众生正法,众生接触外面境界往往先入为主,如果接受一些邪法,他把这邪当真的,以后遇到正法,他认为正法跟他以前所接触的不一样,他排斥,这是断众生法身慧命!所以为了护持一切众生,尤其护持一切初学,不得不分别执著,这个分别执著就是大慈大悲,是为一切众生作择法眼。
我们讲堂是公开的,任何人我们都欢迎他到这里来讲经,可是他一定要讲《弥陀经》、要讲净土法门,纵然讲其他的经论,一定要指归净土,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学净土。如果来了一个佛弟子,是正法,不错!他是来讲禅的,劝大家都学禅,不要学净土,那也是佛法,到我们这道场来把我们的心都搞乱,把我们的法都破坏了。他虽然是正法、是佛法,值得赞扬,但是我们修行的方法不一样,门径不相同,那就请你到别的地方去讲,不能到这里来讲。如果我们这个地方念佛人都念到理一心不乱,我欢迎你来讲,那不怕了,为什么?我们个个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行!没问题。禅教密律净统统可以听,甚至於讲基督教、天主教都能听,对我只有利益没有害处,那是要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行!真正听了之后不动心,听的了了分明是增长智慧,如如不动是增长你的一心不乱,有这个本事可以;没有这个本事,一听心就动摇、一听就生烦恼,这还是不听的好!所以这个道场为什么哪些人来讲欢迎,哪些人来讲不欢迎?有它道理在。
台中李老师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那个地方是专修净土的道场,他不请外面法师去讲经,为什么?就是跟他在一起修行接触佛法的,绝大多数都是初学的人,他是好不容易教大家信了净土,教大家念了佛。如果请高僧大德去讲几天道理,这心都动摇了,莫知所云了。他这一番辛苦岂不是白费?这决不是谤法,这是门庭施设不相同,就好像你们在学校读书,老师都是一流的,学习的科系不相同!我这个地方是中文系,研究中国文学,他那边是另外一个科系,数学系,与我们这里完全不相同。请数学系博士到文学系讲数学,学生听了迷迷糊糊,一窍不通,不是说老师不好,不是说法不正。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佛经称之为契经,就是上契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要适合众生的程度,适合他的需要,适合他的法门,对他真正有帮助,这叫佛法。所以这个对上智来说,那是无往而不利,他可以没有界限。《华严经》五十三参显示这个例子,摆给我们看的,我们明了,我们能够信得过。
最近我们在《华严经》读到一段经文,那就是大声王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位护法是一个转轮圣王,佛灭度之后不久,这个世间就呈现一个衰乱之相。这种现象很像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佛门里面出家人那种败坏的形象,邪知邪见,再加上邪恶的行为,把佛法形象全破坏了,众生当然劫难也就现前,五浊恶世,浊恶之相现前了。这位转轮圣王非常慈悲,他看到佛法的衰灭,自己很难过,所以他就发心舍王位出家,出家的目的就是要护持正法,而护持正法里面最重要的,当然他是要讲经说法。经上说,他把这些众生种种恶相都给我们说出来,说出来之后非常之感叹,自己这个身体升到虚空,有七贝多罗树这么高,这是示现神通。我们读经读到这个,佛从地面上升到空中,这什么意思?你要是这样去看佛经,这是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升空是什么意思?不染地面,地面是尘土,这个意思就是心地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就叫做升空。七贝多罗树,七是个圆满的数字,就是五欲六尘、世出世间法样样都不染,表这个意思。唯有一尘不染来弘扬正法,人家才相信,才能接受。今天佛法之衰,佛法之败,虽然有弘法的人,但是他染污,换句话说,这个弘法的法师决没有离开地面,跟大家没有两样,还是被五欲六尘染污了。
我们看古来这些高僧大德,他所以令人敬仰,就是他不染。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一尘不染。台中李炳南老师也一尘不染,学生供养他的钱,他都拿出来做慈善事业,拿出来弘法利生。他自己待遇也不薄,他是奉祀官府的秘书长,简任官的待遇,在学校里面他是教授的身分,也兼了不少课。他自己,我那个时候跟他在一块的时候,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六十块,过最清苦的生活,一天吃一餐,一餐两块钱,他没有享受,一生都是这个样子的。你去看他穿的那一套中山装,大概穿了五十年,他没有添一件新衣服,不必要!我衣服没破没坏,还能穿!人家看到他的衣服很旧,送他新衣服,他收了,过两天他送给别人。过最简单的生活,最清苦的生活,你们到台中去看,他住的那个小房子才十几坪。所以他说的话,大家才能相信、才肯听。如果他要名又要利,什么都要,诸位想想,谁去听他的?必须有这样的人,肯舍五欲六尘之人来续佛慧命,佛法才能够久住世间。
这位国王比丘很了不起,他连转轮圣王的王位都能舍掉,出家,去过出家人的生活,三衣一钵,教化众生,所以大声王佛的佛法,在末法时期又逐渐兴盛起来了。由此可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到今天也可以说衰到极处,将来会不会有复兴的时候?决定有复兴的时候,为什么?只要有这样的人,有二、三个,佛法就复兴了。当年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建立佛法,他自己一个再加上五比丘,六个人创教!如果在现在这个时代,有真正六个人能够把世出世间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一定能够兴教,将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重新再建立在世间。
所以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这是上智。真能舍尽,在一切环境里面都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上智。上智是不是有些特殊的人呢?不是的,人人都是上智。你现在这个上智是被五欲六尘染污了,把上智变成下智、变成无知,是被无明烦恼、五欲六尘缠缚了。所以佛法常常跟你讲要解脱,把这些缠缚解开,把这些烦恼摆脱,恢复你的上智。
理一心,也是从功夫成片、事一心逐渐修成的。成佛一定要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能成佛,理一心才是分证佛。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要不是多生多世修得的『般若灵根』,就是般若智慧,『单刀直入』,那很少能悟入的。我们听了这几句话有什感想?是不是想到这个,这不行,这个大概我没分!你要是有这种念头,那你错了。如果你今天读到这部《疏钞》,你能参与这个法会,你就是多生多劫具足了般若灵根,否则的话,这种殊胜的因缘你遇不到。单刀直入是什么?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是单刀直入。一心称念,不间断、不怀疑,这是真正单刀直入。直念下去,不问一心不一心,不问三昧不三昧,什么妄念都没有,只是一心念下去,到时候一心自然现前,这就是悟入。
世出世间的学问都贵专一,就怕分心。古大德常常教人,实际上连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他讲的经那么多,他不是为一个人讲的。你们去看看一切经的当机者,不是一个人!来请法的人,他提出问题,当然他有困难、有疑惑,佛给他一说,他就大彻大悟,他就能悟入,就能证果。他的开悟、他的证果是从一个法门得到的,是从一种方法而成就的,不是许多法门、许多方法成就的,没有!这桩事情,在《四十华严》里面我们看得很清楚,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都说自己得的是一个法门,一个解脱门。这就是证明,他之所以能得理一心不乱,能成无上道,是一门深入。我们今天最大的困惑,就是把门路搞多了,一看这个不错,那个也很好!都想学,都想修,结果怎么样?不得其门而入。门太多了,好像我们有个讲堂,四面八方有十几个门,这个门也不错,那个门也很好,想从几个门同时进来,结果怎样?还是待在门外,进不来!凡是不得其门而入的,统统犯了这个毛病。
再看中国的古大德,诸位看《高僧传》、《居士传》,或者看语录,你们要特别留意一桩事情,注意他怎么入门的,怎么开悟的。虽然过去他学了很多,拉拉杂杂的,到最后必定统统舍弃,学一门,他才能入得了门。他要不把所学的,所见、所闻、所修的统统放下,他决定不能入门。这种现象,是在我们中国古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我们所看到的。你要是看出这个门道,那就有受用,自己才真正恍然大悟,原来入道要一门深入,这才真正发现成佛之道,发现开悟的门径。
我们这个讲堂也讲其他的经论,为什么?接引初机。因为初机的人,他心不定,还不懂什么叫一门,他还没这个念头,讲一些拉拉杂杂的,他听了欢喜,这个不错、那个很好,接引他来的。到机缘成熟,你是不是想真正悟入?是不是想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你想真的悟入,真的受用,那好,一切拉杂东西统统舍掉,专修一门。所以我自己这个经,为了帮助大家对佛法的研修,我在录影室打算讲几部经,在道场里面专讲一部《弥陀经》,其他的不讲。经论很多,希望大家发心一个人弘扬一种,个个人都第一,没有第二,也不要嫉妒,也不要相争,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经的确是要从一门深入,搞多了决定没有好处。
尤其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极其危险的时代,今天不晓得明天事情的时代,还不放下,那真是迷惑颠倒之极。所以世间事得过且过,念佛要紧!不一定哪一天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个战争一爆发,这地球就毁灭,所有的生物要从地球上消失。这个战争会不会爆发?大概是不可能,为什么?这个战争是同归於尽的战争,没有胜负的战争。如果说是不可能,为什么天天在那里发展核子武器?一天都不休息,天天在那里发展,天天在那里研究,发展这些做什么?准备打战的。现代这些科学武器用电脑控制,一旦电脑故障,这个战争打起来,大家也莫名其妙死了,毁灭了,这是什么?众生恶业的感召,业力所使。
世间法里面没法子想到的,没有理由的,佛法里面有道理,佛法讲的是业力,众生有这个共业,大家都造恶不造善了,即使有一点善法,也都掺杂,不是纯善。所以佛在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讲的是佛经,印行流通的也是佛经,可是怎么样?不是佛的意思,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我们要问,什么叫佛的意思?叫你一心不乱,叫你离开一切分别妄想,舍离一切五欲六尘,以大慈悲心服务一切众生,这是佛的意思,这是佛的教诫。
你们《弥陀经》也听不少遍了,《要解》也刚刚读过,整个《大藏经》都比不上这一部《弥陀经》。《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经典,这个经题原来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们想想,这是什么题目?你们查一查,哪部经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漏掉。《华严》称为经中之王,《弥陀经》是王上之王,《华严经》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常说,《弥陀经》是第一经,这句阿弥陀佛是第一法门。奈何大家不相信,那有什么法子!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单刀直入,入什么?入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我在此地宣告,我印经专印《弥陀经》,其他经不印。我们专修这个法门,弘扬推广这个法门。全心全力就流通一种经,一心一意就在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个念头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梵网经》、《四十华严》供给我们做参考,主修的就是《弥陀经》这部经。我们如果有这个信念、有这个认识,这就是般若灵根,这一生当中必定能够悟入,悟是现前的受用,大彻大悟,能够把一切法门都舍下、都舍掉,专修这个法门,这是大彻大悟。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他做不到!入,决定往生净土,一点怀疑都没有。
底下一段解释『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前面讲的是上根利智,是大彻大悟之人,那么对於初学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如何呢?也行!修这个法门也能成就,就是这一段所说的:
演【不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但以妄念念佛,离此生彼,是则生佛宛然,净秽历然,以我之生,求彼之佛,厌此五浊,欣彼乐邦,与彼理性,全无交涉,此则钝根所行也。】
这一段就是一般讲的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因为这两土的众生都没有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都是用意识心念佛,意识心是妄心。『但以妄念念佛』,这个妄念就是第六意识,意识心,我们今天所用的是这个心。虽然用的这个心,我总是劝勉诸位同修,要把自己功夫向上提升。你要问,什么叫做理一心?能把妄念舍掉,就是理一心,就是真心;决不是妄念之外别有真心,不是的。妄心跟真心是一体,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个心就是真心,就是理一心,为什么?与理相应的一心,理就是心,心就是理,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不是我们不能达到的,我们能达到。
譬如,我们今天相信这个法门,在一切经书里面,确确实实明了这个法门,我们把所有法门统统舍下,专修这部经,专持这一句名号,这就不是用的妄心,妄心做不到。妄心念这句佛号,我有病,赶快念药师佛,药师佛能治病;我有灾了,赶快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好消灾。三心二意,他多求!我常常有魔障,赶紧得去念楞严咒,楞严咒可以除魔障,这就叫迷惑颠倒。他不是一心,不是上智,上智没有这些念头,什么念头也没有。他把所有的妄想执著统统舍掉,吉也舍掉,凶也舍掉,佛也舍掉,魔也舍掉,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他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一定要念到心开意解,大彻大悟。这个是上智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晓得,这才是自家的真正大事。
对於初学,他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那就叫他在事相上念佛,这佛号念得愈多愈好。但是要告诉他:这句佛号也是个妄念,拿这个妄念止一切拉拉杂杂的妄念,以妄止妄,他能够降伏其心、能够伏住烦恼,这样才能带业往生。所以这个地方不能错会了意思,不是说我一面念佛一面还可以打妄想、造罪业,将来也能往生,那你就错了。带业只带旧业,不带新业;旧业是指阿赖耶识里面的习气种子,现前不能造恶业。如果现在造恶业都能往生,那么只要念佛的人统统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为什么现前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这是我们错会了意思,以为带业往生可以带现在罪业,现在造罪业不要紧,造愈多也没关系,到时候我还是可以往生的,这个真的把人害惨了。净土里面说,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这是有条件的,最起码的条件是你不造恶业,不带现前的这个业,带著习气种子,这个决定能往生。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的例子非常多,我们一定要注意。
那么你现在舍得愈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愈高,这个东西好像热汽球升空一样,底下那个篮子装得重,它升的就不高;装得很轻,里面东西都丢掉,它就升的高,愈升愈高!十法界升沉在於业力、种子,罪业太多就往下坠。所以,恶业太深就堕落到地狱,业障消除他就从地狱又超升,就往上升了。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就像这样。等觉菩萨还带一分生相无明,那是最轻的业,如果把那一点也舍掉,他就圆满菩提。「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跟《心经》最后所讲的「无智亦无得」,是一个境界,那是最高的,那是究竟圆满。这些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做不到,不怕,慢慢的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舍多少就要舍多少,一定要舍,一定要放下。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决定没有好处,应当要舍。
舍的程度达不到标准,就是带业往生,带业往生的现象是净土秽土清清楚楚,娑婆秽恶,极乐清净。『离此生彼』,我们舍离娑婆世界,求生极乐世界。『生佛宛然』,众生与阿弥陀佛这个界限很清楚,众生不是佛,佛不是众生,『净秽历然』,净土、秽土也清清楚楚,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要想生到那个世界去,一定要读经,一定要修心,现行的烦恼习气决定不能带。假如你带著现行烦恼习气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到那个地方把习气又现行,那你不是把西方极乐秩序搞乱了吗?你有瞋恚心,到了莲池海会,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你还要恨他,这种心态是极乐世界不能相容的。不能相容,换句话说,就是说明你入不进去,你没有资格参加他们的团体,你是不受欢迎的。
你所有的习气,贪瞋痴慢,我见、身见、边见这些邪见统统伏住,虽然根没有断,绝对不起现行,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定能压得住,极乐世界欢迎这种人。只要你达到这个功夫,你能够伏住烦恼,你有意思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佛必定来接引,为什么?你是他们所欢迎的人,他一定来接引你。你有这个条件,你不愿意生,佛不会来接你。你很愿意去,你不够条件,佛看到你是有这个意思,但是不行,你到我这里会把秩序扰乱。虽然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欢迎你去,但是里面大众不能容你,你去了跟大众处不来。这是基本条件!
所以我们要想想,我们现前跟大众能不能相处?能不能容忍?我们要能容忍、能相处。什么事情心里不高兴了,「阿弥陀佛」,就把它化解了;心里很欢喜,一句阿弥陀佛,也不要叫这个欢喜心增长。总而言之,在一切境缘当中,修一个心清净、平等、慈悲,这样才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欢迎的人物,你有愿往生,佛才能够来接引你。一点小小不如意就放在心里好几天,你就是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不敢来接引你,为什么?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发脾气,怕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看这个人也不顺眼,那个不顺眼,你把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国土又搞污秽了,又搞乱了。所以,不受欢迎!这是我们要记住。
所以净土必须的条件,第一个是要放下,就是要布施、要舍。第二个要忍辱、要能忍。你具足这两个条件,一个能舍,一个能忍,没有不能往生的。如果你六度都具足,那你是事一心不乱,那是上智之人。所以最起码的,六波罗蜜具足这两条,能放得下、能忍辱,什么都能受得了,这样才能带业往生,才是往生西方基本的条件。
『以我之生』,我这个众生。『求彼之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厌此五浊』,这个五浊恶世,我们不愿意在这个国土里头久住,不愿意在这个世间生死轮回,我们希求赶快去往生。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当年韦提希尊者,就是阿闍世王的母亲,她遭到家庭变故,她的儿子要夺他的父亲的王位,拿现在话来说就是政变,国家、家庭发生很大的变故,非常痛苦。於是就求佛:诸佛世界有没有清净的世界?我想离开这个秽恶的国土,求生清净的世界。佛就给她示现诸佛国土。释迦牟尼佛并没有特别推荐介绍,把十方诸佛国土都示现出来,你自己看,你自己选择。结果她看了以后,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求释迦牟尼佛教给她怎么样修行,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十六观经》里面所说的。
《十六观经》对於净土法门理论说得很多,我们虽然不修十六观,不用这个方法,那个道理要懂。那个道理可以用在念佛法门上,这部《疏钞》莲池大师就引用了不少。在道理里面,「净业三福」第一条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一天到晚念佛,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一条是福德。《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你没有福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常常还有瞋恨心,造十恶业,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
三福的第二、第三条是修善根。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持戒,这是第二个条件。我告诉诸位,第一个条件是凡圣同居土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方便有余土的条件。换句话说,第一个条件是成就你功夫成片,第二个条件是成就你事一心不乱。第三个条件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就是弘法利生,就是讲经说法劝人家学佛,那是理一心不乱。这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光念佛、不照做,那怎么行!孝养父母里面,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劝父母求生西方净土,这是真孝,大孝。
疏【理事一心,详见后文。】
莲池大师的《疏钞》一共是四卷,其中半卷,也就是八分之一的文字解释一心不乱,讲解得最详细、最透彻。详见后文。
疏【今谓自性唯心,正指经中理一心不乱言耳。】
这一节文字所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指经中所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是专讲理一心的。
疏【上智乃克承当。】
极聪明的人,极有智慧的人,他一听就能直下承当。换句话说,他一听,这是有道理,马上就能照做,马上就能放下,这是上根利智。
疏【钝根未能领荷。】
『领』是理解,就是根性钝的人,中下之人,他听了没有能够完全领悟。『荷』是承当,他也不敢承当。譬如听到这个念佛法门好,不错!我听那个人讲禅也不错,好像比这个还高明一点;又听说那个上师讲密,说即身成佛,念佛没有讲到即身成佛,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不能完全相信。甚至於还有人存一个侥幸的心理,我要多学几样,万一这样不能成功,还有那一样。所以拜佛菩萨多拜几尊,到时候万一观世音菩萨靠不住,还有大势至,你说这个有什么法子!甚至还去拜耶稣、拜天主,又拜观音菩萨,到临命终时,大概耶稣不来,观世音菩萨会来;观世音菩萨靠不住,那还有上帝,认识人多,总会有个帮忙的。如果单单抱著这一个人,万一他不来怎么办?还存这些侥幸心理,其实都错了。
你要专求一个人,急难的时候他一定来帮忙,因为他晓得没有别人帮你,他非来不可。你搞的人太多,到有急难,不要紧!我不去还有他,他说没有关系,我不去还有他,结果到最后落空了,一个也没有了。存这样侥幸心理的人很多,这都是障碍,都是自己妄想造成的,不能专一!所以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就是在一心不乱。心太杂、太乱了,与诸佛与鬼神都没有办法起感应的作用。所以这讲钝根他不懂,他也不能承当。
疏【故此一心,不专主理,而亦通事。】
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也有事一心。
疏【以事一心,人皆可行。】
人人能做得到。
疏【所谓夫妇之愚不肖,而与知与能者也。】
男子、女人、贤愚不肖,他都能够知道,都能够明了,也都能够做得到,这正是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个法门如果从上面来讲,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他们也修这个法门,诸位在《华严经》里面看到过。从下面来讲,六道凡夫。不单是人,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见到畜生道念佛生净土的也不少!可见得这个法门真正广大,从四土三辈九品里面能够看得出来,但是最起码的条件都是要能伏烦恼。带业往生,要能伏烦恼、绝对不带现行,这是我们特别要记住。现行烦恼特别重的人要留意,这是往生的大障碍,害自己,与别人不相干,吃亏的是自己,伤害的是自己,把这一生大好的机会又错过,这就太可惜了。底下是个比喻:
疏【如天普盖,似地普擎。】
没有任何分别。
疏【大造之中,无弃物故。】
『大造』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大自然,大自然界里面,没有一样东西被遗弃的,全都在大自然之中,它一样都不舍弃。这是比喻净土法门什么样的根性统统能往生。可是基本的条件,伏烦恼,绝不带现行。我们要认真的拿这一句佛号伏住现行烦恼,什么时候伏住,什么时候西方极乐世界消息你就得到了。所以,能够预知时至,自己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生活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只要你能伏烦恼,这个消息就得到了。
这是「赞经」的这一大科,就是第二个大段,我们到这个地方讲完。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十面第四行:
◎【四、广显持名所被】
序【此则理之一心,全归上智,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
这一科是第二大段「别赞」,有四个中段,这是末后一段,说出持名念佛所包括的根性。净土法门里面常说「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一段主要是为我们说出这个事理。前面我们曾经读过,念佛功夫有三种不同,也就是有三种不同的成就:理一心,这是最高的成就,所谓是上品上生,生实报庄严土,与《华严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二无别;其次是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相当於二乘、权教菩萨;再次一等就是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这里面也有三辈九品。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其殊胜还不止於此,最特别的是凡圣同居土的众生,居然也有实报土、寂光土的那种享受,这是真正不可思议。你要问:究竟是什么道理?什么因缘?莲池大师在这部《疏钞》里面会给我们详细的说明。
演【此则理之一心者,以一心念佛有事有理,上文所指乃理一心也。】
『上文』就是前面一段所讲的,完全是讲『理一心』的境界。学佛,诸位要晓得,这是一定要记住的,学佛简单的讲就是学「会用心」,佛菩萨他用真心,凡夫是用妄心,用妄心就是不会用心。不会用心才叫凡夫,才叫众生;会用心的人,就叫佛、菩萨。其实佛菩萨跟凡夫众生没有两样,无二无别!这个会用心不是个容易事情。
首先要认识心,我们现在不认识,迷失了心性。你要是不相信这个话,你看看《楞严经》,一天到晚口里头讲的,我们有个心,佛问阿难:「心在哪里?」真心、妄心且不谈,先问问你心在哪里?这一下把阿难尊者给问倒,到处找也找不到,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阿难居然想了七处,七处皆不是。我们没阿难那么聪明,恐怕还想不到七处。所以首先要认得心,然后再修心,修心之后才会用心,整个佛法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古大德常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是讲认识心,为什么这个人认识心就大地无寸土?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心是真如本性,土是相。心好比是金,土好比是器,如果你认识金,器器皆金,全体是金,你这心目当中就没有器了,意思是在此地。
先要认识,而后自己要修,从哪里修起?从真心的理体修起。真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就是菩提心里面的「直心」,也是《观无量寿佛经》所讲的「至诚心」,真诚到了极处。说到诚心,我们自己都觉得:我的心很诚。其实你的心早已迷惑,你没有诚心。诚这个字怎么讲法?曾国藩在《求阙斋笔记》里面,给诚下了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哪有诚心!诚心是真心,真心里头当然没有妄念;有了妄念,这个心就不诚。有了妄念,诚心就变成妄心;诚心里面不生妄念,妄心里面当然起妄念。所以,心就变成了妄心,也就是从真如本性一变而为阿赖耶,再变为末那,三变为前六识,唯识里面所讲的「三能变」,这是从真起妄,是这么个道理。
首先要我们认识真心,认识之后再修心。心要怎么修?要在境界里面去锻炼,历事炼心。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乃至意知法,在这里头去炼,炼清净。就像《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给须菩提尊者的教导,其实他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炼什么?炼「不取於相,如如不动」,炼这个。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不动心、不起念,这就是修心,这是修自己的清净心,也是自己的真实受用。
自己心地清净了,这才能够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就是大悲心,要帮助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如果自心不清净,你要是学那些大菩萨去普度一切众生,往往是众生没度了,自己也被拖下水去了。这个我们见到太多了,自己在境界里面把持不住。所以修学一定是有层次、有顺序。到了地上菩萨,这才真正会用心,成就无上菩提。理一心不乱,从别教来说,都是地上菩萨的境界。
演【全归上智者。】
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
演【以理一心,无方所,无形相,不可凑泊,无容拟议,非宿具般若灵根,单刀直入者,鲜能悟入。】
这是高层的境界,真正到一心了,当然没有方所。『方所』就是界限,就是彼此之分,像《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就是方所。四相没有了,这个四相不是说外面境界上的四相没有了,境界还是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是佛,也有他的学生,学生当中有菩萨僧、声闻僧,也有一般四众弟子,怎么会没有?心里头不执著、不分别,完全用清净心、平等心来待人接物,『无方所,无形相』是指这些事情。
方所、形相是世间法,无方所、无形相是出世间法,出世间跟世间不二,所谓即世间而出世间,要懂这个道理,也就是所谓佛法不坏世间法。你自己清净心,无方所、无形相,这是佛法;世间确实有方所、有形相,不坏!不坏世间法。所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世间法是缘,随顺,不变是什么?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绝无分别执著。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什么都可以,天堂、地狱、佛境、魔境都可以,事事无碍,这是见性菩萨的境界。像《华严经》里面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什么人?法身大士,统统是理一心不乱的。
我们现前有很多事情还是要分别执著,为什么?不是为我自己,是为一切众生。我们护法是护持正法,对自己正法的护持是没有任何界限,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护持自己的正法。护持众生正法,众生接触外面境界往往先入为主,如果接受一些邪法,他把这邪当真的,以后遇到正法,他认为正法跟他以前所接触的不一样,他排斥,这是断众生法身慧命!所以为了护持一切众生,尤其护持一切初学,不得不分别执著,这个分别执著就是大慈大悲,是为一切众生作择法眼。
我们讲堂是公开的,任何人我们都欢迎他到这里来讲经,可是他一定要讲《弥陀经》、要讲净土法门,纵然讲其他的经论,一定要指归净土,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学净土。如果来了一个佛弟子,是正法,不错!他是来讲禅的,劝大家都学禅,不要学净土,那也是佛法,到我们这道场来把我们的心都搞乱,把我们的法都破坏了。他虽然是正法、是佛法,值得赞扬,但是我们修行的方法不一样,门径不相同,那就请你到别的地方去讲,不能到这里来讲。如果我们这个地方念佛人都念到理一心不乱,我欢迎你来讲,那不怕了,为什么?我们个个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行!没问题。禅教密律净统统可以听,甚至於讲基督教、天主教都能听,对我只有利益没有害处,那是要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行!真正听了之后不动心,听的了了分明是增长智慧,如如不动是增长你的一心不乱,有这个本事可以;没有这个本事,一听心就动摇、一听就生烦恼,这还是不听的好!所以这个道场为什么哪些人来讲欢迎,哪些人来讲不欢迎?有它道理在。
台中李老师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那个地方是专修净土的道场,他不请外面法师去讲经,为什么?就是跟他在一起修行接触佛法的,绝大多数都是初学的人,他是好不容易教大家信了净土,教大家念了佛。如果请高僧大德去讲几天道理,这心都动摇了,莫知所云了。他这一番辛苦岂不是白费?这决不是谤法,这是门庭施设不相同,就好像你们在学校读书,老师都是一流的,学习的科系不相同!我这个地方是中文系,研究中国文学,他那边是另外一个科系,数学系,与我们这里完全不相同。请数学系博士到文学系讲数学,学生听了迷迷糊糊,一窍不通,不是说老师不好,不是说法不正。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佛经称之为契经,就是上契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要适合众生的程度,适合他的需要,适合他的法门,对他真正有帮助,这叫佛法。所以这个对上智来说,那是无往而不利,他可以没有界限。《华严经》五十三参显示这个例子,摆给我们看的,我们明了,我们能够信得过。
最近我们在《华严经》读到一段经文,那就是大声王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位护法是一个转轮圣王,佛灭度之后不久,这个世间就呈现一个衰乱之相。这种现象很像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佛门里面出家人那种败坏的形象,邪知邪见,再加上邪恶的行为,把佛法形象全破坏了,众生当然劫难也就现前,五浊恶世,浊恶之相现前了。这位转轮圣王非常慈悲,他看到佛法的衰灭,自己很难过,所以他就发心舍王位出家,出家的目的就是要护持正法,而护持正法里面最重要的,当然他是要讲经说法。经上说,他把这些众生种种恶相都给我们说出来,说出来之后非常之感叹,自己这个身体升到虚空,有七贝多罗树这么高,这是示现神通。我们读经读到这个,佛从地面上升到空中,这什么意思?你要是这样去看佛经,这是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升空是什么意思?不染地面,地面是尘土,这个意思就是心地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就叫做升空。七贝多罗树,七是个圆满的数字,就是五欲六尘、世出世间法样样都不染,表这个意思。唯有一尘不染来弘扬正法,人家才相信,才能接受。今天佛法之衰,佛法之败,虽然有弘法的人,但是他染污,换句话说,这个弘法的法师决没有离开地面,跟大家没有两样,还是被五欲六尘染污了。
我们看古来这些高僧大德,他所以令人敬仰,就是他不染。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一尘不染。台中李炳南老师也一尘不染,学生供养他的钱,他都拿出来做慈善事业,拿出来弘法利生。他自己待遇也不薄,他是奉祀官府的秘书长,简任官的待遇,在学校里面他是教授的身分,也兼了不少课。他自己,我那个时候跟他在一块的时候,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六十块,过最清苦的生活,一天吃一餐,一餐两块钱,他没有享受,一生都是这个样子的。你去看他穿的那一套中山装,大概穿了五十年,他没有添一件新衣服,不必要!我衣服没破没坏,还能穿!人家看到他的衣服很旧,送他新衣服,他收了,过两天他送给别人。过最简单的生活,最清苦的生活,你们到台中去看,他住的那个小房子才十几坪。所以他说的话,大家才能相信、才肯听。如果他要名又要利,什么都要,诸位想想,谁去听他的?必须有这样的人,肯舍五欲六尘之人来续佛慧命,佛法才能够久住世间。
这位国王比丘很了不起,他连转轮圣王的王位都能舍掉,出家,去过出家人的生活,三衣一钵,教化众生,所以大声王佛的佛法,在末法时期又逐渐兴盛起来了。由此可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到今天也可以说衰到极处,将来会不会有复兴的时候?决定有复兴的时候,为什么?只要有这样的人,有二、三个,佛法就复兴了。当年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建立佛法,他自己一个再加上五比丘,六个人创教!如果在现在这个时代,有真正六个人能够把世出世间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一定能够兴教,将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重新再建立在世间。
所以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这是上智。真能舍尽,在一切环境里面都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上智。上智是不是有些特殊的人呢?不是的,人人都是上智。你现在这个上智是被五欲六尘染污了,把上智变成下智、变成无知,是被无明烦恼、五欲六尘缠缚了。所以佛法常常跟你讲要解脱,把这些缠缚解开,把这些烦恼摆脱,恢复你的上智。
理一心,也是从功夫成片、事一心逐渐修成的。成佛一定要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能成佛,理一心才是分证佛。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要不是多生多世修得的『般若灵根』,就是般若智慧,『单刀直入』,那很少能悟入的。我们听了这几句话有什感想?是不是想到这个,这不行,这个大概我没分!你要是有这种念头,那你错了。如果你今天读到这部《疏钞》,你能参与这个法会,你就是多生多劫具足了般若灵根,否则的话,这种殊胜的因缘你遇不到。单刀直入是什么?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是单刀直入。一心称念,不间断、不怀疑,这是真正单刀直入。直念下去,不问一心不一心,不问三昧不三昧,什么妄念都没有,只是一心念下去,到时候一心自然现前,这就是悟入。
世出世间的学问都贵专一,就怕分心。古大德常常教人,实际上连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他讲的经那么多,他不是为一个人讲的。你们去看看一切经的当机者,不是一个人!来请法的人,他提出问题,当然他有困难、有疑惑,佛给他一说,他就大彻大悟,他就能悟入,就能证果。他的开悟、他的证果是从一个法门得到的,是从一种方法而成就的,不是许多法门、许多方法成就的,没有!这桩事情,在《四十华严》里面我们看得很清楚,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都说自己得的是一个法门,一个解脱门。这就是证明,他之所以能得理一心不乱,能成无上道,是一门深入。我们今天最大的困惑,就是把门路搞多了,一看这个不错,那个也很好!都想学,都想修,结果怎么样?不得其门而入。门太多了,好像我们有个讲堂,四面八方有十几个门,这个门也不错,那个门也很好,想从几个门同时进来,结果怎样?还是待在门外,进不来!凡是不得其门而入的,统统犯了这个毛病。
再看中国的古大德,诸位看《高僧传》、《居士传》,或者看语录,你们要特别留意一桩事情,注意他怎么入门的,怎么开悟的。虽然过去他学了很多,拉拉杂杂的,到最后必定统统舍弃,学一门,他才能入得了门。他要不把所学的,所见、所闻、所修的统统放下,他决定不能入门。这种现象,是在我们中国古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我们所看到的。你要是看出这个门道,那就有受用,自己才真正恍然大悟,原来入道要一门深入,这才真正发现成佛之道,发现开悟的门径。
我们这个讲堂也讲其他的经论,为什么?接引初机。因为初机的人,他心不定,还不懂什么叫一门,他还没这个念头,讲一些拉拉杂杂的,他听了欢喜,这个不错、那个很好,接引他来的。到机缘成熟,你是不是想真正悟入?是不是想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你想真的悟入,真的受用,那好,一切拉杂东西统统舍掉,专修一门。所以我自己这个经,为了帮助大家对佛法的研修,我在录影室打算讲几部经,在道场里面专讲一部《弥陀经》,其他的不讲。经论很多,希望大家发心一个人弘扬一种,个个人都第一,没有第二,也不要嫉妒,也不要相争,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经的确是要从一门深入,搞多了决定没有好处。
尤其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极其危险的时代,今天不晓得明天事情的时代,还不放下,那真是迷惑颠倒之极。所以世间事得过且过,念佛要紧!不一定哪一天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个战争一爆发,这地球就毁灭,所有的生物要从地球上消失。这个战争会不会爆发?大概是不可能,为什么?这个战争是同归於尽的战争,没有胜负的战争。如果说是不可能,为什么天天在那里发展核子武器?一天都不休息,天天在那里发展,天天在那里研究,发展这些做什么?准备打战的。现代这些科学武器用电脑控制,一旦电脑故障,这个战争打起来,大家也莫名其妙死了,毁灭了,这是什么?众生恶业的感召,业力所使。
世间法里面没法子想到的,没有理由的,佛法里面有道理,佛法讲的是业力,众生有这个共业,大家都造恶不造善了,即使有一点善法,也都掺杂,不是纯善。所以佛在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讲的是佛经,印行流通的也是佛经,可是怎么样?不是佛的意思,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我们要问,什么叫佛的意思?叫你一心不乱,叫你离开一切分别妄想,舍离一切五欲六尘,以大慈悲心服务一切众生,这是佛的意思,这是佛的教诫。
你们《弥陀经》也听不少遍了,《要解》也刚刚读过,整个《大藏经》都比不上这一部《弥陀经》。《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经典,这个经题原来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们想想,这是什么题目?你们查一查,哪部经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漏掉。《华严》称为经中之王,《弥陀经》是王上之王,《华严经》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常说,《弥陀经》是第一经,这句阿弥陀佛是第一法门。奈何大家不相信,那有什么法子!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单刀直入,入什么?入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我在此地宣告,我印经专印《弥陀经》,其他经不印。我们专修这个法门,弘扬推广这个法门。全心全力就流通一种经,一心一意就在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个念头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梵网经》、《四十华严》供给我们做参考,主修的就是《弥陀经》这部经。我们如果有这个信念、有这个认识,这就是般若灵根,这一生当中必定能够悟入,悟是现前的受用,大彻大悟,能够把一切法门都舍下、都舍掉,专修这个法门,这是大彻大悟。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他做不到!入,决定往生净土,一点怀疑都没有。
底下一段解释『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前面讲的是上根利智,是大彻大悟之人,那么对於初学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如何呢?也行!修这个法门也能成就,就是这一段所说的:
演【不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但以妄念念佛,离此生彼,是则生佛宛然,净秽历然,以我之生,求彼之佛,厌此五浊,欣彼乐邦,与彼理性,全无交涉,此则钝根所行也。】
这一段就是一般讲的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因为这两土的众生都没有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都是用意识心念佛,意识心是妄心。『但以妄念念佛』,这个妄念就是第六意识,意识心,我们今天所用的是这个心。虽然用的这个心,我总是劝勉诸位同修,要把自己功夫向上提升。你要问,什么叫做理一心?能把妄念舍掉,就是理一心,就是真心;决不是妄念之外别有真心,不是的。妄心跟真心是一体,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个心就是真心,就是理一心,为什么?与理相应的一心,理就是心,心就是理,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不是我们不能达到的,我们能达到。
譬如,我们今天相信这个法门,在一切经书里面,确确实实明了这个法门,我们把所有法门统统舍下,专修这部经,专持这一句名号,这就不是用的妄心,妄心做不到。妄心念这句佛号,我有病,赶快念药师佛,药师佛能治病;我有灾了,赶快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好消灾。三心二意,他多求!我常常有魔障,赶紧得去念楞严咒,楞严咒可以除魔障,这就叫迷惑颠倒。他不是一心,不是上智,上智没有这些念头,什么念头也没有。他把所有的妄想执著统统舍掉,吉也舍掉,凶也舍掉,佛也舍掉,魔也舍掉,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他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一定要念到心开意解,大彻大悟。这个是上智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晓得,这才是自家的真正大事。
对於初学,他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那就叫他在事相上念佛,这佛号念得愈多愈好。但是要告诉他:这句佛号也是个妄念,拿这个妄念止一切拉拉杂杂的妄念,以妄止妄,他能够降伏其心、能够伏住烦恼,这样才能带业往生。所以这个地方不能错会了意思,不是说我一面念佛一面还可以打妄想、造罪业,将来也能往生,那你就错了。带业只带旧业,不带新业;旧业是指阿赖耶识里面的习气种子,现前不能造恶业。如果现在造恶业都能往生,那么只要念佛的人统统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为什么现前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这是我们错会了意思,以为带业往生可以带现在罪业,现在造罪业不要紧,造愈多也没关系,到时候我还是可以往生的,这个真的把人害惨了。净土里面说,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这是有条件的,最起码的条件是你不造恶业,不带现前的这个业,带著习气种子,这个决定能往生。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的例子非常多,我们一定要注意。
那么你现在舍得愈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愈高,这个东西好像热汽球升空一样,底下那个篮子装得重,它升的就不高;装得很轻,里面东西都丢掉,它就升的高,愈升愈高!十法界升沉在於业力、种子,罪业太多就往下坠。所以,恶业太深就堕落到地狱,业障消除他就从地狱又超升,就往上升了。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就像这样。等觉菩萨还带一分生相无明,那是最轻的业,如果把那一点也舍掉,他就圆满菩提。「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跟《心经》最后所讲的「无智亦无得」,是一个境界,那是最高的,那是究竟圆满。这些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做不到,不怕,慢慢的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舍多少就要舍多少,一定要舍,一定要放下。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决定没有好处,应当要舍。
舍的程度达不到标准,就是带业往生,带业往生的现象是净土秽土清清楚楚,娑婆秽恶,极乐清净。『离此生彼』,我们舍离娑婆世界,求生极乐世界。『生佛宛然』,众生与阿弥陀佛这个界限很清楚,众生不是佛,佛不是众生,『净秽历然』,净土、秽土也清清楚楚,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要想生到那个世界去,一定要读经,一定要修心,现行的烦恼习气决定不能带。假如你带著现行烦恼习气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到那个地方把习气又现行,那你不是把西方极乐秩序搞乱了吗?你有瞋恚心,到了莲池海会,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你还要恨他,这种心态是极乐世界不能相容的。不能相容,换句话说,就是说明你入不进去,你没有资格参加他们的团体,你是不受欢迎的。
你所有的习气,贪瞋痴慢,我见、身见、边见这些邪见统统伏住,虽然根没有断,绝对不起现行,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定能压得住,极乐世界欢迎这种人。只要你达到这个功夫,你能够伏住烦恼,你有意思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佛必定来接引,为什么?你是他们所欢迎的人,他一定来接引你。你有这个条件,你不愿意生,佛不会来接你。你很愿意去,你不够条件,佛看到你是有这个意思,但是不行,你到我这里会把秩序扰乱。虽然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欢迎你去,但是里面大众不能容你,你去了跟大众处不来。这是基本条件!
所以我们要想想,我们现前跟大众能不能相处?能不能容忍?我们要能容忍、能相处。什么事情心里不高兴了,「阿弥陀佛」,就把它化解了;心里很欢喜,一句阿弥陀佛,也不要叫这个欢喜心增长。总而言之,在一切境缘当中,修一个心清净、平等、慈悲,这样才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欢迎的人物,你有愿往生,佛才能够来接引你。一点小小不如意就放在心里好几天,你就是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不敢来接引你,为什么?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发脾气,怕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看这个人也不顺眼,那个不顺眼,你把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国土又搞污秽了,又搞乱了。所以,不受欢迎!这是我们要记住。
所以净土必须的条件,第一个是要放下,就是要布施、要舍。第二个要忍辱、要能忍。你具足这两个条件,一个能舍,一个能忍,没有不能往生的。如果你六度都具足,那你是事一心不乱,那是上智之人。所以最起码的,六波罗蜜具足这两条,能放得下、能忍辱,什么都能受得了,这样才能带业往生,才是往生西方基本的条件。
『以我之生』,我这个众生。『求彼之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厌此五浊』,这个五浊恶世,我们不愿意在这个国土里头久住,不愿意在这个世间生死轮回,我们希求赶快去往生。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当年韦提希尊者,就是阿闍世王的母亲,她遭到家庭变故,她的儿子要夺他的父亲的王位,拿现在话来说就是政变,国家、家庭发生很大的变故,非常痛苦。於是就求佛:诸佛世界有没有清净的世界?我想离开这个秽恶的国土,求生清净的世界。佛就给她示现诸佛国土。释迦牟尼佛并没有特别推荐介绍,把十方诸佛国土都示现出来,你自己看,你自己选择。结果她看了以后,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求释迦牟尼佛教给她怎么样修行,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十六观经》里面所说的。
《十六观经》对於净土法门理论说得很多,我们虽然不修十六观,不用这个方法,那个道理要懂。那个道理可以用在念佛法门上,这部《疏钞》莲池大师就引用了不少。在道理里面,「净业三福」第一条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一天到晚念佛,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一条是福德。《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你没有福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常常还有瞋恨心,造十恶业,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
三福的第二、第三条是修善根。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持戒,这是第二个条件。我告诉诸位,第一个条件是凡圣同居土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方便有余土的条件。换句话说,第一个条件是成就你功夫成片,第二个条件是成就你事一心不乱。第三个条件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就是弘法利生,就是讲经说法劝人家学佛,那是理一心不乱。这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光念佛、不照做,那怎么行!孝养父母里面,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劝父母求生西方净土,这是真孝,大孝。
疏【理事一心,详见后文。】
莲池大师的《疏钞》一共是四卷,其中半卷,也就是八分之一的文字解释一心不乱,讲解得最详细、最透彻。详见后文。
疏【今谓自性唯心,正指经中理一心不乱言耳。】
这一节文字所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指经中所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是专讲理一心的。
疏【上智乃克承当。】
极聪明的人,极有智慧的人,他一听就能直下承当。换句话说,他一听,这是有道理,马上就能照做,马上就能放下,这是上根利智。
疏【钝根未能领荷。】
『领』是理解,就是根性钝的人,中下之人,他听了没有能够完全领悟。『荷』是承当,他也不敢承当。譬如听到这个念佛法门好,不错!我听那个人讲禅也不错,好像比这个还高明一点;又听说那个上师讲密,说即身成佛,念佛没有讲到即身成佛,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不能完全相信。甚至於还有人存一个侥幸的心理,我要多学几样,万一这样不能成功,还有那一样。所以拜佛菩萨多拜几尊,到时候万一观世音菩萨靠不住,还有大势至,你说这个有什么法子!甚至还去拜耶稣、拜天主,又拜观音菩萨,到临命终时,大概耶稣不来,观世音菩萨会来;观世音菩萨靠不住,那还有上帝,认识人多,总会有个帮忙的。如果单单抱著这一个人,万一他不来怎么办?还存这些侥幸心理,其实都错了。
你要专求一个人,急难的时候他一定来帮忙,因为他晓得没有别人帮你,他非来不可。你搞的人太多,到有急难,不要紧!我不去还有他,他说没有关系,我不去还有他,结果到最后落空了,一个也没有了。存这样侥幸心理的人很多,这都是障碍,都是自己妄想造成的,不能专一!所以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就是在一心不乱。心太杂、太乱了,与诸佛与鬼神都没有办法起感应的作用。所以这讲钝根他不懂,他也不能承当。
疏【故此一心,不专主理,而亦通事。】
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也有事一心。
疏【以事一心,人皆可行。】
人人能做得到。
疏【所谓夫妇之愚不肖,而与知与能者也。】
男子、女人、贤愚不肖,他都能够知道,都能够明了,也都能够做得到,这正是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个法门如果从上面来讲,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他们也修这个法门,诸位在《华严经》里面看到过。从下面来讲,六道凡夫。不单是人,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见到畜生道念佛生净土的也不少!可见得这个法门真正广大,从四土三辈九品里面能够看得出来,但是最起码的条件都是要能伏烦恼。带业往生,要能伏烦恼、绝对不带现行,这是我们特别要记住。现行烦恼特别重的人要留意,这是往生的大障碍,害自己,与别人不相干,吃亏的是自己,伤害的是自己,把这一生大好的机会又错过,这就太可惜了。底下是个比喻:
疏【如天普盖,似地普擎。】
没有任何分别。
疏【大造之中,无弃物故。】
『大造』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大自然,大自然界里面,没有一样东西被遗弃的,全都在大自然之中,它一样都不舍弃。这是比喻净土法门什么样的根性统统能往生。可是基本的条件,伏烦恼,绝不带现行。我们要认真的拿这一句佛号伏住现行烦恼,什么时候伏住,什么时候西方极乐世界消息你就得到了。所以,能够预知时至,自己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生活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只要你能伏烦恼,这个消息就得到了。
这是「赞经」的这一大科,就是第二个大段,我们到这个地方讲完。